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逃跑在遼寧偷埋的這件“國寶”,今天嚴禁出國展覽


燕王逃跑在遼寧偷埋的這件“國寶”,今天嚴禁出國展覽

卷體夔紋蟠龍蓋罍


@遼寧有歷史

不胡說 不戲說 不深說

四十多年前,在遼寧省朝陽市的喀左縣陸續出土了一批青銅器,其中有一件,被列為了“一級甲等文物”,也就是說,這件文物受到重點保護,禁止出國展覽。

這件文物就是距今3000多年前西周的“卷體夔(音同“葵”)紋蟠龍蓋罍(音同“雷”)”,現在珍藏在遼寧省博物館裡。

這件文物的名字有點饒舌,說到底,它是“罍”,一種盛酒的器物,也就是百姓常說的“酒罈子”,只不過這個酒罈子兩側有抓手。


說到這,簡單穿插說一說距今三、四千年前的商周古人們喝酒用的酒器。要知道,那時候的古人喝酒還是十分講究的。

“罍”是酒罈子,用來裝酒的,這個剛才已經說過了。同樣用來盛酒的器具還有:缾(音同“平”)、 觚(音同“孤”)、觥(音同“工”)、卣(音同“友)、壺。喝酒時的酒器有:爵、匏(音同“袍”)。溫酒的酒器有斝(音同“甲”)。倒酒的酒器有瓚(zàn)、鬥,等等。


言歸正傳。“卷體夔紋蟠龍蓋罍”中的“卷體夔紋”說的是這件酒器身上彎曲著的紋路;“蟠龍蓋”指的是這件罍的蓋子上有一隻蟠龍。中國民間,把沒有昇天的龍叫“蟠龍”,宮殿的柱子上、天花板上的龍一般都稱為“蟠龍”。不過,在“遼寧有歷史”看來,這條“蟠龍”的造型更近乎於蜥蜴,在它的胸腹部還雕刻著幾隻蟬。


燕王逃跑在遼寧偷埋的這件“國寶”,今天嚴禁出國展覽


燕王逃跑在遼寧偷埋的這件“國寶”,今天嚴禁出國展覽

這件青銅器是在遼寧省博物館眾多文物裡,“遼寧有歷史”最為喜歡的一件,曾多次探望、欣賞。之所以如此,絕非因為它是國家一級甲等文物,而因為它的華美、精緻。要知道,幾千年的先人們沒有現代機械,僅憑著手工就製作了這麼一件華麗的青銅器具。要知道,製作出來的青銅器不是現在我們看到這種暗淡綠色模樣,而是散發著像金子一樣的金黃色光芒,想一想都令人歎為觀止。

遼寧省博物館裡的這件“罍”並非僅此一件。四川省博物館裡,收藏著兩件外形與其十分相似的罍,據測定,這對罍也屬於西周時期。雖然外形相似,但四川的這兩個罍在蟠龍犄角、蟠龍後背上與遼寧的這件有很大區別。

燕王逃跑在遼寧偷埋的這件“國寶”,今天嚴禁出國展覽

這麼精緻的一件西周時期的“罍”,為什麼會出現在遼寧地域內呢?對這個問題,專家意見不一致,有的說它是一件祭祀用品,是為了祭祀大河山川;也有的說這是燕國國君在逃跑時埋藏下來的。“遼寧有歷史”比較認同第二個觀點,也就說逃跑時的埋藏用品。

如果認同這個觀點,那麼,這件“卷體夔紋蟠龍蓋罍”就與流傳很廣的“荊軻刺秦王”這個故事有關係了。

燕王逃跑在遼寧偷埋的這件“國寶”,今天嚴禁出國展覽

燕國最後一位國君是“喜”,也就是太子丹的父親,而太子丹是“荊軻刺秦王”的幕後策劃人。荊軻刺秦失敗後,秦王,也就是後來的秦始皇十分憤怒,加快了滅燕的步伐。公元前226年,秦攻下燕國的都城薊城(今北京市房山區)。燕王喜和太子丹慌忙逃往燕國最後的地盤遼東郡(今遼陽)。

逃亡時,燕王喜期起初攜帶了大量的財寶,但後來不堪重負,在逃亡的路上就把攜帶的大量青銅器埋藏了下來。這就是後來在遼寧喀左陸續出土的這批青銅器,這其中也包括這件“卷體夔紋蟠龍蓋罍”。在埋藏時,燕王喜和太子丹還抱有反擊勝利的夢想,也希望在重返國都時順便取出這些青銅器,所以,當時的埋藏地點並不是十分隱蔽。但後來,隨著太子丹被殺、燕王喜被俘,這批青銅器一直在地下深埋了幾千年。

補充一句,據說,現在遼陽市的“太子河”在這次事件中因為燕國的太子丹而命名,當然,這個說法現在存有爭議。遼寧有歷史,不胡說,不戲說,不深說。

燕王逃跑在遼寧偷埋的這件“國寶”,今天嚴禁出國展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