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一棟建築,廣東人和廣西人吵起來了,誰才是建最早的那棟?

在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三河鎮匯城村的鳳翔山腳,建設有一座中山紀念堂,從1929年至今已經有90年的歷史。這座中山紀念堂被稱為中國建設最早的中山紀念堂、中國面積最小的中山紀念堂、中國保存最完整的中山紀念堂。

為了一棟建築,廣東人和廣西人吵起來了,誰才是建最早的那棟?

三河中山紀念堂的建設是為了紀念孫先生曾經在1918年來過廣東梅州大埔縣三河壩。至於廣東和廣西之爭,實屬偶然,起因來源於一篇廣西梧州的文章。

為了一棟建築,廣東人和廣西人吵起來了,誰才是建最早的那棟?

文中提到廣西梧州將會對建設最早的中山紀念堂進行一次維修。三河壩的村民一看到“建設最早”四個字就不淡定了。“建設最早?三河不稱第一,沒人敢稱第一!”並且,他們拿出了一個證據。

為了一棟建築,廣東人和廣西人吵起來了,誰才是建最早的那棟?

在三河中山紀念堂所在的中山公園有一塊石碑,這塊碑已經存在很多年了,在破四舊時期碑上被人塗抹上白灰,碑也被深埋在了地下,但是有些老人還記得有過這麼一件事,有過這樣一塊碑。看到文章後,村民重新把碑從地底下找了出來,並還原了碑上的字跡。用石證來證明了三河的中山紀念堂才是中國建造最早的中山紀念堂,建造年代比廣州中山紀念堂早兩年,比梧州中山紀念堂早一年。

為了一棟建築,廣東人和廣西人吵起來了,誰才是建最早的那棟?

其實,在很長一段時期裡,人們都誤認為梧州中山紀念堂是中國最早建立的中山紀念堂,甚至在1981年出版的《中國名勝詞典》裡也僅收錄了梧州中山紀念堂,對於三河的名勝只收錄了三河壩戰役烈士紀念碑。三河鎮的村民聽到梧州稱第一,坐不住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並非為了爭短長,而是為了讓歷史復原真相。

為了一棟建築,廣東人和廣西人吵起來了,誰才是建最早的那棟?

三河中山公園入口的牌坊其實並非三河中山紀念堂所有,它早已經存在300多年了,先有牌坊後才有中山紀念堂,就連中山紀念堂也是建立在明朝一位兵部尚書的墓道上。這位兵部尚書不是別人,而是被稱為嶺南第一名臣的翁萬達。

為了一棟建築,廣東人和廣西人吵起來了,誰才是建最早的那棟?

翁萬達死後為什麼會葬在這裡呢?這跟三河的地理位置有關。在中山公園附近有一個被稱為三河壩的地方,是梅江、汀江、梅潭河三江匯流之地,梅潭河和梅江在此地匯流為韓江河,兵部尚書翁萬達是潮汕人,每次都從韓江河乘船回潮汕。有一次乘船經過這裡,看到此地有山有水不僅風景秀麗,而且風水極佳,便產生了一個念頭:死後一定要安葬在此處。

為了一棟建築,廣東人和廣西人吵起來了,誰才是建最早的那棟?

翁萬達死後,後人果然根據他的意願將他安葬在三河,至今,鳳翔山之陽依然保留著他的墓穴。至於為什麼孫先生去世後人們在這位明朝兵部尚書的墓道位置建了一座中山紀念堂,主要也是看中了此地的風水,與翁尚書的墓道剛好在同一條中軸線上。

為了一棟建築,廣東人和廣西人吵起來了,誰才是建最早的那棟?

若干年後,在中山公園附近三江匯流的對岸建立了一座火電廠,當地為了減少對空氣的汙染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讓它最終成為極為環保的一座火電廠。這座火電廠剛好有兩個大煙囪一個小煙囪,當煙囪冒出白煙的時候,人們便說,那是為故人點了三柱清香。

為了一棟建築,廣東人和廣西人吵起來了,誰才是建最早的那棟?

中山紀念堂雖然面積小,但它的建築一直保存的很完整。在它存在的歷史中,也曾被作為學校使用過一段時間,一樓作為教室,二樓作為老師的辦公室。雖然也曾經歷過一些風雨飄搖,外觀看起來有些復古,但它依然是三河的一段記憶,一個地標。

為了一棟建築,廣東人和廣西人吵起來了,誰才是建最早的那棟?

我是開心菜菜。如果你們看過我的文章,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歡迎和我討論,如果你們能重走我走過的路重看我看過的風景,那會是我一生的榮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