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陽秋社,關於土地爺的故事,鑽地的本事不是跟土行孫學的

滎陽秋社,關於土地爺的故事,鑽地的本事不是跟土行孫學的

秋社村航拍圖


從京城路一直往南,途經一個村莊,名字叫“秋社”。

大路從這個村中間穿過,路東的民宅已經夷為平地,蓋上了彩色的防塵網,等待開發。然而,有一幢兩層青磚古宅,尚矗立在廢墟上,旁邊還有一個看起來不倫不類的小廟。

多次從這裡路過,都萌生要下來看看這兩層古宅的念頭,但都是一念而已,車已馳出幾十米,下次吧。這念頭重複了幾十次,終於,我決心停下來看一眼,拍幾張照片——這麼久都沒有拆除,應該是個文物吧。


滎陽秋社,關於土地爺的故事,鑽地的本事不是跟土行孫學的

古民居


“秋社”這個地名聽著很順耳,很有詩意的感覺。

“社”字,從“神”從“土”,是祭祀土地神的意思,在《西遊記》中,土地神是一個地位很低的、和善可親、信息靈通的小老頭兒,最大的本領就是“倏”的一聲,鑽入地下就不見了。土地廟幾乎到處都有,誰家蓋房建屋、修牆壘院需要動土的,都要去土地廟禱告一番。反映了老百姓對生我養我的土地的敬畏之情。有土地神,當然也有管作物生長的穀神,稱為“稷”,有一片能生長作物的土地,人類就能生存下來了,如果土地佔得足夠的多,就是“社稷”了。而在人口聚集比較多的城區,則有“城隍”來管理,土地和城隍一個管城裡,一個管鄉下,是仙界的基層管理幹部。

一直以為土地神跟《封神演義》裡面的土行孫有什麼關係,因為他們都可以象鼴鼠一樣有鑽地的神通,查了一點資料才知道,他們還真沒有任何關係,傳說真正的土地神本名張福德,曾經當過徵稅的官員,是個至賢至孝之人,活了102歲,據說死後三天容顏不變,有一戶窮人覺得很神奇,於是就建了石屋祭祀,結果不久就發了家,大家認為是他顯靈了,各地紛紛建廟祭祀,並尊為土地公。

有兩個跟土地神有關的節日,就是“春社”與“秋社”,春社就是農曆的二月二,龍抬頭的時候,傳說是土地神的生日,此時寒冬剛過,萬物復甦,祭拜土地神,祈求風調雨順,有個好的收成,很多地方都會有儀式和活動。

每天的農曆八月初二,為“秋社”日,春天在土地神面前許下的願,到了秋社日,就到了兌現的時候了,此時要祭祀土地神,感謝土地爺的照顧和一年的豐收。在古代,秋社的活動應該也是有很多的,陸游在《秋社》中寫道:“明朝逢社日,鄰曲樂年豐。”蘇轍在《秋社分題》中提到:“南畝場功作,東家社酒香。”秋社之日,大家載歌載舞,飲酒相賀還是挺熱鬧的。

這個地方,應該是舉辦這個祭祀活動的是固定場所,這大概就是這個地名的來歷。

走近了看,這處吸引我眼球的古宅並非二層,而是三層,第三層是一個起脊的閣樓,整個建築設計簡單大方,外觀並不破舊,也沒有很複雜的磚雕一類的裝飾。建築風格上像是晚清或民國的產物,滎陽地近鄭州,經濟相對要發達,保留下來的古民居寥寥無幾,這一處古宅完整的保留下來,難能可貴。

隔著一條小路,北面是一個小廟,我印象中的廟宇都應該有一個古典的山門,要不是門前有一個水泥砌的香爐,過往人真看不出這是一座廟。廟前有石碑數座,成色尚新,看了石碑的日期,竟是2017年才立的。從石碑上才看出,這個寺廟名為“廣濟寺”,印象中北京好像有一處叫“廣濟寺”的廟宇。這讓我頓時對這處小廟產生了興趣。

碑文是淮安府清河縣令李進所撰,大概意思是,關公,乃是忠義之士,在此之前,關公寺廟中都是配角,從雍正年間開始,皇帝開恩頒旨,讓關公居中向南,成為主神。

雍正年間,大修關帝廟,提高關公的地位,是出於安撫漢人的政治需要,沒想到在秋社這個小廟也得到了貫徹實施。再看碑首,才得知全稱是“廣濟寺關帝君崇陛正殿”,這應該是廣濟寺關帝殿。


滎陽秋社,關於土地爺的故事,鑽地的本事不是跟土行孫學的

關帝殿


其中有一塊碑文上面刻了達摩的像,下面有數百字,介紹了廣濟寺與達摩的關係,大意是中國佛教禪宗的創始人,釋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孫在公元636年來到廣濟寺傳教,並“止於廣濟寺”,從而得出了“禪宗祖庭”的結論。

說實話,眼前這座寺廟,真的讓人無法“禪宗祖庭”聯繫在一起。印象中少林寺倒是掛了這麼一塊牌匾。

達摩通徹大乘佛法,在北魏時來到洛陽、嵩山一帶傳授禪教。傳說他是南天竺國香至王的第三子,出家後師從般若多羅大師修行。達摩從廣州進入中國,當時的梁武帝非常信奉佛教,聽說有印度高僧到來,便高高興興的接見了達摩,問道:我在我們這裡修了這麼多寺院,養了這麼多的僧人,我這該是多大的功德啊?

達摩雙手合什,恭敬的說:“並無功德!”

梁武帝聽後心裡非常的不爽,覺得沒辦法跟達摩好好聊天,懶得再搭理他了。

因為佛家講究的是空,是不執著,是心無所住,而梁武帝執著於自己建廟的功德,已經背離了佛的宗旨,從這個角度來看,因為梁武帝不過是葉公好龍之徒。

於是,達摩便一路北上,一葦渡江,來到河南嵩山少林寺,在少林寺他面壁十載,割肉喂虎,佛法精進到頂峰,並將自己所學盡數傳給慧可和尚,自己又去陝西陝州空相寺,並在空相寺圓寂,活了一百五十多歲。從達摩的活動範圍來看,秋社廣濟寺距少林寺不足一百公里,達摩或許真的曾經在這裡修行傳法?

達摩創立的禪宗,傳到第六代,六祖慧能在南方一代傳教,並著有《六祖壇經》,這是中國僧人唯一的被稱之為“經”的佛教文獻。神秀在北方傳教,並被尊為國師,自此,佛教的禪宗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很多文人也都把佛理當作自己的選修課,如王維、蘇東坡等,並極大影響了日本、韓國和東南亞。


滎陽秋社,關於土地爺的故事,鑽地的本事不是跟土行孫學的

達摩石碑


廣濟寺北鄰一座小院,是“陳氏祠堂”,陳氏是秋社村第一大姓,據說周邊很多陳姓都是從這裡遷出。

太平天國年間,內地連年戰亂,人口急劇減少,在政府的干預下,陳氏一脈從山西遷入此地,繁衍生息,成為秋社的大姓。


滎陽秋社,關於土地爺的故事,鑽地的本事不是跟土行孫學的

陳氏宗祠


廣濟廟前,有造型精美石牌坊一座,地處溝底,周圍亂草叢生,快被垃圾埋住了,牌坊上沒有字,但二龍戲珠的圖案還很清晰,四柱四尊石獅齊全,如果這是廣濟寺以前的山門的話,它在曾經在歷史上規模應該不算很小。


滎陽秋社,關於土地爺的故事,鑽地的本事不是跟土行孫學的

古牌坊


距牌坊幾米遠,有一兩抱粗的古槐,鬱鬱蔥蔥,正值此時,槐花盛開,遠遠就能聞到香氣,地面亦密密的落了一層。走近看,主幹皴裂枯死,從一邊卻發出一枝,形成新的樹幹,感覺好像是槐抱槐。在民間,對這種樹齡特別長的古樹有一種崇拜,特別是廟前的樹,覺得一定會有神靈在上面居住。經常看到一些古樹前面有香火供養。

園林部門正在做道路兩邊的綠化,並特意在古槐十數米遠的地方修了一個公共衛生間,供人休息,看來這棵古槐可以繼續蔭及後人了。


滎陽秋社,關於土地爺的故事,鑽地的本事不是跟土行孫學的

古槐村


在一片廢墟中品味這些殘留,真是百感交集,心裡沉甸甸不是滋味。雖然這些東西僥倖留下來了,雖然以後可能保護得更好,但搬到高樓中的原住民們,還能不能把傳說一代代的傳下去呢?村民們離開這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土地,剩下一個空的地名還能在記憶裡保存多久呢?

有來歷的地名,有傳說的寺廟,有故事的祠堂,有歷史的石牌坊,有記憶的古樹形成了一個個獨特的符號,這些符號深深的刻入一方人的腦海內,形成共同的記憶,這就是老家,這就是文化,唯有文化才是人類共同的靈魂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