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金庸射鵰三部一直被翻拍,卻沒什麼人願意拍《雲海玉弓緣》?

大唐影像


這沒辦法,金庸作品在武俠小說領以內不但是獨一檔的存在,而且按照現在的趨勢,他和其他作家的距離會越拉越大。對拍武俠劇來說,金庸武俠就是現在最大的IP,這就造成了不但是《雲海玉弓緣》,包括梁羽生,古龍在內所有武俠小說家的作品都要比金庸作品拍攝,翻拍的少。



就不談我這種草根屌絲的閱讀體驗了,就拿那些各個行業的大咖,比如馬雲、張紀中、史航來說吧。

不論他們最後在各自領域內多牛,都坦白地承認,一直是金庸先生的鐵桿粉絲,金庸武俠始終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

馬雲在阿里巴巴的花名為風清揚;張紀中頂著一次次捱罵的風險也要拍金庸劇;史航老師更是支持金庸先生進入當代文學史。

坦白地說,包括梁羽生先生在內的其他武俠作家都沒有這種影響力。

這就是作品整體的內容和質量造成的,這是硬核。

具體到這個問題吧!


《雲海玉弓緣》可以說算是梁羽生先生所有作品中排前三的一部小說了。但是整體來看,不論人物性格還是故事內容都比不上“射鵰三部曲”中的任何一部。

拿“射鵰三部曲”說事,是因為《雲海玉弓緣》中的男主金世遺的性格和楊過很像,自負中又隱隱帶有一絲自卑。而他對待感情的態度又像暖男張無忌,你說他是更愛厲勝男呢還是谷之華呢?當然,梁羽生先生沒有像金庸先生一樣,留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局,讓讀者自己去想張無忌最後選了誰,而是讓厲勝男掛掉,這樣金世遺就不用糾結了。同時這就造成他的人物形象更模糊。當然,這是相對而言,一般作家能做到這樣,已經很好了。

故事內容也還不夠大氣,缺乏金庸武俠中那種波瀾壯闊的史詩感——金庸武俠裡很多故事情節都有以假亂真的效果,比如楊過用飛石擊殺蒙哥的情節。而《雲海玉弓緣》的故事比較單薄,情節也顯得凌亂。

即使拿同一故事類型做比較,梁羽生先生也要稍遜一籌!

比如梁的《塞外奇俠傳》對比金的《書劍恩仇錄》,梁的《瀚海雄風》對比金的《射鵰英雄傳》,故事架構都差不多,但只要看過的,哪個更精彩,高下立判。



小說越好,影響力越大,對影視製作公司的吸引力也越大,這就造成了良性循環。不斷的拍,翻拍,把拍金庸武俠劇當做一個旱澇保收的項目,甚至達到了未拍先火的地步。而在這種情況下,其他武俠作家的作品越來越受冷落也就成為了不可避免的現象。


田獲三狐


《雲海玉弓緣》作為梁羽生的巔峰力作,以其恢弘的氣勢,磅礴的場面,感人的愛情,深受廣大書迷的喜愛,看過該書的無不拍案叫絕,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看完《雲海玉弓緣》,評價該書是“成年人的童話”。

《雲海玉弓緣》電視劇香港TVB曾拍過,由林峰、葉璇主演,但對原著改動太大,拍成了一個搞怪版,葉璇飾演的厲勝男還是可圈可點的,尤其是最後一集,葉璇演得入戲了,很多人看流淚了。

眾所周知,梁羽生的天山系列是連在一起的,一部接著一部,《雲海玉弓緣》前接《冰川天女傳》,後接《冰河洗劍錄》。現在要拍一部優秀的電視劇,有相當難度:

1,沒有合格的導演。現在有合格的導演嗎?

2,沒有合格的演員。現在的小鮮肉演床戲還行,演其他的只能說是渣了,現在哪能找到老一輩那樣出色的演員,像黃日華,翁美玲,陳玉蓮,古天樂,劉德華,李若彤這樣的演員,再也找不到了。

張紀中曾拍過樑羽生的《大唐遊俠傳》,總的來說,視覺效果還可以,演員也選對了,但對原著全改了。

我還真有點希望張紀中能盡心盡責找一些有氣質有實力的演員來拍一下,儘量忠於原著。

梁羽生的武俠小說中,拍得最好的是劉松仁、米雪版的《萍蹤俠影錄》。


泉水流啊流


其實香港TVB曾經拍過一次《雲海玉弓緣》,《雲海玉弓緣》是武俠小說家梁羽生的成名作,數次被搬上熒屏,特別喜歡那個邪性卻痴情的厲勝男,尤其是葉璇版的厲勝男,痴情的簡真令人無比心疼。

這部劇中把原著情節作了不少改動,男主角金世遺由林峰出演。在劇中金世遺奉師父之命來到中原,途中他遇見葉璇飾演的厲勝男,身份是一個殺手。金世遺破壞了厲勝男的計劃,邪性的小魔女厲勝男想要報復他,但見他天性純厚良善,竟然吸引還喜歡上了他,這與原著中二人同被困在枯井當中,暗生情愫可是有很大的差別哦!

大家都知道著名作家金庸的射鵰三部曲,《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一直都在被翻拍,很多演員都演繹過這些作品裡的角色。

但是這部《雲海玉弓緣》一直沒有被翻拍過,大家都很期待這部劇翻版,因為太經典了, 當時的觀眾基礎一直很好,如果有翻版,收視率依舊很高。

在新派武俠小說的創作世界裡,金庸、梁羽生並稱一時瑜亮。名詞人劉伯端評論梁羽生武俠作品所述:“國家飄零,江山輕別,英雄兒女真雙絕。玉簫吹到斷腸時,眼中有淚都成血!”,將梁氏作品的特色表露無疑。



在梁羽生的作品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雲海玉弓緣》這部作品。《雲海玉弓緣》彷彿深悔前業時,萬花紛落,一念慈悲誕下的妖嬈。它渡化了金世遺,也渡化了梁羽生。

相較於其他作品,梁羽生的《雲海玉弓緣》盡力想塑造一些不一樣的人物,但是又有用力過猛的嫌疑。像金世遺從小遭遇悽慘,性格乖張,憤世嫉俗,而女主厲勝男從小身負血海深仇,也不是善茬,兩個都剛的人顯然很難走到一起。另一個女主則是厲勝男仇人孟神通的女兒,兩人都愛金世遺,甚至還有個李沁梅一開始也愛金世遺,這樣的愛恨糾葛看著就讓人鬧心,甚至比較擰巴。最後厲勝男脅迫金世遺跟自己成親,用自己的死讓金世遺永遠忘不掉自己,就算金世遺最後娶了谷之華,他也永遠忘不掉厲勝男了。最後儘管娶妻谷之華,但是兩人也沒有那麼純粹了。這樣的感情線如果拍苦情戲倒是不錯,拍武俠片就有點沒意思了。




金庸武俠不斷翻拍,不僅收視率一直有保證,而且幾乎每部作品都會推出幾位走紅明星來,整個的市場表現都是極佳的。倘若梁羽生作品也有這樣的表現,相信就算本身作品不行,也有大量投資人願意花錢去改編的。影視劇市場首先都是逐利的,高利潤的影視劇投資大家爭著去幹,沒利潤或者利潤微薄的就很少有人重視。



今天由於網文興起,玄幻、修仙、都市等等爽文層出不窮,武俠小說逐漸式微,武俠改編電視劇市場也在走弱,除了金庸武俠還會偶有改編,已經基本看不到什麼武俠劇了,取而代之的是網紅小說改編的大量古裝劇。


小魚兒經典影視


《雲海玉弓緣》是連載於新晚報·天方夜譚的武俠小說,作者是梁羽生。主要講述了清朝中期,江湖浪子金世遺的傳奇經歷和與厲勝男、谷之華之間的愛恨情仇故事。是梁氏武俠天山系列最出名的兩部小說之一(故事發生在清朝中期。主要是厲勝男向魔頭孟神通復仇並藉此成為另一個“女魔頭”的故事。



其中,“雲”是指李沁梅,“海”是指金世遺,“玉”是指谷之華,“弓”是指厲勝男。

這個故事1966年曾經拍過一個電影,由陳思思,傅奇,王葆真,平凡,蘇秦,李次玉等人出演。導演為傅奇,張鑫炎。

1984年也曾出過電視劇,由曾偉權,馬敏兒,劉紅芳,蔡倩兒,尹天照,楊雅潔主演。


然後便是2002年tvb版,由林峰,葉璇,李彩樺主演。

說實話梁羽生先生的作品被改編成影視相對較少,可能就白髮魔女傳多一些,而且改編的幅度都特別大,有時候正邪也都會變化。這可能和他小說的風格有關吧,有一種書生氣息,工整的詩詞對聯畢竟不能排出影視作品。


無人翻拍可能還是作者名氣大小的原因,梁羽生影響力要比金庸古龍差的太多,金庸古龍的作品基本上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人知道,你要抓一個人問梁羽生寫過啥,絕大部分人都回答不了。甚至象溫瑞安的《四大名捕》,黃易的《尋秦記》知道的人還多些。

不過去年不是說於正要翻拍了嗎,女主是那個吳謹言還是誰來著,不過,這樣的話,還不如不拍呢!浪費錢財!


用戶59585060814


首先,雲海玉弓緣是拍成過電視劇的。

TVB葉璇和林峰的版本。

其次 ,更準確的來說,應該是為什麼金庸的小說比梁羽生和古龍的更容易收到青睞拍成電視劇。

因為不止是射鵰三部曲,金庸的其他作品被拍成電視劇的概率也相對更多。

我想,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金庸的小說更“寫實”,更“雅俗共賞”,這就決定了他的小說更容易被翻拍。

大家都知道,金庸的小說會將一定的歷史背景合理化嵌入,人物也更有血有肉,甚至有歷史原型,對招式的描寫也更寫實,情節也更易於影視化。

除了這幾年於大媽的翻拍,把情節整得七零八落,你去看看90年代的大批港版的經典,幾乎是終於原著情節就是精彩的故事,即使你沒看過書也能被吸引。

而梁羽生的小說,有的時候寫的比較“虛化”,很難具象化。

另外就是一個良性循環問題,越是翻拍,IP越值錢,越會被再次選中


翦翦楓杏兒


梁羽生先生作品翻拍影視劇次數雖然比不上金庸,但還是不少的,就拿題主所說的雲海玉弓緣為例。

1984年,香港亞視曾經翻拍過雲海玉弓緣,由曾偉權、馬敏兒分別飾演金世遺和厲勝男。這部電視劇年代久遠,大陸也沒有引進,估計很少有人看過。

參演者中,倒以飾演配角鍾展的演員尹天照後來最為出名。他曾經主演過《我和殭屍有個約會》。

距離大家年代較近的版本由2002香港無線拍攝,由林峰、葉璇擔任男女主角,其實這個版本除了劇情刪改較大,也不失為一部製作精良的武俠電視劇。

聽聞於正也正在籌排雲海玉弓緣。女主將啟用延禧攻略的女主角吳謹言。

不過於媽一向喜歡魔改劇情,原著黨不用有太多期待。

雲海玉弓緣創作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是梁羽生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其改編次數較少,我試圖分析下。

1梁羽生小說人物同質化比較嚴重,不論什麼出身,乞丐還是名門,都會吟詩作賦,一副儒俠的氣派。而梁翁描寫人物的時候,還有個問題,就是喜歡花大筆墨寫群像,如果筆力雄健如金庸,倒還好。但是在梁翁筆下,往往出現強枝弱乾的情況。

2作品連續性太強,天山系列如果不瞭解前因後果,對於許多人物關係和劇情沒頭沒腦。

3傳統章回小說習氣較重,新意不足。有的朋友常常拿其中的一些話來開玩笑,比如花開兩朵,話分別枝等。

不過,我個人認為,最大的問題,還是梁翁不擅長講故事,小說顯得太平淡,劇情缺乏起伏,這個在改編電視劇上是個大忌。

不管如何,梁羽生先生是新派武俠的開創者和奠基人,在此致以崇高的敬意。


狗眼博士


金庸所有作品的主要人物,基本都能找到可以勝任的演員,《雲海玉弓緣》中的金世遺、厲勝男,窮盡我所知,找不到合適的演員,各位不信試一下。

按個人標準和偏好,《雲海玉弓緣》是梁羽生作品中的一個異數,在整個武俠小說界,有"孤篇壓全唐"的效果,排第一!

儘管金庸綜合得分可能最高,但單部作品比較,沒有一部能超越《雲海玉弓緣》。較之金丶厲戀,楊過與小龍女的黯然銷魂,或者張無忌與趙敏的造化弄人,又或者蕭峰與阿珠的肝腸寸斷,再加上小李飛刀的失魂天涯,都感覺輕淺太多。

金庸作品可拍,因其新瓶裝舊酒——新瓶易造,舊酒更是現成。

《雲》一書難拍,為舊瓶裝新酒——舊瓶固然不難,新酒實難脫穎而出。《雲》中金、厲的人設,超越了武俠的殼,其精丶氣、神是抽象、高純而無窠臼可安置的,如果成人也應當有成人的神話,這杯高純而超拔的飲料有透髓的純淨丶爽烈丶醺然之感!

讓《雲海玉弓緣》永遠是書吧!這是它該有的份。

或者,輔以AI技術,做個動畫版的試試?那也得有一個相稱的團隊。


李烏拉無語


其實看這個問題,可以看看頭條上面的文章,根據金庸作品寫文章的一大堆,根據梁羽生作品寫文章的人寥寥無幾,這就看的出來作品的受歡迎程度來。寫梁羽生,很多人都能寫,我也可以寫,但是由於受眾小,看的人少,自然沒有寫的動力,而且梁羽生作品同質化嚴重,如果去寫書評寫人物分析,寫幾本就會發現都差不多,難以去發揮。

我以前讀武俠小說,基本上金庸古龍梁羽生都讀遍了。那時候沒有什麼錢,買不起書,每逢節假日就去租書看,梁羽生的小說租完看完就還回去,看完基本留不下什麼印象。金庸武俠則看的津津有味,後來索性就一咬牙買下來反覆讀。古龍作品有些看的壓抑,但也會挑幾本來看看。黃易作品讀起來最爽,但是往往篇幅太長,捨不得買。

相信很多喜歡武俠小說的讀者都會有這種感覺,那就是金庸武俠無論是情節設置還是人物塑造都要遠勝梁羽生的作品。既然大家更喜歡金庸作品,那些影視劇製片出品人也不是傻子,自然哪些受歡迎就去拍哪些了,金庸先生十五部作品,長篇鉅著有六部,單單這六部就可以拍很多故事了,分別是射鵰三部曲,《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而這六部的翻拍次數要遠遠超過樑羽生作品的翻拍總和。

為什麼梁羽生作品沒有金庸作品吸引人呢,其實有這麼幾個原因。一個是梁羽生作品是家天下式的武俠小說。梁羽生一共有三十多部作品,天山系列就有二十多部,而且大部分天山系列的男主女主人設差不多,看來看去,只記得張丹楓、金世遺幾個還算有點特點的,其他人就沒什麼印象了。另一個就是梁羽生作品人物正邪對立涇渭分明,好人壞人就很直接的擺在那,好人個性一樣,壞人的個性也一樣,初看覺得沒什麼,看久了就會乏味。再有一個就是梁羽生作品往往都是虎頭蛇尾,開局情節緊湊,故事引人入勝,越往後就越不知所云,可能因為都是系列的,一部作品結束之後大不了接著寫,以此循環。


如果對比梁羽生和金庸先生的小說來看,還會發現很多不一樣的地方。金庸先生塑造人物不僅個性鮮明,而且塑造的生動形象,沒有距離感。而梁羽生作品多臉譜化,比如說他塑造一個人物狂傲,往往是那種矯揉造作的狂傲,看了讓人不舒服。而金庸塑造的狂傲形象,比如楊過,雖然狂傲卻十分吸引人。

還有一點,梁羽生小說人物主角太多,就拿《雲海玉弓緣》來說,這部作品主角是金世遺,而《冰川天女傳》主角是唐經天。這倆人時代重合,而男主是兩個,女主則更多,桂冰娥、谷之華、厲勝男、李沁梅等等。每個人物都太出色,就沒有重點突出。唐經天狂,金世遺更狂,只不過一個是內斂的狂,一個是外放的狂。


相較於其他作品,梁羽生的《雲海玉弓緣》盡力想塑造一些不一樣的人物,但是又有用力過猛的嫌疑。像金世遺從小遭遇悽慘,性格乖張,憤世嫉俗,而女主厲勝男從小身負血海深仇,也不是善茬,兩個都剛的人顯然很難走到一起。另一個女主則是厲勝男仇人孟神通的女兒,兩人都愛金世遺,甚至還有個李沁梅一開始也愛金世遺,這樣的愛恨糾葛看著就讓人鬧心,甚至比較擰巴。最後厲勝男脅迫金世遺跟自己成親,用自己的死讓金世遺永遠忘不掉自己,就算金世遺最後娶了谷之華,他也永遠忘不掉厲勝男了。最後儘管娶妻谷之華,但是兩人也沒有那麼純粹了。這樣的感情線如果拍苦情戲倒是不錯,拍武俠片就有點沒意思了。


還有一點就是《雲海玉弓緣》和《冰川天女傳》兩部作品主角不一樣,但是人物卻是同一個時代的,作品之中人物也是互相有重合,甚至金世遺的初戀對象就是冰川天女,那麼如果拍成影視作品,是要單純的只拍《雲海玉弓緣》裡的主角呢,還是要把另一部作品的人物都加進去。加進去會混亂,不加進去故事又不完整。

而金庸武俠前面也說了,特別是大部頭的幾部作品,整個作品無論是情節設置還是人物塑造,甚至邏輯思維,都是相當到位的,很多時候金庸武俠都不怎麼需要改編,裡面的人物對話完全可以直接拿到劇本里去用。



當然了,這些都是分析的原因,實際上還有一個根本原因那就是市場表現,金庸武俠不斷翻拍,不僅收視率一直有保證,而且幾乎每部作品都會推出幾位走紅明星來,整個的市場表現都是極佳的。倘若梁羽生作品也有這樣的表現,相信就算本身作品不行,也有大量投資人願意花錢去改編的。影視劇市場首先都是逐利的,高利潤的影視劇投資大家爭著去幹,沒利潤或者利潤微薄的就很少有人重視。

今天由於網文興起,玄幻、修仙、都市等等爽文層出不窮,武俠小說逐漸式微,武俠改編電視劇市場也在走弱,除了金庸武俠還會偶有改編,已經基本看不到什麼武俠劇了,取而代之的是網紅小說改編的大量古裝劇。如果有人還對武俠小說感興趣,我覺得金庸、古龍、黃易的都可一讀,其他的就算了吧。


一覽眾河小


1.受眾原因。金庸作品流傳深廣,射鵰三部曲可以說是經典中的經典。本身小說情節曲折,內涵豐富,那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在群眾心中活靈活現,非常熟悉了。翻拍的作品能引起公眾的關注。

(古天樂李若彤版《神鵰俠侶》)

而《雲海玉弓緣》,很遺憾的說,連我的輸入法都顯示了這一點,相對金庸小說來說知名度稍低。《射鵰英雄傳》我這五個字我是打首拼就出來了,而《雲海玉弓緣》我是一個字一個字的打的。

當然每個人輸入法有各自習慣,僅個人看法。



梁羽生的的作品我有看過,慚愧的是,我對這部作品的印象停留在知道書名,知道有一個主角叫金世遺的層面上。

至於其他人的偏好,我是不知道的。但就總體來說,金庸小說流傳度更廣,這點是無需質疑的。

2.可能和小說本身有關。

神鵰三部曲,涉及到武林紛爭,恩怨情仇,民族大義,個人成長,情節跌宕起伏,可以有很多好的切入點。



(古天樂李若彤版《神鵰俠侶》)

而這部《雲海玉弓緣》,我沒看過。如果妄下定論也是不對的。我只能說,看到這書名,大概瞭解一下內容,給我個人的印象是“書生氣略重,江湖味稍缺”吧。

當然,並不是要否認該書的文學成就。只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3.可能還有其他原因。暫時想不出了。

其實我也很反感不停的翻拍金庸先生的作品,尤其是神鵰三部曲,簡直無語。太多版本了。但是為了利益,那些人怎會輕易放棄呢?

只能笑笑不說話。

但願也有用心的翻拍,能拍出經典吧。

胡歌林依晨版《射鵰英雄傳》


那一年燭花正紅


一部經典作品翻拍與否,主要還是基於對市場的預測,市場不好,再多的情懷也支撐不起來!

金庸的作品無疑是近年翻拍市場的大戶,笑傲江湖、射鵰、神鵰,被炒剩飯一般翻過來炒過去,大有生生不息、連綿不絕之勢,在老先生已經駕鶴西去、玄幻魔幻大行其道的今天,還能守住傳統武俠一畝三分地,著實不易。反觀同時代其他幾位武林前輩,作品卻逐漸被遺忘。

日慕鄉關從小就愛看武俠小說,看的第一部金庸小說便是大名鼎鼎的《天龍八部》,無論文筆還是故事都是上乘之作,後來再看《笑傲江湖》《射鵰》三部曲,真是本本精彩,筆筆生輝,尤其是《神鵰俠侶》,看的我如痴如醉,時至今日,許多情節依然可以張口就來。

同時代還有幾位武俠作家的書也經常看,這其中就包括梁羽生,有種普遍的說法,認為梁羽生是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金庸是大宗師,古龍是一代鬼才,當然,後來又有了新派的溫瑞安和黃易。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梁羽生的小說紅極一時,許多都被改編成電影電視,例如《七劍下天山》,《萍蹤俠影錄》,《江湖三女俠》,《白髮魔女傳》等等,其中的《七劍》,因為磅礴的氣勢,複雜的人物關係,多次被翻拍,徐克版本更是紅極一時,無論票房還是口碑都相當不錯。

但在這些小說中,我最喜歡的還是《雲海玉弓緣》,金世遺、厲勝男、谷之華,三人之間的感情糾葛和武俠正邪之爭,時不時從我腦海中跳出來,尤其是近兩年碼格子,常常想起這本書,如果不是俗務太多,十分想重讀一遍。

在日慕鄉關看來,梁羽生老先生在古文方面的功底十分深厚,每本小說前都要來段詞牌,就連每回的題目,也都構思的十分考究,深厚的文化底蘊暴露無遺,同時代其他作家無人可以匹敵,《七劍下天山》中卓一航想念練霓裳的情詩我至今依舊能夠背誦,文筆清秀,感情雋永,可謂傳統七言詩的精品。

但在故事構思和文筆方面卻略遜一籌,人物大多木訥,劇情也較死板,武功落得太實,正邪設定過分,就像是爬樓梯,雖然大廈高聳入雲,但只要按部就班,就能一步步爬上去,較之金庸筆下的峰迴路轉、旖旎風光,古龍的別出機杼、天馬行空,總感覺差點意思。

但《雲海玉弓緣》是個例外,三人相愛相殺、矛盾至極的心理被老先生刻畫的入木三分,尤其是厲勝男這樣一個敢愛敢恨的魔女,在梁羽生的筆下橫空出世,此前雖有《白髮魔女傳》,但人物描寫方面明顯有所不足,這些不足都在厲勝男身上得到彌補,可以說,厲勝男是集梁羽生之大成的一女奇女子,怎能不好看!

反倒是男主金世遺和女二谷之華,畏畏縮縮,令人生厭,又恢復了梁羽生傳統的人物設定,變得蒼白起來。

《雲海玉弓緣》1961年~1963年在《新晚報.天方夜譚》連載,此後被多次改編,名氣最大的當是TVB2002年所拍攝的林峰、葉璇版本,此片曾在內地多家電視臺播放,收穫了大批粉絲,自此以後,雖屢有翻拍消息傳出,但總是光打雷不下雨,不了了之。

而《雲海玉弓緣》這部小說,也正被新一代讀者遺忘,作為一名老書蟲,看到這種情形,當然有些唏噓,比起新一代的網文小說,傳統武俠無論是在弘揚傳統文化,還是文學水平方面都高出許多,卻因為時代發展被淡化甚至遺忘,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當然,這裡邊還有一些商業原因,近年來,眾多影視公司開始炒作IP概念,所謂的IP,其實就是個名字,互聯網時代,一個響噹噹的名字就意味著大筆的流量,而流量就是收視率,就是金錢。而傳統武俠因為時代關係,對年輕人吸引力不再,IP價值自然也大大下降,無人問津就在所難免。

資本逐利本是天性,也是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文化的塑造和傳承卻不能全部依賴市場的自然選擇,既不科學也不可靠,好的文化文學作品需要得到一定的宣傳和流量扶持,才能避免出現酒香巷深、明珠蒙塵的糟糕處境,才能讓更多人知道、喜歡、學習、傳承。

壯志欲酬湖海願,知音誰識坎坷人!希望《雲海玉弓緣》能夠為越來越多的傳統文化、傳統武俠愛好者所知曉,所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