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關東》裡隱藏著最真實的東北民間百態

《闖關東》裡隱藏著最真實的東北民間百態

○ 文 | 觀影君


去年的國劇市場,在一眾古裝劇和愛情甜劇的包夾下,僅隱約可見零星幾部年代劇,有《老酒館》和《外交風雲》。哪怕算上年初開播的《新世界》,也是一個巴掌數得過來。

不得不承認,以歷史為背景的年代劇,在今天確實是沒落了。畢竟甜甜的戀愛可比枯燥的歷史故事香多了。

《闖關東》裡隱藏著最真實的東北民間百態

《老酒館》《外交風雲》《新世界》

這種現象與互聯網文化的出現不無關係,年代劇炒不起來CP,登不上熱搜,也難以引發全民的討論。但是回望十餘年前,在那個多數人還通過電視機看劇的時代,年代劇才是真正收視保障。

那個時候的年代劇,製作精良,口碑好,放到現在都是“神作”,而我首推的就是這部——《闖關東》,豆瓣評分高達9.2。

《闖關東》裡隱藏著最真實的東北民間百態

2008年1月2日,《闖關東》在CCTV-1的黃金時段開播了。作為2008年的開年大戲,《闖關東》最高峰時的收視率曾達到11.84%,打破了當時央視開年劇的收視紀錄,也自然成為2008年的收視冠軍。央視首播高捷,此後開始在各大地方臺輪播,徹底掀起一股“闖關東熱潮”。

01.東北近代史詩

何為“闖關東”?

“闖關東”是祖先們無奈的選擇。吃不上飯的廣大農民,為謀生路,攜家帶口從中原逃至廣袤的東北大地,那兒地產豐饒,資源豐富。從17世紀中葉到20世紀中葉,300年間約有2000萬人參與了“闖關東”大遷移。

在300年間遷移到地域遼闊、資源豐富的東北地區。其跨度之久、參與人口之巨,在人類遷徙史,上是極為罕見的,是中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移民壯舉。

《闖關東》裡隱藏著最真實的東北民間百態

“闖關東”的這段歷史是悲愴強悍的,其跨度之久、人口之多,在人類的遷徙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堪稱一曲自我拯救和生命延續的壯歌,更是最真實的民間記憶,不管是將其文本化還是影像化,都有巨大的價值和意義。

電視劇《闖關東》做到了。

《闖關東》共有52集,主角是李幼斌飾演的朱開山,時間是從清末到“九一八事變”的三十多年。全劇的故事可以概括為“一條主線+四個篇章”。

《闖關東》裡隱藏著最真實的東北民間百態

一條主線是以老朱家為代表的山東人離開齊魯大地後艱難的“闖關東”經歷,在東北這片黑土地上重新紮根,其中包含了人生百味與悲歡離合。

四個篇章則分為淘金篇、農耕篇、經商篇以及抗爭篇。

淘金篇是山東人初到關東大地,想要站穩腳跟,充滿了傳奇色彩;農耕篇是山東人與東北當地人的和諧相處,互相交流農耕經驗,形成不同文化的碰撞;經商篇是山東人在解決安身立命的問題後,野心進一步擴展,不滿足於現狀,於是進城經商,開起了山東菜館;抗爭篇是山東人面對入侵的日本人,在民族危亡之際,能夠挺身而出,與之對抗,甚至不惜獻出生命。

《闖關東》裡隱藏著最真實的東北民間百態

通過老朱家的奮鬥經歷展現出了那個年代的人性人情,民生民俗,直到最後我們共同見證了朱家成為當地一個有威望的,堅韌的大家族。

《闖關東》裡隱藏著最真實的東北民間百態

《闖關東》再現了特定歷史時期東北的風貌,說它是一幅完整的東北民間畫卷也不為過。編劇高滿堂曾說,為了全景式地還原出真實的“闖關東”,劇組跨越了遼吉黑三省,又去了魯西南等地,行程七千多公里,採訪了上百人,仔細進行了梳理。

《闖關東》裡隱藏著最真實的東北民間百態

同時《闖關東》追求的是一種本真的鄉土生活,從散居的屯落到熱鬧的小鎮,從衣食住行到服飾起居,從人物性格到一言一行,都極其注重還原歷史質感。

可以說,《闖關東》裡就有著最真實的東北民間百態。

02.東北百態之謀生技能

《闖關東》拍攝的時間跨越了夏秋冬三個季節,捕捉下了東北不同季節最迷人的景象。夏天,白山黑水間,長滿了莊稼;秋天,原野金黃,充滿詩情畫意;冬天,林海雪原,天地蒼茫,朔風呼嘯。馬幫、木幫、土匪、淘金客,依次登場,各展技能,混口飯吃。

《闖關東》裡隱藏著最真實的東北民間百態

伐木:

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讓東北地區的樹林茂密,所以必須要掌握的技能之一就是伐木。伐木的人又被叫作“木幫”,《闖關東》裡的老獨臂就是木幫的領頭。

《闖關東》裡隱藏著最真實的東北民間百態

每年的十月到次年的二月,是“木幫”觸動最活躍的時期,也是伐木的黃金期,老獨臂帶領伐木者們來到林間,把倒下的樹拖下山,堆積到河邊。待到來年江面的堅冰消融,再通過水路將這些木頭排至其他地方。

《闖關東》裡隱藏著最真實的東北民間百態

挖參:

在樹林間除了伐木,大自然的另一饋贈就是人參。挖參也叫“放山”,挖參的領頭也叫“把頭”,往往是一行人中經驗最豐富,能力最突出的那一個。“把頭”在林間負責帶路,根據水流和陽光辨別方向。

《闖關東》第25集中朱開山帶領著老蝙蝠等人去林中挖參,一路上不停拿著跟棍子敲擊樹木,然後仔細聽聲音。

《闖關東》裡隱藏著最真實的東北民間百態

這種行為稱作“叫棍”,一來是為聽聲音判斷樹木下是否有參;二來是傳遞信息,以便遇難時求救,因為約定俗成的規定是,在山中挖參時不能大聲說話。

淘金:

東北不僅樹林茂密,還是我國非常重要的黃金產地,《闖關東》對老金溝的淘金活動有著充分詳實的展現。淘金的行家被稱作“老金疙瘩”,他能夠根據金場的山嶺走勢,給出採金的最佳地點。

《闖關東》里老金溝開工之日,便請來了一位“老金疙瘩”,助大家一臂之力。朱開山也正是憑藉淘金積攢下了一筆錢。劇中還有一處細節很考究,淘金挖口時井口不能是方的,因為方音同“防”,有“防著淘不到金”的忌諱,對大家都不吉利。

《闖關東》裡隱藏著最真實的東北民間百態

這些各式各樣因地制宜的謀生技能,都體現出了當地勞動人民的智慧。靠山吃山,這也是人們在與自然環境長期鬥爭和相處的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生存之道。

03.東北百態之日常習俗

《闖關東》裡關於東北民間日常習俗的展示也不少,有節日習俗,包括春節、小年、中秋,有喬遷習俗,還有紅白兩大事的各種習俗。

東北的春節與其他地方大同小異,我們在《闖關東》中能看到的是貼春聯、放鞭炮、蒸插棗饅頭、包餃子、吃團圓飯,團圓過大年;到了小年,要辭灶,送灶王爺啟程,寄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祈求平安;中秋時節,朱開山一家聚在院子裡,唱歌賞月,歡樂無比。

《闖關東》裡隱藏著最真實的東北民間百態

節日民俗倒在其次,紅白兩道的事要更講究一些。

傳文和那文結婚之日,彼時東北一整套迎親流程全拍出來了。當那文從轎子下來後,司儀便開始主持。首先是新郎新娘跨火盆,“過火避邪”,接著是跨馬鞍,“跨馬奔騰,縱橫天下,安邦定國,勤勞持家”。

《闖關東》裡隱藏著最真實的東北民間百態

《闖關東》裡隱藏著最真實的東北民間百態

到了家中,新人行三拜,“蝴蝶飛上玉搔頭,玉人喜登鴛鴦樓。今朝結下連理枝,早生貴子覓封候”。最後的洞房環節,“今日迎娶佳人,明朝財源滾滾”。完了才可以揭蓋頭。

《闖關東》裡隱藏著最真實的東北民間百態

《闖關東》裡隱藏著最真實的東北民間百態

東北還有一種“沖喜”的說法,就是用“喜事”來相抵家中的不幸和邪氣,祈盼苦盡甘來,比如有時會讓子女結婚,來為生病的家人“沖喜”。《闖關東》裡張家之所以讓鮮兒嫁給一個小孩,就是希望靠結婚來“沖喜”,讓傳文擺脫病魔的折磨。當然這種習俗在今天已並不常見。

《闖關東》裡隱藏著最真實的東北民間百態

對於東北的喪葬習俗,《闖關東》亦有涉及。東北民間有許多經商馬幫,“走馬幫”也叫“趕垛”。“垛爺”張得本就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趕垛人,在他的喪禮上,傳傑等人去其墳前祭奠。

敬酒、敬菸、燒紙錢、跪拜等禮儀逐一出現,臨了還高聲唱起了“趕垛”路上大夥兒最熟悉的那曲歌謠,“趕垛子的人啊,走四方。小崽子等著吃飽飯,媳婦兒等著花衣裳,老爹老孃翹腳望,等俺給他蓋間新瓦。”

《闖關東》裡隱藏著最真實的東北民間百態

東北人喬遷之日,會有親朋前來“溫鍋”,以表祝福。《闖關東》裡文他娘和秀兒就曾去給一郎“溫鍋”,他們帶來了加了紅棗的發糕,寓意“早點發財”,一匝筷子,同樣寓意“快點發財”,還有一條大魚,寓意“年年有餘”。“溫鍋”這一習俗直到今天在東北各地仍有保留。

《闖關東》裡隱藏著最真實的東北民間百態

04.東北百態之信仰崇拜

由於東北資源豐富,養活了眾多“闖關東”而來的人,所以更讓他們對大自然懷有敬畏和感激之情,最明顯的體現就是他們的信仰崇拜。

東北的民間信仰,信仰的不是某幾位具體的神明,而是來自大自然,包括山神、水神和樹神,由此出現了相應的祭拜儀式,《闖關東》對於這三種信仰崇拜都進行了展現。

祭拜山神:

《闖關東》的第9集,伐木者們在老獨臂的帶領下,祭拜山神,開據樹木。因為他們認為這都是山神送來的禮物。拜山神的時候,需要擺上一桌子貢品,點燃香燭,眾人跪拜,由領頭的老獨臂高喊:“山神爺爺老把頭,不用憂來不用愁。今天俺們來拜你。香火齊了,你受用啦。山神爺爺發話了,開套了,開據嘍。”然後所有的伐木者們齊聲一起喊:“順山倒,順山倒,順山倒。”

《闖關東》裡隱藏著最真實的東北民間百態

“順山倒”是砍倒樹木後倒下的方向,還有“迎山倒”、“橫山倒”、“排山倒”等。其中“順山倒”是最好的,樹木順著山坡的方形倒下,一來安全,二來方便搬運。

《闖關東》裡隱藏著最真實的東北民間百態

為此每年進山開伐的第一棵樹,都會盡可能選擇最易“順山倒”的樹,討個好彩頭,寓意接下來的砍伐也會順順當當。

《闖關東》裡隱藏著最真實的東北民間百態

祭拜水神:

祭拜水神的儀式和祭拜山神差不多,《闖關東》的第21集,依舊是由老獨臂帶領其他放排人,他們面對著遼闊的江面雙膝跪下。祭拜水神多是在每年開春,冰雪消融,水面上的活開始了。在江面上幹活的木幫們,時常要面對急流和險灘,遂求一個平安。

《闖關東》裡隱藏著最真實的東北民間百態

老獨臂虔誠地禱告:“老天爺爺保佑我們平安,老獨臂帶著夥計們給你磕頭啦。各路神仙,保佑你的兒女們掙口飯吃吧,我們給你上供啦,請你收下吧。”隨後放排人一同高喊:“順江走,莫回頭,家有妻兒盼啊。”

《闖關東》裡隱藏著最真實的東北民間百態

《闖關東》裡隱藏著最真實的東北民間百態

祭拜樹神:

《闖關東》的第3集,在金場子開礦儀式上,眾人圍聚在樹下祭拜樹神。在嘹亮的嗩吶聲中,金大拿和金把頭等人手持香火,淘金者在他們的帶領下,向樹神跪拜,供桌上擺著貢品,樹上掛著紅布條,祈禱樹神能實現淘金者的發財夢。

《闖關東》裡隱藏著最真實的東北民間百態

這或許是我們在今天還最常見的一種習俗,比如很多景區高大的樹上,也會掛滿各種紅布條,紅布條上面寫著自己的願望,升官發財,學業有成。

有山,有水,有樹,是這些東西讓人類得以生存下來,但任何饋贈都不會白白送上門,其間也暗藏著諸多兇險。所以無論是山神、水神還是樹神,都是人們內心純潔與忠誠的映射,認為萬事萬物皆有靈,且報以感激之情。

05.東北百態之民間娛樂

東北人多才多藝,個個都是天生藝術家。這點你從今天爆火的快手上也能看到。東北多樣的民間娛樂形式,在《闖關東》裡自然也不會落下。首當其衝的就是二人轉。

“寧舍一頓飯,不捨二人轉。”這是東北民間關於二人轉的說法,可見其受歡迎程度。

《闖關東》裡二人轉的表演主要集中在鮮兒這個角色身上,她前前後後共唱了六次。第一次是鮮兒在“闖關東”的路上,遇見王家班子,為了加入戲班子唱的;第二次唱是在戲班子苦練唱腔和身段的時候;第三次唱是在陳老爺的婚禮上,曲目是《大西廂》;第三次唱是在傳武的婚禮上;第五次唱是在水場;第六次唱是在財主的生日宴席上。不難發現,除了在戲班子,二人轉多是在集體場合表演的。

《闖關東》裡隱藏著最真實的東北民間百態

有二人轉,自然也得有扭秧歌。《闖關東》里老朱家的四個女人,抗霜成功後在田地裡扭起了大秧歌。東北的冬天天寒地凍,扭扭大秧歌,吹一曲嗩吶,敲響大鼓,能讓人渾身都熱起來。

《闖關東》裡隱藏著最真實的東北民間百態

《闖關東》中還保留了大量的東北方言和諺語,以及一些土匪間的黑話和隱語,不僅僅只用影像回溯東北的那段歷史,在臺詞文本上也是精雕細琢。如劇中所說的“尥蹶子”表示走了,“溜精八怪”表示人很機靈,還有“棒打袍子瓢舀魚”、“窗戶紙糊在外,養活孩子吊起來,十七八的姑娘叼個大煙袋”等諺語。

《闖關東》裡隱藏著最真實的東北民間百態

土匪的對話中,“壓馬”指的是到百姓家搶馬,“抹尖子”指的是若贖金未到,就把人質的耳朵割下,“海亮子”指的是計劃有變,;還有一些黑話,如土匪頭子叫“掌櫃的”,手下同夥叫“溜子”,“插香頭”表示入夥,“拔香頭”則表示洗手不幹。

《闖關東》裡隱藏著最真實的東北民間百態

06.東北文化輸出

不可否認,關於東北的影視劇,確實有著獨特的的藝術魅力,他們一開口,一股“大碴子”味撲面而來,輕易就被逗樂了。而像《闖關東》這樣優秀的東北題材電視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扭轉其他地方的人對東北的看法,進一步加深對東北的瞭解。

《闖關東》裡隱藏著最真實的東北民間百態

不僅僅是《闖關東》,其實還有其他關於東北的電視劇,如《鄉村愛情》《馬大帥》《劉老根》等。但它們與《闖關東》的區別在於,到底是電視劇的類型元素先行,還是東北文化元素先行?

《闖關東》裡隱藏著最真實的東北民間百態

東北文化也是傳統文化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體現著該地區人民的精神與生活狀態。但是單純研究東北文化又不免枯燥,所以藉助電視劇這樣的載體,可以很好地保護與傳播,這是影像的力量,也是《闖關東》直到今天仍舊絲毫不過時的原因。

《闖關東》裡隱藏著最真實的東北民間百態

《闖關東》裡隱藏著最真實的東北民間百態

濃郁的關東風情、質樸的齊魯文化、宏大的敘事結構、鮮明的人物形象,造就了《闖關東》這樣一部史詩氣質的作品。

《闖關東》裡隱藏著最真實的東北民間百態

《闖關東》的編劇高滿堂談到這部劇的創作,他說主題歌有一句詞寫得非常好:“不知道到底我會走向哪裡,只憑著不滅的希望和一片丹心豪情。”

這句話既是歷史上“闖關東”的寫照,也是整部劇的寫照,不斷地尋找,不斷地探索,只為最完美的結局。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