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小學一年級讀書,需要補課嗎?

丨楠澤


小學一年級的小孩,該不該補課,這取決於父母想種瓜,還是想種豆。

如果父母只是想讓孩子儘快適應學校應試教育的大環境,在考試成績上不落下風,那麼當然就應當考慮給孩子補課。道理很簡單,小一能夠幫助孩子在考試成績上取得優勢,有助於提升孩子的學習自信,也給學校教師留下資優生的印象,接下來大概率會受到教師的善待乃至優待。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能夠熱愛學習,而不僅僅是適應學校應試教育的大環境,那麼是否給孩子補課就要斟酌權衡。

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孩子在小學一、二年級的主要任務是適應學校學習,培養學習興趣,養成學習習慣,考試成績並不重要。

先說培養孩子學習興趣,養成學習習慣,讓孩子熱愛學習,那麼小學一二年級父母就需要抓住兩個重點。

一是幫助孩子從學習行為中體驗到積極的感受。簡單地說就是,孩子學習,從中感受到的是愉悅、快樂、舒適、得意,等積極的情緒體驗,那麼孩子就容易培養出學習興趣。道理很簡單,人性就是趨利避害的,做了感到爽,人們就會反覆去做,有興趣去做;做了感到痛,人們就會拒絕去做,抵制去做。小孩子更是這樣,他學習了,如果體驗到快樂,就會熱愛學習,有興趣的學習;反之,他學習了,如果體驗到的是沮喪、痛苦、難受等消極情緒感受,就會厭惡學習,抵制學習。

二是幫助孩子在學習中付出努力後能得到激勵和讚賞。簡單地說就是,讓孩子在學習中的勤奮感與成就感聯繫起來,付出努力得到犒賞,那麼他就願意付出努力,容易養成努力學習的習慣;否則,孩子付出努力得不到犒賞,勤奮感與挫敗感、羞辱感聯繫起來,得到的反而是挫折,那麼孩子就會放棄努力,無法培養起積極的學習習慣。

換言之,給孩子補課與否,取決於是否與有助於促進上述兩個重要因素而不是相反。補課有助於孩子從學習行為中體驗到積極的感受,有助於孩子付出努力後得到成就感的犒賞,那麼補課就是有益的;反之,補課無助於甚至有害於孩子從學習行為中體驗到積極的感受,無助於甚至有害於孩子付出努力後得到成就感的犒賞,那麼補課就是得不償失,有弊無利。

另一方面,小一小二的孩子因為個體發展的差異,有些孩子因為發育稍遲滯,反映在學校適應上就比其它孩子更慢,這種發展性的暫時落後其實無須給孩子增加任何壓力,如果孩子熱愛學習,養成在學習上付出努力的習慣,那麼小學中段(三四年級)發育跟上後,暫時的落後就會得到迅速的彌補。

不僅如此,包括一些父母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幼兒園就讓孩子學習小學一二年級的課程內容,這能讓孩子在小一小二的時候輕鬆取得優勢,但無助於孩子熱愛學習、養成在學習上付出努力的習慣,相反還更可能抑制和削弱孩子學習的熱情以及付出努力的意願。這些孩子的優勢通常在小學中段就會消失。

更重要的是,只要孩子智力發展正常,小一小二的學習內容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國內有學校曾經做過實驗嘗試,小一根據家長意願分為普通班和實驗班(真正的教學實驗班,不是資優生會聚在一起湊的偽實驗班),普通班按照通常按部就班的大綱教學;實驗班在小一小二不開設數學課,只有語文課和其它課。實驗班的孩子到小三才開始學習數學。有趣的是,小三下學期的期末考試,實驗班的孩子語文成績明顯好於普通班的孩子,這不奇怪,他們花了更多的時間學習語文課;實驗班的孩子數學成績也好於普通班的孩子,這就有意思了。普通班的孩子花費了三年學習的數學內容,實驗班的孩子一年學習,卻能後發先至。

為什麼?這反映了兩點:一小學一二年級內容並沒有那麼重要;二小學一二年級挫敗了普通班大多數孩子的數學學習熱情。事實上,一個孩子只要是智力資質是平均水平以上,他如果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機會上小學一二年級,8歲直接上三年級,一開始會很艱難,但通過一個學期到一個學年,這名孩子大概率就會跟上其他孩子的成績水平。

所以,如果父母希望孩子真正的熱愛學習,那麼就不要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輕易讓孩子補課,哪怕孩子顯示出來成績差強人意,甚至一塌糊塗,受到老師的敦促。做為有識的父母,得把自家孩子的積極健康發展放在教師要求的前面,而不是追隨學校教師壓迫自家孩子。

至於有些父母只想讓孩子適應學校應試教育的大環境,那就祝福這些父母能夠求仁得仁,種瓜得瓜。只不過僅僅未來適應中國學校應試教育大環境的後果是不堪的,90%的孩子在不同階段會陷入厭學。一些在小學低段就開始厭學,特別是厭學數學;一些在小學中高段;一些在初中,績優績差的分水嶺之一;一些在高中,績優績差的分水嶺之二;更多的孩子在高校陷入厭學。

我是一名高校教師,可以負責任地說,至少在普通二本院校,不同程度厭學的學生比例達到90%左右,只有不到10%的學生到了高校還能保持學習的熱情以及努力學習的習慣。即便是北大,新生中也有超過三成的天才學生是厭學的(徐凱文博士研究得出的數據)


唐映紅


看到這個問題,我不禁想起了我班上的一眾孩子。他們從小就開始補習,平時週週補,到了暑假呢,那就幾乎是天天補習了。好多孩子都和我吐槽,老師啊,我好睏好累呀。我看著他們這麼辛苦,心裡也不太好受。

補習宜精不宜多

所以補習呢,要有所選擇。要在孩子的興趣為基礎的條件下給孩子選擇興趣班,比如鋼琴,書畫,籃球等。

然而孩子才一年級課業方面負擔應該不是很大,一般外面補習也是補個提高內容,提前學習。我看也是要在孩子的興趣的基礎上選擇。

不要補太多門課,前期可以適當報幾門課體驗一下,但學到後期一定要堅持下去,培養成一個特長。這時候補習班就可以適當減少了。

以上是我的個人看法,如果對你有幫助,請幫我點贊哦!


喵嗚吃掉你


小學一年級需不需要補課,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怎麼回答都有支持的,都有反對的。咱用事實說話。今年我當一年級班主任,期末考試今天結束了,過兩天就能出結果。我們這是農村,基本上沒補課的。下學期就是二年級班主任了,到二年級期中或期末一比較成績,答案就出來了。拭目以待吧。




小學班主任張老師


很多持絕對否定態度的人,應該現階段都不是小學一年級孩子的家長吧?不在這個位置的人,一般體會不到其中的糾結。

我是初中教師,有一個剛從小學一年級升到二年級的孩子。和很多人一樣,最初我也認為,這麼小的孩子,開開心心享受他的童年就好,不能學得太痛苦,補課的事,更是根本就不用考慮啦!至於家庭作業,我和孩子他媽應該有足夠的能力輔導吧?然而這過去的一年,我因為孩子學習上的問題所受的煎熬,簡直一言難盡。

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基本沒有家庭作業,可到了小學,每晚都有。孩子太小,寫字又慢,完全無法適應,每次寫作業都很拒絕。連哄帶嚇才能勉強完成。碰到作業太多或太難,任你講得口乾舌燥,孩子就是不配合。逼得急了,就號啕大哭,令你無計可施。那當兒,真是連死的心都有。

還有一個麻煩事,小學上學時間比較晚,放學時間卻比較早,一二年級尤甚。這樣家長接送在時間安排上就有困難。像我們這樣的家庭,爺爺奶奶幫不上忙,又沒錢請保姆,只能夫妻倆想辦法錯開上下班時間接送。每天上躥下跳,忙得腳不沾地,苦不堪言。

後來打聽到孩子的學校有老師辦了作業輔導班,放學後可以代家長接孩子,每個月才500元費用,非常划算。我大喜過望,連忙把孩子送過去。從此再也不用為輔導作業抓狂,也不用為接孩子而提心吊膽地提前溜號,簡直是爽到了極點。而且孩子在老師那兒,竟比在家聽話得多,認認真真寫作業,兩個月下來,字寫得比以前工整多了。

可惜好景不長,因為上面嚴禁在職教師有償補課的風聲很緊,老師(非孩子本班的)不敢冒險,解散了作業輔導班。不得已,我只好繼續自己苦逼的孩奴生活。

如果課外輔導機構不但能給孩子補上欠缺的知識,還能提供接孩子和晚餐服務,那麼,這樣的補課應該是很有市場的。另外,一年級的孩子要不要補課內知識,如果是學習上有困難的孩子,我認為很有必要。一年級是啟蒙階段,非常重要,而且萬事開頭難。

但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家長其實並不具備輔導一年級學生寫作業的能力,這一點可能有些家長不願意承認。真實的原因是,隔行如隔山,你給孩子講的解題方法或思路,很可能與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心理認知特點不一致,孩子聽不懂,會給他後續循序漸進的學習造成困擾。

我不是為違規補課的老師代言,這於我並無好處。事實上我也不建議大家送孩子到在職老師那兒去補課,這會助長不良風氣,也可能會害了老師。我只是就事論事談一年級孩子要不要補課的問題,希望大家不要誤會。


毫米


現在的社會急功近利也就是一年級的時候我認識的學校還是家長對於孩子的成績已經看得非常重要所以大多數家長會對孩子的成績產生一種積極的焦慮,所謂積極的焦慮就是孩子的成績,如果考不到滿分或者考不到很高,家長就會發覺發覺的背後就會讓老師多佈置作業,有的就會參與社會的一些輔導班。

現在在一年級階段對於孩子來講,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非常必要,如果單純的從成績方面來提升孩子的要求的話,成績只是好習慣的一個必然結果,成績卻不一定是好習慣的唯一。

比如說一個孩子上課認真聽講,下課完成作業,這就是一個好習慣,這種好習慣下,基本上孩子的考試成績都非常理想,但是如果一個孩子上課沒有聽課習慣,下課沒有完成作業的習慣,他的成績,我考的滿分也是一種強迫的,結果對於孩子長遠來看這種成績是不穩定也是不可取的一種學習方案。

這有一點類似於我們中醫的一些規定,我們中醫就是標本兼治,對於學生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來講,我們應當強調的仍然是類似於這樣一個觀點,改變孩子最根本的學習習慣才是最重要的根本,千萬不要為了成績而提升孩子,而讓孩子去學習一些輔導班,習慣不改變永遠不會提升成績。

所以我覺得一年級的孩子沒有必要去輔導班,家庭教育中,養成孩子良好的個人學習習慣就可以。


義誠老師


我的二寶剛上一年級。幼兒園大三時老師佈置的作業,我一例都不給小孩做。現在一年級了星期六,星期天拉去公園散步,或者遊玩。教怎樣認識動植物,怎樣觀察景物。進行日常生活的一些邏輯思維訓練。同班的很多同學都補課排得滿滿的。每次測驗下來都比我兒子差。要求不高,上半學期只要他寫好26個字母,懂得握好筆寫字就夠了。


鄉下老頭


小學一年級需要補課?補啥課?莫名其妙。

小學一年級的孩子不需要補課。

現在一年級的孩子屬於啟蒙教育,而不應該是超前教育,超綱教育。

一年級的語文數學都是最基礎,超簡單的認字寫字和算數加減法。

一年級語文教學大綱要求:

1、能利用漢語拼音識字。

2、掌握常用漢字450個左右。

3、能聽懂別人的話,能流暢說話。

4、能閱讀淺顯的讀物。

一年級的數學教學大綱要求:

1、100以內數的認識。

2、量與計量。

3、幾何初步知識。

4、簡單加減法的應用題。

從大綱來看,一年級孩子所學的東西,在課堂上都可以掌握,完全沒有必要補課。

當然,家長的家庭輔導是必不可少的,但這和課外班補課是兩碼事。

當前,家長的教育焦慮症越來越嚴重,功利性太強。

一年級的孩子補課,一來沒有多大效果,二來增加孩子壓力,孩子容易對學習產生厭倦。

一年級的孩子,關鍵抓好三個方面的養成:

1、閱讀興趣。讓孩子愛上讀書,培養對書本對知識的興趣,讓孩子體驗成長的成功感。

2、學習習慣。培養孩子認真書寫,寫作業不拖拉,注意力集中的良好習慣。

3、學習態度。端正孩子的學習態度,對學習專注,認真,嚴謹。

只要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學習成績自然就會提高。

強拉一年級的孩子去補課,費錢傷神,根本沒有必要。

——我是“小李滔滔”,謝謝您的關注,點評,點贊!


小李滔滔


一個小學一年的孩子到底是補課還是聊天玩呢?我覺得可以這樣:

首先,得搞清楚小朋友拼音不好,到底是哪一塊不好。是拼讀不熟,還是連最基本的拼音組成如單韻母、聲母、複韻母,前鼻韻母和後鼻韻母都不會?如果是前者,主要還是學的時候拼讀練習太少了,小朋友的語感沒跟上來。一年級上冊的拼音學習還是挺多的,很多學校的老師因為要趕進度,只是簡單地帶孩子們過一遍,至於掌握與否,大部分還是取決於家長們的努力與監督。

建議家長可以跟老師深度溝通一下,瞭解下孩子上課時注意力怎麼樣,拼音學習是哪塊沒跟上。拼讀期間,不要放縱孩子一下吃東西,一下喝飲料,一下上廁所。家長自己不要玩手機,除了必要事要解決。這樣練得多了,也能發現小孩哪一類拼音是有問題的,就針對那塊多練多寫。

當然,如果連基本的拼音組成都有問題,還是建議補習。找個好老師很重要!最好找補習過拼音的家長推薦下,自己再和孩子試聽,感覺還不錯再報課。

每次上完課及時和老師溝通下,看看課後需要做些什麼,配合老師給的任務安排。說實話,拼音學習需要時間,也需要耐心。如果父母工作太忙或是自己發音不準不清楚,幼兒園裡面也不教的話,上小學之前最好上一個幼小銜接班,過渡一下。



中學英語輔導站




也許我這樣說有點武斷,但是我真心認為,一年級的孩子無論考多少分都不需要補課。

首先,一年級並沒有學什麼很難的東西,學的知識也不多。數學就是基本加減法計算,語文主要是拼音和生字詞,這些大多數孩子在幼兒園階段就已經學過了。如果孩子的考試成績低於80分,我覺得家長自己就可以給孩子查看一下,到底是哪裡比較薄弱,然後根據孩子的情況,哪裡不會講哪裡就好了,完全不用去補課,搞出這麼大的陣仗來。



其次,對於一年級的小朋友,學習成績的高低並不是主要問題,這個年級主要是讓孩子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做好幼小銜接,是立規矩的過度階段。同時,也是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就是說,一年級的時候,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要比考出好成績重要的多。所以,家長不要以成績論好壞,重點還是要讓孩子學會該如何聽課,培養髮現問題及時解決,寫作業不拖拉和認真書寫等習慣。



最後,如果你不想讓孩子這寶貴的時光白白浪費,那你可以按照孩子的興趣愛好,報一兩個特長班,學個書法、樂器啥的。還可以利用假期帶孩子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等孩子學習任務重了,這些都是很奢侈的想法。


千里煙波1688


一年級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沒有跟上隊伍的水平,當然要亡羊補牢,而且要儘快。因為二年級和三年級知識將明顯拔高,不補上基礎真跟不上了。當然如果基礎知識學得紮實就沒有必要補課。陪孩子看些帶拼音的課外讀物就不錯了!



一年級如果補課,其實不用去外面機構,只要讀過書的家長,利用暑假也能完成。小學,尤其是低年級語文。孩子要掌握的主要是寫、讀、說能力。測試也基本圍繞這些進行。所以一年級語文如果很差,我猜測有幾點原因:

第一,孩子的拼音可能學得不紮實。

拼音是小學的基礎中的基礎,一旦學不好後面會很麻煩,處處被動。如果拼音不紮實,建議暑假就從拼音開始。將三個拼音表弄得滾瓜爛熟。

第二,孩子的課文可能基本不會背誦

讀和背是認字的一種有效方法,所以低年級課文最好每篇必背。有些朋友可能覺得如今流行素質教育,各學科都應該以引導學生為主,特別不能死記硬背。但我個人認為,小學低年級,死記硬背還是有必要的。因為一年級是起始階段。對於語言詞彙,孩子們幾乎還是“腹中空空”。只有先強行背一些“本錢”,然後再去通過閱讀和語言表達,才可能“賺”到更多的詞彙。那麼暑假可以讓孩子背誦課文,多鼓勵,每天背一篇或多篇。



三,可能有大量生字詞不會寫

這可能和孩子的老師或家長不重視生字聽寫有關。畢竟一年級孩子,對於學習的意義是模糊的。所以,書上的重點生字詞要想其自覺掌握,幾乎沒有可能。只有老師或家長用喜聞樂見的方法來加強他們記憶。字詞是構建語言大廈的一磚一瓦,一年級都不弄一些磚放心裡,那大廈沒法建了!建議暑假用好的激勵方法,經常聽寫,打好基礎。



總之,一年級是很重要的打底子階段,拼音要紮實,還建議採用一點必要的機械方法讓孩子背熟課文,記牢生字詞。到了後來這些童子功將成為他們自主學習的本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