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我們遠古石器時代是如何飲食的,有什麼區別嗎?

《漫談傳統飲食文化》系列第2回

我國擁有5000多年的文明歷史了,其實在更早的時候也就是遠古時期就開始了,那個時期主要分為舊石器時期、新石器時期和炎黃部落時期,你知道那個時代我們的祖先是如何飲食的嗎?不同時期有什麼區別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習。

你知道我們遠古石器時代是如何飲食的,有什麼區別嗎?

舊石器時期(有巢氏)

在這個時期,人們通過用石頭攻擊野獸和擊落果實,一般以野獸的肉生食和果實充飢,這和現代幾分熟的牛排有著明顯的區別。直到有一次偶然的機會,正好下雨,打雷擊中了樹上的木頭,引起了山火,將野獸燒熟了,人們發現了熟肉狀態比生肉狀態好吃,這也是燒烤的前身,人們也就慢慢了解了火的重要性,這也標誌著人們即將進入新石器時期。

你知道我們遠古石器時代是如何飲食的,有什麼區別嗎?

新石器時期(燧人氏)

人們知道了天上打雷,可以通過木頭形成火之後,於是人們就發明了由木頭去鑽木取火的一種取火方法和原理。人們通過將石頭打磨成器具來盛取食物,用火去把食物煮熟再吃,由於用手來取熱食太燙,想到了用兩根樹枝來代替夾取熱食。燧人氏發明了鑽木取火,開創了華夏文明,被奉為“火神”、“火祖”。

你知道我們遠古石器時代是如何飲食的,有什麼區別嗎?

這個時期的人們主要的烹調方式有,煲,將食物用泥裹後燒;用燒紅的石子來燙熟食物;把石片燒熱,再把植物種子和肉放在上面炒。但是這個時期的人們和舊石器時期的人們一樣,將吃剩下的食物亂扔,隨著人口的發展和食物的不足,進入了炎黃部落時期。

炎黃部落時期

在這個時期出現了幾位重要人物。

一、炎帝神農氏,他是中國農業的開創者,教導人們將植物的種子種入土地長成了食物,發明了用黏土(陶土)燒製成罐子,來盛取和儲存食物。他嘗百草,開創古醫藥學,發現了可以將部分植物的葉子煮熟使用有一定的藥用價值(茶葉的前身)。

你知道我們遠古石器時代是如何飲食的,有什麼區別嗎?

二、黃帝軒轅氏,他做灶,可以集中火力節省燃料,使食物速熟,始為灶神,“蒸谷為飲,烹谷為粥”首次因烹調方法區別食品,發明了蒸鍋,叫甑。人們採集的野果經過長時期的存儲後發黴,形成了酒的氣味,通過品嚐發黴果子流出的汁水開創了釀製(酒的前身)他的臣子宿沙氏發明了蒸鹽業,從此人們不僅懂得了烹還懂得了調,有益人的健康。

你知道我們遠古石器時代是如何飲食的,有什麼區別嗎?

三、伏羲氏和蚩尤,伏羲氏,在飲食上,教人們結網捕魚,飼養禽畜;蚩尤為九黎部落的首領,他率領民眾開發鹽池,冶銅造器(青銅器的前身),發展農耕,研造軍械。所以蚩尤也是鹽業的祖師爺。

你知道我們遠古石器時代是如何飲食的,有什麼區別嗎?

人們在不斷地變化和進步中發展積累形成了悠久的文明,為此感到自豪!感恩您的閱讀,若是喜歡,歡迎點贊收藏和轉發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