“砸”入千萬解怒江峽谷7000鄉親之“渴”

站在怒江峽谷東面山頭上,可見對面高黎貢山那一股股溪水,好羨慕啊!可惜那些水資源不是咱們的,永遠接不到這裡,因為缺水,這種羨慕已經持續了好多年。今年春節前夕,自來水引來了,流進了山村,淌到了農家,雖然不是高黎貢山的水,但一樣清潔甘甜,解了數千鄉親之“渴”。

“砸”入千万解怒江峡谷7000乡亲之“渴”

民建鄉

要說的這個地方叫民建。民建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唯一整鄉分佈在怒江大峽谷的一個鄉,村寨分散,山頭、山腰、山腳、山谷均有分佈,因為地質原因,村莊缺水嚴重,有的村寨靠水泵提水,有的村寨靠接雨水解決飲水,水源沒有了,人住在山上還能堅持多久?

百姓之憂就是黨和政府之急,精準扶貧,群眾之“渴”都要消除,短短兩年之間,雲龍縣委縣政府投入1100萬元,解決民建鄉所屬5個行政村、69個村民小組、7000餘人的安全飲水。

民建鄉山高谷深,阿拉山、古回山、馬蹄山、雞嘴山、背陰山、秀山等,既是大山的名字,也是村寨的名字,山有多高人就住得多高,山頭上的村寨住在高處,水卻在山箐裡,不少山村已經無水源可接了,找替代水源就是實施引水工程最大的難題,如果實施了引水工程,水源又枯竭了,那就是勞民傷財。民建鄉和縣水務部門認真搞好論證,最終決定首次跨鄉鎮引水,水源地選擇在漕澗鎮國有林區,距民建鄉20多公里,這個水源點的海拔比民建鄉海拔還要高,居高臨下,自來水可流淌到所有村寨,缺水山村、鄉政府機關單位、學校都鋪設了引水管道,實現了穩定安全供水。岔花村馬鹿塘苗寨有27戶人家,多年一直靠水泵供水,今年春節前,自來水接到了寨子和農戶,群眾後顧之憂徹底消除了。

“砸”入千万解怒江峡谷7000乡亲之“渴”

架設管網

民建鄉山腰、山腳還有不少的村寨,這些地帶山箐裡有水源,但以前實施的飲水工程投入不足,需要提升改造,鄉村認真摸底排查,逐村逐戶實施改造,確保所有農戶都實現正常供水。

民建鄉實施飲水工程還著眼當前,兼顧長遠,邊江村、岔花村通過多批次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已累計將居住在大山上的600餘戶1900多人轉移到怒江邊上的丙慄壩、紅旗壩居住,州縣還要通過努力,將山上更多農戶安置到“兩壩”,民建鄉黨委政府超前謀劃,實施了丙慄壩、紅旗壩移民新村的後續飲水保障工程,將黑龍洞的水引到了丙慄壩、紅旗壩移民新村,丙慄壩引水主管線總長達18公里。

“砸”入千万解怒江峡谷7000乡亲之“渴”

用上清水

千萬飲水工程凝結著各級黨委政府對生活在怒江大峽谷裡的各族鄉親的關懷,民建鄉和縣水務部門克服地形險要、施工艱難等難題,按質按量按時完成施工任務,同時認真排查,不落下一戶飲水困難戶。邊江村山頭寨是一個最缺水的地方,每年雨季,農戶都要在屋頂上鋪上塑料布,將雨水儲存起來作為飲用水,生存環境惡劣,縣鄉在實施易地扶貧搬遷中確定整體搬遷這個村莊。到2019年底,大部分群眾都遷離了山頭寨,最後剩下一戶人家,這家人戶主叫李何忠,有8口人,是個建檔立卡貧困戶,還享受低保,家裡有三個殘疾人,由於擔心搬遷後沒有能力靠務工等方式解決生活問題,就決定留在山上,鄉村依託新建飲水工程的覆蓋,專門為李何忠家修建2000多米的飲水管道,讓這家人告別了吃雨水的歷史。

千萬投入、7000餘名鄉親受益,這是民建鄉精準扶貧最大的民生工程之一,黨委政府在抓好飲水工程掃尾的同時,認真做好管水護水措施制訂、管護人員選拔、群眾參與護水愛水等工作,管護好飲水工程,造福廣大鄉親。

水來了,解“渴”了,清泉滋潤了鄉親們的心田,也滋潤了那一張張笑臉!

雲南網通訊員 李少軍 左東敏 楊虎飛 記者 翟芯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