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若芙蕖出淥波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出自《洛神賦》

2015年第一次讀《傲慢與偏見》這本名著時,更多的是關注於情節的發展。時隔5年再次去翻閱這本書的時候,我對它的理解也有了縱深的變化。

我先對這本名著做相關介紹:

《傲慢與偏見》主要講述了小地主班納特一家五個千金的故事。以二女兒伊麗莎白和達西先生的感情變化為主線,經歷一番周折,終於放下各自的傲慢與偏見,最終收穫愛情的故事。

首先,這是一部現實主義小說。作者簡·奧斯丁在英國文學史中也起到了承接十八世紀中期菲爾丁的現實義開啟維多利亞時代的現實主義的作用。雖然百度百科中明確給出《傲慢與偏見》是現實主義小說,且整體寫作風格與浪漫派截然不同。但我保留自己的看法:認為此書是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結合。且不談簡身處的英國“浪漫時代“是否會對其創作產生影響,就浪漫主義本身而言,它是法國大革命催生的社會思潮產物。大革命倡導的“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推動了個性解放和情感抒發。對個人獨立和自由的強調成為浪漫主義文學的核心思想。而這種核心思想在簡筆下的伊麗莎白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其次,從內容而言:小說的選材很日常。以小地主家的環境及社交向外擴散的活動為媒介,生動反映了十八世紀未到十九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個人認為這部作品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有著重要的進步意義和影響,而在今天的“平等開放“、“兼收幷蓄“的大背景下,再去閱讀這部名著也不會顯得過於因難,這也就使得一部分人包括我在內的都曾有過“名著也不過如此”的膚淺認識.但簡在當時十八世紀那樣動盪不堪的、比較落後的、思想相對封建的年代有這樣進步、深刻的思想,即使到了今天來看仍不過時的主張,才是這部名著沉澱了這麼久保留下來的靈魂。其實很多被奉為圭臬的經典不一定適合於現代社會,但它的思想、主張放在今天一定適用,這是它們的共性,也是適應社會、時代發展的必然性。

簡在寫作上有兩點處理的非常漂亮:

其一:對人物的塑造。書中出現的所有人物皆個性鮮明。但其實這是一個很泛的評價。只要是經典名著,隨便拉出一部都可以誇誇然冠之以“人物個性鮮明“的評價。但是很多比較鮮明的人物多半都集中體現了某個好“或“壞”的特質。比如:世界文學四大吝嗇鬼的形象。有出自英國戲劇家莎士比亞喜型《威尼斯商人》的夏洛克;有出自法國劇作家莫里哀喜劇《吝嗇鬼》的阿巴質;出自法國作家巴爾扎克《歐也妮.葛朗臺》的葛朗臺;出自俄國作家果戈裡《死魂靈》的潑留希金。或是從對女兒的算計,或是對人的尖酸刻薄,或是對金錢變態的渴望。都集中體現了人物“吝嗇“的特點,個性雖鮮明但似乎並沒有體現人的“多樣性”。

再比如:雨果所著《巴黎聖母院》中最常為人們所提到的美與醜、善與惡的碰撞。但無論從愛斯梅垃達的人美心善還是從卡西莫名的人醜心善。作者似乎更關注於“長時間”的作用,簡言之就是可以說愛斯梅拉達從頭美到尾,沒有一點點缺點。這樣完美、理想的人物不免讓我們在閱讀時產生“距離感”。當然這並不是說《巴黎聖母院》寫的不好,《巴黎聖母院》是典型的浪漫主義文學,塑造這樣的人物是浪漫主義的特點,兩部名著分屬兩種流派,所以我僅做人物間的橫向比較,不涉及褒貶。簡這樣處理人物會讓人物更飽滿,讀者的”代入感“會更強烈。

其二:簡主要突出讚美的是伊麗莎自那樣敢於追求平等、自尊自愛、獨立、自由的新女性。伊麗莎白主張的婚姻觀也是簡自己對婚姻的看法也是全書的主旨:只考慮金錢、地位、權力而沒有愛情的婚姻是愚蠢的,但只考慮愛情而沒有上述的婚姻同樣愚蠢。簡想要突出伊麗莎白,但她沒有很單薄的寫她一個,也沒有寫個女二、女三來襯托伊麗莎白,而是鋪開了一幅畫卷——班納特一家、伊麗莎白的朋友夏洛特、賓利一家······這些人物的婚姻觀非常扭曲且荒誕。這樣簡便彷彿創造了一個小世界,以此來表現的事情也不顯的突兀、僵硬,反而是生動歷史畫面的重現。讓這部作點更加有血有肉,這也是我要向簡學習、思考和運用的地方。

最後,淺談一下簡的語言。因為簡的作品是翻譯成漢語言的,所以語句是否優美也無法準確賞析,此暫且不談。從手法上看簡用反諷手法較多。以一本正經的語言來陳述一件荒誕可笑的事情,達到一種令人啼笑皆非的效果,使諷刺意味更加明顯。我印象很深刻的一段是簡描寫班納特的小女兒莉迪亞與威克姆私奔的事情。整個事情非常荒誕、可笑。莉迪亞年幼無知,胡鬧還有情可原,左右不過家教不嚴。讓人無語的是班納特一家除了先生和伊麗莎白,其他人竟以此為傲,更大肆宣場唯恐旁人不知。像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在此也就不多做贅述了。

“遠而望之,皎若太陽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菜出淥波。“這是曹植筆下“洛神“的獨特之美。我覺得用此問來形容幾百年前那樣一位勇敢、特別的小姐也恰巧合適。《傲慢與偏見》真的非常適合我們這個階段的學生閱讀,對樹立合適、正確的戀愛觀、又婚姻觀有非常好的指引和導向作用。

以上是我在三個不同年齡段重複閱讀完《傲慢與偏見》這本名著之後整理的所感所悟。以上所有觀點皆屬個人,我的一點一隅之見,恐有班門弄斧之嫌,若有不當之處,還望斧正。

可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cwtxy7788閱讀更多文章。也可在公眾號中私信留言給我一起探討交流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