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最“奇葩”的一家咖啡店,開在農貿市場裡,大媽大伯都來打卡

咖啡店開在大廈、商場、書店,都不稀奇,稀奇的是開在菜場裡。

這家開在菜場裡的咖啡店,自今年9月份開業後就在杭城裡颳起了一陣不小的風,不僅年輕人愛喝,連大爺大媽都來打卡。


看到大眾點評首頁推薦,就趕空去看看,可沒想到……


什麼網紅咖啡店,竟不足10平米?

這家咖啡店叫Vegecoffe 菜場咖啡,一聽名字很接地氣,以為很大很好逛,匆匆趕過去一看,驚了:這麼小。


小到什麼程度,乍一看,你可能都不會發現它。


店面就在紅石板農貿市場裡面,蔬菜禽蛋和肉檔的中間,其實位置很好找的,就是太小了,兩個人站在店口都有點擠。



杭州最“奇葩”的一家咖啡店,開在農貿市場裡,大媽大伯都來打卡


小小的操作間裡只能容納下兩個人,坐在他們的高凳上,能很清楚看到咖啡製作過程,就像是過去社區裡的窗口小賣部。


杭州最“奇葩”的一家咖啡店,開在農貿市場裡,大媽大伯都來打卡


店主是一對情侶,以前也是做咖啡的,正好看到菜場翻新,於是就過來申請開了咖啡店。

估計很多人來都問過這個問題,就沒有細聊下去,老闆比較健談,會和客人聊咖啡的豆子,和做法,推薦杭州的小眾咖啡館。


我不是很懂咖啡,最多就湊湊熱鬧,但是看得出來,兩個年輕人做的咖啡還是蠻用心的。


飲品種類多,有不少隱藏菜單

店雖小,但選擇還挺多,按照價目表上數總共有18種飲品,除了咖啡,還有菜場奶茶/氣泡水等。


杭州最“奇葩”的一家咖啡店,開在農貿市場裡,大媽大伯都來打卡


可以根據個人口味選擇喜歡的牛奶、咖啡和牛奶的濃度、加或者不加糖等。

店裡的咖啡偏向奶咖更多些,所以非常耗奶,一杯咖啡用奶量超7成。


杭州最“奇葩”的一家咖啡店,開在農貿市場裡,大媽大伯都來打卡


牛奶選擇有明治鮮奶(口感更加柔和絲滑),進口常溫奶(性價比更高),燕麥奶(適合乳糖不耐、貴一些),根據客人需求做調整。


像現在季節供應的“薑汁咖啡”,有客人同時也想喝鮮奶,於是就有了“薑汁牛奶”。


價格是星巴克一半,自帶杯子還減五元

一杯美式12塊,拿鐵15塊,如果你自帶杯子,還能減五塊。


杭州最“奇葩”的一家咖啡店,開在農貿市場裡,大媽大伯都來打卡


等於十塊不到就能買到一杯,簡直是良心,真真對得起它的slogan:好喝的咖啡沒那麼貴。


杭州最“奇葩”的一家咖啡店,開在農貿市場裡,大媽大伯都來打卡


雖然置身網紅菜場,店主想要打造的是這樣理念的咖啡,平價,不高逼格,正如咖啡也像買菜一樣日常。


外賣包裝貼心,體驗到家

據說要點它家外賣才算體驗全套。


杭州最“奇葩”的一家咖啡店,開在農貿市場裡,大媽大伯都來打卡


每個外賣杯子上都會附上一層紙,防止咖啡外灑,店家還會隨機送一些東西,比如日曆,作為一家網紅文藝菜場裡的咖啡店,路線要對。


杭州最“奇葩”的一家咖啡店,開在農貿市場裡,大媽大伯都來打卡


仔細一點你還能發現,店主在菜單上的小“廣告”:

比如薑汁美式“夏吃蘿蔔冬吃薑”,薑汁和美式咖啡混合,在降溫的冬天再適合不過,;


二分之一拿鐵?一半是鮮奶,一半是燕麥奶做的拿鐵咖啡,“誰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

自打這樣的菜場咖啡被路人發現了以後,網友們都留下了深刻的好評:


杭州最“奇葩”的一家咖啡店,開在農貿市場裡,大媽大伯都來打卡


杭州最“奇葩”的一家咖啡店,開在農貿市場裡,大媽大伯都來打卡


杭州最“奇葩”的一家咖啡店,開在農貿市場裡,大媽大伯都來打卡


杭州最“奇葩”的一家咖啡店,開在農貿市場裡,大媽大伯都來打卡


價格親民,服務貼心,設計好看,怪不得有不少大伯大媽拿著搪瓷杯過來喝咖啡,這樣的模式也很值得同類借鑑。


杭州最“奇葩”的一家咖啡店,開在農貿市場裡,大媽大伯都來打卡


以前我們總討論小而美,比如這個紅石板農貿市場,其實它本質是個社區生鮮店,服務周邊的居民區,雖然攤位不多,基本是一個類一個攤位,但是該有的一樣不少。


這個菜場咖啡也完美繼承了這個精髓,也就是社區咖啡,買菜多麼高頻剛需啊,咖啡也是類似的。


買完菜順便帶上一杯咖啡,太適合平時買菜但也喝咖啡的年輕人了。


杭州最“奇葩”的一家咖啡店,開在農貿市場裡,大媽大伯都來打卡


另一方面,如何讓更多人比如大爺大媽都來喝咖啡?很關鍵一點,就是通過親民的性價比、細緻獨到的服務,來打出自己的特色,傳播做精品咖啡的理念。


這樣的模式在臺灣以及日本有很多,都有固定的客群,做得很好。對於我們來說才剛剛開始。


杭州最“奇葩”的一家咖啡店,開在農貿市場裡,大媽大伯都來打卡


喜歡喝咖啡的人不妨去試試,這家菜場咖啡的店主也比較低調,不太宣傳,如果新農堂粉絲專誠去,可以免費體驗(限量),前提是,必須在菜市場內消費哦

杭州最“奇葩”的一家咖啡店,開在農貿市場裡,大媽大伯都來打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