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的学生说一声“感谢”

作者|教育青袍客


和我的学生说一声“感谢”

陪学生课间操操场跑完步后,我回到办公室,趁着闲暇,慵懒地坐在椅上。我抬头望向窗外,久郁的天空终于放睛,消失多日的太阳也终于肯露面,香樟树油绿的叶正逐渐变淡变黄。"嘀嗒"声将我的目光从窗外拽回到了手机上,我点开一看,原来是我曾任教过的学校毕业的学生——在天津读大三的小臻。

"王老师,您好。我是1208班***。今天上课我换了一个以前没用完的笔记本,不留神翻到最后一页,看到了我在高中时记下的您开班会时说的内容。

看到那些激情满满的话,想起那段充实忙碌的学习时光,心里充满了感激和感动,谢谢老师那段时间一直陪着我们。拿现在的大学学习和那时相比,懒散了很多,心气儿也低了很多,平时没有感觉到,今天一看到那时候的记录,一下子就红了脸,觉得大学时的自己在放松休闲里不知不觉地消失了。

我最近已经决定要考研了,但一直都觉得没有头绪,现在看着以前记录的话,知道不是这件事没头绪,而是因为自己懒,不愿意去吃苦。虽然很久没和老师联系了,但您的教导对我意义还是很大。再次谢谢老师的鼓励和陪伴。希望老师每天开开心心,健健康康的。"

伴随着阅读,小臻的温婉以及小臻所在班级的一切又一次被无形的手拂去尘封鲜活在脑海,心里暖暖的,就好像窗外的阳光融化掉了心里久滞的疲惫一般,连嘴角都不由自主地向上翘起。这一刻,一种叫幸福的情愫在我的五脏六腑间翻腾、弥散。身为老师,我是幸福的,因为经常可以收到学生真诚的感谢。但我又是怯怯的,每一次收到学生各种形式表达的感谢都会扪心自问:我配享受这份感谢吗?我的教育教学行为有没有给学生造成伤害呢?我和学生认真说过感谢吗?

思索的结果,令我很沮丧,我和学生说感谢的频率,但远不如学生和我说感谢的频率。也许是听感谢习以为常了,也许是性格中还残存着羞涩、矜持的成份,尤其是面对自己的学生,和他们说感谢的时候,总之,感谢在心口不常开,哪怕是在特别感动的时候……

尤记得,刚刚工作的第一年,教室在教学楼四层,晚自修前,我踏着往常的节奏去教室看学生,但在我即将踏入教室的一刻,教室的灯却突然熄灭了,在我正弄不清发生了什么的时候,学生们手中捧着的红蜡烛却亮了起来,然后他们集体给我唱《生日快乐》。那一刻,我的眼睛涩涩的,有晶莹的液体在涌动。"我没有告诉过学生我的生日,他们怎么知道的?"一定是我心底的疑惑反映在了我的脸上,每个学生脸上都挂着想忍却没忍住的微笑,我也从他们眼中看出了真诚、善意和感激。正当我脸红肚子粗地想表达感激之情时,懂我的学生已经送上了全班为我做的生日礼物——淡蓝色的便笺。便笺被同学们用蜡烛烧成了美丽的图案,上面用钢笔正楷书写着:

和我的学生说一声“感谢”


"敬爱的王老师:

今天是您的生日,咱班同学祝您生日快乐!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献上我们最真诚的祝福!

俗话说得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尽管您长得不那么美丽,我们已深深地爱上您。

秋风吹不尽,总是师生情。千言万语,万语千言说不尽我们对您的感情,送您一首诗:溪边白鹤数千群,羽未丰时聚海滨。一日长成腾雾去,云中不忘饲我人。

此致

敬礼

全体"

作为普通人,我感恩过我的亲人,感恩过我的朋友,感恩过曾给予我帮助的陌生人;作为单位人,我感恩过我的领导,感恩过我的同事;作为老师,我并不认为我不需要感激、感恩我的学生,恰恰相反我一直感激、感恩着与我相遇的每一个学生,但与学生直接表达、表露对我的感激不同,我每次都以学生懂我已经将对他们的感激、感恩转化为行动为借口,"大度"地原谅了自己感激学生而口难开的做法,也从来没有想过既有对学生感激的行为又有对学生感激的话语不更好吗?

"一杯敬朝阳,一杯敬月光

唤醒我的向往,温柔了寒窗

于是可以不回头的逆风飞翔

不怕心头有雨,眼底有霜

一杯敬故乡,一杯敬远方

守着我的善良,催着我成长

所以南北的路从此不再漫长

灵魂不再无处安放。"

耳畔传来的毛不易的歌声,将我神游过往的心魂拉回了现实。窗外阳光正暖,天空中也没有丝毫要下雪的印痕。是的,我离开了我那冬天会飘雪的可爱故园,选择了直面新的挑战。在这个完全陌生的城市,我注定会遇到一批又一批迥异于家乡学生的学生,我也相信我和我的学生定可以演绎出主角是"我们"的精彩故事,就像过往和家乡学生演绎的一样!只是这次,我不再羞涩,不再找任何理由搪塞,会既将对学生的感激、感恩转化为行动,也会将感激、感恩的话语从我口中轻轻吐出,说给我的学生听。

鲁迅先生说:"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作为老师,从我选择职业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在那无尽的远方,有无数的学生,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都与我有关。我也会一如既往地珍视这份幸运,感激、感恩这份幸福。

在2020年新年即将来临之际,仅以此文表达对我过往的、现在的、将来的学生的感激、感谢、感恩!

和我的学生说一声“感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