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力擴張 2020年生豬養殖哪家強?

“從豬週期運行角度來看,在當前豬價維持相對高位的背景下,生豬養殖企業已普遍進入利潤兌現階段。其中,頭部企業獲得的利潤增量將會更多。”某長期跟蹤養殖行業的分析師告訴記者。

疊加2020年國內生豬養殖業全面步入穩產保供關鍵期,集團化大型豬場為競爭市場加快復養、增產佈局,頭部企業的出欄量將會繼續提升。相關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長期有望延續至2020年全年,其中手握充足能繁母豬資源和提前佈局擴產的企業或將走在前列。

近期,生豬養殖的頭部企業紛紛披露2019年業績預告。從披露情況看,淨利潤翻倍似乎已成“標配”,其中牧原股份更是預增幅度超過10倍。

銷售數據則從另一維度展現了2019年全年業績的確定性。據統計,目前已有溫氏股份、牧原股份、天邦股份等10家上市公司公佈2019年全年的銷售數據,類似“生豬全年銷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長”的表述幾乎涵蓋每一份銷售報告。

疊加2020年國內生豬養殖業全面步入穩產保供關鍵期,集團化大型豬場為競爭市場加快復養、增產佈局,頭部企業的出欄量將會繼續提升。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從豬價走勢、產能佈局以及銷售策略等多方面考慮,相關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長期有望延續至2020年全年,其中手握充足能繁母豬資源和提前佈局擴產的企業或將走在前列。

養殖利潤豐厚

“現在一頭剛斷奶的仔豬都要一兩千元。”有養殖戶表示,2020年特別是下半年豬價可能會存在一些波動,“但幅度相較2019年可能會減小,整體不會差,所以補欄是今年的一件大事。”

自2019年1月和2月生豬養殖短暫虧損後,豬價在2019年3月開啟連漲模式,養殖盈利隨後也不斷攀升,導致溫氏、牧原、天邦、正邦等一眾養殖龍頭公司在2019年下半年大舉擴產。

“從2019年生豬行情的走勢看,2019年年底全國生豬產能已達底部,缺豬明顯。”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生豬、母豬存欄基數大幅下降的同時,2020年可供出欄生豬數量同比仍將下降,“2020年生豬供需缺口可能仍在千萬噸左右。”

生豬供應端持續緊張,豬價也因此有了“底氣”。從記者採訪的情況看,大部分行業分析師持類似觀點。其中有觀點認為,經過2019年12月數輪共十幾萬噸豬肉投放後,豬價依然穩定在每公斤30元上方,疊加2020年供給繼續偏緊,豬價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

另一方面,在政策恢復生產及保供穩價的壓力下,未來豬價也將大概率在高位附近波動。有業內人士預測,2020年全年豬價可能會在每公斤24元至34元之間波動,“其中二元母豬、三元仔豬的價格相對突出且保持較高水平”。

此外,從仔豬到育肥出欄的時間節點來看,2019年四季度進行的補欄擴產,基本可以在2020年三季度左右出欄。因此,在目前養殖高利潤的背景下,補欄擴產回報非常可觀。

簡單算一筆賬:若以萬頭(大型規模化豬場標準)補欄數額計,假設出欄體重為120公斤,售價每公斤為30元,收入將是3600萬元,即便考慮極端情況,收入額也有近2000萬元,相較投入成本(每隻仔豬1500元)也有相對不錯的收益。

延遲出欄成風

在豬價高位波動趨勢大概率持續的背景下,不少養殖企業也打起了自己的“算盤”,即通過延遲出欄的策略,使豬價帶來的紅利最大化。

“由於供應緊缺,生豬價格明顯提升,公司上調了生豬出欄體重標準,適當推遲了出欄時間。”這是大北農在2019年11月銷售報告中對當月銷售生豬7.7萬頭、環比下降21.19%、同比下降44.52%給出的解釋。

不止是大北農,類似的表述還出現在溫氏股份的銷售報告中。據披露,2019年11月,公司銷售肉豬81.94萬頭(含毛豬和鮮品),環比下降8.38%,同比下降61.29%。在整個2019年,公司肉豬銷量同比下降16.95%。對此,公司的解釋稱系“上半年調整了投苗與銷售計劃,下半年加大種豬選留以及提升肉豬體重所致。”

龍大肉食也是如此。據披露,其子公司龍大養殖2019年12月共銷售生豬1.27萬頭,環比下降16.45%,同比下降61.16%。究其原因,主要是為了加大2020年生豬出欄量,所以選留母豬,增加繁育母豬的存欄量。

“壓欄養大豬是當前很多養殖企業的共識。”有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從統計情況看,若以115公斤的出欄體重計算,2019年10月底的頭均盈利超過2000元,其中自繁自養的頭均盈利在3000元以上,“業內甚至還出現過萬元豬的罕見現象,即200公斤大豬的頭均盈利。”

雖然大多數養殖企業在生豬供應緊缺之下采取惜售策略,但從2019年全年銷售來觀察,仍有金新農、傲農生物、新希望、天康生物、唐人神等企業,通過整體提高生豬出欄量快速搶佔市場份額。據記者統計,前述5家公司出欄量同比增幅分別為60%、58%、40%、30%、23%。

頭部企業享利

業內普遍認為,在此輪復養擴產行情下,能繁母豬是決勝的關鍵,也是相關上市公司衝刺今年一季度業績甚至全年業績的有效保障。

記者根據公告數據整理發現,若不算後備母豬,2019年底,溫氏、牧原兩家巨頭能繁母豬數量均在百萬級,正邦、新希望分別為50萬頭和25萬頭,排在行業前列。若加上部分後備母豬對出欄的貢獻,以合理的存活率測算,未來將為頭部公司帶來巨大利潤。

以溫氏股份為例,據公司披露,截至2019年年底,種豬數量大概170萬頭,其中基礎能繁母豬存欄120萬頭至130萬頭。公司透露,計劃2020年年底能繁母豬達到200萬頭。

新希望也曾在調研中表示,2019年12月推動新增後備母豬選育,確保當月月底能繁超過25萬頭,同時種豬存欄挑戰50萬頭甚至更多。“2020年一季度末確保種豬達到60萬頭,能繁達到40萬頭。”

從出欄規劃來看,按照溫氏股份“2020年保證正增長”的表述,並以2019年年底1852萬頭出欄量為基準預測,2020年全年出欄保守為2000萬頭。公司表示:“預計2021年出欄3000萬頭,2022年至2023年基本每年會增量1000萬頭產能。”

此外,業內預測,正邦科技、新希望等頭部企業2020年的出欄量也有望達到千萬級。

在業績貢獻方面,不少機構預測溫氏股份2020年營收大致為800億元至900億元,淨利潤約300億元至400億元。若以2019年半年報為基準,即生豬養殖板塊46%的利潤佔比,即便淨利潤均分至每個季度,相較於2019年一季度的負4.6億元將是不小的增幅。

按同樣方式預測,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等均會在2020年一季度迎來業績同比增長。對此,有行業人士認為,2019年一季度行業普遍遭遇虧損,豬週期在經過近1年的運行後,格局全面向好,加之頭部企業快速擴產恢復產能,業績將會持續釋放。

此外,重點關注2020年補欄量大的頭部公司成為行業共識。以新希望為例,公司在2019年年底不僅宣佈耗資近58億元建設7個生豬養殖項目,還發行40億元可轉債用於生豬養殖項目,共涉及商品豬年出欄量近800萬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