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抬棺骂嘉靖,为什么嘉靖皇帝没有处置他?

一德格天1


海瑞曾直言上书痛数嘉靖皇帝的错处,可即使如此他还能安然无事。海瑞上谏不仅没有被定罪,在后来的数十年间他还活跃在大明朝廷之上。海瑞凭什么可以安然无恙并继续为官呢?


首先咱需要了解一下海瑞直言上书的背景,以此来分析一下海瑞上书为何被称作貌似上谏。十六世纪二十年代初期,明武宗朱厚照因病驾崩。按照周礼制度接下来继承皇位的应当是武宗的儿子,然而这个皇帝福薄,膝下并无子嗣承欢。如此一来继承人只能从皇族旁支中寻找,于是群臣将目光看向了兴献王的儿子朱厚熜。

早在武宗去世的前五天,首辅杨廷和就已经预测到了皇位无人继承一事,于是他代替皇帝下诏让朱厚熜缩短为父亲服丧的期限并赶快继承王位。武宗逝世当日皇太后就下了懿旨让兴献王朱厚熜继任为皇帝,这位就是咱历史上著名的嘉靖皇帝。

嘉靖起初是个好皇帝,他勤政爱民,整顿超纲,严厉打击倭寇,开创出了一幅嘉靖中兴的太平画面。但执政后期他开始了自己君王不早朝的独特作风,且沉迷于道教学说,企图长生不老并做一个实际意义上的万岁。不过《明史》中记载说:嘉靖虽长居别苑,可也牢牢的把控朝政,也就是说这位皇帝是身在别苑心在朝堂,无时无刻都想着国家大事。那么皇帝爱政,国运昌平,海瑞上谏因何被说是冒死?

原来这嘉靖即位之初便萌发了追封自己父亲为皇帝的想法,但此举遭到了文武百官的反对,他们认为这样的行为有伤先皇尊严,所以至死不肯让皇帝追封自己的父亲。但皇帝一意孤行势必要给父亲一个身后英明,最后无奈的大臣们长跪于左顺门下,他们痛哭号啕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这可气坏了年轻气盛又即位没多久的皇帝,他下令将这些大臣轰走并对他们施以杖刑,其中还有十八个人因为受不住杖刑而死。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凡是直言进谏的人无非一死,所以说海瑞上谏是冒死的,他也知道自己上谏难逃一死,因此赴京之前就安排好了自己的妻儿。但海瑞最终没有因为上谏被处死,其中的原因笔者以为有以下几个:

一、海瑞官职虽小却清正廉明

海瑞是历史上的著名清官,这是无人不知的,他的形象还被许多戏剧节目引用,因此在世人眼中他一直都是一个清正廉明的形象。上谏之时海瑞官职不高,但他的清廉远近闻名。他曾经凭借一己之力处置了许多冤假错案,也借用自己的威名狠狠的羞辱了严嵩的党羽,因此一直以来他是深受百姓爱戴的。所以世人猜测嘉靖之所以不杀海瑞而将他收压官狱是害怕一旦杀了他会引起民愤,从而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二、嘉靖皇帝欣赏他的才能

上述已经说过海瑞虽然官小可胜在清廉,他的这份清廉不仅受百姓爱戴,朝中许多大臣也对这个不畏强权的海青天深感佩服。于是世人又有了另一种猜测,那就是嘉靖皇帝爱惜海瑞的才能,所以不愿意杀他而只是将他关起来罢了。

也有人说嘉靖觉得海瑞的清廉特别适合去查办贪官,恰巧当时的官员多以贪污腐败为能,他试图留着海瑞让他日后做一个治贪的大员。但国有国法,身为帝王也不能徇私枉法,以一己之死而放了一个出言顶撞自己的人。如若不惩罚他自己皇帝尊严何在,于是便有了海瑞入狱一说。

三、嘉靖为了展示自己的过人气魄

前面已经说过嘉靖在即位之后试图追封自己的父亲,但此举得到了群臣的反对,而后不少大臣因此事丧命。加之他执政的四十多年里有不少贤臣因为上谏而亡,所以他就被百姓当成了一个不听人忠言的君主。

他执政后期变成了一个西苑求道,不理政事的君主,这一点更是让百姓怒不可遏。因此他不杀海瑞有了另一层解说。那就是他在为自己正名,试图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有过人气魄又善听忠言的贤明之士。事实上证明嘉庆此举是正确的,后人在评判他是也总称赞他做了一件英明之事。

综合上述,笔者以为海瑞之所以能平安无事是由两方面原因构成的,一方面是自身的清廉,另一方面是嘉靖的私心。海瑞被关押不到两个月嘉靖就驾崩了,而后新帝即位不仅放了他还重用了他。只能说海瑞的清廉给自己造了一个好命,如果嘉靖皇帝命久又记性不好,那么海瑞不被杀也要被天牢里面的苦难折磨疯吧。


醉爱侃足球


海瑞,是大明嘉靖朝的清官表率,他的英名流传至今已近五百年。海瑞从一个小县城的教委小科员,升迁到朝廷财政部担任重要职务,可见嘉靖皇帝没有因他“骂皇帝”而受到处置,这是为什么?因为在海瑞“骂”了皇帝之后,嘉靖皇帝本来是想处置海瑞的,由于内阁大佬徐阶向嘉靖皇帝进了一言,嘉靖皇帝才改变了处置海瑞的想法。那么,徐阶向皇帝说了些啥?史书上是这么说的,徐阶反问嘉靖,“皇帝杀了海瑞,岂不成全了海瑞?”。嘉靖皇帝听了一头雾水,杀了海瑞怎么反倒成全了海瑞?徐阶又继续进言,如果海瑞因向皇帝提意见而被杀,海瑞将因此留芳百世,而皇帝却因此留下心胸狭窄的骂名。这就是“海瑞骂皇帝,皇帝没杀他”的典故出处。海瑞敢于谏言的美名,留传至今已四百多年,可见,海瑞的那点心事都被徐阶说中了。





王荣联1


其实嘉靖帝是想处置海瑞的,刚一看到海瑞的上疏,嘉靖帝就下令将海瑞逮起来不要让他跑掉,结果身边的司礼监事兼总督东厂大太监黄锦说:

此人向来有愚名。听说他上疏之前,自己知道冒犯该死,便买了一个棺材,和妻子诀别,奴仆们被遣散没有留下来的,他是不会逃跑的。

话说得委婉,但是无疑是为海瑞辩护,嘉靖帝也是聪明人,从黄锦的话知道众人对海瑞的观感不错,心里也明白海瑞是出于忠心,于是说:

此人可与比干相比,但朕不是商纣王。

注意,海瑞上疏是在嘉靖四十五年(1566)二月,嘉靖帝没有马上处置他,但是到了这年秋季,嘉靖帝又想起海瑞,将他逮捕入狱——也就是说海瑞上疏后大约有半年时间是自由的。

半年后的这次海瑞虽然被逮捕,但是嘉靖帝的心情是矛盾的,一方面追究海瑞背后主使的人,但是狱词送上后,仍然留在宫中不发布;一方面还是不想杀海瑞,但是有人揣摩自己心意要求释放海瑞,嘉靖帝大怒将此人关进诏狱昼夜用刑审问。

有大臣以臣骂君比附法律中的子骂父,要求把海瑞判处绞刑,但是首辅徐阶和刑部尚书黄光升把这个处置决定压了下来。

总之,嘉靖帝没有处置海瑞有他本人不想惹昏君骂名的原因,但是这个不处置是一个待定的状态,如果嘉靖帝继续在位,很可能是最终会有一个处置的,即使未必是杀他,但是因为嘉靖帝在次年(1567)病逝,所以海瑞最终被恩赦出狱。


谈古论金


嘉靖皇帝迷信“斋醮”,不理朝政。很多大臣投其所好,“争上符瑞”。朝中大臣杨最、杨爵看不下去了,上书劝谏他,结果却因此获罪。从此,再没人敢多说话。

在这种情况下,当时担任户部云南司主事的海瑞,把家人遣散了,买了棺材放在家里,准备了一份劝谏嘉靖皇帝的《治安疏》,上奏严厉批评嘉靖。

(海瑞直谏)

海瑞做的这件事,肯定是让嘉靖很不高兴的,但为什么,最终嘉靖并没有杀掉海瑞呢?

咱们先说,为什么说这件事让嘉靖很不高兴?

其一,嘉靖迷信“斋醮”,是因为他由于年迈,身体越来越差,想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强身健体。当然了,他还不仅仅是想强身健体,而是想得道升天,“跳出三界外,不在红尘中。”但身强力壮、年轻有为的海瑞,偏偏要阻止他做这件事,他心里如何能高兴呢?

其二,海瑞抬着棺材上疏的方式,明显就是显示他嘉靖是昏君,而且是一个听不进劝谏的昏君。海瑞做的这件事,只能让自己扬名,让嘉靖皇帝被千夫所指。嘉靖心里如何受得住呢?

其三,嘉靖皇帝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倔强皇帝,他刚被杨廷和迎进宫当皇帝,就因为“大礼议“风波,和杨廷和及朝中大臣闹得不可开交。最后大家还只能屈服于他。这么倔强的人,他怎么会高兴海瑞给他上奏呢?

咱们再来说,为什么嘉靖皇帝最终却没有杀海瑞?

(迷信“斋醮”的嘉靖帝)

嘉靖皇帝其实一直在杀不杀海瑞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咱们看看那一段时间嘉靖的表现,会发现很有意思。

先是刚看到《治安疏》的时候,立刻叫道:“趣执之,无使得遁!”就是说,赶紧抓起来,别让他跑了。当有人告诉他,海瑞是准备了棺材来上疏的时候,根本就不会跑。嘉靖默然了,反反复复把奏疏又看了好几遍,还留在身边,好几个月。后来他的身体状况再一次恶化,召徐阶来研究禅让给太子的时候。这时候,他忽然又把海瑞抓起来。接着,刑部判了海瑞死刑,拿去给嘉靖签字的时候,嘉靖又一直不签字。这时候有个叫何以尚的,觉得揣摩圣意,嘉靖肯定会放了海瑞,于是上疏请求嘉靖放海瑞,嘉靖却勃然大怒,把何以尚痛打一百,还对他严刑拷打,让他交代是谁主使他干的。不过,嘉靖不杀海瑞,却也没放他。紧接着,嘉靖就驾崩了。

从这一段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嘉靖在海瑞的问题上,实在是心情复杂得很。前面我们说了,他迫切想杀海瑞,但又有哪些因素,让他最终又迟疑不决呢?

(倒霉的何以尚)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嘉靖不想让别人说他是昏君。这一点,嘉靖心里非常清楚。如果他杀了海瑞,天下人是肯定会骂他是昏君的。他自己都说过:“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他明白自己要杀了海瑞,一定会与纣王之类的人并列。

二是嘉靖心里明白海瑞说的有道理。这话也是他自己说的:“海瑞言俱是。朕今病久,安能视事。”他还说:“朕不自谨惜,致此疾困。使朕能出御便殿,岂受此人诟詈耶?”他一边说自己不对,一边又为自己辩解。表明自己不理朝政,是因为身体很差。同时还埋怨海瑞,觉得海瑞完全不体谅自己。

还有一点,嘉靖可能对通过“斋醮”让自己身体变好一事,感到灰心丧气。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也觉得海瑞的话有道理。

三是嘉靖想把海瑞留给当太子的儿子,为儿子加分。儿子的情况与他不一样,是年轻有为的,不担心身体状况,就没有他那种感觉。他不杀海瑞,也不放海瑞,等他去世后,儿子当了皇帝,当就可以放了海瑞,重用海瑞。这样,不但给儿子加了分,他还可以利用海瑞解决积弊问题。


张生全精彩历史


难道一代“万民之青天父母”海瑞会无缘无故破口大骂嘉靖帝?除非是嘉靖帝的的确确是做出了什么累及黎民、伤及无辜的糊涂政事了,海瑞立足于万民之角度,面对如此荒淫无度皇帝,不得不壮着胆子上疏直谏。而身为一国之君得嘉靖帝在听了海瑞的谏言之后,并没有怎么处置海瑞。毕竟从嘉靖帝前半生来说,其还是勤与政事、为国为民的,嘉靖帝深知,海瑞此谏,实则为忠言逆耳,海瑞一心为国为民,难道他狠心处置这样一个忠君爱国的人臣吗?


谈论起嘉靖帝,我们一般认为其是昏庸之人,但其实不然。嘉靖帝时期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半期清明之君,励精图治;后半期昏庸之帝,荒废政事。而恰恰后半期不务正业的嘉靖帝碰上了为官清廉的海瑞。海瑞如今面对这整日沉溺于炼丹成仙、修仙得道的嘉靖帝,再看那黎民苍生流离失所、颠沛不堪的样子,怒发冲冠的海瑞于是便再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面对海瑞这字字如刀、褒贬时政的《治安疏》,嘉靖帝并不是如题目中所述没有处置海瑞,没有将海瑞凌迟处死但是真的,但是海瑞也不是安然无恙,而是被崇祯帝暂且打入天牢、以观后效而已。朝中文武大臣都认为海瑞此疏之上,必死无疑,只是个时间长短的问题了,奈何海瑞临终并未等到嘉靖帝的赐死谕令,反而活活将嘉靖帝熬到驾崩,这大概也是个出人意料的结果了吧?那么为何海瑞在被打入天牢期间,嘉靖帝迟迟没有下一步动作呢?


第一点:海瑞之言,正中嘉靖下怀

嘉靖帝在阅过《治安疏》之后,自觉感慨道:“海瑞言俱是。朕今病久,安能视事。”后来还为自己辩护说:“朕不自谨惜,致此疾困。使朕能出御便殿,岂受此人诟詈耶?”嘉靖帝这番话说的很清楚,不是嘉靖不想出宫视察民间疾苦,反而是龙体欠佳,出不得宫中一步。身为臣子的海瑞竟然不懂嘉靖之难处,反而还直言上疏。其实,这只是嘉靖在为自己的辩护,另外其中还是比较认同海瑞的。


第二点:考虑子孙之踌躇,为国为民之徘徊

难道嘉靖帝尚不知万民苦难嘛?这是不可能的,嘉靖帝前半生可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当时嘉靖帝认为:他明面之上不能放了海瑞,毕竟海瑞都直言进谏了,无论如何都要保留自家面子。太子是个大展宏图之人,嘉靖帝当时已经欲立海瑞为太子之师。奈何出了这档子事儿。如果嘉靖帝死后,太子定会放了海瑞,从而重用海瑞,以达到“以海瑞辅太子,终兼济天下”之作用。

第三点:杀了海瑞,失了人心

这其实才是嘉靖帝迟迟不杀海瑞的根本目的。海瑞是大清官,为国为民,天下人都知晓。如果本就无作为的嘉靖帝两海瑞杀掉,肯定会落得个昏君更昏的名声,如此这样的话,一则不利于统治;二则对自己的皇权延续也存在威胁。


小镇月明




一篇奏疏引发的争议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二月,户部主事(正处级)海瑞给嘉靖皇帝朱厚熜上了一道奏折,名字叫《治安疏》。这是一篇振聋发聩的好文章,450年余后,我们再重读这篇文章,仍然拍案叫绝。全文四千余字。

但是,这篇文章的魅力在于海瑞的直言敢谏。我简要解释一下核心思想:

尊敬的皇帝,我知道您是个厉害的人,但是这些年您都没有好好工作,目前国事很不如意,老百姓日子越来越不好过。您的年号是嘉靖,但老百姓说是家家干净,一贫如洗。您老是觉得自己的治理成绩比西汉的“文景之治”还要好,其实您不知道,您比“文景之治”差远了,差的太远了。



一般人看到这些话会的反应是什么?肯定是气急败坏。对,常人都受不了,何况自视甚高的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是明朝最自以为是、最自以为聪明的皇帝

嘉靖皇帝原本是皇室的旁支,他的父亲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第四个儿子朱祐杬,朱见深去世后,皇位由老三朱祐樘继承,就是明孝宗。朱祐樘只有一个儿子,即明武宗朱厚照,朱厚照死后,没有儿子继承皇位。为此,朝廷只好从皇室中血缘最亲、宗法最合理的兴王朱佑杬家找皇位继承人,兴王朱佑杬只有一个儿子朱厚熜,所以朱厚熜就被大臣从封地湖北钟祥迎接到北京当皇帝。

一开始,群臣要朱厚熜认明孝宗朱祐樘为父亲,改认自己的亲爹朱祐杬为叔父。为了理清楚这个关系,朱厚熜在即位之初和大臣斗了三年多,不惜打死17位、打伤100多位大臣。



嘉靖皇帝是明朝最较真、格局最小的皇帝。在位45年,泄愤杀了包括内阁首辅夏言、兵部尚书张经在内的一批大臣。但是,朱厚熜也遭到了报应,16岁结婚后,一直没有生出孩子,28岁后才开始生出长子。后来,在江西道士邵元节的指点下,嘉靖皇帝陆续生下了8男5女。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嘉靖皇帝冤杀了内阁首辅夏言等忠臣。老天的报应不久就来了,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16岁的太子夭折,嘉靖皇帝难过的几个月都缓不过来劲。

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太子死后,嘉靖皇帝开始变得老实了,被上天惩罚怕了。太子死的时候,嘉靖皇帝已经45岁,此时还剩两个儿子:裕王朱载垕、景王朱载圳。

后来严嵩、严世藩父子乱政,嘉靖皇帝最后只是处死了严世藩,留下了严嵩的性命。严家父子专权乱政20年,要是换做年轻时候的嘉靖皇帝,严嵩家是要被诛九族的。



六十知天命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28岁的景王朱载圳在湖北封地去世,景王死后没有儿子继承王位。景王死后,嘉靖皇帝就剩下裕王朱载垕这一根独苗了,8个儿子,如今硕果仅存。

这个一辈子自视甚高的皇帝,在临终前被一个小小的芝麻官从自己打造的神坛重重摔落在地,真是造化弄人。换做20年前,谁敢对嘉靖皇帝骂一个脏字?

嘉靖皇帝为什么不处死海瑞?是有原因的。



客观原因是海瑞本身说的对,嘉靖皇帝看完海瑞的奏疏,冷静后找内阁大学士徐阶问情况,徐阶说,海瑞说的大体没错,当今确实民生多艰。

根本原因是60岁的嘉靖皇帝已经对天命有所畏惧,生了8个儿子,此时只剩下1个朱载垕。若是再杀忠臣海瑞,怕是这唯一的儿子也保不住。

同年十二月,嘉靖皇帝朱厚熜去世,海瑞大哭。为什么大哭,我想除了海瑞是忠臣孝子之外,还有感谢不杀之恩的考量吧!


坐看东南了


首先,一般除非性格暴虐成性,能够当皇帝的人都是比较冷静,稳重的,处理事情会考虑周全。




嘉靖的聪明才智是相当厉害的,海瑞抬棺相骂,如果嘉靖处置过重,就会和商纣王杀比干一样,留下骂名。

显然,任何一位皇帝都不会希望自己给后世留下骂名,所以海瑞抬棺骂嘉靖,嘉靖皇帝没有处置他。


其次,海瑞抬棺骂嘉靖,并不是有自己的个人目的,完全是为了朝廷,为了大明王朝的天下,可以说是忠心耿耿,兢兢业业。

嘉靖皇帝并不是昏君,能够分辨忠奸,知道是非黑白,所以没有处置海瑞。


同时,海瑞抬棺相骂,如果放在任何一个时期,其结局肯定不会有好的收场。

嘉靖皇帝没有严厉处置海瑞,也可以反映出明朝大臣的言论还是相对开放的。

海瑞敢于直言,敢于为天下苍生发声是值得敬佩的。


花开花落缓行客


海瑞上《治安疏》痛骂嘉靖皇帝,把嘉靖皇帝执政四十多年来所有的错误过失统统列举出来,逐条批评痛斥,骂得有理有据,骂得酣畅淋漓。

“陛下宠幸邵元节、陶仲文等江湖骗子,整日修仙炼丹,期盼长生不老,可是你的师父陶仲文本人都死了,你又怎么可能长生?”,“陛下喜欢祥瑞,经常被奸佞小人欺骗愚弄,哪有那么多祥瑞?”。“民间传言,嘉靖者,家家皆净无财用也”,“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但海瑞又说:“皇上天资聪明,只要稍一节俭振作,朝纲就能整顿”。

嘉靖皇帝看了《治安疏》勃然大怒,对宦官黄锦说:“快去抓住这个家伙,免得他逃跑了”。黄锦说:“此人素有痴名,上此疏知道必死,早己准备好棺材,与妻子诀别,遣散了奴仆,他是不会逃跑的”。

嘉靖又忍不住看了几遍《治安疏》,知道海瑞虽然话说的难听,但确实是耿直忠良之臣,说:“此人相当于比干,可我不是商纣王呀!”。所以并没有杀死海瑞,而是关入大牢。

不久后嘉靖皇帝就驾崩了,新皇登基大赦天下,海瑞被释放出狱,海瑞听闻嘉靖去世也是悲痛欲绝,他骂皇帝是忠于明朝,希望明朝好,能有这样的忠良耿直之臣实在是荣幸之事。


西贼闻之心胆摇


嘉靖皇帝我们可以把他比做唐玄宗李隆基。

他的前半生励精图治使明朝走上巅峰,可他后半生信上了道教追求长生不老,20年不上朝,把内政都交个了个大贪官严嵩,这货你说贪点吧正常,关键GDP给搞砸了,

从此明朝由盛转衰,再加上他孙子万厉更牛40年不上朝,这爷孙合力把大明给败完了(他儿子当了6年就死了)

面对这样的的嘉靖,海瑞才上书骂他,可嘉靖虽然想杀他,但一想杀了海瑞,他就成了纣王,海瑞就成了比干!被史书这样一记载岂不是要遗臭万年?于是他把海瑞关起来,留给自己的儿子使用。

(其实在正史中海瑞并非是一个完美的人,他可以说是一个酷吏非常残忍)



卡森家的路口


嘉靖四十五年,户部主事海瑞直谏“天下第一疏”。言辞铿锵、笔锋雄健,矛头直指皇上。

朝野震荡!捅天的事谁能担当得起?!

本以为天子一怒流血千里,却最后不了了之。实在匪夷所思!

纵观历史,哪朝的君王碰到这档子事能善罢甘休?

这个在很多百姓心目中昏庸的君主,却做出了历史上绝无仅有、触目惊心的决定!

放过了海瑞!



孤家寡人的嘉靖和海瑞

嘉靖帝少年之时,以外藩世子的身份继承大统。

在京城群臣激荡、无依无靠,虽有娶妻生子,却都夭折于世。

好不容易生了个朱载垕,却因为术士之言,有孤星之相,不敢朝夕相处。

家庭的不幸让嘉靖帝有了超凡脱俗的理念,从此迷上了修玄练道。

自壬寅宫变以后,更是一个人搬到了西苑,从此不再上朝已有二十余载。

可是嘉靖帝虽然不再上朝,朝中大事却了如指掌。他一生精谋权术,把满朝文武玩弄于股掌之间。

诸侯将相不过是皇室屋檐堂前燕,身为权利顶峰的嘉靖帝可谓一生孤独。

而海瑞不过是海南一小吏,终生不过举人功名,即便入朝为官,也不过一户部主事,和嘉靖帝可以说并无往来。

但是明朝发展到嘉靖年间社会矛盾严重,朝政弊端也已经出现了。群臣想方设法,一方面迎合嘉靖帝,一方面解决朝政问题。

海瑞在朝为官,公正廉明。一辈子秉持传统道德、恪守礼节,因无所求,故无所惧!

百毒不侵的海瑞可以说是站在道德至高点的,故此海瑞也是孤独的,因为满朝文武甚至整个大明,无人能望其项背。

故此,嘉靖帝能了解海瑞的孤独,海瑞也能明白嘉靖的孤独。他们是君臣,也是同一类人,惺惺相惜,所以嘉靖帝没有杀海瑞。



嘉靖帝并不简单

明朝嘉靖年间政治昏暗,但是这并不是嘉靖帝造成的。

明朝已经建国两百年了,很多国策早就已经不达时宜 。

而当时的朝廷官员,对嘉靖帝的无为而治却是敢怒不敢言。

海瑞上疏骂嘉靖帝,虽然令嘉靖帝很气愤,也很想杀了他。

但是嘉靖帝却并不是昏君!

他明白海瑞是忠臣,也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不算个明君。

所以嘉靖帝对于海瑞的感情也很复杂,这应该就是他迟迟不肯下手的原因吧。



总结

嘉靖帝是中央政体的顶峰人物,海瑞是儒家思想的顶峰人物,因为朝政问题让他们有机会接触。

嘉靖帝和海瑞相互理解,也相互尊重,他们是亦臣亦友。

所以嘉靖帝并没有杀海瑞,海瑞也在嘉靖帝去世后嚎啕大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