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觀與客觀,矛盾對立統一,大家怎麼理解?

心道者


主觀與客觀,不是矛盾對立統一的兩面。主觀可以有千百種,而客觀事實只能有唯一的一種。舉個例子比如有人說起“桃子的味道怎樣”?,主觀的你,可能馬上聯想到它是甜的,另一個人聯想到它是酸甜的,又有人聯想起它是澀的,硬的、軟的、苦的、爛的、…甚至有人進一步想到桃子沒營養、吃多了壞肚子、糖尿病人不宜吃等等…這都是每個人的主觀。而那個人說的是木桃,是嬰兒在啃咬手中的玩具。那個人正在逗弄懷中孩子問“桃子的味道怎麼樣?”這才是客觀真實。

如此情況難道沒有嗎?主觀和客觀是對立統一中互為對立的另一面嗎?

矛盾的對立統一,是指確定的某一事物,也都有“有利有弊”兩面。它跟主觀和客觀不搭界。即便主觀對事物的理解是符合客觀事實的實質和本質,也要看到本質也有陰陽兩面性。

而主觀和客觀,一個是對事物判斷力,一個是指真實存在的事實。主觀判斷能力有大小、有思維方法和思維習慣的區別,而客觀事實與任何人的判斷能力大小、思維方式方法無關,它是實實在在的客觀存在。

要求“主觀與客觀統一”是指人們判斷事物的時候,力求避免先入為主,以免因自己的思維方式做出片面的判斷,甚至是錯誤的判斷,因而導致錯誤的決定,而不是客觀這個事物剛剛好有另一面。

如果主觀作為“經驗”的代名詞,客觀作為“事物”的代名詞,主觀和客觀的對立統一關係又是成立的。它們統一於“認識論”這個話題。也就是說,二者統一於“什麼是事實真相”這一事物中,成為其中的扮演“根據經驗判斷”和“根據調查後判斷”角色的相互對立面。

當主觀成為“判斷”的代名詞、客觀成為“事物”的代名詞的時候,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的矛盾爭論不休;當主觀成為“意識”代名詞,客觀成為“物質”的代名詞的時候,“意識是本源”還是“物質是本源”的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矛盾爭論不休。

哲學思想的廣闊性和深刻性,使人沉迷不已。甚至於執迷不悟。


淡淡一掬水


主觀和客觀是人類意識中關於內外的一對統一矛盾。主觀是客觀在意識中的反映,客觀相對於主觀而言。客觀事物通過運動經人的感覺器官傳入大腦,形成意識,意識又可以因其經驗進行加工,成為主觀意識。主觀包括對事物的看法、經驗、理論,這些都是關於外部事物的認識,主觀在內,客觀在外,主觀對客觀不是完全的直接反映,而是有加工和解釋的,它可以是真實的或接近真實的,也可以是歪曲的,甚至是虛幻的。主觀在一定程度上,是意識的同義詞,事實上在西方哲學體系中,主觀和客觀才是意識與物質的原本概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