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為什麼不能盲目引種?有哪些科學依據?

民工返鄉小文


大蒜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調味品,可以說我們家家戶戶都離不開它。我們在種植大蒜的時候可能會使用自己留的種子,也可能會使用購買的外地大蒜種子。大蒜品種有很多,常見的有金蒜系列和徐蒜系列、嘉祥大蒜、安丘大蒜等。那麼我們能不能隨便引進外地的大蒜品種呢?答案肯定是不能的。




環境條件是影響大蒜生長的最大因素,引種前我們必須要考察本地和外地的環境條件。

大蒜對環境的要求

1、溫度

大蒜喜歡冷涼的天氣,一般在—3℃~25℃都能生長,大蒜苗在4~6片葉子時最耐低溫,溫度過高很容易導致莖葉變黃,導致大蒜的品質降低。

2、光照

大蒜要求中等強度的光照,光照過強,會導致蒜頭提早形成,大蒜頭會比較小,造成產量的降低。光照過弱,植株會變弱,導致生長緩慢,葉片也容易變黃。


3、水分

大蒜的萌發期、花莖生長和鱗莖膨大期對土壤的水分要求較高,幼苗期土壤溼度要降低。當鱗莖成熟後要降低土壤溼度防治蒜頭變黑腐爛。

4、土壤

大蒜適宜種植在土壤有機質含量高的弱酸性土壤上。土壤肥力高、疏鬆透氣、保肥保水能力強的沙壤土上。

大蒜為什麼不能盲目引種?

很多農民在種植大蒜的時候一聽到某地有好的品種,就會不經思考的引進,盲目引進外地種子是有很大風險的,輕者造成減產,重者會造成絕收。


1、環境不同

每個大蒜品種對環境的要求都有差別,每個地方的平均溫度、光照、水分、土壤環境都是不同的,外地的優良品種並不一定適合本地種植。光照弱的地方種植的大蒜種植在光照強的地方,就容易導致大蒜早熟。南方種植的大蒜種植到北方就容易受凍害的威脅。

因此,在引進大蒜種時一定要充分考慮當地的地理位置和光溫條件。

2、栽培技術不同

每個地方大蒜的栽培技術是不同的,在南方雨水多的地方一般進行壟作,在北方多數不開壟。


3、水肥需求不同

不同種類的大蒜對水肥的管理是不同的,如果外地引進的品種我們按照本地大蒜進行水肥管理,種出來的大蒜品質肯定會有很大區別。

4、病蟲害發生情況不同

每種大蒜的抗病蟲害能力不同,每個地方種植的大蒜易患病害也不同,在種植的時候一定要考慮該品種在本地的適應性,考察該品種在種植地易患哪些病害。

引進大蒜品種注意事項

1、種子公司的證件必須齊全。儘量在大品牌有信譽的公司購買種子。


2、合法引種。現在外來物種是一個非常熱門的問題,外來種子要經過本地檢疫站檢疫合格後才能種植。

3、掌握好種子的生產時間。

種子都有保質期,一般不要超過5年,很多種子公司會把快過期的種子賣到外地。

4、引種前要試種。

外地引進的少量種子可以種植在本地不同的地塊上,可以根據大蒜的產量、品質、抗病性等進行綜合評估。引種前進行試種是最關鍵的一環。同時要做發芽率測試。

總之,大蒜種植的時候不能盲目引種,要考慮本地的氣候和環境條件,引種前一定要試種。


鄉村小水


大蒜為什麼不能盲目引種,有哪些科學依據?



對於大蒜品種來說一般的蒜農種植戶基本都知道大蒜的品種,就有三個品種:一個是白皮蒜,一個是紫皮蒜,再個是獨頭蒜。

其實從大蒜的名稱來辨認,可以知道這三種大蒜的區別,主要是由於大蒜外皮是白色的或者是紫色的,還有是蒜瓣是獨頭的還是多瓣的,從這一點可以分出大蒜的品種。

不是因為大蒜的盲目嚴重,而導致了今年的大蒜價格大幅度下降,甚至是十年來大蒜最低的價格,其實真正的原因是因為大蒜的種植面積超標,也就是盲目種植大蒜,致使大蒜的總產量超出了市場的消費量,出現了供貨於求的現象,而導致了大蒜價格普遍下降。

今年打算可以說由“蒜你狠”到了“蒜你慘”的地步,尤其年大蒜的價格在0.3-0.6元之間,目前的大蒜價格,也就是在一元左右,雖然市場價格出現了2到3元甚至5到6元的價格,這主要是由於運輸費以及地域的差別導致的,這一點都可以理解的,這就出現了,蒜農的蒜賣不出去,城裡的消費者買不起蒜吃的現實。



大蒜之所以價格便宜,主要是由於以下幾種原因:

1、大蒜只能作為一種調味品,消費量有限,這就是大蒜的用途。

2、大蒜有特別的濃香味兒,這種香味引起了對人口的口臭問題,這是一些年輕人不喜歡吃大蒜,這也就使得大蒜的消費量低。

3、我國的大蒜是主要的生產基地,對於外國種外國消費者來說很少使用,儘管有蒜香味兒,而但是多食用了大蒜會對人體產生不必要的傷害,雖然大蒜有消毒殺菌之功效,但是大蒜也對人體的白細胞殺滅作用,所以大蒜不可多食。



總之,大蒜的品種不可盲目引種,主要是大蒜的用途不一樣,大蒜的品種用戶不一樣,對於白皮大蒜,主要用於醃製之類,這種大蒜的用量最多,可以多進行種植;紅皮大蒜特別大,主要用於飯店之類,作為調味品;對於獨頭蒜來說主要是因為還有藥用價值,所以不可盲目引種。


宗元三農堂


大蒜不能盲目引種,主要是與大蒜對光照的要求和溫度積溫有關。

大蒜是典型的長日照作物。大蒜的花芽分化,鱗芽分化及地下鱗莖膨大都需要長日照和較高的積溫要求。



不管是春天播種的大蒜還是秋季播種的大蒜,都要經過夏季的高溫和長日照。不同區域生長的大蒜已經適應了當地的自然生態條件。

如果在區域間相互引種不同的大蒜品種,則大蒜的發育就要受到異地自然條件的限制或有一個適應過程。當條件不適宜引種大蒜的生長條件時,很容易出現大蒜抽苔,或形成無苔蒜或獨頭蒜,達不到引種目的。



一般情況下,南方大蒜品種要求日照時數在十三小時以上,北方大蒜品種要求日照時數在十四小時以上。

當引種的大蒜品種日照時數少於十二小時時,大蒜只分化形成新葉而不形成地下鱗莖。



當引種的大蒜品種日照時數大於十二小時而溫度在十五攝氏度以下時,大蒜的頂芽極易向花芽分化出現大蒜早期抽苔。

此外,大蒜的花芽分化與溫度積溫有關。低溫敏感的大蒜品種,對日照的適應性比較長影響不會太大。而低溫反應遲鈍性品種則長日照時數在十二小時以下不能形成地下鱗莖,必須是在高溫條件下長日照時數達到十六小時以上時,才能形成鱗莖。



所以,在引種大蒜時,必須首先考察所引種大蒜對光週期的要求,是否與引種地光週期的特徵一致。然後再考察所引種大蒜品種對光照及積溫的要求,是否與引種地的光照和積溫一致。此兩個條件均不滿足,或滿足條件之一者均不能進行大蒜引種。


清江鶴


大蒜為什麼不能盲目引種?有哪些科學依據?

我的家鄉在山東西南,也就是被稱為魯西南的地方,這裡可以說是大蒜的主產區,每年的大蒜種植面積都很高,雖說蒜價便宜了,但大蒜的種植習慣依然不會被打破。說到大蒜為什麼不能盲目引種,這個說法是很對的,其實不僅是大蒜不可以盲目引種,其它作物也一樣不要盲目引種的好。

為什麼說大蒜不能盲目引種呢?就拿我家鄉種植大蒜的習慣來說吧,大蒜種植基本都在秋後,大蒜的生長週期要像冬小麥一樣經歷一個完整的冬季,要等到來年的春夏之間才能收穫。可以說這裡的大蒜品種經過很多年的演變,已經適應了它的生長環境。

如果說你看好了其它地方的大蒜品種,把它冒然的引進過來,它是不是能夠適應本地氣候條件,能不能經歷冬季的嚴寒,以及光照週期能不能一樣?如南北氣候差異,光照縮短,生長髮育快,成熟提前,生長週期短等問題。如果不能與本地大蒜做到同步,勢必就影響了其生長的自然規律,致使影響產量與品質,甚至於絕收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說不可盲目引種,大面積種植,一旦引種不成,造成經濟損失那就得不償失了,即便想要引種,可以先小面積試種,效果不錯的情況下,才可以擴大種植。


農大知事


蒜,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味辛辣,古稱葫,又稱葫蒜。以其鱗莖、蒜薹、幼株供食用。蒜分為大蒜、小蒜兩種。按皮色不同分為紫皮種和白皮種。

一般來說大蒜是不能盲目引種的,因為各個地方的土質不同,別的地方的大蒜可能不適合本地的土質,引種過來有可能結不了大果,所以在引種之前最好還是先了解一下土質。





大河之南那些事


大蒜的種植最害怕的就是連續的重茬種植,所以我們蒜農朋友們每隔3-4年都會選擇更換或者購買新的大蒜品種。對於大蒜怎麼樣才能夠做到不盲目引種呢?我們這裡的蒜農朋友們是這樣做的:


大蒜屬於百合科蔥屬大蒜種植物,根據大蒜的鱗莖,蒜瓣,植株,生育期,蒜薹,生態,和生理特性等性狀分析,可以將大蒜分為雙層蒜衣和單層蒜衣兩個變種,每個變種又分為三個品種群。雙層蒜衣變種包括抽苔大蒜品種群,不完全抽苔大蒜品種群和春蒜品種群;單層蒜衣變種包括長葉大蒜品種群,短葉大蒜品種群和多層蒜瓣大蒜品種群。按照大蒜鱗莖的外皮可以將大蒜分為白皮大蒜和紫(紅)皮大蒜。白皮大蒜蒜皮是白色的,植株葉片比較窄,葉數比較多,假莖比較高,蒜頭大,辣味淡,成熟期比較晚。紫皮大蒜外皮是紫紅色或者有紫紅色條紋,大蒜植株葉片較寬,抽苔性比較好,所以適合種植的地方比較多。

我們豫東地區主要種植的是紫皮大蒜,即中牟大蒜(宋城大蒜)。大蒜不能夠盲目引種主要考慮因素有:

1)種植季節不一樣也不能夠相互引種。

大蒜種植分為秋播和春播大蒜,秋播大蒜屬於冬性大蒜,一般選擇耐寒性強,可以抽苔的蒜瓣比較大的大蒜品種。比如說紫皮大蒜可以在河北省,河南省,山東省和江蘇省的蘇北種植。

春播大蒜屬於春性蒜,耐寒性比較差,一般不抽苔,蒜瓣比較下,適合在我們國家的東北地區,西北地區等種植。



2)有無銷售終端也是影響大蒜引種的一個重要因素。

我們豫東地區主要種植的是紫皮大蒜,如果說是小面積種植了其它的大蒜品種的話,銷售市場可能是我們蒜農要面臨的一個頭等大事。畢竟大家都種植的是紫皮大蒜,面對其它大蒜品種的話又可能會出現有價無市的行情。比如說我前幾年種植的獨頭蒜就是按照小混級的級別來出售的。(大蒜分為大混級,中混級和小混級,價格也是大混級最貴)


3)大蒜引進新的品種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即“水土不服”的情況發生。

由於大蒜重茬種植危害比較大,所以我們蒜農也是會選擇購買一些新蒜種的。比如說我們這裡一般都會購買山東省和河北省大名縣的蒜種,同樣都是紫皮大蒜但是在新蒜種種植的第一年一般產量都不會太高,並且蒜頭一般都是中小混級的,只有到了第二,三年再種植的時候才能夠長出大蒜頭來。這就是蒜種的更換一定要堅持就近的原則,畢竟大蒜的種植投資成本還是比較高的。

4)大蒜在盲目引種的時候會出現一些病害,比如說大蒜的二次生長的概率比較高,不抽苔的現象也會發生。

怎麼樣才能夠做到科學合理的引進蒜種呢?

首先優先選擇就地選擇品種的原則,即異地換種或者說不同土壤環境換種。

比如說我們這裡購買的其它地方的大蒜品種,簡單說就是異地換種。因為我們買的蒜種是淤地種植的,而我們這裡的土壤是沙性土壤,所以這樣的話就能夠達到更換蒜種的目的,並且提高了大蒜的抗病害能力。

其次就是根據大蒜的生態型和生物學適應性選用品種的原則。

由於長期生長在一個地區的大蒜品種,對於當地或者說育種地的生態環境產生了一定的適應性,或者說形成了一定的需要,當引入其它地區種植時,有的適應性差的品種可能會因生長環境的改變而不能適應,因而出現表現不良的情況。

所以在引進蒜種的時候一定要先購買一部分進行實驗種植,如果說沒有大的病害發生或者說適應性比較好,並且產量也比較高,然後再大規模引進蒜種種植。

第三點就是要根據自己本地區域對於大蒜的消費情況來做出相對應的引種。


每一個地方對於大蒜的消費習慣都是不一樣的,如果說白皮大蒜在我們豫東地區種植的話可能價格行情不會比紫皮大蒜好,這樣的話就影響了我們蒜農種植大蒜的收益。所以在引進蒜種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大蒜的銷售終端。

我是豫東小農一個在農村老家承包土地種植大蒜的返鄉創業的大學生,如果說你有大蒜的種植或者價格的問題,可以關注共同學習!

豫東小農


大蒜又名胡蒜,古名胡或葫蒜,是重要的香辛類蔬菜作物。大蒜是百合科蔥屬二年生草本植物,起源於中亞。最早在古埃及 古羅馬尼亞和古希臘等地中海亞岸國家栽培,開始只是用於預防瘟疫和治病。漢代張騫出使西域,通過“絲綢之路”將大蒜引入陝西關中地區,以後遍及全國。中國大蒜幾乎遍佈全國,但主要產區有山東、河南、江蘇等等
大蒜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較少的蛋白質,幾乎不含脂肪。大蒜含有較為全面的微量元素,鉀和磷的含量較高。
大蒜中含有蒜氨酸,經蒜氨酸酶作用形成發揮性硫化物大蒜素,具有特殊辛辣味,可增進食慾,並有抑菌和殺菌作用,被稱為“天然抗生素”。


大蒜品種多,有安徽來安大蒜、江蘇太倉白蒜、上海名蒜嘉定蒜、蒼山蒲棵大蒜、萊蕪白皮蒜。
一般來說,大蒜品種連續栽培兩年後,就會出現品種退化,這是大蒜生產上存在的主要問題。退化的主要原因是,大蒜是無性繁殖作物,用蒜瓣繁殖。蒜瓣是變態的側芽,是大蒜母體的組成部分,不論繁殖多少年代,它們依然是同一世代,所以長期繁殖必然會出現退化現象。其次是栽培條件,這是外因。土壤瘠薄,肥料不足,尤其是有機肥料不足,引起土壤理性化性質改變,高密度種植,個體發育不足而使種性變劣。採收蒜薹晚,方法不對,養分消耗多,假莖受傷,選種不嚴都使大蒜品種退化。

在大蒜栽種 生長 過程中加強田間管理,收貨時選好種很重要。選大而圓 底平 無損傷 大小均勻皮色 肉色好的做為蒜種。

農民朋友在大蒜生產田中每年劃出一定面積的“良種培育區”,年年採收氣生鱗莖,單種單留,每塊良種培育地經過兩年的培育週期,即可培育出品級優良的蒜種,有效解決蒜種變異和優質蒜種不足的矛盾。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7d04080a58604d64a91a1673a974a426\

淳樸鄉村70後


大蒜在我國的南北各地普遍種植,北方以吃蒜頭為主,冬春季節也吃蒜苗和蒜薹。南方地區以吃青蒜為主,蒜薹是各地都喜歡吃的蔬菜。大蒜從蒜瓣播種入土,歷經萌芽期,幼苗期,鱗芽和花芽的分化期,蒜薹的伸長期,鱗莖的膨大期和蒜頭的休眠期,且大蒜的生長髮育和器官的形成有一定的順序性。

大蒜的品種資源豐富,各地區都有名優品種,在長達兩千多年的栽培中,經過如此漫長的演化,產生出了許多類型品種和品系,但卻沒有一個統一的分類方法。在實際生產中,大家幾乎統一默認為:

一按大蒜外皮顏色分,有紫皮和白皮大蒜,紫皮大蒜耐寒力弱,生長期短,多春季播種於華北,西北和東北等地區,成熟期較短,多用於蒜頭和蒜薹栽培。

而白皮大蒜多數品種抽薹力弱,蒜薹產量低,蒜瓣較熟而辣味淡,多用於醃製糖醋蒜和蒜苗栽培。多數白皮大蒜冬性強,比紫皮大蒜耐寒,多秋季播種。

二按有無蒜薹劃分,有蒜薹的是指可以正常抽薹的大蒜,其適應性廣,種植的面積較大,全國各地都有栽培。而無蒜薹的則早熟質優,但由於不產蒜薹,所以產值較低,因為少了蒜薹的收入部分。

三按蒜瓣大小劃分,大蒜按照蒜瓣的大小分為大瓣種和小瓣種兩種。大瓣種蒜瓣肥大,蒜薹粗而長,辣味濃,以收蒜薹和蒜頭為主。而小瓣蒜也稱為狗牙蒜,蒜瓣細長而不均勻,辣味較淡,不產蒜薹,可適於蒜苗栽培。

四按大蒜葉形劃分,大蒜按照其葉片的大小,質地等劃分為寬葉蒜,狹葉蒜,硬葉蒜和軟葉蒜。

五是按照生態特性劃分,大蒜按照其生態特性劃分為春性蒜和冬性蒜。春性蒜瓣小而多,春播或近冬播,一般不抽薹。而冬性大蒜瓣大而少,秋季播種可以抽薹。

六是按照成熟期的早晚來劃分,又可分為早熟種和晚熟種。

那麼根據以上大蒜的品種,再根據自己種植大蒜的目的,是要春播還是秋種,是要收穫蒜薹還是不收穫蒜薹,僅是為了收穫蒜苗,你所在的地方是冬季寒冷還是較溫暖,你想早播還是晚播等,最終來確定適合自己和當地環境條件的大蒜品種,不可盲目的選擇大蒜品種。

如我們常採用的春季和秋季播種大蒜,春播大蒜從種到收在一年內完成,全生育期90–110天,所以就要選擇適合春季播種的大蒜。而秋季播種大蒜,幼苗要經過一個冬天,播種後的第二年才能收穫蒜頭,整個生育期長達240–260天。由於大蒜品種間存在著熟性的不同,它們的生育期就會存在著差異,在其生長髮育和器官的形成過程中,如果受到外界條件或者是本身內在原因的影響,花芽和蒜頭有時就不分化,或者是少分化或者是多分化,從而就會出現獨頭蒜,少瓣蒜或者是多瓣蒜(復瓣蒜)等畸形蒜頭,對產量和品質都有影響,最終會影響產值。

所以大蒜播種不宜盲目引種。

以上是因為栽培目的不同而進行大蒜品種的選擇,下面重點一下不同的大蒜品種因溫度,光照及對二次生長的影響。

一,溫度

大蒜喜歡冷涼,南方地區可以露地越冬。大蒜適宜生長的溫度為12–26℃,幼苗期比較耐寒,可耐零下7℃的低溫,在冬季月平均最低溫度為零下6℃以上的地區,秋播大蒜可以露地安全越冬。但是,不同的大蒜品種對低溫的耐受力不一樣,白皮大蒜耐低溫的能力要比紫皮大蒜強。

所以在冬季寒冷的地區,特別是冬季月平均氣溫低於零下8℃以上的地區,最好不要選種紫皮大蒜,以免因寒冷而遭受凍害,導致減產,可著重選擇白皮大蒜進行越冬栽培。

所以大蒜播種不宜盲目引種。


二,光照

大蒜的生長要求中等條件的光照強度,不耐高溫和強光。日照的長度影響大蒜的抽薹,大蒜的抽薹必須通過一定的光照階段,同時一定的日照長度也是蒜頭形成的必要條件。

大蒜通過春化階段後,還需要在長日照及15–19℃的溫暖氣候條件下,才能通過光照階段而抽薹,並促進蒜頭的形成。

所以說,大蒜無論是春播還是秋播,都要經過夏季日照時間的逐漸延長,溫度逐漸升高的外界環境,才會長出蒜頭。但,大蒜不同的品種間對日照時數的要求也有一定的差異,北大地區的大蒜品種對日照時數要求嚴格,一般要求14小時以上的日照,南方大蒜品種對日照時數的要求低些,一般是在13小時左右。在日照12小時以下的溫暖環境下栽培的大蒜,是不能形成蒜頭的,但適宜於葉片的生長,可進行青蒜苗的生產。

所以大蒜播種不宜盲目引種。

三,大蒜品種與二次生長的關係

大蒜栽培中有一種常見現象,叫大蒜的二次生長。何為大蒜的二次生長?

所謂大蒜的二次生長,就是在蒜頭收穫前蒜瓣就萌發生長的異常現象。大蒜髮生二次生長現象,會形成次生蒜,馬尾蒜,分株蒜,分杈蒜,復瓣蒜,再生葉薹,母子蒜,帶側枝蒜等多種多樣的畸形蒜。大蒜的二次生長不管是春播大蒜還是秋播大蒜都會發生,而且還相當普遍,造成蒜瓣的排列不整齊,既達不到出口的標準,又滿足不了國內市場的需求,使蒜農的經濟效益受到嚴重影響。

大蒜的二次生長有不同的類型,發生的原因也是很多,根據大蒜二次生長在植株上發生的部位,可分為三種類型。

一是外層型二次生長,二是內層型二次生長,三是氣生鱗莖型二次生長,除了這三種基本的二次生長類型外,有時同一植株上還會出現兩種類型混合發生的情況。


就目前所知,與大蒜二次生長有關的影響因素,其中之一就是品種的遺傳性有關,還有就是大蒜種貯藏期間的溫溼度等。

1,品種的遺傳性

只發生內層型二次生長,不發生外層型二次生長的品種,如軟葉,溫江紅七星,徐州白蒜,魯農大蒜,宋城大蒜,天津紅皮,上海嘉定蒜,新疆伊寧紅皮,青海紅皮,甘肅民樂大蒜,樂都大蒜,臨洮紅,白大蒜,太倉大蒜,土城大蒜,延安白皮,銀川紫皮,白皮狗牙蒜,阿城白皮,阿城紫皮,廣西紫皮,清澗大蒜等。

內層型及外層型二次生長都會發生的大蒜品種有,金堂早,二水早,彭縣蒜,蔡家坡紅皮,興平白皮,蒼山大蒜,普陀大蒜,商縣黑皮,白河白皮,畢節大蒜,山西紫皮,寶雞火蒜,呼沱大蒜等。

不發生二次生長的大蒜品種有,陝西寧強山蒜,廣東新會火蒜,廣東金山火蒜,廣東普寧大蒜,廣東韶關忠信蒜等。

以上情況表明,大蒜產區對當地的大蒜品種或引進外地品種時,在瞭解其豐產性和商品性的同時,還應瞭解其二次生長的情況,儘量選擇不易發生二次生長,特別是不易發生外層型二次生長的大蒜品種。



大蒜二次生長類型雖然主要取決於品種的遺傳性,但不同品種間的遺傳穩定性也有差異。

根據大蒜不同品種的二次生長特性,選擇大小適宜的蒜瓣播種,並採用適宜的種植密度,進行不同目的的大蒜生產。例如,我們要想以蒼山大蒜來生產商品蒜頭,就得選用大蒜瓣播種,且適當密植,如果稀播就會容易出現內層型二次生長的現象。當生產蒜薹為目的時,可採用密植的方式,就可以提高蒜薹的產量,而且還可以減輕內層型二次生長的發生。

2,蒜種貯藏期間的溫溼度

蒜種在貯藏期間的溫溼度對二次生長有顯著的影響,低溫有促進作用,但不同的大蒜品種對低溫的反應有差異。

如蔡家坡紅皮蒜對低溫和冷涼的反應最敏感,外層型和內層型二次生長均大幅度增加,其中內層型生長的增加幅度更大。而蒼山大蒜對低溫和冷涼條件的反應次之,外層型和內層型二次生長也有較大幅度的增加。改良型的大蒜對低溫和冷涼條件的反應較遲鈍,內層型二次生長有所增加,不發生外層型二次生長的特性仍未改變。

蒜種貯藏場所除溫度對二次生長有影響外,空氣相對溼度也有影響,而且溫度與空氣相對溼度之間有互作關係。

如蒼山大蒜在播種前30天,在5℃和溼度較高的情況下貯藏的蒜種,秋播後,第二年外層型二次生長的概率要比在5℃和較低空氣溼度下的蒜種高近2倍。而在15℃和25℃下貯藏的蒜種,不同空氣溼度間,無論是外層型二次生長還是內層型二次生長的發生程度均無顯著差異。

所以,我們在貯藏蒜種時,為了減少二次生長的發生,要在蒜種貯藏期間不但要避免低溫,而且要避免75%以上的空氣相對溼度。

那麼,問題來了,你要從它處引進蒜種,你能確定你所引進的蒜種在貯藏期間的適宜溫溼度嗎?答案是不可能把?

所以大蒜播種不宜盲目引種。

綜合以上幾點,所以我們在播種大蒜之前,不要盲目引種它地的大蒜品種,以免因地域不適而造成減產或其他損失。但有一種情況下,可以選擇地區差異和栽培條件差異大的地區進行換種,如山區與平原地區換種,那就是因為要進行大蒜的復壯。大蒜品種因是無性繁殖的作物,在連續種植2–3年後,就會出現植株矮小,棵細葉淡,蒜頭變小,瓣小薹細,獨頭蒜增多,產量逐年下降的問題,這就是大蒜品種的退化現象,就需要進行復壯,而大蒜復壯中的一種措施就是異地換種。但須注意,大蒜復壯所採取的異地換種措施,並不是引進來就可以大面積播種的,一定要注意做好試種工作,只有適合本地區種植,且不會出現二次生長等異常情況下,經過2–3年的播種,才可以恢復生產力,達到一定的復壯效果。


努力就好


大蒜是一種調味用食物,一頭大蒜也就是七至八瓣。過去人們在吃飯時有蒜無蒜無所謂,可現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蒜成了不可缺少的食品了,吃飯時不見大蒜還不行,人們對蒜的要求也高,食用者對供應要求也就高,供應者對蒜的種植者也要求高,因此就造引進蒜種不能盲目引進。

大蒜,種蒜人知道,大蒜為什麼不抽薹?大蒜抽薹不變是什麼引起的,大蒜抽薹不良的因素有那些?以下本作者就作簡單介紹,供大家參加。

大蒜的抽薹性主要取決於品種的遺傳性,有完全抽薹,不完全抽薹及不抽薹品之分。但有時候是完全抽薹品種,出現大量不抽薹的植株,這多數量是由於環境條件不適或栽培措施不當造成的。

貯藏期間已解除休眠的蒜瓣,或播種後的萌芽期和幼苗期,在0~10c低溫下經30一40天以後就可以分化花茅臺和鱗,然後在高溫和長日照條件下便可以發育成正常抽薹和分瓣的蒜頭。如果感受低溫的時間不足,就遇到高溫和長日照條件,花呀和鱗芽不能正常分化,就會產生不抽薹或不完全抽薹植株,而且蒜頭變小,蒜瓣數減少,瓣重減輕。秋播地區將低溫反應敏感型品或低溫反應中間型品種放春節後播種時便會出現這種情況。

如將從春播地區引為低溫反應遲鈍型大蒜品種在種季或春季播種時,一班都抽薹;其中有少數大蒜品種,如新疆伊寧紅皮無論秋播或早春播,完全抽薹率可大100%。

春播或秋播時間過晚,低溫感應不足植株瘦弱,營養不良時,不分化花芽;大的種瓣則形成不抽薹的分瓣蒜,小的種瓣則形成不抽薹的燭瓣蒜。

引種時應瞭解品種的抽薹習性及原產區的偉度和海撥高度。


躍上人生新高度


盲目引種可能引起生物入侵,“生物入侵”是指某種生物從外地自然傳入或人為引種後成為野生狀態,並對本地生態系統造成一定危害的現象。外來生物在其原產地有許多防止其種群惡性膨脹的限制因子,其中捕食和寄生性天敵的作用十分關鍵,它們能將其種群密度控制在一定數量之下。因此,那些外來種在其原產地通常並不造成較大的危害。但是一旦它們侵入新的地區,失去了原有天敵的控制,其種群密度則會迅速增長並蔓延成災。而自然界裡生態環境中存在著食物鏈,天敵之間相互制約,一但某種生物人為絕滅和人為引入,都會產生一系列難以想象的後果。所以國外有學者將盲目引種與生境的縮小和碎裂,過度捕殺,物種絕滅的次生效應列為引起物種絕滅的四大原因,並形象化地稱為“魔鬼四重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