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家鄉都有哪些最獨特的美食呢,推薦一下吧?

石城旅遊


你好,我是川哥龍廚,是四川人,目前在青海,今天我不回答家鄉菜了。我來簡單介紹一下青海有哪些特色好吃的美食。

在青海最大的而且很受歡迎的美食之一就是白條手抓,這種羊肉的吃法,再搭配椒鹽以及秘製辣椒醬,不但最能嚐到羊肉真味,而且那年糕般大的肉條,一口下去滿嘴都是肉,真的是肥而不膩,回味無窮。

第二道青海特色美食就是酸辣裡脊,酸辣裡脊,應該是青海湟源縣的最正宗,為什麼這裡的好吃呢,因為湟源縣的陳醋非常好。酸辣裡脊,大西北名菜,青海湟源廚師靠此菜揚名,酥嫩味鮮,酸辣適口,正如西北人的豪爽大度,絕不拖泥帶水!新年伊始,油聲作響,噼裡啪啦間,來個好彩頭!說到這裡,你有沒有想吃呢?

第三就是青海的面片,面片是青海人面食中最普遍而又很獨特的家常飯。

這種面片不是用擀麵杖擀出來的,而是用手揪出來的。入鍋撈起,澆上羊肉清湯,加入羊肉丁、西紅柿、青蘿蔔片,成為“西紅柿羊肉面片”;面片做法有很多,有幹炒,清湯,雜醬等等等品種繁多,滋味各異。

就先介紹這些吧,還有很多美食等你來品嚐哦⊙∀⊙!





川哥龍廚


大家好我是廚房裡的麵點師,也是一名在廚房工作了十年的麵點師,

作為一名東北人,麵點師家鄉排名第一的放屬於燉菜了

網上不是流傳一句話嗎,那就是給東北人一口大鍋是沒有什麼燉不了的,可以說天上飛的鳥,水裡遊得魚,地上跑的動物,土裡埋得,你就說吧有什麼是東北人燉不了的

要說燉菜發源於東北,那就和東北的天氣有關了,由於東北的天氣乾燥寒冷,吃上一頓熱乎乎連湯帶水的燉菜別提多美的,

要說東北最最出名的燉菜那就是殺豬菜,俗稱也叫酸菜豬肉燉粉條子再加點血腸想想都流口水

記得麵點師小時候,爸媽就會把淹好的酸菜洗淨然後切成絲裝,鍋中下油放入蔥,姜,十三香炸鍋然後加入豬肉煸炒,在加入酸菜,還有做撈飯剩下的米湯,粉條然後開始燉菜等到快要熟了加入鹽,味,醬油開始調味最後加入血腸繼續燉熟為止,不用什麼特殊的調味品,但做出的燉菜卻是絕對的美味

值得一提的就是在燉菜的時候我媽會把自家做好的粘豆包放到燉菜上,等到燉菜好了粘豆包也就熟了,端上餐桌盛一碗酸菜湯,在吃兩口粘豆包那日子別提多美了,恨不得天天吃(可惜大多都是過年才能吃到)

可能有一些不是東北的朋友會好奇什麼是撈飯米湯?

撈飯就是把生米放進鍋裡像熬粥那樣去熬,熬製米飯軟硬,然後用笊籬把他的水份甩幹,這樣做出來的撈飯吃起來特別散,而且值得一提的就是營養都在米湯裡面,而米飯的營養反而不是特別高了,所以一般剩下的米湯不是當水喝就是燉菜用

怎麼樣,麵點師的這篇文章有沒有勾起你的食慾?

而同樣作為東北的你小時候有沒有經歷過這些呢?

最後也在評論區說說你家鄉的美食都有什麼吧


廚房裡的麵點師


家是一個人的歸宿,也是一個人的牽腸掛肚的地方,同時也是夢開始的地方,在那個環境中所有的一些都非常熟悉,包括哪裡有好吃的,有好玩的,這就是家鄉。


再說家鄉的美食
,更是讓人魂牽夢縈,很多出門在外的人,回到家鄉就像立馬吃上一口家鄉美食。而我家鄉最讓我想念的是一碗小魚湯,小魚裹上面粉用油炸酥,然後煮成魚湯再加上澱粉勾芡,吃飯嘴巴里粘粘的鮮味十足,是我童年最美的早餐之一。
糖糕是

一種用麵粉做的油炸食品,裡面包上白糖,經過高溫油炸之後外表金黃酥脆,那種味道至今我都無法忘記,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許多的味覺記憶都慢慢失效了。
最融入我的生活的就是水煎包了,小的時候跟著家長去地裡收麥子,到了吃午飯的時候,碰見下鄉賣包子的就會買很多水煎包,全家人一起席地而坐,吃著特別的香。如今也是我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

這就是我認為最好的美食,你吃過哪一種呢?


50美食


我家鄉是滄州的,說實話滄州人比較注重吃,我們當地美食小吃也挺多的,下面列舉一下我吃過的小吃,希望各位朋友有機會來品嚐一下。

羊腸子

羊腸子是滄州的一大特色,早上起來,人們在路邊一群人圍著一口熱氣騰騰的一大鍋羊腸子,每個人都端著一萬湯,上面漂著紅紅辣椒再加上翠綠的香菜葉讓人垂涎三尺!正宗的賣羊腸子還都要預定的,羊腸選料講究的一般早上去了就沒了。

冬菜

冬菜在康熙年間就已經被製造出來,它有著悠久的歷史,當時在滄州古城內外就有數十家冬菜作坊,它是中國名特產之一,多用於湯料或炒食風味鮮美,它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具有開胃健腦的作用,風味鮮美。

炸老虎

炸老虎是有名的早餐麵食,大致是將面片炸到8、9分熟的時候,將面片的一端撕開一個小口,然後把雞蛋小口倒入面片,然後再放油鍋裡炸熟,輕輕咬上一口,外酥裡嫩,雞蛋滑滑的,面片脆脆的很受大家的喜愛。

河間驢肉火燒

驢肉是河北省的名吃,滄州的河間火燒,河間火燒在當地十分的受歡迎的,必吃的河間驢肉火燒,將滷好的驢肉加上湯汁加進酥脆的火燒裡面。一口咬下去,外皮香而酥脆,裡肉入口即化,吃起來回味無窮。驢肉火燒一定要趁熱吃!

滄州獅子頭

滄州獅子頭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特色名餚。滄州獅子頭是將豬肉切成丁然後加入雞蛋蔥等配料做成的丸子,一口獅子頭下去鮮汁亂噴,完完全全把你的嘴巴給征服了。

火鍋雞

麻辣火鍋雞起源於-食川滄州麻辣火鍋雞,期間技術不斷提升,形成具有獨特麻辣口味、營養豐富且味道鮮美、色澤鮮亮紅潤、不油膩的滄州麻辣火鍋雞。

如今雞肉已成為了人們席宴上的一道主菜。製作當中最獨特的就屬麻辣火鍋雞了,食川滄州麻辣火鍋雞味道最獨特,一鍋雞可涮至數千種葷素食材,香而不膩、辣而不燥、回味綿柔,以滑、嫩、鮮、香、補等非其他火鍋可以媲美。

小魚辣醬

北方生活的人大都知道貼餅子耗小魚,在滄州有小魚辣椒,用2-3公分長的小魚,加入辣椒一些作料,燒開後慢慢熬,清香裡帶著辣味。這可以當小菜,口味贊讚的。

黃驊梭子蟹

黃驊梭子蟹因體型酷似民間織布的梭子而得名,梭子蟹個頭大,味道美,是海味珍品,黃驊梭子蟹蟹肉潔白,肉多,肉質細嫩,膏似凝脂,味道鮮美;尤其是兩鉗狀螯足之肉,呈絲狀而帶甜味,蟹黃色豔味香,食之別有風味。黃驊梭子蟹營養成分豐富,富含蛋白質、半微量元素鐵、微量元素硒、多種氨基酸等。

黃驊燒餅

鹹、甜酥燒餅關鍵在於燒餅的酥。它製作時是用1斤油和2斤面,加鹽或白糖做成油酥面,然後用白麵按8:1的比例,加上發麵,加水和成皮面,然後再用皮面包油酥面,包好後揪成小劑,揉成小桃形,粘上麻仁按扁,形狀或圓或方均可。

奇美香腸

奇美香腸是河北省滄州市的著名特產,始創於清朝雍正年間,距今已有300年的歷史。

奇美香腸是河北省滄州市的著名特產,始創於清朝雍正年間,距今已有300年的歷史。滄奇牌奇美香腸為第九代傳人丁潤秀先生所授獨家絕藝。


商海搏擊


很高興能為您解答此問題,我本人是貴州的,其實它方特色瞭解得不是很全面,就跟大家一起說說貴州的酒特色有那些吧。

1:貴州茅臺:

茅臺酒產於遵義市西面的赤水河畔茅臺鎮。茅臺鎮釀酒歷史悠久,早在明代釀酒的工藝就已經初步形成;到清乾隆年間,茅臺鎮成為川鹽入黔的重要口岸,鹽運興盛,酒的需要量激增,釀酒生產迅速發展;道光年間,茅臺鎮的釀酒作坊不下20餘家,產量已達170噸。

茅臺酒選用優質高粱為原料,小麥制曲,採用我國傳統的獨特工藝精心釀造,經過8次下曲、7次蒸餾、9次發酵,並經過長期窖藏而成。整個生產週期需時9個月,一般要窖藏5年後才能成為出廠的成品。茅臺酒酒體豐滿醇白,晶瑩剔透,醬香突出,幽雅細膩,低而不淡,濃而不豔,回味悠長。啟開茅臺酒的瓶蓋,便有一股芬香撲鼻,沁人心脾;細辨又有似豆類發醇的醬香,還略帶清甜氣息,咽之有如細細清風沁入心田,又似涓涓溪流注入胸襟。

2:威寧火腿:

威寧火腿是貴州的傳統特產,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早就聞名海內外。威寧海拔2000多米,屬高寒的烏蒙山區,漫山遍野生長著豐富的牧草,歷史上畜牧業就十分發達,當地的彝族同胞又有趕山放牧的習俗,豬牛羊同群為伍,運動量大,豬腿非常發達,肌肉結實飽滿,肥瘦肉交錯;本地的可樂豬和法地豬等優良品種又有耐粗養耐寒的特點,瘦肉率高。從明洪武年間起,這裡的彝族百姓就喜歡用火燻醃製臘肉,貯存食用,為製作威寧火腿創造了條件。威寧火腿,肉色棕紅,色澤鮮豔,骨小皮薄,肉食細嫩,清香味美,多食不膩

3:都勻毛尖:

都勻毛尖茶產於貴州南部的都勻市。它以優美的外形,獨特的風格列為中國名茶珍品之一。都勻毛尖茶生產歷史悠久,迄今已有500多年。據史料記載,早在明代,都勻毛尖茶已是向朝廷進貢的佳品,深受明崇禎皇帝的喜愛,因其形狀像魚鉤,曾賜名為"魚鉤茶"。 貴州地處高原,都勻毛尖茶產區更是峰峰迭落,崖崖高矗,霧鎖雲,雲纏霧。土壤深厚、疏鬆而潮溼,加上降雨量。常年溫度以及日照等自然條件適宜茶樹生長,所以都勻毛尖茶獨樹一幟。

4:貴州銀畫:

藝術品在生活中不僅是高逼格的裝飾品,同時也能體現出一個人的品味和對生活的態度。對於很多喜歡貴州少數民族風情的朋友來說,如果收到一個不僅好看而且又極具民族風韻的禮品的話,那麼肯定是很難忘的。比如收到黔禮的雙寶畫三寶畫,隨時都可以看到,每天都可以欣賞。

5:苗族銀飾:

進入苗族社會的銀飾決不單純表現為某個民族專有的藝術形態, 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混合體。苗族銀飾可分頭飾、頸飾、胸飾、手飾、盛裝飾和童帽飾等,都是由苗族銀匠精心做成,據說已有千年歷史。苗族銀飾以其多樣的品種、奇美的造型與精巧的工藝,不僅向人們呈現了一個瑰麗多彩的藝術世界,而且也展示出一個有著豐富內涵的精神世界。苗族銀飾的種類較多,從頭到腳,無處不飾。除頭飾、胸頸飾、手飾、衣飾、背飾、腰墜飾外,個別地方還有腳飾。其中貴州最有名的苗族銀飾店叫”瑞銀鳥“

6:湄潭翠芽:

“湄潭翠芽”茶產於貴州高原東北部,素有“雲貴小江南”之美稱的貴州省湄潭縣。該地區自然地理環境特別適宜於茶樹生長和生產優質茶葉,是典型的“高海拔、低緯度、寡日照、多雲霧、富鋅硒”的貴州茶業第一縣,現有優質生態茶園60萬畝。 唐代茶聖陸羽所著《茶經》載:“黔中生思州、播州、費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極佳”,這古夷州就是湄潭;清《貴州通志》載:“湄潭雲霧山茶有名,湄潭眉尖茶皆為貢品。”這“眉尖茶”即為“湄潭翠芽”前身。1939年民國中央實驗茶場設立在湄潭,1940年浙江大學西遷湄潭辦學七年,大批教育科學技術精英雲集,浙江大學與民國中央實驗茶場的匯合,使“湄潭翠芽”茶的物質、精神文化得到更進一步昇華。

7:貴州老乾媽:

老乾媽(陶華碧)牌油制辣椒是貴州地區傳統風味食品之一。幾十年來,一直沿用傳統工藝精心釀造,具有優雅細膩,香辣突出,回味悠長等特點。是居家必備,饋贈親友之良品。

8:玉屏蕭笛:

玉屏蕭笛為“貴州三寶”之一,創始於明萬曆年間,因其音色優美圓滑,做工精湛細膩而獲1886年倫敦國際博覽會銀獎,1923年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 貴陽)

貴州特產—玉屏簫笛,蜚聲海內外,是與茅臺酒齊名的“貴州三寶”之一。玉屏簫笛,音韻清越,工藝精巧,是民族樂器中的精品,是玉屏侗、漢、苗、土家等多民族文化發展融合的結晶。許多簫笛藝人都為它的發展作出過貢獻。玉屏簫笛的製作,要經過製坯、雕刻、成品三個流程,七十多道工序。品種由一簫一笛,已發展為七簫十二笛一百多個花色品種

9:羅甸玉:

“羅甸玉”產於貴州省羅甸縣,其化學成分與產品的玉質特性與我國新疆和田地區和青海崑崙山脈一帶所產軟玉相近,屬於優質的軟玉礦。“羅甸玉”以山料為主,根據玉色分類可分為純白、灰白和青白三類。玉質為半透明,白度好、質地細膩,光澤度好,拋光後呈脂狀光澤,具有極高的收藏和經濟價值,是羅甸不可多得的一種兼有經濟、文化、藝術的品牌產品。為打造這一品牌,羅甸縣克服了資料不全,主體不明,部門不解等諸多困難,先後與北京、武漢的專家聯繫,向其爭集資料,從而確保了“羅甸玉”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申報成功,使該縣獲得了一個知名的品牌。

和田玉(軟玉)家族新成員,產於貴州省羅甸縣,近兩年開始慢慢被廣大和田玉愛好者所熟知,市場上開始湧現。

10:刺梨:

這可是好多貴州人的童年回憶了,被譽為“維C之王”的刺梨果表面佈滿肉刺、青中透黃,像小燈籠一樣果圓飽滿。

還沒有熟透刺梨咬一口下去能把牙齒酸到,但是成熟了的果肉柔滑、酸甜適中。

現在刺梨已經衍生出刺梨乾、刺梨酒、刺梨汁、刺梨糕等多種產品了,而且頗受外省人的喜愛呢。

以上呢就是貴州相對較出名的特色,胡兄在刺歡迎廣大朋友來貴州旅遊參觀。謝謝大家觀看








胡兄在酒都


來到建始,土家風味美食當然不能放過,每一樣都經典,吃貨就是吃完還不忘記分享,搬好小板凳,不要流口水喲。

第一道:涼拌神豆腐

建始土家神豆腐的跟一般的豆腐不一樣,是由斑鳩樹葉漿汁和草木灰水溶液製作而成,原汁原味,建始土家人喜歡把新鮮的神豆腐切成薄片放入碟子涼拌著吃,一般神豆腐都是涼拌著吃,口感細軟潤滑,夏日解暑,開胃不油膩。

第二道:高山炕土豆

這道美食的重點是土豆,它可是有名字的,叫馬爾科土豆,生長在恩施海拔1200米左右的高山地帶,這種氣候下長出的土豆富含硒元素,加上土家人特有的做法,吃起來每一口都是軟糯香酥,口感粉粉的,極限挑戰中明星都愛的正宗恩施小土豆喲。

第三道:榨辣椒

榨辣椒是有玉米粉和紅辣椒經過醃製而成,口感酸辣,特別開胃,下飯菜必備,一口白米飯配上一口炸辣椒,如果不是胃容量有限,你會想要無限循環下去。愛吃辣的吃貨們,一定要不要錯過。

第四道:炒雞蛋皮

跟臘肉炒的土豆雞蛋皮味道特別贊,滑嫩細膩,臘肉的香味滲入到土豆和雞蛋皮中,吃起來回味悠長。食材裡的土豆粉跟商場賣的澱粉可不一樣,食材裡的土豆粉是富硒土豆加工而成,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第五道:臘肉豬蹄火鍋

臘肉是建始人們家家戶戶必備的美食,建始人最常吃臘豬蹄,變著花樣,煨個“鍋兒”,下菜吃。經過風乾醃製的臘蹄子,浸染了鹽巴和時光的味道,色澤油亮,香氣醇厚悠長,煮好後的臘豬蹄可倒入電火鍋裡邊煮邊下菜吃,花樣多,還解油膩。





悠然智在UNIJOY


說到家鄉美食,廣東臺山的黃鱔飯是值得推薦的美食之一。

冬天都愛煲仔飯。平日當然也可以吃煲仔飯,可是要熱騰騰上桌,熱騰騰吃完,吃後暖意包圍全身的煲仔飯,在四季裡,只有冬天是標配。

一個煲仔飯上桌,先不要急著吃肉,也不要把米飯和肉混在一起吃,先聞一下米飯和肉散發出的香氣。這是白米飯的香味,不是與菜汁混合後的香味,是米的香氣。

用勺子舀一勺在煲邊的白飯,每粒米看上去都是完整分明、通透,不溼不黏糊,放進口一嚼:入口柔韌,飯心還要是軟滑糯的。

在最外層的米粒煮成了飯焦,卻是煲仔飯的精華。薄薄一層,只有一粒米的厚度,金黃的顏色。嚼一下,口感脆,香,卻不會粘牙。

肉也熟得剛剛好,煲底也沒多餘的油。肉嫩滑,一切剛剛好。

看過《舌尖上的中國》的人,自然都記得評價一煲煲仔飯的重點是飯,而不是菜。判斷煲仔飯好不好的重點是飯,而不是肉和菜汁。

但好的煲仔飯不獨順德牛展哥的好吃,煲仔飯中的極品:台山黃鱔飯,還是廣東臺山歷史悠久的特色揚名菜。

台山做黃鱔飯最出名的要數台山第一家xx老店。這店煮黃鱔飯要所用的米,是本地所產絲苗米加上本地黃鱔,佐以薑絲、蔥花等調和而成。黃鱔飯中的黃鱔又嫩又滑,粒粒香軟的大米吃上去口感鬆軟,味道鮮美,讓人回味無窮。

這裡的黃鱔飯都是將米和黃鱔分開點的,服務員會問你要多少斤米,要多少斤黃鱔。一般會推薦兩個人吃1斤2兩的飯再加1斤2兩的黃鱔搭配。

正宗的台山黃鱔飯要求鱔與米的份量比例要恰到適處。鱔的肉與骨分離,黃鱔還要去骨後整條完整的。米飯粒粒分明,口感軟綿,黃鱔肉質脆軟鮮味,而肉汁都會被米飯吸收。

台山黃鱔飯看著像炒飯,但吃著並沒有任何的油膩感,只會讓人吃完一碗還想再來一碗。連抗拒吃蔥的人在拌滿蔥的黃鱔飯面前也無法拒絕,好吃到不會再去特地挑蔥出來。

兩斤多的黃鱔飯,會讓兩個人不知不覺地全裝進肚子。那種吃飽後舒服得懶洋洋的感覺從四肢漫延開到全身,讓人熏熏然、陶陶然,恨不得立馬裹著小棉被,舒服地躺在床上。而冬天就因為這煲台山黃鱔飯,立馬就變得可愛起來。




木子羅食記


島島的家鄉重慶,是一個美食之都。

重慶的美食有三大名片:1.火鍋,2.小面,3.江湖菜。

在重慶一年四季都離不開火鍋,別說一年四季了,一天24個小時,只要你想吃火鍋,都能找到營業的店。

重慶的火鍋跟其他地方不同,重油重麻重辣。很多外地人在重慶吃過火鍋後常感嘆,為什麼在他們所在的城市吃的重慶火鍋完全不是這個味兒呢🤣其實再地道的東西只要換地兒了都會有些許變化的!重慶人吃火鍋不像北方人喜歡涮牛羊肉,也不像廣東人喜歡涮丸子,地道的重慶人吃火鍋更喜歡涮下水和內臟,什麼毛肚、鴨腸、鵝腸、鴨血等都是每桌必點的,再配上油碟兒蘸著吃,香得很呢。

重慶雖然不是以麵食為主的城市,但小面卻是全國有名的,重慶小面大致分為清湯和紅湯兩種,但其種類蠻多的。我們常說的重慶小面其實是素面,就是面和菜,不加肉的,一碗素面差不多6塊錢。要知道重慶的小面都是按兩來算的,女孩子一般二兩就足夠了,男孩子一般三兩。島島最喜歡的其實是豌豆雜醬麵,一碗豌豆雜醬麵10塊錢左右或許是加了肉醬的緣故,特別的香,裡面的豌豆也是軟糯得呢。

再就是江湖菜了,重慶的江湖菜都是一大盆一大盆的。一般4個人左右出去吃江湖菜是最好的,什麼芋兒雞、梁山雞、麻辣魚、尖椒兔……滿滿的一大鍋紅油擺放桌,看著都食慾滿滿😁😁

重慶的美食不僅多,價格也還很便宜,有時間逛吃重慶很有必要😋

#吃在中 重慶#





島島甄選


河南人,當然要給大家推薦胡辣湯,每次遠行回來,第一頓早飯肯定是胡辣湯配油饃頭了!下面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胡辣湯,起源於河南周口市西華縣的逍遙鎮和漯河市的北舞渡鎮。逍遙鎮的胡辣湯最為出名。

胡辣湯的主要由胡椒,辣椒,骨湯,澱粉,秘製香料熬製而成,輔以牛羊肉,手洗面筋,黃花菜,木耳,海帶,粉條等。是河南人早餐首選。

關於歷史起源:對於胡辣湯的歷史,說法較多。由於其主料胡椒自唐代才傳入中國,故儘管民間有胡辣湯創於周代和曹魏的傳說,其產生的上限不應早於唐。

胡椒是唐代才傳入中國的。宋代一說就頗為可信,胡辣湯因是民間小食,典籍很少有涉及的。據專家考證,胡辣湯的祖宗應該是酸辣湯和肉粥,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在宋代流傳甚廣來看,在食物里加入辛溫香燥藥物,估計是當時的社會潮流,因此胡辣湯在這兩種食物的基礎上進行改進而成的。取酸辣湯的醒酒、消食的功用,加入肉類恐怕是為了適應更多層次人眾的口味和補氣補虛,再輔以生薑、胡椒、八角、肉桂等調料辛香行氣,舒肝醒脾。故此河南胡辣湯的主要口味是酸和辣。待到金元時期,中原動盪,長江以北的河山多淪於狄夷之手。北宋定都開封,商品經濟有了長足發展,而民間小吃也隨之興盛,花樣百出。《太平和惠民劑局方》等當時流行的醫藥著作都認為,在食物里加入辛溫香燥藥物有益行氣,故辛辣味食品頗為流行。一種結合了具有醒酒消食功效的酸辣湯的肉粥,成為胡辣湯的雛形。

說了這麼多,有沒有小夥伴想來河南嚐嚐呢?



披薩別鬧


說說我們湖北武漢,大家說起來其實景點並不多,一提起武漢可能都會想起武漢大學或者黃鶴樓。武漢其實並不是以它的景點而讓大家所知的城市,武漢居於中國中心地帶,相當於中國交通的樞紐地點。而武漢也有非常多的著名大學,所以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學子們會從各個地方到武漢來學習。所以武漢的交通小編就不用說了,不管去哪裡都是非常的方便,武漢的常住人口也一直在突破高峰,現在已達到了1100多萬人口了,因為武漢要照顧好這麼多的人口所以自然也是發展得非常的好,首先肯定吃才是最重要的,那小編今天來帶大家看看武漢有什麼好吃的!

武漢十大特色美食推薦

一、武漢熱乾麵

武漢的熱乾麵它既不是涼麵,也不是湯麵,它的製作流程其實的早點裡面最為複雜的,每一家早點攤早上開門第一件事那絕對就是在準備熱乾麵,熱乾麵的麵條是傳統鹼性面,所以要事先煮好,然後再放涼,然後再讓每一根麵條都裹油,等到食客來點單的時候再由店家過一遍沸水,加入芝麻醬,香油,香醋辣椒油等等的調料,熱乾麵最重要的就是它的芝麻醬了!聞起來都讓人食慾大好!

tips:武漢熱乾麵不講究獨門一戶的做法,沒有正宗不正宗的說法,不管你住在哪裡,早點攤絕對就有熱乾麵的身影,而每一家的熱乾麵口味都各有千秋,選擇自己喜歡的就好!

二、武漢豆皮

如果說武漢的熱乾麵去了其他地方還吃得到的話,那麼武漢的豆皮那真的是出了武漢小編就沒有在其他地方吃到過了,豆皮顧名思義就是上面有一層用綠豆、和大米混合一起的漿液攤成的薄皮,但其實現在也有很多店家都是用雞蛋液攤出金而黃的豆皮,也是非常好吃的,而豆皮下的就是糯米了,糯米中還有肉丁,筍丁,黑胡椒等調味一起,然後用油煎到皮金黃,入口非常的香,早上一碗3塊錢的豆皮,絕對要你營養豐富。

三、武昌魚

武昌魚,是一道湖北菜。因為毛爺爺的一句“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而聞名,武昌魚是一道武漢人的家常菜,武漢人也會叫武昌魚為邊魚,物廉價美,營養豐富,可紅繞,可清蒸,來武漢一定要嚐嚐。

四、武漢鴨脖

武漢的鴨脖真的是已經聞名天下了,不是武漢人可能說起武漢鴨脖就是想起“周黑鴨”甚至在今天周黑鴨的專賣店已經開到了全國各地,而每次在武漢火車站都能看見從武漢離開的人們手上拿滿了周黑鴨的包裝袋帶回家給家人朋友分享,可見武漢鴨脖絕對算得上是武漢的特色小吃了,而武漢本地人最早期的鴨脖品牌肯定是“精武鴨脖”了,兩個品牌的鴨脖味道其實相差很大,周黑鴨偏甜口,精武鴨脖偏辣,大家可以根據自己口味來選擇哦。

五、鮮魚糊湯粉

鮮魚糊湯粉顧名思義就是湯是用野生小鯽魚熬製而成的,武漢沿江也是盛產鯽魚,所以在鯽魚也是又便宜又鮮嫩,一般店家都會在下午把小鯽魚買回來清洗乾淨之後用小火熬製一通宵,把魚肉都熬得看不見了,魚骨髓也全部都熬進了湯汁裡,這樣出來的湯汁實實在在是味鮮汁濃。配上一根油條蘸進湯汁,人生圓滿了。

六、燒麥

燒麥,用武漢話一般都叫做“燒梅”。外形是用非常薄的皮裹著糯米捏成梅花形狀,武漢市的市花也是梅花哦。內陷不止有糯米還有香菇碎丁,肉沫等等、其實還有黑胡椒哦!燒麥最重要的就是內陷味道調製了,吃燒麥小訣竅,跟著人流走,店家如果還賣冷凍的燒麥供人打包帶走那恭喜你,它家味道一定很好!

七、面窩

面窩那絕對是武漢人吃早點必不可少的食物了,用米漿加蔥花加細鹽放進特製的鐵勺子裡,下鍋油炸,吃在嘴裡外焦裡軟,泡在牛肉湯裡也是一絕,而且你可以跟早點師傅說喜歡是焦脆的還是比較軟的,師傅都可以滿足你。說實話面窩不知道有什麼特別之處,但就是一天不吃少點什麼。

八、排骨蓮藕湯

排骨藕湯也是湖北招待外地朋友的必備菜之一,文火煲到肉爛藕粉,湯非常的鮮但又不油膩,冬天喝一碗非常滿足,沒有哪一年的年夜晚是少得了排骨藕湯的,就連路邊炒飯的小攤都會有一鍋排骨藕湯售賣,料也是非常的足,可見排骨藕湯在武漢的地位了。

九、湯遜湖魚丸

湯遜湖是城內湖最大的內湖之一,湯遜湖出產的有優質魚製作成的魚丸,口感爽滑,味道鮮美,營養也是非常的豐富,製作起來並不複雜,能到完整地的保存魚肉本來的鮮美,靠近湯遜湖那邊都是吃魚丸的好去處哦。

十、油燜大蝦

武漢最先出名的是潛江油燜大蝦,如今已經是火遍了全國,到了夏天,那在武漢的大街小巷,任何一家餐館沒有一家不賣油燜大蝦的,如果你是夏天來武漢,一定要吃一盆油燜大蝦才是夏天的“儀式感”,現如今在武漢做得味道好的油燜大蝦基本上冬天都是關門狀態不做生意,等到夏天蝦子到了季節再開門把一年的生意都做完,可見油燜大蝦在武漢人的心目中,幾乎是夏天宵夜的王牌了。

看了這篇美食介紹,小編相信大家來到武漢早中晚外加宵夜要吃什麼已經瞭然於心了吧,最後的小貼士:關於吃,跟著人群走絕對沒有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