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陟”:一個被唸錯了一千多年的地名

武陟”:一個被唸錯了一千多年的地名


摘要“武陟”:一個被唸錯了一千多年的地名 ——山陽李生對“武陟”讀音的考證 焦作一帶自古以來就是古戰場,尚武之風盛行,地名有“修武”、“武陟”、“武德”等。與此同時,崇尚阬殺降卒、封土紀功的君主們也在焦作留下了諸多帶有“封”字的地名——“郇封”

武陟”:一個被唸錯了一千多年的地名

——山陽李生對“武陟”讀音的考證

焦作一帶自古以來就是古戰場,尚武之風盛行,地名有“修武”、“武陟”、“武德”等。與此同時,崇尚阬殺降卒、封土紀功的君主們也在焦作留下了諸多帶有“封”字的地名——“郇封”、“大封”、“王封”、“李封”等。新鄉的“封丘”便是一個佐證。

據史料記載,秦始皇26年(前221年)置懷縣(治所土城),屬河內郡。此後486年(自晉止)河內郡郡所在懷縣。始皇28年,置武德縣,(治所在大城)。漢武帝建元年間(前140年),析武德、懷兩縣地設平皋縣(治所在北平皋)。 晉懷帝永嘉二年(308年)武德縣併入修武縣。東魏天平三年(536年)武德縣治所遷至大虹橋溫村。北齊天保七年(556年),廢平皋縣入州縣。隋開皇16年(596年),分修武縣南部始設武陟縣。 據說,這是歷史上第一次有武陟縣。

其實,“ 陟 ”有兩個讀音 zhì 和 dé

解釋如下:

陟zhì

⒈登,上:~山。

⒉提升。

陟dé

1.得,應驗。

正如上述資料中所言“陟”有 zhì 和 dé 兩個讀音,而“武德”與“修武”都是秦朝命名的,只是後來“武德”於晉懷帝永嘉二年(308年)併入“修武”,又於隋開皇16年(596年)從修武縣分出來一個“武陟”,因此,山陽李生認為——

“武陟”其實是“武德”的同音地名,即“武陟”應該讀作“Wu dé”,而非“Wuzhì ”,也就是說,“武陟”的歷史同“修武”一樣悠久,而且被後人唸錯了一千多年。

古代戰爭十分殘酷,對生產力的破壞十分嚴重,故而明智的統治者對武力統一天下都有一個比較清醒的認識,因此也希望在地名的命名上體現“德高於武”的思想。下面的資料有利於我們理解“武陟”的寓意。

古代中國軍隊作戰有一項慣例,戰勝的一方將戰敗一方陣亡者的屍體堆積在大路兩側,覆土夯實,形成一個個大金字塔形的土堆,號為“京觀”或“武軍”,用以誇耀武功。這是很早以前就形成的慣例。如今在修武縣城東還保留著一個巨大的“商冢”,曾有大量箭頭出土。當地流傳是商朝王子之墓,其實應為周武王伐紂時為犧牲的商朝士兵修建的“京觀”。

公元前597年楚軍在邲(今河南武陟東南)戰勝晉軍,這是一個空前的大勝仗,大臣潘黨建議將晉軍陣亡者的屍體堆築為“京觀”,說:“我聽說打敗敵軍後.要留下紀念物給子孫,使他們不忘武功。”而楚莊王卻說:“武這個字的意思就是要‘止戈’,力求不再使用兵器。國家用武是為了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眾、豐財,做到了這7件才可以使子孫不要忘記武功。現在我使兩國子弟暴屍野外,是殘暴;出動軍隊威嚇諸侯,未能戢兵;暴而不戢,也不能保大;晉國仍然存在,也不算有功;這場戰爭違背民眾意願,不能說安民;自己無德還和諸侯征戰,何以和眾;讓別國混亂以為自己的榮耀,也不豐財。7項武德我一項都沒有,怎麼能夠讓子孫紀念?而且古代聖王是討伐不敬者,將罪大惡極者築為京觀,是用這種最重的懲罰來警告壞蛋。這場戰役中的陣亡者都是為了自己的國君盡忠,怎麼能夠將他們築為京觀?”下令將晉軍陣亡者妥善埋葬。

從以上這段《左傳》的記載來看,當時習慣都將戰敗一方陣亡者築為京觀,而楚莊王另行解釋了築京觀的意義,《左傳》的作者顯然是贊同楚莊王的說法,因此有意略去所有的有關京觀的記載,並以楚莊王的這段話來批判將普通陣亡者屍體修築京觀的行為。

司馬遷寫《史記》也繼承這一傳統,認為戰爭中的陣亡者都是各為其主,並沒有罪過,不應該被修築為京觀。秦軍在長平大戰中戰勝趙軍,秦軍統帥白起無法處理多達數十萬的戰俘,索性將戰俘全部屠殺,並將趙軍士兵屍體堆積為京觀。司馬遷特意用“阬”來表示這件事,“阬”字的原義是高大的門樓,而“觀”與“闕”相通,也有門樓的意思。而“阬”與“坑”又可借用,也往往寫作“坑”。在《史記》中這樣的記載很多,比如秦始皇在秦軍攻下他少年時曾居住過的邯鄲後,就下令將曾經欺侮過他的人全部“坑殺”,又“坑”460多個對他有怨言的儒生。而項羽也曾“坑殺”襄城守軍,“坑殺”新安的20多萬秦軍戰俘。

後世的史籍一直都保留這個傳統,比如《漢書》記載王莽篡漢時將反對他的劉信、翟義、趙明、霍鴻等人及其親屬全部“坑殺”,但該書所載的王莽關於誅殺這些人的詔書中,明明白白地寫著是要將這些人的屍體堆土,築為“方六丈,高六尺”的京觀,上面再樹6尺高的旗杆,寫上“反虜逆賊鯨鯢”。可見“坑”或京觀、武軍實際是一回事,都是指將屍體堆積封土,只是史學家認為是合乎楚莊王所言的懲治罪大惡極者標準的、或者至少是將敵軍屍體堆積封土的就稱為“京觀”;而認為根本是濫殺無辜、或者是屠殺戰俘後將屍體堆積封土的就稱之為“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