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十年代的人都經歷過什麼?

智鎖麟囊


沒有以前的苦,那來現在的甜。現在的幸福是五六十年代的人奮鬥、苦幹打下來的基礎,是他們壯大了集體經濟,讓貧窮的中國度過了剛剛從廢墟里建起來的新中國。現在吃水莫忘過去的挖井人!人要學會感恩!而不是去嘲笑、挖苦和忘恩負義!


芲穹展翅


我生於五十年代,自覺得對這個問題是有發言權的,六零年的苦好象因為小沒感覺到,到時母親說的一件事我是忘不了的,那時大伯家住城市(我們家在郊區農村)因為大伯家剛有了我一個堂弟,(我2歲)祖母就帶著我到大伯家看小孩,一天,大伯中午拿來了一個雞蛋,晚飯時,奶奶把雞蛋一分為二給我和弟弟各一半,又料被大伯看見,和奶奶吵了一架,後來父親就騎自行車摸黑把我和祖母接回了鄉下老家,但我不埋怨大伯,因為貧窮,人什麼荒唐事都可能做得出來,我詛咒貧窮,我感謝鄧公,只有讓人們擺脫貧困,生活富裕的人才不愧對偉人的稱號!


goodluck85636


看了很多回答,都說飢餓,貧窮,瞎折騰,人鬥人等,我想問各位四九年前(解放前)你們及你們的父輩,祖輩富貴嗎?吃得好穿得暖嗎?和平安定嗎?如果解放前不是百分之八九十的人貧窮,可以暴發革命嗎?說五六十年代苦難道比四九年前苦嗎?剛解放時我國一窮二白,軍事,科技,醫療,工業等都很落後,而五六十年代,摘掉了一窮二白的帽子,工業上有了石油,鋼鐵等,科技方面有了兩彈一星,軍事上敢與美蘇較量,抗美援朝,珍寶島之戰換來了五十年的和平,你們不知道嗎?農業八萬座水利建設糧食有了保障(排水灌溉,旱澇保收)。農民交公糧不假,但實行計劃經濟按人口分糧,貧困地區國家都給救濟糧,農村醫療合作化,赤腳醫生身背藥箱走村串戶為民服務,你們忘了嗎?城市實行工資制,工農兵學商互相學習,政治地位平等,老百姓可以跟幹部提意見,職工可以揭發批評犯錯誤的領導,你們可知否?任何時代都有不足,但是抹黑新中國建設歷史功績是不對的!


用戶5568659701


我的經歷:三年饑荒,捱餓的趣聞。

1.臨近春節,凌晨五點起床摸黑排隊買魚,一年就能吃一次魚,渴望之心按捺不住。2.夜裡因為肚裡無食,半夜餓醒哇哇大哭,父親為我特意煮了一碗麵條,麵條很少但湯水很香,令我終身難忘。3.每天早上習慣性按一按小腿,如果按下去有坑,就是浮腫的現象,喜事來了,可以去衛生院檢查,如果浮腫按規定可以買半斤黃豆,多麼誘人的黃豆。4.那三年,我有幸入選少年游泳隊,每次訓練後,可以喝一大碗羊湯,羊油還可以炸窩頭,這就是最好的待遇了。5.那三年我的數學(小學)成績提高的很快,皆因自己管理國家配發的糧票,這個糧票就是我的活命票,必須管理好,每天都要數一數,分配好早點,中午飯,晚飯的用量,嚴格按計劃使用,一旦算計不周就會因捱餓得病。6.我的身體雖然不強壯但很少得病,唯一一次得病是吃撐著了,吃的啥,當時叫代食糰子就是現在畜牲都不吃的野菜,豆腐渣,草根等摻在一做成的糰子,因為隨便吃不要糧票,所以開懷大吃一頓,得了嚴重的消化不良症。


老樂160608971


我52年生人,59年上小學,印象最深的是捱餓,小學上學期還挺好,下學期突然方格本,算草本由白紙變成黑紙了,寫出的字都看不清楚。糧食一下子就不夠吃了,而且每人不論大人孩子還要節約幾斤,這種所謂的節約可不是自願的,是直接扣除。吃不飽怎麼辦?就和姐姐到郊區菜地去撿菜葉,現在我們吃的圓白菜的外邊要砍掉許多又綠又硬的葉子,根本不能吃,可當年我們都把這些扔掉的葉子撿回來剁碎了加點苞米麵熬粥喝。再就是撿些白菜幫子曬乾了,再剁碎摻上苞米麵蒸窩窩頭,吃的我們一臉菜色。那時每月到25號開始供應下月糧食,天還沒亮糧店外就排起了長龍,因為家家戶戶糧食都不夠吃,接不上捻了,我們不少家裡男孩子多的鄰居真有揭不開鍋的,到了月底只好到東家借碗麵,西家借碗米。真想象不出來我是怎麼熬過那個可怕的年代的。有時網上會提起當年捱餓的事,有些人居然認為是假的,真不明白這些人是怎麼想的,真叫人無語。


shanghai2010


我父母們是五六十年代生的人,他們經歷過三年大饑荒,說起來都是淚啊!

外婆生了五個女兒一個兒子,其中兩個女兒因病沒挺過大饑荒,那個時候真的是吃樹皮吃草根,冬天的時候連這些都吃不上,所以經歷過那個時候的人過日子都特別細,精打細算,長年養成的習慣,就算是以後條件好了,仍然很摳,不浪費一點東西,吃飯一個米粒都不剩,如果我們剩飯會挨批評。

他們還經歷過集體公社,集中在一起勞動,吃大食堂,八幾年開始分的。現在村裡有什麼一隊二隊三隊都是公社時候的產物。後來分田到戶了,這些名稱還保留著,恩,說也怪,還是一個隊的人親,像親人一樣。

集體公社時的勞動也很艱苦,挖溝什麼的,都要出力,賺工分,工分就是錢,就是糧食,哦,那個時候買什麼東西光有錢不行,還要票,有糧票,油票等。買餅乾沒有票也買不到,奶粉也是。

再後來分田到戶之後,就是改革開放了,家家想法賺錢,各顯神通,到了八十年代末出現了萬元戶,那時候的萬元戶了不得,家裡有一萬塊錢的在村裡是大能人,能買的起電視了,《霍元甲》《陳真》都能看了,呵呵。

我記的那時候三間屋裡住了八口人,就兩間臥室,有男有女,真不知道怎麼住的,現在說起來年輕的都不信,那個老房子我還記的,黑乎乎的。


口水丁羊羽


我所經歷的三年困難時期

我1941年3月,出生於四川西南山區的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1951年土地改革時,農會辦學讓孩子們讀書,所以,我10歲入學。1958年秋季,我入初中,1961年秋季入高中。在初二和高一時間,則是我國三年困難時期。

我記得1959年秋季發生了嚴重乾旱,山地裡的紅苕挖了以後種小麥,十天半月,甚至一月以後,把小麥種子掏出來,還是幹顆粒,未發芽。所謂乾旱,是天不下雨,山地中無水源的土地,不能下種,無收穫。靠河流和低窪潮溼的田地,仍可下種並有收成。因此,農業嚴重減產。旱地多,水田少的生產隊,全年的糧食收成不如好年份的一半,甚至更少。我們的生產隊就是旱地多,水田少。對三年困難時期的理解,不要理解為三年困難時期全國農業顆粒無收。在那個年代,糧食全面豐收,多數地區也只能滿足大約十個月的口糧。因此,全國多數農村都是農忙時吃幹,農閒時吃稀。三年困難時期則是全國性的嚴重缺糧。是缺少口糧,不是完全無糧。

全國各城市居民,每月二十六斤口糧,工人和重體力工種高一些。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三市是保證口糧和副食品供應。其他城市副食品供應甚少,春節時要供應一點肉類等副食品。在三年困難時期,毛主席嚴格要求自己和全國人民一起渡荒,堅決不吃肉,和居民標準一樣。因此,毛主席在困難期也發生了水腫。周總理吃完飯,用開水涮碗當湯喝。我們的偉大領袖啊,中國幾千年,哪朝哪代的皇帝,國外哪國的國王,總統,有我們的領袖偉大啊?我是農村戶口的學生,在三年困難時期,國家為了保護青少年的成長,保護國家未來的建設者,農村戶口的學生全部轉為居民戶口,每月二十七斤口糧。三年困難時期以後,農村學生轉回農村戶口。學生全部在學校搭夥,每月伙食費五元。家庭有困難的學生評定助學金,我的助學金每月四元,自交一元。這就是我國三年困難時期,城市居民和青年學生的渡荒情況。

在農村,我的生產隊的公共食堂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全生產隊的社員早、中、晚三歺仍然在公共食堂集體開飯。第二個階段是各家從公共食堂打飯回家,自家再添加自留地生產的食物,保證各家吃飽。第三個階段是公共食堂將各家的糧食標準發給各家拿回去,自家添加自留地的食物自煮,自吃,保證各家吃飽。這裡需要強調的是,三年困難時期,全國的糧食是由國家統一調配的,保證每個地方農民不斷糧。四川也是調出糧食的省份。省內各縣,各公社也是相互調配的。當時的各級政府是稱職的,人民關天,誰都懂。各級政府,各公社,瞭解到哪個公共食堂缺糧了,馬上調配。我們的生產隊山地多,水田少,受災嚴重,我也和社員們到別的公社去運糧。我一生中,也是第一次吃到從別的公社調配來的苦蕎麥,也是第一次全吃高梁。高梁應該是北方調來的,我們那些地方沒有大面積種高梁的。全國上下,從中央到地方,共渡荒年,應該是每個地方沒有完全斷糧的情況。因此,在三年困難時期,全國社會穩定,無偷,無搶,無流浪,無逃荒者,無賣兒賣女的。相反,仍有生兒育女的。我們的生產隊就有在困難時期出生的。

我們公社的社員也有發生水腫的情況。公社把發生水腫的社員集中起來,派醫生治療,在營養食物上也給予照顧,讓他們早曰恢復健康。我的親人中也有發生水腫的,恢復健康後,享年86歲。

在1960年,政府還派來醫療隊,給農村婦女治療子宮脫垂。這是一種與災荒無關的疾病。醫療隊在這時來農村治療這種與災荒無關的疾病,說明當時農村仍然具有治病的生活條件。

1960年6月,我們全班同學遠離學校約五十公里的公社支農,給玉米鋤草,給玉米株根部護土,防備大風將玉米株括倒減產。田間休息時,我們到社員家玩,看見社員家人大人小孩身體健康。星期天,我們到當地集市上玩,看見四面八方來趕集的人很熱鬧,集市上買賣的農副產品比較豐富。

1960年春節,我們全班下鄉,遠離學校約四十公里的公社掃盲。兩個學生負責一個公共食堂,趁早,中,晚社員三次來食堂吃飯的時間,教社員們識字,記工分,算工分賬。短短的一個月,我和社員們建立了感情,。後來一些社員來縣城趕集時碰上我,還稱呼我王老師。在公共食堂,我們是交我們的口糧標準,和社員們共同進歺。當時食堂確實困難,是將糧食和蔬菜混在一起做成大飯團,一人一個,重約五,六百克。我在早中晚三歺時間之外,也到一些社員家裡玩,看見他們自留地收的農產品較好,家裡養有雞鴨。社員們三歺時間自願來學文化,反映了他們的精神狀態良好。我當年已經是一個十九歲的大小夥子,如果我在這個公共食堂吃不飽,我在這裡也撐不了一個月。

我的家在學校附近,早上入學,晚自習後回家。家裡人除了在公共食堂吃飯,家裡也要生火,特別是冬天更要取暖。我們那裡多數人燒煤,星期日我和鄰居到離家十五至二十公里的煤礦當煤,不同的煤礦距離不一樣。幾年間我從擔八十斤到一百斤。天不亮動身,下午四,五點鐘到家。困難時期,我和我們生產隊的社員們能負重行走十五或二十公里,證明我們的身體狀況良好。

1961年末至1962年初,我被縣武裝部選中參加縣民兵代表隊,參加宜賓軍分區舉行的民兵文化,軍亊大比武。我縣代表隊獲第四名。參加民兵代表隊的大多數是農民。從參加文化,射擊,投彈,戰術比賽項目看,民兵們的精神狀態和身體健康情況良好。在宜賓郊外的山頭上進行的戰術比賽是需要體力的啊!再說宜賓軍分區下轄十幾個縣,各縣武裝部也要組織訓練選拔參賽民兵代表隊。若這時農村飯都吃不飽,宜賓軍分區也不會組織這樣大型的軍亊比賽。

1964年秋,我考入了成都的一所大學。我經歷過土地改革,互助組,農業初級合作社,農業高級合作,1955年至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前,我還擔任農業社會計。經歷了三年困難時期,我深知水利對農業的重要性,我選擇的專業是農田水利工程專業。我們學校的學生食堂早歺牛奶,稀飯,饅頭,油炸花生米,盆蒸雞蛋,像現在的自助歺,各人喜歡什麼吃什麼,不限量。中午紅燒肉,回鍋肉,粉蒸肉,魚類幾個萊,主食是大米飯,大木桶裝的,各人隨便吃。晚上只是菜少一點。學生伙食費每月十二元五角。我們班上多數同學評助學金,基本上不交伙食費。我的伙食費助學金每月十二元五角全免,另有每月一元零花錢。當時大學是不收學費的,畢業後國家包分配工作。這就是三年困難時期以後,全國恢復生產和恢復生活的一個縮影。

我1965年入黨,是一個具有53年黨齡的共產黨員,對黨,對人民忠誠老實。飲水思源,不忘本,我只能為黨,為毛主席唱頌歌。


王家福578


我是五十年代出生的,那時毛主席帶領各族人民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締造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和偉大的人民軍隊,剛剛建立了新中國,把勞苦大眾從水深火熱的苦海里救出來。人民當家做主的社會主義民主,黨的執政地位,以及東方大國的國際地位,獨立自主,及加入了聯合國,真正跨入了大國的行列。

四九年剛剛建立了新中國,那時祖國的大地上被日本帝國主義國民黨反動派打的、炸的、燒的、一片狼藉、廢墟。國家需要建設,人民群眾需要溫飽。那時的國情實再是窮,就是毛主席帶領軍隊跋雪山過草地的二萬五千里長徵時都是穿著草鞋,吃樹皮、喝雪水,犧牲了千千萬萬個先烈在艱苦的條件下,他們在頑強不屈的精神為人民奪得了天下。

建囯後毛主席帶領人民艱苦創業,自力更生,努力奮鬥的精神建設祖國,建設家園。那時雖然條件艱難困苦,穿的不好,吃的不好,但是我們跟著父母努力幹,白天工作,晚上陪著媽媽上夜校,生活不富裕,心裡是甜的,很快我們就過上好日子了,那時人們非常團結,互幫互助。沒有打架鬥毆的,害人的,偷孩子的,沒有壓力。那時在毛主席的帶領下,國家發展很快,六四年在獨立自主的研製出"兩彈一星一潛艇"。

在"三年災害"期間,毛主席跟老百姓一樣,忍飢挨餓,飢腸轆轆,腿腳常常浮腫;一樣有供貨本,布票,油票,和北京的普通市民一樣的標準,一樣的定量;主席的女兒也一樣捱餓,常常餓的"夜不能寐"。毛主席說,"捱餓?誰讓你們是我毛澤東的女兒啊!

那時該經歷的事情,全國人民都經歷過,首先值得想念懷念的人是偉大的領袖毛主席。如沒有毛主席領導打下的江山,建立的基礎,中國就沒有今天的成績,就沒有今天中國人民的幸福生活。


血肉之軀635873


我60後。經常回溯過去的歲月,撫今憶昔,不免生出許多人生感慨,也油然而生許多對生活的滿足感、幸福感。

個人的命運,與時代相連,折射出時代變遷。大凡60年代出生的人,經歷過農村大集體勞動,經歷過文革,親歷了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波瀾壯闊,感受到我們的國家越來越繁榮富強、我們的家庭及個人生活越來越好,確實不枉此生。

對兒童時代,已經沒有多少記憶。那時大人們參加生產隊裡集體勞動,也沒人顧得上孩子。反正沒有幼兒園、學前班,也不需要學什麼東西,就是成天同村裡的小夥伴們一起自由玩耍。



上中小學時期,正趕上十年文化大革命。文革初期,學校成為紅衛兵造反鬧革命的陣地,經常停課。後來,社會上不同的派別開展武鬥。再後來兩派大聯合,學校才恢復上課。

七十年代上學也很輕鬆,教材不難,沒有家庭作業,也不怎麼考試,老師及家長也不在乎成績。曾有一段時間學習白卷英雄、反潮流英雄,師道尊嚴被破除,上學更是沒有任何壓力,學習完全放任自流。


77年秋季,國家恢復了高考招生制度。那時正上高二,距離高中畢業還有半年,知道了學習的重要性,就埋頭學習,在78年順利考上大學。那時全省就2萬餘招生名額,考上大學,意義非凡,轉城鎮戶口,國家分配工作,成為改變我人生命運的關鍵轉折點。

80年代初我大學畢業後,分配到中學當了一名英語老師。91年後相繼轉調到宣傳部門、文化部門裡體育部門工作,幾十年來,見證了改革開放逐漸深入,經濟發展突飛猛進,我們國家日益繁榮富強。

我們家95年購買一套60多平米的住房,2012年年又改善住房條件,貸款購買了一套120平米的新房。如今,我們夫妻兩人吃穿住不愁,身體健康,家裡彩電冰箱空調小車齊全,子女學業有成能夠自立,贍養著80多歲、生活仍能自理的岳父岳母,雖不富貴,也達小康。

這就是我這個60後的大概經歷,從農村走出來,從貧困中走出來,一步一步走向小康生活,並即將走向幸福、快樂、安定的晚年。


太陽昇Sun


即使三年自然災害,我母親都沒感覺熬不過去,她常說四十年代蘇北戰亂,帶著孩子經常躲在蘆葦蕩裡,一躲就是半個月,一個月,頭上炮彈子彈亂飛,水裡經常漂來浮屍。九十年代,她已八十多歲高齡,每天天不亮起床邁著三寸小腳在村裡轉一圈,高興時還伴著日出,高唱東方紅,聲音非常洪亮。遺憾的是99年正月曾孫淘氣跑丟了,著急突發腦溢血去世,九十歲,一輩子幾乎沒有看過病。她對晚年的生活就一句話:睡著了笑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