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結束後,千萬人跳槽換行:盲目,是成年人最大的通病

最近微博上比較火的一個話題是:作為普通人,這場新冠病毒疫情讓你學會了哪些道理?


有網友總結了四點:


你得有套房,不然連自我隔離的地方都沒有;


你得有輛私家車,不需要太好,能上街跑就行,保護了自己,也保護了別人;


什麼都不幹並不舒服,因為它會滋生焦慮與恐懼;


社會越發展,黑天鵝越多,要學會快速適應各種不確定性。


不可預測性是“黑天鵝”事件的一大特點,但人們卻總是擅長遺忘。


疫情結束後,千萬人跳槽換行:盲目,是成年人最大的通病


自疫情開始至今,無外乎兩種人轉變最大:


一種是今年損失嚴重,想換行業的;


另一種是看到疫情嚴重,然後想從危機中尋求新機遇的。


疫情結束後,千萬人跳槽換行:盲目,是成年人最大的通病

疫情結束後,千萬人跳槽換行:盲目,是成年人最大的通病

疫情結束後,千萬人跳槽換行:盲目,是成年人最大的通病


這種因為一次黑天鵝事件就盲目放棄原行業的做法,我認為是錯誤的。


1

沒人知道正在發生什麼


疫情結束後,千萬人跳槽換行:盲目,是成年人最大的通病


《黑天鵝》作者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有一個觀點是:


某件事情1000天的歷史,不會告訴你第10001天的任何信息。


他在書中舉了火雞的例子:


想象一隻每天有人餵食的火雞,每次餵食都使它更加相信生命的一般法則,就是每天得到“為它的最大利益著想”的友善人類的餵食。


直到感恩節前的星期三下午,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在它身上。


這導致了一次信念的轉變。


所以,我們沒辦法通過有限的已知來推測無限的未知。


同樣,我們也沒辦法通過一次黑天鵝事件,瞭解其它行業的未來如何。


可能有人說,通過疫情和詳細瞭解行業知識,我已經確信看到了其它行業的紅利,比如生鮮電商。所以我要轉投這些行業,因為他們是未來的方向。


疫情結束後,千萬人跳槽換行:盲目,是成年人最大的通病


但是,生鮮電商的紅火真的可持續嗎?或者說,疫情和生鮮電商完全呈正相關嗎?


有沒有可能是因為願望成分,導致盲目預測,目的是使其比實際看上去更合理?


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說:


幾乎所有關心事態發展的人似乎都確信自己明白正在發生什麼。


但實際上每一天都發生著完全出乎他們預料的事情,只是他們自己認識不到自己沒有預測到這件事。


很多發生過的事情本來應該被認為是完全不可思議的,但是在事情發生之後,看上去卻沒有那麼不可思議了。


因為為事件找原因的這種事後合理性在表面上降低了事件的稀有性,並使事件看上去可以理解。


並且很多時候,有些解釋看上去在前後邏輯上並不矛盾,而且十分完美。


所以,我們應該尋求事實,而非陷入誤導。


疫情結束後,千萬人跳槽換行:盲目,是成年人最大的通病


正如一隻火雞沒辦法通過對昨天的觀察,知道明天餵給它的食物有多少。


同樣,一個興起的行業也無法通過對過去的紅火,預知它未來的發展會怎樣。


沒人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


所有行業都有可能遭受黑天鵝,你並不知道什麼時候你新進的行業也會成為黑天鵝的受害者。


所以不要輕易成為那隻火雞。

2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疫情開始之後,很多行業受到嚴重衝擊,降薪、裁員、倒閉、關門,行業實行各種瘋狂舉措進行自救。


但知識付費、線上教育、遊戲、生鮮電商和健康類家電行業卻意外成為疫情的寵兒。


於是,對於禁足在家,久不復工的人來說,奔赴新戰場似乎是個機遇。


疫情結束後,千萬人跳槽換行:盲目,是成年人最大的通病


但是,以教育行業為例,行業真的是陽光普照,日進萬金嗎?


事實上,並不是。


從整個行業領域來說,很多線上直播平臺,因為沒有經驗,面對流量的暴增時出現無法承載的困局。


另外,因為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模式不同,對老師要求也不同,所以臨時轉成在線後,用戶體驗大受影響。


而如果體驗不好,不僅退費無可避免,對品牌也是毀滅性打擊。


所以,真正從這次危局中抓住機會的,只有一部分準備好的人。


就像很多人認為,2003年,馬雲是抓住了非典帶來的機會,才成功打造線上體系,成立淘寶網。


疫情結束後,千萬人跳槽換行:盲目,是成年人最大的通病


但實際上,對於馬雲的成功,疫情只是催化劑,真正成功的原因是馬雲早已注意到電商行業的發展,並且一直在做準備。


理性的說,很多時候,疫情更像是催化劑,只改變反應和演變的速度卻不改變方向。


所以任何一個行業,最後賺錢的人一定是對這個行業研究很仔細的人。


畢竟各行各業都很複雜,如果只依靠看財報和公開信息,是掌握不了根本的核心要素的。


舉個例子,我的一個朋友,因為在家養尊處優慣了,受不了在外辦公的苦。


於是,趁著疫情賦閒在家,便準備辭去工作,開直播營生。


好在她並沒有遞交辭呈。


因為拍抖音的第一天,只有1個人點贊。


拍抖音的第五天,情況依舊沒有好轉。


拍抖音的第十天,耐心已經耗得差不多了。


半個月後,抖音還繼續玩,但自己的號不再更了。


疫情結束後,千萬人跳槽換行:盲目,是成年人最大的通病


所以成功哪有這麼容易。


任何行業都更適合那些做好準備的人,以及能靜下心來做研究的人。


而那些盲目換行業,認為成功可以簡單複製的人,很多情況下會吃大虧。

3


商業洞察作者劉潤前幾天在文章中提到一個名詞,叫:苟且紅利。


疫情結束後,千萬人跳槽換行:盲目,是成年人最大的通病


他在文章中這樣解釋道:


在家辦公,沒人看著,有人就開始摸魚,敷衍了事。


不僅僅是在疫情之下,即使在平時,看起來所有人都在做事,但是其中肯定會有很多人馬虎、敷衍、苟且做事。


這時,只要我們稍微比他們努力一點點、往前一點點,就能獲得比他們多一點的成績。


如果把這個成績比作紅利的話,那我們享受的這個紅利,就是苟且紅利。


別人的苟且,成就了我們的努力。


同樣,不換行業,我們就多了一份“危機紅利”。


什麼叫危機紅利呢?


簡單來說就是:多經歷一次危難,你就多一份應對經驗。


而這種經驗常常可遇不可求。


所以你多面對一次,你就多一份行業從容性。


疫情結束後,千萬人跳槽換行:盲目,是成年人最大的通病


最明顯的比如俞洪敏,03年的時候,通過艱難的借款籌措資金,才讓新東方維持了4個月的空窗期,最終度過了這次危機。


因此俞老師從那時起便意識到了現金流的重要性。


所以在這次疫情中,當別的公司很多因為現金流而陷入倒閉危機時,新東方不僅免費提供了直播課程,還捐出了2000萬。


這就是深耕行業帶來的危機紅利。


《黑天鵝》一書中也提過這麼一個觀點:負面經驗更有價值。


所以經歷過大災的人,更知道怎麼面對相似危機。


畢竟當所有人的經驗積累都差不多,而你擁有的更多時,這就成了你自身的不可多得之處。


所以希望那些因為疫情而想換工作的人冷靜下來


要知道,黑天鵝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本來可以好好發展,卻因為這一次短暫打擊轉變方向,最終使得這次經歷變成你人生歷程中的一隻黑天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