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陟:說話不算數的爸爸

“爸!你說話不算數,說過兩天就回來,這都十幾天了……”兒子半夜做惡夢,晚上11點多帶著哭腔給王彬打電話抱怨,此時的王彬正在武陟縣城區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服務中心安排著凌晨1點從伊朗回國人員的收接隔離準備,他簡單安撫兒子就繼續投入工作,等他忙完給兒子回電話,兒子已經又睡著了。

  王彬,是河南省武陟縣龍泉街道綜合行政執法大隊隊長,也是縣城區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服務中心第二黨小組組長。面對突發的“新冠”疫情,他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擔當為信念,不顧個人安危,聞令而動,勇擔使命,堅守在抗擊疫情第一線。

  黨員頂上去 使命擔起來

  新年伊始,縣防疫戰鬥的號角吹響,王彬自覺迅速投入到疫情防疫第一線,帶領執法隊、安管辦,全面排查湖北返鄉人員,督促關閉門店,用一名共產黨員的擔當實幹保障著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

  2月13日,縣委縣政府決定要在城區建設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服務中心,選址就在龍泉街道辦事處。隔離中心是除了醫院相關科室外,新冠病毒最可能存在的地方,在這裡要經常與武漢密切接觸史人群接觸,感染病毒的風險可想而知。當龍泉街道召開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專題班子會時,王彬主動請纓,不懼風險,扛起了全力參與做好武陟縣城區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服務中心工作的艱鉅任務。

  作風硬上去 啃下硬骨頭

  發揚鬥爭精神是王彬的座右銘,他心態積極,在面對困難時義不容辭。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服務中心要求3天完成符合醫學觀察的改造,是一項緊、難、重的工程。籌建第一天,裝修隊就出了狀況,受疫情影響,好不容易談好的裝修隊有工人突然提出要退出,王彬思考片刻,當即帶著縣中醫院工作人員,上門做技術工的思想工作,講解如何採取科學防護措施來保證安全,解了技術工人的後顧之憂。為保證工期,他一線督工,嚴格要求,將工期按小時計算。改造結束後,又逐一房間檢查,排除安全隱患,確保改造合格。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中心餐廳開火在即,商鋪閉門,超市供應有限,菜去哪買?面對難題,王彬將農貿市場30多家蔬菜店聯繫了一遍,打了上百個電話,最終確定了一位大棚菜供應商,由採購人員做好防護後,到菜棚直接取菜。

  他還積極參與中心的規劃佈局設計,完善了人員接轉、安全保衛、後勤保障等制度,協調了辦公用品、版面等物資。整個籌建過程,除了外出協調人員和物資,王彬堅持吃住在改造現場,3天總睡眠時間沒超過12個小時。

  保障提上去 人心暖起來

  王彬還是一名生活保障員,以“無微不至”的關懷,解決隔離人員生活難題。

  “每週最低2頓紅燒肉!”話糙理不糙,這是王彬對廚師的要求。中心合理制定了營養菜譜,想盡辦法保證膳食質量,除了葷素搭配外,還添加了牛奶、水果,堅持營養供應“不掉線”。

  有些隔離人員不情願被隔離、牴觸情緒大。為緩解矛盾,王彬換位思考,用心行動,發放了《致被隔離人的一封信》,講清利害,樹立信心;建立微信群,加強與被隔離人日常溝通,安撫人員情緒,幫助解決生活上、家庭上的問題。

  針對人群特點,王彬還探索“四類人員溝通法”,將人員分為“已婚已孕女性、老年人、未婚人員、其他人員”,針對性做好心理干預和保障工作。

  “小家”保“大家” 一切都好起來

  他是一位說話不算數的爸爸,以“小家”的幸福,換“大家”的安康。

  從中心的籌建,到中心的日常運轉,他日夜在隔離中心,盡職盡責的完成分內工作。其實早從臘月起,王彬的發條就上足了勁,督促門店、村街社區排查,廣泛宣傳,將龍泉辦事處打造成縣煙花炮竹清理工作典型;大年三十,他帶隊值守的三里莊村沒有一響炮竹聲,初一沒過完,他又投身到新冠病毒肺炎的防疫中。“有些人是在家裡憋不住,我這是想和家人在一起,卻不行……”。為降低人員接觸感染風險,王彬30天沒有進過家門,中間回去也是拿換洗衣服,隔著大門和老人孩子聊兩句。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目前中心隔離點已順利投入運行,順利完成集中隔離醫學觀察80餘人次,受到省、市、縣領導的充分肯定。目前王彬仍然堅守在戰疫第一線,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擔當精神,不懼困難,甘於奉獻,為抗擊疫情發揮著光和熱。(王志琪 陳嘯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