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天引50萬人走進農村,日本這個鄉村藝術節憑什麼成功?

50天引50萬人走進農村,日本這個鄉村藝術節憑什麼成功?

50天引50萬人走進農村,日本這個鄉村藝術節憑什麼成功?

50天引50萬人走進農村,日本這個鄉村藝術節憑什麼成功?

全國第一產煤大縣、GDP破千億元、15年教育免費、千萬富翁扎堆……這是塞外名城神木昔日特有的標籤。如今神木裡的小村莊,小礦主們從神壇上掉到了土地裡,村莊人口減少,剩下的村民只巴望著當初根本不稀罕的一點補助金過活。


我國經歷著這樣衰敗的城市,卻遠不止神木一處。鄂爾多斯、甘肅玉門……並不是所有的農村,都在“觸底反彈”,有的仍在不可遏制的退化之中。


50天引50萬人走進農村,日本這個鄉村藝術節憑什麼成功?


日本的越後妻有地區,也在歷史長河裡經歷了從盛轉衰的唏噓歷程。1827年的人口統計中,新瀉縣地區人口有145萬,是當時東京府78萬人口的近兩倍。如今,面積760平方公里的越後妻有地區,居住人口卻不過7萬人,而且大多數都是65歲以上的老人。


50天引50萬人走進農村,日本這個鄉村藝術節憑什麼成功?


尋找鄉村振興的出路,不僅是為了振興現有的村莊,更是為了那些正在“退化”的城市找出路。這也是越來越多人開始探討,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在中國行不行得通的原因。


從2000年開始舉辦,三年一期的大地藝術節,已經在越後妻有地區留下了182處永久藝術品。僅僅2015年,藝術節就為這裡帶來了51萬的遊客數量,相當於在50天的藝術節期間,平均每天都有1萬人來到這個偏遠的“山區”。


50天引50萬人走進農村,日本這個鄉村藝術節憑什麼成功?

著名藝術家草間彌生的雕塑作品


鄉下舉辦的藝術節並不少,但大地藝術節卻能獨樹一格。不妨跟我一起來深挖大地藝術節的獨到之處。


因地制宜的鄉村藝術品

大地藝術節的創作理念有七個,最重要的一個就是“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而這裡的藝術品全都是藝術家親自到自然中去,到鄉村中去,在自然環境的衝擊之下創作出來的作品,絕非在別處閉門造車再搬到鄉下去。


50天引50萬人走進農村,日本這個鄉村藝術節憑什麼成功?

中國藝術家張永和&非常建築工作室作品


《梯田》可以說是大地藝術節最具代表性得作品之一,由藝術家伊利亞與艾米利亞·卡巴科夫創作。這件作品的“畫紙”正是一片用於傳統農耕的梯田,“畫筆”則是彩色的農民形象,分別呈現“犁田、播種、插秧、割草、割稻、到城裡販賣”的情形,並在梯田對面建立了一座觀展臺,還懸掛起了讚頌農民勞作的詩歌。


50天引50萬人走進農村,日本這個鄉村藝術節憑什麼成功?


這件作品的靈感,就來源於卡巴科夫來到這裡時,親眼目睹的初春殘雪中農民辛苦勞作的景象。他們耕耘的身影使他內心產生了深深的敬意,所以才決定創作這個主題的作品。


50天引50萬人走進農村,日本這個鄉村藝術節憑什麼成功?


德國藝術家托馬斯·艾樂的作品《人再次融入自然》,則是做了一個4米高的人型板,面部是他自己的肖像。


人型板子並不罕見,但是春天來到的時候,板子上會逐漸爬滿藤蔓。從正面望去,以背後的山為背景,被綠色藤蔓侵蝕的部分彷彿融入背景,人的一部分隨之消失。


50天引50萬人走進農村,日本這個鄉村藝術節憑什麼成功?


冬天大學覆蓋的時候,人型也會融入大雪中,變得若隱若現。


有一件簡單至極的作品,卻成為藝術節必打卡的作品,正是內海昭子的《為了眾多逝去的窗戶》。


作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窗框和窗簾,透過窗框能夠一覽越後妻有地區的美景,春夏秋冬各有特色。


50天引50萬人走進農村,日本這個鄉村藝術節憑什麼成功?


另一部分則是一座小小的階梯,供人站在最佳拍攝地點拍照。


50天引50萬人走進農村,日本這個鄉村藝術節憑什麼成功?


藝術節的作品不僅有視覺藝術,也有建築藝術,其中的代表就是越後妻有裡山現代美術館。


50天引50萬人走進農村,日本這個鄉村藝術節憑什麼成功?


美術館整體為正方形設計,用到大量的混凝土和玻璃,打造出寧靜沉著的外表風格,彷彿與世隔絕。裡面則建有“建築中的建築”,這種建造方式常見於日本傳統的寺廟和神社等地。


50天引50萬人走進農村,日本這個鄉村藝術節憑什麼成功?


美術館本身是一件藝術品,同時也是展出作品的場館之一。


而建築藝術中,除了能用的,甚至有被做成了“立體繪本”的廢舊小學。因為人口減少,少子化嚴重,越後妻有地區有10座以上的小學被廢棄,其中十日頂地區的舊真田小學,就在繪本作家田島徵三的創作之下變成了一本立體的童話書。


50天引50萬人走進農村,日本這個鄉村藝術節憑什麼成功?


故事的主角,是最後離開這裡的三個小學生。他們在這裡遇到了吃回憶的怪物,並且在鬥智鬥勇之中讓妖怪把美好的會議又吐了出來,讓學校永遠不會寂寞。


50天引50萬人走進農村,日本這個鄉村藝術節憑什麼成功?


這幾件作品不過是冰山一角,但是每一件都是無法複製到別處去的獨特作品。這些作品構成了大地藝術節不可替代的藝術文化核心。


為一場完整的展覽 跨過山河大海

來參加藝術展的人最大的感觸,莫過於“好累,但是三年後還是想來”,因為

這幾百件作品,都散落在鄉村各個角落,如果想完整的“刷作品”,需要自己到田野中去尋找,去探索。


大地藝術節把越後妻有地區分為六個地區,分別是十日町地區、川西地區、津南地區、中裡地區、松代地區和松之山地區。


50天引50萬人走進農村,日本這個鄉村藝術節憑什麼成功?


每個地區都有最獨特的“必看藝術品”,而且各有特色,不盡相同:舊真田小學位於十日町地區,川西地區有著藝術建築“光之館”。


50天引50萬人走進農村,日本這個鄉村藝術節憑什麼成功?

50天引50萬人走進農村,日本這個鄉村藝術節憑什麼成功?

光之館


晉南地區的衝原遺蹟被選為國家歷史遺蹟,有著繩文時代中期的歷史遺蹟;中裡地區的“波將金公園”鳥語花香,出自芬蘭建築團隊之手,而它的前身竟然是臭氣熏天的違規垃圾場。


50天引50萬人走進農村,日本這個鄉村藝術節憑什麼成功?

“波將金公園”


松代地區的“脫皮之家”是一座有著150年曆史的農村閒置老宅。日本大學藝術專業的學生們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對這裡的牆面,床架和柱子等地精雕細琢,使其具有了震撼到令人頭皮發麻的視覺效果。


50天引50萬人走進農村,日本這個鄉村藝術節憑什麼成功?


“脫皮之家”還是一座對外開放的民宿,預約即刻入住,除了遊客以外,企業團建和學校旅行也能夠駕馭。

50天引50萬人走進農村,日本這個鄉村藝術節憑什麼成功?


松之山地區的民宿則改造自有50年曆史的木製校舍,5個教室裡分別配置了16個床位,圖書館、食堂和體育館都能正常使用,經常舉辦各種體驗活動。


50天引50萬人走進農村,日本這個鄉村藝術節憑什麼成功?

50天引50萬人走進農村,日本這個鄉村藝術節憑什麼成功?


其實展覽剛開始的時候,策展人北川弗蘭也接到過各種投訴,覺得藝術品太散亂了,看作品都相當麻煩,但是為了讓大家真正走到村莊裡,他咬咬牙還是沒改變主意。


如果作品全部都規規整整地羅列在路邊,開車走一遭就能看完,作品再美再震撼,對於車上的人來說,恐怕也只會淪為“走過場”。


50天引50萬人走進農村,日本這個鄉村藝術節憑什麼成功?


大汗淋漓地在田野中找到一件心儀的作品,那種喜悅無可替代。而在田間漫步時產生的對農村的思考,也將深深刻入我們的腦海。


有得看有得玩 才叫藝術“節”

藝術節和藝術展最大的區別,就在於觀眾的體驗。大地藝術節期間,能做的可遠不止到鄉下去看作品。


以去年冬天的冬日主題鄉村藝術節為例,就有冬日煙花大會和住宿體驗等幾種項目。既可以選擇兩日一夜的住宿體驗,在寒冬中過一個溫暖的夜晚,也可以選擇當日來回,品嚐特色美食。


50天引50萬人走進農村,日本這個鄉村藝術節憑什麼成功?


甚至有在積雪最嚴重的地區住宿的秋山鄉住宿體驗。


50天引50萬人走進農村,日本這個鄉村藝術節憑什麼成功?


當然少不了北方必備的拉雪橇等活動。


50天引50萬人走進農村,日本這個鄉村藝術節憑什麼成功?


有趣的是,去年冬天還開了一個“冬日玩具展”。因為越後妻有地區冬日漫長,一年只有100天有光照。而大雪覆蓋的時候,交通極為不便,孩子們只好在家裡玩玩具度過冬天,這讓冬日的玩具有了非凡的意義。


50天引50萬人走進農村,日本這個鄉村藝術節憑什麼成功?


如果喜歡甜點,也可以帶上孩子參加這裡的點心製作活動。


50天引50萬人走進農村,日本這個鄉村藝術節憑什麼成功?


不難看出,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無論是專業的藝術家設計師,還是尋常民眾,或是依然年幼的孩子們,都能參與到大地藝術節中。藝術,沒有界限。


50天引50萬人走進農村,日本這個鄉村藝術節憑什麼成功?


文化振興鄉村,是鄉村振興戰略的五項重要內容之一。但若只想照搬一些藝術品到鄉下去,蹭藝術家本身的熱度,也許會在一段時間內帶來人流,看客們記住的卻只有作品,沒有任何關於鄉村本身的內容,最終“振興”的不過是藝術家本人而已。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不是沒有過爭議,但是仍然以其獨特的方式,真正引發了觀眾對於鄉村的思考,也讓更多大學生走到了鄉村中去。


做鄉村藝術節,要以鄉村為本,而不是以藝術品和人流量,旅遊收益為目的。以鄉村啟發出的藝術作品為核心,堅持發展文化的方式,引導觀眾,認識鄉村,才有可能實現鄉村人文振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