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的孩子適合學英語嗎?

皮埃爾外語每日分享


三歲的孩子適合學英語。因為語言從小時候培養,是最好的時間段。孩子剛出生不久,他的感知能力,模仿能力是最強的。他對語言的天生的領悟就來源於對周圍環境的感受,模仿。特別是在聽覺,視覺上對小孩進行訓練是很關鍵的。從小讓孩子學英語,可以培養他們良好的語感,使他們對英語有種天然的興趣,發自內心地喜歡英語,為他們長大後進一步學好英語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一個人跳舞


3歲孩子學英語是沒有問題的,其實語言的學習不像其他技能,應該儘早讓孩子磨磨耳朵,感受一下。越小的孩子開始英語啟蒙,他的接受度越高,只是家長要注意語言輸入方式應當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我來談談我自己的經歷,因為我女兒就是剛好滿三歲那天正式開始學的英語。

孩子一兩歲的時候我有時就會在家裡放一些英文歌,然後有一天我突然發現孩子聽的多了,她也許根本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但是她會一絲無誤地說出來,她把我經常放的英語故事都背出來了,也就是很多人主張的“磨耳朵”的效果吧,那時候我用的比較多的就是廖彩杏書單裡推薦的一些啟蒙故事和兒歌,孩子靠磨耳朵基本上能背誦全部《鵝媽媽童謠》。本來我準備就讓她磨耳朵就可以了,最開始對於學英語也沒有什麼規劃,結果一個機緣巧合的機會,3歲生日餐後散步走到一個英語培訓中心,我只想帶她隨意看看走走,結果孩子很喜歡那裡,看見老外自己就衝過去互動,於是我就給她報了個啟蒙班(外教小班教學那種),其實最開始有人帶著孩子在遊戲中學英語還是比較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的。我觀察了培訓機構的教學方式,會帶著唱歌、跳舞、繪畫,孩子也喜歡互動,就讓她一直學著。其實在最初兩年完全就是放牛似的學習,一週兩次課,回來聽聽音頻,做做作業,我心態也比較佛系,沒有要求孩子必須學到什麼程度。再加上自己英語發音不純正,生怕教多了把孩子帶溝裡去。不過孩子學了純正的發音後,說起英語來特別有範兒。

然後就是培訓機構每年都有演講比賽,先是各個省份評比第一名,然後各省市第一名再進行全國比賽。孩子一直都比較喜歡錶現,我就給她報名了,對於結果也無所謂。結果她就跟“踩了狗屎”一樣,居然拿了我們當地第一,去參加了全國賽。就是在全國賽上,我們才見識了其他牛娃,深深感覺要學好英語單靠培訓機構那點時間和強度完全不夠,家長的付出太重要了。

此後,我們開始改變對孩子學英語的態度和方法,藉助點讀筆、碟片、音響等讓孩子堅持每天讀一個繪本故事,主要讀的培生兒童英語系列,光讀故事很枯燥,於是我和孩子爹就陪孩子用角色扮演、互換角色、情景模擬的方式換著花樣讀,甚至把一些有趣的故事背下來編成舞臺劇。我們還會舉辦家庭歌唱比賽,輪流唱英語歌並相互打分。還有看原版英語動畫片,然後背臺詞,分角色演繹,這個過程中我覺得用的最順手的資料就是《卡由》。再然後我訂購了《high five》雜誌,從裡面學到很多純正的英語表達法,而且裡面有一些手工遊戲,我們也是讀了內容後跟著做手工,一邊做一邊嘗試用我們蹩腳的英語溝通交流。

總之就是一方面增加了孩子接觸英語的時間,另一方面想著法的讓孩子學習過程更有趣,所以現在孩子很喜歡英語,在語言表達上也突飛猛進很多了。




三土媽媽


現在年輕的爸爸媽媽都希望有個“雙語寶寶”,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給他報英語培訓班。3歲的寶寶是否要學習英語,從我的個人經驗來看,是不太贊同。

首先孩子太小,母語的基礎還沒有打好,過早的接觸英語,容易造成孩子母語學習的障礙。尤其到了小學學習漢語拼音時,很容易和英文字母弄混淆。

一般小學三年級,才把英語納入正式課程,家長完全可以在二年級後讓孩子接觸英語。這時候可以給孩子報英語培訓班,把學校和課外輔導班的學習內容結合起來,對知識的掌握是有幫助的。

學的早,不一定能學的好。3歲的孩子學習英語,要想真正學會交流,不僅需要的是學習,還要有語言環境。目前大部份普通家庭,並不具備英語的語言環境,孩子學回來,父母是沒辦法和孩子用英語交流,幫助孩子複習所學知識。很多孩子,是學了後面忘了前面,所以,對今後的英語成績也什麼幫助。有的孩子,甚至對這門課程產生了牴觸情緒。

以上是我個人的經驗之談。如果有父母具備給孩子創造英語語言環境的能力,那就另當別論了。



夢姐聊教育


3歲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期,這時期語言的詞彙量和表達會突飛猛進。但是如果這時期教孩子學英語的話,會使得語言發展的進程減慢或者延後。其實這也要分學英語是怎樣學的,如果是中國式的課堂教學的話,我會慎重考慮的。但是如果是把他完全放在一個純英語的環境中讓他去浸潤的話我是不反對的。



我說兩個例子。一個是我大學同寢室的舍友,她和她老公都是內蒙古的,而且她們都說蒙語的,現在她家寶寶兩歲多了。她們在家都和孩子說蒙語,但是她們人在北京,孩子在外都是中文,這使得孩子的語言發展非常的慢,現在蒙語表達還可以,但是中文只能說單個字。

還有一個是我大學同學,她10年跟他老公去了美國。在美國生了兩個孩子,大寶今年四歲了。平時她們在家說漢語,出門說英語,現在寶寶在幼兒園也是說英語。她跟我說在寶寶一歲以前都是接觸的漢語環境,但是一歲以後開始上早教,去公園,孩子在接觸英語的時候剛開始比較難,後來孩子的接受和掌握能力太驚人了,很快就能很好的和小朋友交流了,但是這時候還是僅限單詞的表達。到上幼兒園時,孩子的需要,尤其是英語已經很棒了,可以聽懂老師的話了。


介紹這兩個例子是跟大家說,三歲學英語可以。但是你要做好準備,孩子兩種語言的交叉會使得學習過程比較漫長,可能會覺得沒有別人家孩子說話好,你要知道這是必然的。還有,語言環境對於孩子的語言學習非常重要。


睡眠調理師


暑假的時候,堂姐把馬上升三年級的萱萱送到我家來住一週,順便讓我幫忙補習英語。我們這裡小學三年級才開英語課,萱萱之前是零基礎。而豆豆已經有將近兩年的英語啟蒙經歷。每次跟讀課文的時候,萱萱的第二語言障礙就出現了,辨音和發音受母語干擾太大,有些發音反覆糾正也不見得能模仿好。而且記憶語音很困難,恨不得把每個發音標上漢字(作為初中才開始學英語的80後,我對這種感覺記憶深刻)。可是豆豆呢,對於陌生的句子很輕鬆地就複述出來。明明相差五歲,可是豆豆學習英語的能力比姐姐強太多。這樣的現象很好解釋,因為萱萱的語言學習敏感期已經過去了,第二語言的介入錯過了最佳時期,所以她需要花更多時間去接納外語。而豆豆尚處在語言敏感期,靠吸收心智,輕輕鬆鬆記憶了大量英文音素,提高了辨音能力,這些累計到一定程度後,學習英語的效率飛速上漲。

幼兒期不僅有充分的時間,還有強大的語言敏感期和吸收心智,完全可以邊玩邊學、邊聽故事邊學,何樂而不為?摒棄傳統的從認字母和單詞開始的學習路徑(不符合幼兒的心智),按照聽、說、讀、寫的順序,從聽力著手,以孩子喜歡的繪本和動畫為載體,每天抽出一定時間給孩子輸入原版音頻,完全不會存在遺忘的問題,毫無必要去培訓機構。聽力積累幾年之後,可以通過請外教或者複述故事來練習口語。四歲後開始系統學習自然拼讀,到小學低年級時,完全可以實現英文自主閱讀。

下面我會簡單分析一下幼兒英語啟蒙的理論依據。

1⃣️抓住語言敏感期,事半功倍

意大利教育學家蒙臺梭利認為兒童在早期發展階段有幾個所謂“敏感期”或稱“關鍵期”。

所謂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後,兒童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敏感期得到充分發展的孩子,頭腦清楚、思維開闊、安全感強,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質。

語言敏感期就是其中一個。

幼兒是天生的語言學家,在短短几年時間內就從只會無意識地呀呀發音發展為可以口齒清楚地說出詞語和句子,其發展速度遠超出他在餘生中掌握其他任何一種複雜技能的速度。在半歲到一歲期間,嬰兒的大腦裡有一扇神秘的門打開了,由此進入一個“語言敏感期”的階段——在此期間,嬰兒的大腦已準備好上一堂關於語言魔力的基礎起步課程。安妮鮮花在《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裡提到“英國一位學者發現,如果孩子在九個月以內能夠接觸兩種以上的語言信號,那麼這些語言信號會讓他形成記憶,這對於以後的外語學習會有所幫助。”“還有一項研究稱,日本人有兩個英文字母的音發不出來,但是對比研究兒童,十個月以內的兒童就不存在這個問題。所以說辨音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退化。”“兒童期學習第二語言,大腦有分區地去存儲這些語言信號,但是隨著年齡增長,這種能力一樣會退化。一般認為十二歲是個界限。年齡越大,語言學習對於母語的依賴越強,最後,只能按照外語方式來學習。”這方面的科研結論很多,都是基於嚴格的大數據分析或醫學驗證,不是理論家憑空推理。

可見,幼兒的語言敏感期是外語學習的黃金期,這個時期學習外語不但沒有壓力,而且會事半功倍!

2⃣️營造環境,充分利用0-6歲的吸收心智

蒙臺梭利認為幼兒有一種獨特的學習方式——吸收心智。

吸收心智是幼兒獨有的一種特殊學習方式,即幼兒會像海綿一樣,從環境中吸取信息,而這一學習和貯存大量知識的過程不需要花費大量精力,是在潛意識層面進行的,這種學習方式會持續到7歲。

與學齡期孩子完全不同,幼兒不是靜靜地、有意識地聽老師在講臺講授抽象知識的,也不是“學海無涯苦作舟”,而是靠潛意識去吸收,這就是為什麼專家倡導幼兒要在玩中學。吸收心智是幼兒學習的特點,也是早期教育的巨大寶藏。

我對豆豆所有的早期教育都是以尊重吸收心智為前提,殺手鐧就是——“重複”。幼兒會有相當長的時期喜歡熟悉的事物,比如喜歡反覆聽一個故事,喜歡住在熟悉的地方。心理學認為熟悉的事物能帶給幼兒最佳營養——安全感。喜歡重複,喜歡熟悉的事物是幼兒的心理特點,這一心理特點非常有利於語言學習。研究認為,記憶是基於神經信號影子,語言學習中心非常善於把聲音記憶下來,聽一次,會有一點影子,聽第二次,影子會更深...直到五次、十次後,把影子變成溝,把英語和其他聲音刻在腦子裡。可見“重複”對於語言學習多麼關鍵。英語啟蒙有歌磨耳朵之說,就是利用了幼兒的吸收心智和喜歡重複的心理特點。磨耳朵,顧名思義,就是給孩子反覆聽音頻,反覆磨韻律感和語感。我從初期給豆豆聽兒歌開始就採用這種方法,每段時間拿出幾首歌固定循環,只要孩子在家裡就播放上半個到一個小時。聽熟之後再換下一組。從沒有要求孩子一字一句地學,也沒有要求認認真真聽,但是某一天,他竟突然能跟著唱出來了,甚至能接上下一句。這個過程中,孩子依靠吸收心智,無意識地吸收、自發地輸出。到兒歌階段結束時,豆豆已經會唱不下200首簡短的英文歌。後來讀英文繪本時,我也是採用的這個策略,每段時間拿出固定的幾本,讀得次數多了,孩子就理解了每一句話的意思,對於高頻率的句子,可以脫口而出。

該如何挖掘幼兒的吸收心智這個巨大寶藏?我認為,一是要尊重,讓幼兒處於自然狀態。二是要淡化“教”,保證一定的重複率,營造有規律的、浸潤的語言環境。正所謂“潤物細無聲”!剩下的,就交給孩子,交給時間吧!

3⃣️學習能力的馬太效應

網絡上看到過一個很有意思的分析,分享給大家。

假設兩個虛擬人物a和b,a英語零基礎,b一萬單詞儲備量。兩個人都不知道一個單詞:nepotism n.優待親戚,重用親戚,裙帶關係。對於a來說,學這詞可是太難了,8個字母,相當於8個無效、無序、無意義的零散信息。記憶難度可想而知,遺忘概率也極高,無奈只能高頻重複,抄寫100遍後,好不容易才記下來。然而也只認識孤零零的一個單詞。但對於b來說情況就完全不同了,他拿過詞來一看,ism不就是主義的後綴嗎?社會主義commuism,犬儒主義cynism!再看前面 nepo不就是 Napoléon 拿破崙的名字的前四個字母嗎?瞭解歐洲歷史的都知道,拿破崙皇帝在全盛時期,其它歐洲國家的皇位基本都被他親戚佔了,他不就是最大的重用親戚,裙帶關係嗎?所以拿破崙主義就是裙帶主義!這樣與自己已經知道的信息迅速建立了新的連接,學的又快又牢固,想忘都難!學習成本比起a低了N倍!再看收益,因為b已經知道了一萬個單詞,所以這個新的詞理論上可以和已知詞彙組成至少一萬種新的表達,所以b的能力提升了一萬點。這就是馬太效應的根本所在。知識基本面積累到一定層次後,我們學習新知識的收益會飛速上漲,但學習成本卻在急速下降。

這也就是為什麼四歲的豆豆比九歲的萱萱學習英語聽、說的能力要強得多。

a和b的差距,全在於原始積累層面,也就是說起跑線。有人會納悶,“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不是已經被專家批得體無完膚了嗎?!“不要輸在起跑線”的說法本身是沒錯的,起跑線不僅是指知識,還指孩子的綜合素質。古話說“三歲看大”,說明幼兒期不能絕對地自由、絕對地放養,必要的品格、習慣、心理素質等是需要人為適當地塑造和修正的。兒童的認知是逐漸發展的,敏感期也是一個接一個地到來,家長應該為提供合乎兒童認知水平的知識,幫助他們一步步成長。知識是兒童的營養,絕不是敵人。最大的爭議在於該教什麼、怎麼教。過去信息不暢通,普通人對兒童心理學和教育學瞭解得很少,不懂幼兒的心理和記憶特點,脫離閱讀教識字、學英語從字母教起、脫離語境教單詞、刻板地教唐詩宋詞、脫離體驗教認知...而且,普遍忽視孩子的綜合素質培養和內在動力的構建。沒有合理的方式和良好的習慣保駕護航,機械的知識很快被遺忘。扭曲的早期教育,造成了孩子的發展後勁不足,也就談不上什麼起跑線了。社會上一直有一些反對幼兒學習英語的言論,其實他們反對的主要是傳統的、壓抑幼兒天性的教學方式。

抓住語言敏感期,挖掘吸收心智的寶藏,幼兒完全可以輕鬆快樂地學英語。由此完成的原始積累,會讓孩子成為馬太效應中的強者。

4⃣️第二語言會威脅母語嗎?

有人擔心第二語言的學習會干擾母語。美國神經外科學屆發現,兒童學會兩三種語言和學會一種語言一樣容易。因為當孩子只學一種語言時,只需要用到大腦左半球,如果培養同時學幾種語言,就會啟動大腦右半球。所以有人認為,學習外語有利於右腦發育。拋開各種言論,以我的親身經驗來說,並沒有出現過英語壓制母語的情況,豆豆的漢語表達非常好,絕對在同齡平均水平之上。豆豆接觸英語之前已經有過兩年的漢語語言環境,掌握了基本的表達,兩年下來,他的漢語和英語是一起進步的,並沒有出現衝突。而且由於條件限制,豆豆每天只有大約兩個小時的英語輸入,根本撼動不了漢語的優勢地位。如果有影響,也是微乎其微,並且隨著孩子的成長,這種影響會消失,雙語學習的優勢會日益凸顯。我曾經看過一篇文章,將教育觀點按可信度分為三層:第一層,憑空臆想;第二層,實例分析;第三層,大數據分析;第四層,醫學驗證。很多觀點並不是出於嚴謹的學術文章,而是充滿邏輯漏洞、缺乏事實依據的憑空臆想,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擦亮眼睛了,一定要關注事實,不要人云亦云!


南國有嘉樹


如果問有必要嗎?答案肯定是沒必要,至少我的孩子沒事我沒打算讓她去學英語。

如果問可以去學嗎?答案是可以的,因為這個暑假我看到一些小朋友家裡的情況,覺得不管學什麼都比在家強。

有個小朋友,彤彤,三歲。爸爸媽媽都是公司的骨幹員工,工資高假期少,平時彤彤上幼兒園還好。可是放暑假了,就不一樣了。

爺爺奶奶沒有精力帶著孩子四處玩,為了讓孩子不哭鬧,從早上起就打開電視,專撿她愛看的動畫片,於是除了睡覺上廁所(她吃飯也是坐在電視機前面的),彤彤就一直看啊看,她很高興因為平時爸媽管的緊,很久才可以看一次動畫片。爺爺奶奶也高興,孩子消停了,他們也可以輕鬆一下。

可是幾個星期後,彤彤眼睛突然紅腫得很厲害,遇到強光連眼睛都睜不開。去醫院檢查,是眼睛疲勞充血過度,誘發了急性結膜炎,好在治療及時,沒過多久孩子就恢復了健康。

但家裡的矛盾卻激發得不可收拾,尤其是彤彤的媽媽氣不打一處來。之前由於對彤彤教育哺養的觀念不同,老人和她之間沒少鬧矛盾,但都是小磕小碰,沒什麼大事。但這次,彤彤媽媽很認真嚴肅地和兩位老人探討了看電視過度傷眼的問題,老人不依了,覺得自己累死累活沒落個好,在街坊鄰居面前哭鬧吵嚷,讓彤彤媽下不了臺。

以前,彤彤爸覺得孩子小沒必要去報什麼培訓班輔導班的,這次實在沒辦法,一口氣給孩子報了兩個暑期班:繪畫和英語。這樣,幾乎每天孩子都要去培訓班,回來後就只吃飯睡覺,完全沒有看電視的時間,媽媽的擔憂解決了,爺爺奶奶輕鬆了,怨言也小了。彤彤每天和小朋友上課遊戲,自己也很開興。彤彤一家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祥和。

或許這是一個極端的例子,卻反應了一個無奈的社會現實:有的孩子如果在家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和引導,還不如去興趣班。

著名教育專家孫瑞雪說過,孩子在0~6歲是快速發展期,這期間他們會經歷各種各樣的敏感期,比如需要、繪畫、情感等,如果引導得當,孩子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握相當多的知識,對他一生的發展極為有利。

但,這並不是說孩子就一定得學。

作為一個成人,大家都明白,一個人過得快不快樂,幸不幸福,和他本身的知識水平並沒有絕對的聯繫。懂得生活的都是那些心靈富足、懂得感恩和體味幸福的人。


所以,對於孩子要不要在很小時就接受各類培訓,我的觀點一直是:不強求,讓孩子自由選擇。如果他喜歡畫畫就去學繪畫,如果他喜歡運動就多帶他去戶外活動。總之在選擇什麼興趣班、報不報的問題上隨孩子本尊的意願。

可是,對於那些條件和氛圍不適合孩子自由發展,或者需要孩子去學英語應對未來的生活的家庭,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大可以送孩子去作英語培訓。

《愛和自由》有一句話:愛和自由是父母能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我覺得用在這裡結尾特別合適,不惜花大價錢送孩子去上上各類培訓班不是父母愛孩子的最好方式,結合家庭實際,充分的尊重愛護孩子才是。

希望與所有的家長朋友共勉。


李端流雲


3歲小朋友有必要去學習英語早教嗎?

建議不要。我兒子三歲左右的時候,因為幼兒園放學太早想找託管沒有合適的,另外,不知道培訓機構怎麼拿到了我手機不停約課等原因,我陪他一起看過差不多十家英語培訓機構。

可能一線城市能好些,我們這兒屬於二三線。這十幾家沒有我滿意的。要不就是大聲喊出來,要麼就是上來就給內向的孩子貼“自卑”標籤(當著孩子面評價),而且上課多用stickers(小粘貼)來獎勵孩子。

還有一個培訓機構老師對上課的一位小朋友說“你要再不好好聽,我就把小粘貼收回來。”

這種培訓機構,可能英語教的是好的,但是很多教課的老師都是非常年輕的大學畢業生,我不敢妄斷他們兒童心理學的知識以及上崗前的培訓情況。

但是,我選擇“不報”。

我是晨光微曉,懂英語,愛繪本。兩個孩子均自3個月開始親子閱讀。9歲兒子已有作品發表,感謝與你在文字中相遇,感恩關注轉發傳播成長。

晨光微曉


中國孩子,不宜過早學英語。我個人以為,上初中學英語都足夠用了。我五十一歲了,我當年就是上初中才學得英語,後來我又學過另兩門外語,現在也算半個外語工作者吧。大家希望孩子早點學外語,實際是希望孩子的外語以後能與母語一樣熟練,但這是不可能的了。你母語很熟練,那是因為你父母等都是說這種語言的而己。你的外語則完全無此條件了。且外語學得太早,因無相應好環境,會讓人思維受限的(因語法框框),對人很不利的。


zm139682913


我是一個80後的媽媽,當娃娃三歲的時候,確實面臨了這個問題。下面我來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首先,我是堅信學習語言是要有語境的。在周圍都是漢語的環境,如何讓孩子理解還有其他語言咧,所以,我帶娃兒試聽早教英語,是想告訴好奇的小傢伙,世界上還有漢語以外的語言,比如英語,小傢伙也確實感興趣,喜歡和老師的互動。

其次,從我本人的英語學習來看,那個時代是改革開放,英語氾濫,雖然我是初中開始學習,考死記硬背單詞過了四六級。隨著祖國的強大,英語至今也沒用上。等我的娃娃,說實在的,我更看中他學習漢語文化,母語基礎都不過硬,還怎麼到國際上交流呢。因此,漢語的啟蒙才是首位。英語次之。

總之,可能是因為我的矛盾而導致孩子也一直矛盾著,至今英文字母與漢語拼音混淆著,我不知是學習英語早教的錯還是利,孩子一直糾結著。

歡迎評論交流。


大海中的漂浮者



我也是讓孩子二歲開始學外語的,小孩子看英文動畫片,聽英文歌曲,聽英文童話對學會外語是最有效的


但是不要讓他背單詞,要慢慢地學 最關鍵是學會懂詞語的,如學會母語那樣一步一步的
網上有免費童話mp3,對剛開始學的小孩推薦給他

聽英文故事

,習慣英文的發音。孩子逐漸就會有語感了。

英語都是靠時間和強度的積累,所以讓孩子越早接觸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