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猶豫!家裡有這四種母牛直接淘汰。


不要猶豫!家裡有這四種母牛直接淘汰。

母牛在養牛業就是第一生產力,只有母牛數量上來了育肥牛數量才能上來。一頭好的母牛成本就要一萬多,淘汰後就只能值幾千塊錢,要賠幾千甚至上萬元。有時候出現問題,養牛人也不捨得淘汰,不做這種做法十分不明智,只能越養越賠錢。

1、布病母牛

這個是所有母牛問題中,最為嚴重的一個問題。對布病可能有些人可能還很陌生,簡單一點說這是一種人畜共患病,和非典、艾滋病、乙肝等病同列為乙類傳染病。

這個病無論在牛、羊上面都非常嚴重,很多人因為養殖牛羊而感染這種病。由於這種病可以治療,而且不致命,所以對此病防控非常不嚴格。雖說可以治療,但治療起來也比較麻煩,一般需要打針1個月,連續吃4~6個月的藥才有可能治好。如果治療不及時,轉成慢性,對身體造成的損傷將不可逆。人患布病症狀,發熱、頭疼、關節肌肉疼,前期表現為重感冒,我們養牛人一旦出現感冒症狀而且按照感冒治療效果不好,一定要及時去檢查布病。

母牛患病主要症狀有流產,一般只流一次,第二次開始產弱犢。此外還容易發生胎衣不下、乳房炎、子宮炎等病症。當母牛流產時,一定要第一時間檢查布病,另外對新引牛以及布病高發區牛場一定每年做2~3次布病檢查。檢查處布病一定要淘汰,根本沒有治療價值,按照相關法規必須無害撲殺。但一般情況下都不會給太多補貼,撲殺我們養牛人損失大,偷偷賣掉危害屠宰者、吃肉者,至於怎麼做大家自己決定。

由於布病不死牛,母牛隻流產一次,所以很多養牛人都不捨得淘汰。這種做法很危險,一不小心人就可能感染上。其次母牛終身帶菌,可能傳染其他牛。還有下的小牛犢,肯定也是布病牛。這種牛不淘汰,到最後布病牛多了牛場也就倒了,還不如一開始就狠心淘汰。

2、屢配不中

這樣的母牛也讓人很頭痛,配了一次又一次就是不中。對於母牛不孕症,大部分都很難解決。雖然獸醫說沖洗、消炎以及打促排卵,但只有小部分能好轉。如果連配3~5次依舊配不上,也別配了,直接淘汰就可以。

3、母性不好、奶水不足

這個問題頭胎母牛,應該除外,從第二胎開始看。母性不好、奶水不好的母牛,讓養牛人非常費心。至於奶水不好,一定要排除營養問題,營養問題是我們養牛人飼養的原因,不能讓母牛背黑鍋。如果母牛在營養跟上的情況下連續兩胎奶水不好,或者每胎都發生乳房炎,就淘了吧。

4、陰脫

發生陰脫的牛,下胎髮生本病的幾率非常大,可以說能達到80%以上。陰脫的牛,發生難產的幾率也很大,嚴重的大牛小牛都不保。症狀輕微可以治療後等下牛後再進行淘汰,嚴重的快速催肥後立馬淘汰。

牛子宮脫出是獸醫臨床上常見多發的一種產科疾病,是由於牛的子宮收縮力降低,其周圍的結締組織與韌帶等支撐組織的彈性下降,陰門鬆弛,當家畜腹壓加大(如大小便、走斜坡路、臥地)時,使得子宮後移,給神經中樞一個“下墜感”的刺激,家畜為了排除“下墜感”而不斷努責,使子宮後移,這樣惡性循環,致使子宮及其周圍組織失去收縮力而使子宮角的一部分或全部翻轉於陰道內(子宮內翻),或子宮翻轉並垂脫於陰門之外(完全脫出)。此病多發生於牛、馬,也見於豬。多因母牛在妊娠期間飼養失調,營養不良,勞役過度,以致氣血虧損,中氣下陷,不能固攝胞體所致。或由於腹痛起臥,分娩時過度努責,使腹內壓力增高,或由於胎兒過大,胎水過多及多胎,使子宮過度擴張,或助產時強行拉出胎兒,剝離胎衣用力過猛等等,而導致本病。

總結:淘汰可能讓養牛人賠不少錢,可從長遠角度來看這幾種母牛不淘汰會更賠錢。另外大家買母牛時,儘量買牛犢、青年牛,不要買經產牛,因為真正下崽好、奶水好、沒病的母牛是很少有人捨得賣的,賣的都是一些淘汰母牛。希望大家2020年養牛都能發大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