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渭三賢之寇準故里

臨渭三賢之寇準故里


古冢獨處風瀟瀟,環野難視萊公廟。都言清明春花好,碑前松柏幾人澆?

寇準墓位於臨渭區官邸鎮西北方向兩公里的左家村南側,原寇陵小學東100米。陵墓封土殘高約4米,南北長10米,東西寬5米,用青磚圍砌。四周植有松柏,墳南正面樹石碑五重,分別為:宋寇萊公碑;省級文物保護碑;寇氏後裔紀念碑;已醜清明寇準研究會立碑和功德石碑。御賜萊公古道和祠堂已不復存,區域保護範圍50x60米,四周為農田。

抱著為寇公記志、繼志,探索故相故里和其在故里一些鮮為人知的趣文,典故,傳說,以達到宣傳臨渭三賢之目的,我隨區地方誌楊主任,宣傳部王部長一行來到了官邸調研。並相繼查閱了明版《渭南志》;《臨渭地名故事》;《渭南文物》第六、七、十七期等大量相關資料,初成此文以饗讀者。

寇準故里

臨渭三賢之寇準故里


‘寇準萊公,縣北五十五里,下邽廢城之西,棠村裡,仕塬之麓,蓋公初生地也,其村有公祠焉。’;‘祠在縣北五十里下邽廢城中,舊祀宋相萊公寇準,今稱之廟’。

據載分析,明朝以前,官邸一帶有塬。西起三原,東抵下邽,舊曰‘杜塬’。因當地出了大官人們就把‘杜塬’改為了‘仕塬’。故,寇準故里就在官邸左家與化佛村一帶,具體位置還需更加深入地詳細考證。

寇準祖上舊居於今天陽郭鎮北邊的張胡村(就是發現秦步高宮遺址的這個村莊)。

相傳,張胡村原名寇家村,為寇準祖上居地,宋以前村西的高家村叫靈陽村,為古靈源縣遺址。寇準祖上有人在古靈源任過縣丞。父親寇湘在五代後晉開運二年(945)科舉高中,名列當年十五名進士之榜首,是為狀元。但湘不逢時,雖才高八斗,卻遇上群雄亂起,政權頻更。中狀元的第二年後晉就滅亡了,害得臣子們四處逃避。寇湘為逃避追殺,才把家搬到了渭河以北的官邸。

湘在逃走之前,和族人商議改寇家村為張胡村以保護寇姓族人免受牽連。所以除了今天渭河岸臨潼轄區有個寇家村外,官邸周圍再也找不到寇姓村莊。而後,寇湘自己顛沛流離,年紀輕輕就離世而去了。

據瞭解,今天左家村西南方向,很早以前有個村子,村裡有座寺廟,廟裡有位大德高僧。清早師傅差徒弟們外出化緣,待徒晚歸時,高僧盤腿坐化成佛西去。後來寺廟就改叫化佛寺了。村因寺名,村子就是今天官邸鎮的化佛村。

寇準在此地出生不久,父親去世,家道中落,母親趙氏靠給人漿洗縫補與小寇準苦度日月。

寇準7歲時隨大人們來過華山,情不自禁地信口道‘仙掌峰頭臥,火輪冉騰空。到海只十里,過山應萬重’。小小7歲孩童競能出口成章,即興吟出這樣的好詩,使在場的人驚訝不己。都覺得寇準是個天才,之後想方設法讓小寇準在化佛寺唸了私塾。也因寇準天賦過人,年年學習成績第一。最能抒發自己遠大志向的一首《詠華山》‘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俯首白雲低’千古流傳。

寇準十八歲那年,太宗開科取士。寇準因年齡不夠,同考李沆,王旦勸其增改年齡,準曰:我是憑本事入科考試,不可為功名而假。結果考中了第四名進士。

寇準年事考略

臨渭三賢之寇準故里


寇準18歲考入,19歲成了進士,為巴東縣令。22歲升大名府成安軍。25歲任殿中承。27歲升三司度支推官。28歲以虞部郎中兼吏部東銓充樞密值學士(此年母亡)。

991年,升樞密付史。

993年,為張遜陷害而罷知青州。

994年,拜參政事。

996年,因馮拯攻擊罷守本官出鄧州。

998年,調任河陽軍。

999年,任同州刺史。

1000年,升鳳翔府太守。

1002年,調任開封府尹。

1003年,進中央任三司使。

1004年,行兵部尚書而拜相。

1006年,因誣陷罷相,以刑部尚書知陝州。

1008年,以戶部尚書知天雄軍。

1014年,升檢校太尉、樞密使。

1015年,罷鄧州諸軍事、兼河南府太守。

1016年,做了永興軍節度使。

1017年,調任襄州督諸軍事。

1019年,58歲最後一次拜相。

1020年,因陷害貶道州司馬。

1022年,再貶為雷州司戶參軍。

1023年,從中原貶到天涯海角的寇準含冤死於雷州,終年62歲。

寇萊公祠與旌忠碑

臨渭三賢之寇準故里


寇萊公祠分為村祠和公祠。

村祠,明朝時在下邽之西的棠村裡。而公祠又稱廟,設在下邽廢城中,也就是今天下邽鎮街巷之內。

廟舊有旌忠碑,宋參加政事孫抃敇撰。碑今頹毀磨滅,莫可謂識矣。

今考其概曰:故太子太傅、萊公寇準,方嚴鯁亮,有文武偉才。在太宗、真宗時建大功,立大節。輸謀納忠,誠貫白日,不幸以譴終。朕甚欲嘉之,具志於石,用垂示來世……賜‘旌忠之額’且親篆云云。

銘曰:‘太宗膺圖,章聖御極。丕昭武經,誕布文德。準起孤重,遂階貴籍。歷事兩朝,符釐庶職。剛嚴峻明,篤厚且直。……準之大名,時萬時億’。

又明少師邃庵楊一清謁祠詩云:半畝荒基數尺牆,宋家賢相表新坊。未拔一十真負國,縱為孤注已尊王。後人不建親征策,和議終成禍靖康。

正聽與傳說

1,寇準出生在臨渭區,19歲進士之前與母親一直在臨渭區相依為命。當然說得一口渭南方言。戲劇、影視劇裡寇準操一口山西方言實為謬誤。

2,影視《楊家將》,《寇準背靴》只是文學戲劇作品演義而來,並非為真。再說了,歷史上的寇準也從未審過什麼潘仁美。

3,寇準從來沒有在下邽縣當過縣令,緣於當朝迴避制度。在陝西做官是公元999年任過同州(大荔)刺史,公元1000年調任鳳翔當過太守。

4,傳說寇準有一年回鄉探親,正逢五十大壽,因為他為官正直,鄉親們都送來了壽桃、壽麵、壽匾等表示祝賀,寇準命家人擺宴款待鄉親,喝到高興時,家僕捧來一個精緻的桐木盒,不知是誰送的賀禮,寇準打開一看,裡面裝著五十個晶瑩剔透如同水晶石一般的點心,在點心上面,還放著一張紅紙,工工整整的寫著一首詩:“公有水晶目,又有水晶心,能辯忠與奸,清白不染塵。"落款是"渭北老叟",寇準看完很是感動,給鄉親分些吃了,大家都說好吃。再後來,寇準的家廚心靈手巧,仿照做出了這種點心,寇準據其特點,給它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水晶餅"。

臨渭三賢之寇準故里


臨渭區的水晶餅沿襲至今,人們用於送禮和招待親朋好友,每逢過年街頭巷未,超市商店都擺出各種包裝水晶餅出售,讓人們帶著節日的問候,也帶著這美好的寓意一一水晶心。

5,下邽不生屎殼郎

相傳,宋時翻修下邽惠照寺,因寺廟內增立釋迦牟尼佛、藥師佛、彌勒佛、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五尊大銅佛需要巨資,寇準做為施善大德住在廟裡協建。一天晚上,三兩屎殼郎飛繞清油燈前,寇準說,小心君的性命,還不趕快飛走!永甭再來。從此至今,下邽就再也沒有屎殼郎了。

悼寇準

平川沓沓,官底古丘草黃。

想當年,為國忘身,奮節凌霜。

初生之犢,敢搏虎,為刑不平激宋王。

更可貴奮力挽狂流,射天狼。

敢變俗,性剛強,恤民力,無第相,問千古達官,誰無庭堂?

有功遭貶,恨莫收,三起三落天一方。

慰英靈,萬民送靈車,百代芳,百代芳。

闢建寇準紀念館

愚以為:以寇準陵墓為中心,西征已廢的寇陵小學,東、北各擴100米,南展300米,建紀念館。

臨渭三賢之寇準故里


修成方形青磚圍牆,院內修5~9間仿古大廳,恢復祠堂,各廳室內分別置寇準生評介紹和其豐功偉績詳細資料。還可以設碑帖,詩文圖片,增寇準銅像等等。

陵園做復古式改建,恢復墳墓正南的萊公古道。

紀念館落成後就可行成:‘白居易文化苑’、‘張仁願故里’、‘寇準紀念館’臨渭三賢一日遊,以充分帶動我區文化旅遊產業地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