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錯失“二汽”的真正原因,和大多數人想的都不一樣

說起“二汽”,很多南陽人都扼腕嘆息,因為他們都覺得,當年二汽有很大可能落戶到南陽,助力南陽的發展。但二汽最後卻選擇了湖北十堰。其中很多南陽人都說,是因為當時的政府拒絕二汽落戶南陽,真正的原因是這樣的嗎?當然不是。

南陽錯失“二汽”的真正原因,和大多數人想的都不一樣

查閱了二汽的相關資料,上面完整的記錄了二汽經歷了前後17年的“兩下三上”的漫長波折。二汽歷史上確實選擇很多地址。但沒有一次提及到南陽。例如:第一次選址是在1952年底,確定是在武昌。因為武昌有不錯的基礎設施和廣闊的市場。但從國防條件看,武漢工廠比較集中,萬一發生戰爭,正處於敵人的空襲圈內。武漢廠址介於沙湖與東湖之間,空中目標顯著。所以否決了在武漢設址的方案。第二次選址的地方是由武漢遷至四川成都東郊的保和場一帶。但是因為對廠址和規模方面的爭論一直未達成共識,汽車局只好宣佈第二汽車廠暫時下馬。之後又選址湖南,但由於國家當時正處於經濟困難時期,所以二次上馬仍然停留在紙上,一直未能付諸實施。第三次選址是在1964年,隨著川漢鐵路線修建計劃的變更,二汽選址的重點由湖南轉至湖北西北部地區。這才最終確定為湖北十堰。

南陽錯失“二汽”的真正原因,和大多數人想的都不一樣

由此可見,二汽選擇在十堰的理由是應該這樣的,因為當時的國家基於對國際形勢的預判,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可能會爆發,甚至會發生核戰,對於一些關鍵的工業要實行“鑽山、鑽洞”的目標,因此在國家決定實行“三線建設”的大背景下 ,考量到十堰的地理位置十分合適,這才選擇落戶十堰。因為十堰恰恰處於山地,旁邊就是神農架無人林區,再南邊有軍事重鎮襄樊的保護。湖北向西,過了襄樊就是山地,而南陽,卻不具備這樣的地理條件。

南陽錯失“二汽”的真正原因,和大多數人想的都不一樣

而南陽人經常說的,二汽曾選址南陽,因為政府的緣故,而在二汽的三次選址中均沒有體現。二汽落戶十堰,完全是十堰是符合“三線建設”的要求,其次,還有國家在某些其他的方面的考慮,是支持在湖北境內設廠。所以這才選址在十堰。

所以,南陽錯失二汽,只是因為南陽當時的條件不符合二汽的選址,並不是人為的阻撓。關於二汽沒有落戶南陽,你還知道那些?歡迎在下面的評論區留下你的觀點。

(本文素材及圖片均取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