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道上的那些年、那些事——骗术一

可能许多朋友都有过上当受骗的经历,也痛恨骗子,但有多少人进入过骗子的领域,发现骗子的伎俩,了解骗子的的内心呢?

我会回到三十年前,从那个时候说起,骗子的前世今生!这个故事,就从九十年代初开始……

可能许多人看过黄渤的成名作《疯狂的石头》影片一开始,说的就是几个失败的骗子,但现实中,骗子是很难被普通人识破的,能对付骗子的,只有公安机关,只有经侦、刑侦的公安干警。在此向人民警察致敬!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款国产碳酸饮料风靡全国,老板营销策划了喝饮料赢万元大奖的噱头,一时间人人都在谈论这个大奖。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万元户基本上就是有钱人了,喝饮料变富豪,谁不想呢?

有这么一家人,其父亲在解放前就是职业骗子,用行话或者黑话说叫跳汉的,(注:中国的黑话各地不同、各行当也不同)这个老人解放后消停了几十年,随着改革开放,老人也动了从出江湖的心思,奈何年事已高,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便将解放前的跳汉技艺交给了儿子和同村后辈,这些年青人本来是务农的农民,学到这套技术后,便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至于是变好还有变坏,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这是一台真正的舞台剧。为方便讲述,我需要为他们编几个名字。

主角:王二麻子

人物形象:弱智,结巴,二傻子

道具:三年不洗黄军帽一顶,破衣烂衫一套,沾满黄泥的旧解放鞋一双,草绳一根充作裤带。具体形象请参照黄渤在斗牛中的形象。

配角一:张三

人物形象:爱贪便宜的个体户,自我感觉良好的小市民。

道具:一身中档的衣着,不能高也不能低,一头涂了摩丝的顺发。

配角二:李四

人物形象:正义感爆棚的年青人,有点痞子气,社会气。

道具:一身较前卫的衣着,比较张扬的说话方式。

各个需要表演的人物定型以后,便开始在师父面前排练,由师父点评各人的演技,指正各人演得不到位之处。排练完成后,便开始行动。

行动地点:城乡长途客车上

王二麻子落座于靠窗一侧,张三坐旁边,李四坐二人后面。

待汽车离开市区后,大戏开演:衣着光鲜的张三与衣衫褴褛的王二同坐,满眼嫌弃,不时挖苦王二几句。吸引全车人注意。王二一味傻笑,不知反驳。待前戏演足,王二便从怀中拿出准备好的易拉罐,摇几下,一拉,将液体喷溅到张三身上,引张三大怒发火,咒骂不断,王二暗中将准备好的假环换上食指勾好。待全车人都被惊动后,坐在后方的李四起身开始劝架,并做出为傻子王二出头的姿态,张三稍稍退让,李四却无意中发现王二手指头勾住的拉环上有字,惊喜云:傻人有傻福,你可发财了。傻子王二懵懂,不知如何兑奖,张三再出面表示原意用现金收购王二手中拉环,出价几百元,李四生气张三欺负王二老实,不忿之下,也跟着张三竞价,奈何手中的现金不多,竞价不过张三,便邀集全车围观群众一起竞价。至此,高潮开始,有贪心大奖的,经不住诱惑,便会跟着竞价,经得起诱惑的也只会冷眼旁观,待竞价完成,张三会带着一群成功拿到拉环的乘客下车,借机开溜。李四则护送傻子王二下车。骗局完成。

这种骗局,是早期的群钓法,现在早已淘汰了,但和现在的网络诈骗的思路是一脉相承的,不怕你不贪,只要贪心一起,则必然中招,不是骗子的智商有多高,而是一切都是排练好的,所针对的,就是想发横财,想一夜暴富的人的贪念!

下回讲骗术中的单钓法,觉得不错的点个赞再走

黑道上的那些年、那些事——骗术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