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上加速 啟東互聯網庭審走上快車道

“雙方當事人,能聽清楚嗎?能否看到畫面?好的,我們現在開庭......”審判長孫駕飛敲下手中法槌,宣佈互聯網庭審開始。

2月12日上午,啟東法院第一起通過互聯網法庭審理的案件順利進行,這也是疫情防控期間,啟東法院首次將庭審現場從微信端移至互聯網法庭。

“院長要帶頭”

2月27日,一起離婚案件在啟東法院第十一審判法庭開庭審理,案件的主審法官是啟東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潘建。

2月28日上午和下午,啟東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陸艾華在十一法庭分別開庭審理了一起案件。

十一法庭,正是前文中啟東法院在疫情防控期間改造的首個互聯網法庭。

回到2月17日的院領導辦公會,潘建提出,“院領導要帶頭使用支雲互聯網庭審系統,敦促各部門抓緊梳理在手案件,及時對接當事人和代理人,有條件進行網絡庭審的,儘快組織。”

一場暗地裡的較勁就此展開。

“請各位部門負責人通知內勤,通過支雲系統完成的相關工作,每天按照要求報送至立案庭”。這樣的一幕,每天都在啟東法院部門負責人微信聯絡群內上演。

2月25日,啟東互聯網庭審活動數量超過100。

2月27日,互聯網庭審活動數量躍至南通基層法院首位。

3月2日,互聯網庭審活動數量超過200。

3月4日,互聯網庭審活動數量265,繼續領跑基層法院......

“加班加點鋪設”

2月6日,行政裝備科收到通知,南通部分基層法院首批選取案件試點互聯網庭審。儘管啟東法院並不在內,但是行政裝備科負責人黃海隱約覺得,“應該馬上就要推開了”。

他隨即囑咐部門裡提前做好應對準備。

此時,啟東法院內只有一個可以快速完成互聯網改造的庭審直播標準法庭,也就是第十一法庭。其餘簡易法庭的改造,則需要加購編碼器。

2月10日晚22點,通知來了。

時間就是命令,11日早上,科長助理姚嘉鈺和開發商人員馬不停蹄,僅用2小時就完成了十一法庭支雲庭審系統的安裝和調試。

當天下午,立案庭就聯繫上案件當事人,告知次日庭審事宜。第一案的準備告一段落,但簡易庭的改造,沒有預料中那麼順利。

編碼器的供應商海康威視在浙江杭州,儘管已經提前進行了溝通,但正處疫情防控關鍵時刻,編碼器又非防控物資,提貨成了個問題。

苦等快遞一週,19日,編碼器姍姍來遲。

“加班加點,也要保證以最快的速度鋪設完成”,19日下午到晚上,20日上午到晚上9點,姚嘉鈺和她的同事,與開發商人員一起輾轉法院本部和四個鄉鎮法庭,8個簡易庭改造完成。

9個互聯網法庭,開始全部“履職”。

“挺方便我們”

2月28日,上海開倫律師事務所律師方正接到電話,“下週一的案子,互聯網庭審,請您上午9點準時上線”。

啟東法院規模啟用互聯網庭審後,方正已有多個代理案件通過支雲互聯網庭審系統開庭。

“只要下載個APP,就可以開庭,疫情防控期間,這樣對律師來說挺方便的”,方正坦言,“現在出門比較麻煩,線上開庭值得點贊”。

這樣的感受不獨方正一人。江蘇禾東律師事務所律師陸波也覺得,互聯網庭審沒有距離的限制,未來也可以作為庭審的一種常態化方式,在當事人到達有困難的情況下,可以遠程視頻庭審,節省當事人的訴訟成本。

江蘇省人大代表倪忠輝也對法院支雲庭審系統讚不絕口,3月3日下午,在通過支雲庭審系統隔空旁聽了一場線上鑑定搖號後,倪忠輝說,“真是百聞不如一見!在非常時期,法院能夠積極藉助信息化技術,創新辦案方式方法,必須給你們點贊!”

據瞭解,目前,啟東法院主要對家事糾紛、道路交通事故糾紛、一般合同糾紛採取互聯網庭審。2月12日首戰告捷後,啟東法院不斷加碼互聯網庭審,鋪開推廣支雲庭審系統,截至3月4日,啟東法院已累計通過支雲系統開庭102次,調解22次,談話141次,結案數46件,庭審總數列南通基層法院首位。(倪棟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