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貴瘦硬始通神?看過這些魏碑字帖你就恍然大悟了


書貴瘦硬始通神?看過這些魏碑字帖你就恍然大悟了

大家好,我是老曹

今天我們來聊聊書法,入何才能讓自己的字寫得神完氣足,引人入勝呢?

千餘年來,學習書法的人大都從楷書入手,而其中絕大多數又首選唐楷,箇中因由,前人早有共識:

學書須臨唐碑,到極勁健時,然後歸到晉人,則神韻中自具骨氣。否則一派圓軟,便寫成軟弱字矣。— 清·梁巘《學書論》

今人學書者,自當以唐碑為宗。唐人門類多,短長肥瘦,各臻妙境。— 清·錢泳《履園叢話》

楷書經過魏晉南北朝長期的發展積澱,及至唐代,點畫漸趨定型,結構日益規範,書家輩出,名品眾多,成為繼鍾王、魏碑之外的又一楷書高峰。唐楷非凡成就的獲得,除了字體本身的發展,還得益於唐帝王重視書法教育,實行以書取士的科舉制度和官吏考核制度。此外,雕版印刷尚未盛行,眾多經籍全賴手工抄寫,記錄和傳播文化的需要也大大促進了唐代楷書的發展。

還記得《人民日報》發表過一篇關於練字是否應該從唐楷入手的文章,對“學唐楷”問題提出了質疑,這一問題引起了眾多書友的討論,對唐楷,褒貶不一,一時間真是吵好不熱鬧!

其實,這問題無需討論,古人早有總結,學唐楷工書,學魏碑方可通神!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出神入化的書法範本

北魏《崔敬邕墓誌》,全稱《魏故持節龍驤將軍督營州刺史徵虜將軍太中大夫臨青男崔公之墓誌銘》。北魏熙平二年(五一七)十一月刻,正書。二十五行,行二十九字。清康熙十八年(十六七九)在河北省安平縣出土。其用筆外柔內剛,結體活潑,風格妍麗多姿。


書貴瘦硬始通神?看過這些魏碑字帖你就恍然大悟了

《張黑女墓誌》(黑hè女rǔ)原名《南陽太守張玄墓誌》,又稱《張玄墓誌》。張玄字黑女,因避清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名諱,故清人通俗稱《張黑女墓誌》。

此碑刻於北魏普泰元年(公元五三一年),出土地無可考,此志原石已亡佚,現僅存清何紹基藏剪裱孤本。

楷書二十行,每行二十字,共三百六十七字。志文書法精美遒古,峻宕朴茂,結構扁方疏朗,多參隸意,頗帶質拙。此墓誌雖屬正書,行筆卻不拘一格,風骨內斂,自然高雅。筆法中鋒與側鋒兼用,方圓兼施,以求剛柔相濟,生動飄逸之風格,堪稱北魏書法之精品。我們所熟悉的第四套人民幣上“中國人民銀行”就屬於“張黑女”體

書貴瘦硬始通神?看過這些魏碑字帖你就恍然大悟了

《石門銘》全稱《泰山羊祉開復石門銘》,北魏著名的摩崖石刻之一。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509)正月,太原典籤王遠書丹、武阿仁鑿刻於陝西褒城縣東北褒斜谷石門崖壁。康有為將其列為“神品”,雲:“石門銘飛逸奇渾,翩翩欲仙,若瑤島散仙,驂鶴跨鸞”。

書貴瘦硬始通神?看過這些魏碑字帖你就恍然大悟了

《始平公造像》全名叫《比丘慧成為洛州刺史始平公造像記》,又稱《慧成造像記》,北魏太和二十二年( 498年)九月十四日刻於河南洛陽龍門山古陽洞北壁。孟達撰文,朱義章書。共記10行,每行20字,另額文6字,都是陽文鑿刻,每字四邊都界有方格。


書貴瘦硬始通神?看過這些魏碑字帖你就恍然大悟了

《鄭文公碑》,全稱《魏故中書令秘書監使持節督兗州諸軍事安東將軍兗州刺史南陽文公鄭君之碑》,又名《鄭羲碑》北魏摩崖刻石,刻於北魏宣武帝永平四年(公元511年),分為上、下兩碑,用以記述鄭道昭父親鄭羲生平事蹟,文多諛詞且有失實。二碑書法飄逸,字態蘊藉風雅,結體寬博宕逸,氣勢雄渾開張,有篆之勢、隸之意、草之情,清代包世臣對它大加讚賞後名氣驟增,康有為稱其為北魏"圓筆之宗"。其中,下碑肅穆莊重、氣宇軒昂,自清代中葉以來即為著名書法家包世臣、葉昌熾、康有為等所推重。

書貴瘦硬始通神?看過這些魏碑字帖你就恍然大悟了


書貴瘦硬始通神?看過這些魏碑字帖你就恍然大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