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罕見“開閘放水” 國際油價開啟暴跌模式

3月9日,國際金融市場迎來驚心動魄的時刻。亞太股市率先開盤,日經指數跳空低開922點,跌幅4.5%,香港恆生指數則低開3.9%,失守26000點。與此相應,國際油價開啟暴跌模式,布倫特原油和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兩大全球原油期貨均大幅跳空低開。其中,布倫特原油開盤重挫25%至34.52美元/桶,隨後跌幅擴大至逾31%,報32.14美元/桶,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期貨開盤大跌逾22%,隨後跌幅擴大至27%,觸及30.05美元/桶低點。

國際資本市場和大宗商品市場雙雙迎來“黑色星期一”,既有沙特降價增產的直接原因,也是國際原油市場供大於求所致。

3月7日,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國沙特宣佈全面調低原油出口價格,將4月份出口到亞洲、美洲、歐洲和地中海市場的原油普遍下調5美元至8美元/桶。分析認為,沙特此舉目的是與其他產油國搶市場爭份額,吸引更多國外客戶購買沙特原油。如此主動大幅調低油價,超出了市場此前1美元至2美元/桶降幅的預期。這在沙特歷史上是極為罕見的,也是過去20年間的最大降幅。

在宣佈降價的同時,沙特方面還向市場釋放信號:計劃馬力全開,將沙特原油產能從目前的不足900萬桶/日,提高到4月份的1000萬桶/日。並宣稱如有需要,可增加到1200萬桶/日的峰值。沙特是國際能源市場上唯一擁有大量剩餘產能的產油國。沙特同時打出降價+增產的“組合拳”,確實震驚了國際能源市場。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不斷蔓延,給世界經濟增長前景蒙上了厚重陰影,多家機構調低了世界經濟增長預期。如經合組織(OECD)上週大幅下調了全球增長預期,警告新冠肺炎疫情若控制不力,有可能使全球經濟增速減半,並導致歐元區國家和日本等國陷入衰退。

疫情的擴散,使大量航班取消,不少企業停產,旅遊業陷入蕭條,全球經濟活動節奏顯著放緩,對原油的需要也隨之大幅下降,國際油價呈現疲態。為穩定國際油價,以沙特為首的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計劃採取“限產保價”措施。3月6日,沙特和俄羅斯等14個國家的能源或石油部長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召開歐佩克+能源部長會議。以沙特阿拉伯為首的歐佩克國家的保價方案是,將現有210萬桶/日減產計劃延長至2020年底,同時額外減產150萬桶/日,相當於全球需求的1.5%左右。在額外減產計劃方面,歐佩克成員國削減100萬桶/日,非歐佩克成員國則削減50萬桶/日。這一方案能否執行,關鍵要看包括俄羅斯在內的非歐佩克產油國是否支持。

令沙特等國感到遺憾的是,在此次歐佩克+能源部長會議上,雙方談判無果而終。市場分析人士認為,沙特迫切推動的歐佩克+減產所追求的效果和目的並不明晰,其理由不足以讓俄羅斯信服。因為,近期油價下跌主要是疫情造成的需求下降所導致,減產並不會增加需求。一旦減產在一定程度上推高油價,可能助推全球經濟下行,反而對國際油價再次形成壓力。在俄羅斯方面,其不同意減產的原因是,保持其在國際市場上的既有份額,同時對美國頁岩油氣形成打壓態勢。

歐佩克+能源部長談判意外“談崩”,意味著雙方不僅未能就擴大減產達成一致,而且去年12月份達成的減產協議也將於3月底到期。也就是說,從今年4月1日起,歐佩克+的14個產油國,將不再受原先的相關協定配額約束,可以自行決定原油產量。

沙特降價增產,對市場“開閘放水”,顯示了沙特在國際原油市場的獨特地位,讓國際社會感受到了該國的“話語權”。在向世界展示“肌肉”的同時,沙特率先嚐到了油價下跌的滋味。油價大幅下跌,直接影響石油公司的收益,事關國家財政收支。在宣佈降價增產的第二天,沙特股市開盤即大幅下跌,沙特證券交易所股指當天大幅下跌8.3%,其中沙特阿美股價重挫9.1%,報收於31.7里亞爾,跌破了去年12月份IPO時的32里亞爾的發行價,市值蒸發約1500億美元。受沙特股市連累,海灣國家股市3月8日紛紛出現暴跌,單日跌幅創下過去15年來之最。其中,科威特股票市場跌幅高達10%,不得不宣佈停盤;迪拜證券市場收盤下跌7.9%,其中重量級的房地產企業和銀行股跌幅都接近10%。

國際油市出現的新情況,使機構進一步調低了第二季度的油價預期。摩根士丹利預測,布倫特原油價格在第二季度將跌至每桶35美元,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價格則低至每桶30美元。該公司此前預測布倫特原油價格為每桶57.50美元,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價格為每桶52.50美元。(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徐惠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