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歷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劉備不是傳說


故事:歷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劉備不是傳說


故事:歷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劉備不是傳說


故事:歷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劉備不是傳說

東漢末年,在帝國的北部,幽州的琢郡、琢縣有一對普通的夫妻,生下一個小男孩。男孩兒的出生一切都很平常。史書上沒有記載他出生時滿屋紅光,沒有白氣沖天,更沒有什麼五彩祥雲。小男孩就這樣與你我他一樣,極其平常的來到了這個世界上。

這一年是公元161年,東漢桓帝沿襲四年,一般來說,平常人家生一個孩子,也就像土地上多一粒塵埃一樣,是不會被人記住的。這個男孩的出生,之所以被人記住,是因為他有一個不平常的名字——劉備。六十多年以後,他有了另外一個稱呼——蜀漢昭烈皇帝。

小劉備來到了這個世上,沒有太多的人在意,但是,至少有兩個人非常在意,非常高興的,那就是他的爹和娘。他爹叫劉鴻,在琢郡政府部門工作,算是東漢國家公務員,有了固定的工作,固定的收入,至少養家餬口是沒有問題的。小劉備就在爹孃的疼愛中幸福地成長著。如果沒有意外,小劉備還可以繼續幸福下去,可以輕鬆愉快地從童年走上少年。可惜,這個世界充滿了意外,如同今天時不時有飛機掉海里,動不動有流感來侵襲。當年的世界,照樣有這樣那樣的意外發生。

童年的劉備遇到的第一個意外是非常不幸的,不幸程度之高,傷害力之強,被公眾認為人生三大不幸之首,那就是年幼喪父。對於年幼的劉備來說,年幼喪服這四個字,他未必懂得有多少,也許是家裡少了一個男人,從此以後再也看不見這個男人了。這個男人待他非常好,常常逗他玩兒,常常買好吃的,待他逛公園,買好衣服,僅此而已。由於劉備的爺爺做過縣令,他爹當過公務員,算是幹部家庭,經濟條件還算可以。他爹去世的幾年裡,大概也就那麼幾年吧!他的生活軌道並沒有發生多大的改變,他沒有流浪街頭,成為無家可歸的孤兒,不用去當乞丐討飯吃,也不用給地主家放牛。甚至,劉備就在這個時期上了當時的小學,也就是私塾。他開始識字了,要學習一些文化知識。

我們知道,人在少兒時期的成長是非常迅速的。在讀私塾的幾年裡,劉備知道了很多很多,在以後看作是有意義的、沒意義的;在大人看來是該知道的、不該知道的一些事情。比如說,他知道他們的祖國叫大漢,國家的領袖是至高無上的皇帝。大漢離建國有了四百多年的歷史,有了很多個英雄皇帝。有一個是開國皇帝漢高祖,是一個神勇無比的大英雄,手提三尺寶劍斬白蛇起義,推翻了殘暴的秦朝,又打敗了強悍的西楚霸王項羽,建立地域無比廣闊、人民無比幸福的國家——大漢王朝。對於劉備來說,他明白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是,他劉備就是大英雄漢高祖的後代,也算是大漢皇祖一脈。這是一件非常高興的事,是他很自豪的事。於是,他常常用非常自豪的口味對他的同學們說:“我就是大英雄漢高祖的子孫,是堂堂正正的大漢皇族。”可是,他的同學常常用非常鄙夷口味對他說:“別吹牛了,天底下姓劉的非常多,憑什麼你就是皇族?”小劉備自然回答不了這個問題,於是,就回家問他娘,還有他的叔叔劉子靖以及同宗的老人。

小劉備與家族成員討論後,得出的結論十分肯定,劉備以及他的同宗都是大漢皇族,是漢朝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的兒子、漢文帝劉恆的兒子、漢景帝劉啟的兒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兒子、魯城候劉崢的後代。聽起來很拗口的,沒有錯,劉備和漢高祖就是這麼個關係。家族認為,祖宗當過皇帝是好事,他們異口同聲的做出了肯定的回答,但是,支撐結論的證據十分缺少。除了他的爹爹叫劉鴻,他的爺爺叫劉雄以外,從劉雄到魯城候劉崢的譜系傳承無從考證。由於家族衰落,不注重修家譜或是家譜遺失,祖宗問題往往是子孫解不開的謎團,劉備就被祖宗問題困擾了一生,一直到做了蜀漢皇帝后還是弄不清自己的祖宗。其實,這個問題劉備大可不必難過,這個問題也不是讓他一個人頭痛,也讓一千八百年以來,對他感興趣的許多人頭痛。如果這些人跨越一個時空,完全可以組成一支龐大的隊伍。根據他們完全不同的兩個觀點,是的站在左邊,說不是的站在右邊針鋒相對,甚至,帶些火藥味。這些人中傑出代表是羅貫中,他在傳世作品《三國演義》一書中,排除史料不足的原因,他要有史料要證明,沒有史料也要證明的認真開展工作,經過艱苦努力,克服了史料不足的困難,不僅證明了劉備是漢高祖玄孫的問題,而且,還讓劉備當上了漢獻帝劉協的叔叔,甚至,給劉備的列祖列宗取了名字。可是非常不幸的是,羅貫中勤奮勞動得出這樣一份成果,又被後來的歷史學家說成做自相矛盾的,這樣劉備比漢獻帝低了四輩,根本就不是什麼皇叔。

雖然劉備不是皇叔,劉備的身份是靠譜的,因為一個人冒充皇族,肯定會被人揭穿,尤其是被仇人揭穿。比如: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後,一門心思要給大名人朱熹當孫子,尚且未能如願。可見,冒充名人後代難度係數有多高。劉備與曹操撕扯了大半輩子,曹操集團的人往他身上潑的髒水夠多了,卻始終沒有說他的皇族身份靠不住,原因只有一個,不是曹操想不到,而是做不到。

後來人的爭論,當時的小學生劉備,自然不可能知道,他所知道的是,祖宗當皇帝已經是很遙遠的故事,而且,漢景帝有十四個兒子,其中,中山靖王又是歷史上著名的生意專家,只算兒子就有一百二十幾個,到了劉備這一代,已是劉姓皇帝遍地走了。作為皇族的他,只能有一樣好處,聽起來,名頭比較響亮。比如,碰到陌生人之後,劉備說出他的出身,會換來一句“失敬!失敬!”說完了,還是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

不過,當時的社會很流行門第出身,生為平民百姓的劉備,有這樣一個響噹噹的名頭,他還是非常樂意接受的,不論別人相信不相信他的門第的皇帝,劉備自己是相信的,而且是相信的堅定不移。

一個人長期相信一件事,就會把這事兒當真,就會在不經意間下意識的的表現出來。所以,劉備每次提起自己身世來,總是語氣平靜,神情嚴肅,不容置疑的說出:漢景帝玄孫中山靖王之後。而且,每次平靜地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劉備的內心很不平靜。前面我們說到,就算劉備認識到自己的祖先是大皇帝,不會給自己帶來任何實際的好處,他該幹啥還得幹啥,沒有一丁點兒變化。比如說,他依舊和同學們一樣在私塾讀書,背論語,一樣的玩兒遊戲,吹牛皮。但是,有一天,他吹了一個天大的牛皮。當時,他和鄰居家的小孩兒一起捉迷藏,又吹起了牛皮,大夥玩兒的不亦樂乎,吹的是天花亂墜。輪到劉備吹牛的時候,他指著他家大門前的一棵大桑樹說:“我一代能坐上皇帝乘坐的車子”。這一句話,誰都能聽得出來,他不是一定要做什麼皇帝的車子,而是要坐上皇帝的位子。

劉備吹牛的時候,那棵大桑樹正是枝繁葉茂,遠遠地望去,正如皇帝的車蓋。當時的人們知道,皇帝繼承人的合法位子的確定,一定不會是劉備同學,他想當皇帝,只能通過不合法的手段,而用不合法的手段奪取皇位,有一個特殊的稱呼,那叫做“謀反”。因此,劉備的這個牛皮把他的叔叔劉子靖嚇了一跳,訓斥他說:“勿忘語,休瞎說!小心被滅族”這句話在中國歷史上非常有名氣,劉備小時候的這句話,在《三國志》這本書裡有記載,被認為劉備從小就有志氣。在我們看來,這也就是兒時的一句戲言,玩笑話。就像現在孩子們在一起玩兒的時候吹牛一樣,這個說:“我長大了要當一個大官”,那一個說:“我長大了要當元帥”,還有人說:“我長大了要當總統”等等,吹吹而已,各有各的幻想,大不可認真。

只不過是,劉備後來真的當了皇帝,人們誇耀劉備而已:說劉備從小就胸懷大志,天生不凡。一個人究竟要走出一個什麼樣的後果,還是要靠個人的努力和艱苦奮鬥,與小時候的一句玩笑話是沒有關係的。

吹牛歸吹牛,吹牛完了,還得幹正事兒,劉備當時的正事就是上小學。不久之後他有更重要的事兒要辦,,那就是賣草鞋。

擺地攤兒賣草鞋。自從劉備家裡的公務員劉鴻去世以後,家裡就沒有了收入,家境再好,這樣下去也會坐吃山空。

時間雖然已經過去了一千八百多年,許多事情卻沒有改變,除了皇帝的特殊群體之外,像劉備這樣的普通人要想不餓肚子,就得找份工作,不停地幹活。那個時代女工不受歡迎,劉備又沒長大,孤兒寡母想要找份工作,實在是比登天容易不了多少。於是孤兒寡母就找了一個門坎兒比較低的工作,那就是擺地攤,賣草鞋,兼營草蓆,不是批發搞零售,是自產自銷。好在編織草鞋、草蓆這樣的技術含量不是太高,孤兒寡母學起來不算是太難。劉備的母親已是個體擺地攤的從業者未雨綢繆,在劉鴻去世不久之後就入了行。劉備應該是在小學畢業,或是輟學之後才正式加入這個沒有前途職業的。劉備雖然年紀小,這個時候,大約也就十來歲,但是擺地攤兒這份工作,多麼艱難,多麼心酸,他是體會出來的。

自認為是皇家子孫的劉備,從事這樣一份下賤行業,淪落為地地道道的草根,不用說,他心中的落差是相當大,不過,他只能如此,因為他要吃飯,因為只有活著才有希望。

毫無疑問,年少的劉備與我們身邊的許多朋友一樣,遭遇了人生的逆境。對他來說是生命中的第一次,但是絕對不是最後一次。
逆境出人才,逆境是一筆財富。年輕人多吃些苦有好處,這些話絕對不是用來忽悠人的。逆境最能磨鍊一個人的心智,在遭遇逆境的磨礪下,漸漸失去了稜角,失去了自我,最終變得渾渾噩噩,得過且過,隨波逐流。即便是有一天機會來了,也會擦肩而過。

當然,還有一些人,在逆境中,越做越勇,永不放棄。雖然不得不低下他那高貴的頭顱,但是,他們心底的信念卻更加堅定,更加明確。他們相信,總有一天自己會實現心中的理想,並且為實現理想,不斷地摸索切實可行的道路,他們缺少機會。機會沒有到來的時候,這兩種人沒有多大的差別,但一旦機會來到,他們的天壤之別,就會立刻地顯現出來,而劉備正好是後一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