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靚仔或靚女,到湛江通通“變老”,成“夫娘兒”或“佬兒頭”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重要體現,中國方言眾多,廣東話毋庸置疑為最重要方言之一。

廣東話又稱粵語、廣府話、唐話,以廣東話為母語的群體,則習慣稱“白話”。粵語是廣東民俗文化重要載體和基本標誌性的文化識別之一,是中國唯一一種擁有完善文字系列的方言,則完全使用漢字(粵語字)表達。

廣東話最被人“津津樂道”莫過於“靚仔”(靚女),因此有人戲言:“對自己長相不自信?沒關係,來廣東就會變成靚仔(靚女)。”廣東話“靚仔”(靚女),“靚”並非形容外表好看,而是打招呼的方式,比如在商鋪林立的廣州北京路(上下九),只要不是年齡偏大,店家都會稱呼過往行人“靚仔”(靚女)招攬生意。

很多人認為廣東地區只有一種方言,所以廣東人都會說粵語,其實是誤解,廣東方言眾多,粵語只是其中使用最廣的一種,僅湛江市就有不少方言,而且區別於北方方言——相互間即使有口音差異,並不影響交流,湛江人持不同方言交流如“雞同鴨講”,相互不識。

說起最具有趣味的“靚仔”(靚女),相關聯與大家聊聊湛江方言——夫娘兒(佬兒頭)。

靚仔(靚女)到“夫娘兒”(佬兒頭),其實也是一個人變老的結果,前面我們說了靚仔(靚女)指年齡不大群體(具體多大年齡,無確數),但在湛江被喊夫娘兒(佬兒頭),那代表過了靚仔(靚女)的年齡——一個不得不接受的現實——老了。

湛江方言夫娘兒(佬兒頭),相當於大姐(大哥),與滿大街“讚美話”——靚女靚仔不同,夫娘兒(佬兒頭)意含貶義,一般不適合當面稱呼他人,尤其稱呼女性,這是一個令對方反感的詞(沒有女性願意承認自己歲老),夫娘兒(佬兒頭)多為私下八卦閒聊之時,對陌生人的稱謂;或自嘲;其次,熟人間調侃也會相互稱說。

不管令人高興的靚仔(靚女),還是“厭惡”的夫娘兒(佬兒頭)之稱,我們每個人在說好普通話的同時,也應不忘母語——方言,現在不少家長教導孩子從小說普通話,卻不說方言,當然,孩子掌握普通話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將來不會說方言的一代人,是否也少了在他鄉街頭、食肆,突然聽聞身後人說起自己熟悉的方言的那種欣喜?

你家鄉有哪些有趣方言?歡迎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