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與老子:倫理與哲學

孔子與老子,儒家和道家的代表人物,今日當我們再細談他們時,我們會得出很多不一樣的看法。

我一直認為,孔子是一個極其聰明的人,在他那個時代,他是一個深諳當時世事的知識分子。他憑藉自己的才智創立一整套人際倫理的思想,並且將這種人際倫理的思想框架宣傳運用到這個社會,這不是一般的知識分子所能做到的,因此影響力,他也被世人尊為“聖人”。因此我們可以發現,孔子之所以被稱為“聖人”,並不是他的思想境界亦或是人格魅力真正達至“聖人”的高度,而僅僅是因為他創立的一整套人際倫理的思想框架被當時社會、統治者所廣泛採用,因此他本人為世人所熟知,因此知名度,他被稱為“聖人”。

孔子與老子:倫理與哲學

決定一個國家與民族命運的依次是技術、制度、文化,中華民族在將近兩千年的封建社會時間裡都深受孔子文化的影響。因此,客觀本質來說,於孔子本人來說,他只是一個有著較高才識、並且自己的治國理念剛好為封建統治者所採用的知識分子而已,但他的思想理念對中國兩千多年的影響,卻遠遠超過任何一個所謂“聖人”。

但如今我們回頭看,孔子創立的一整套儒家思想,在統治者的採用下,其實是不利於整個古代中國的發展的。在孔子思想文化的影響下,整個社會形成一種脫離實用與本質、追求形式、虛偽的風氣。

下面講老子,在我心中,他的地位,是遠非孔子可比的。

老子生活的時代,是諸侯動亂混戰的時代,這樣的時代背景,更加促進了老子對宇宙與生命的認識。與孔子截然相反,老子主張在政治上無為而治,至為叛逆,至為徹底。其實老子何嘗不知道他的政治理念在當時甚至後世都是不可能實現的,他說的是氣話,當時各種各樣的治世理念層出不窮,社會越搞越亂,另一方面,老子正是看破了人性的不可救,因此才索性提出這個理念,讓大家都回到原始狀態,老死不相往來。

至於留書,我猜想,從內心深處,老子是不想留書的,你看他最後無奈留下的,也只有短短的五千文的《道德經》。老子是恨這個世界的,覺得犯不著留下什麼東西給這個世界,他是極其孤獨的,不是他想孤獨,而是在當時找不到他的同類。他的思想在當時沒有人能夠理解,即使在今日,又有幾人能真正理解他的思想呢?因此你看《道德經》寫的極其含蓄、神秘、難懂,老子是故意這樣寫的,他不是寫給“芻狗”看的,他是寫給懂他思想的智者看的。

孔子與老子:倫理與哲學

世人皆猜想老子出關後是去遁隱修行了,更有甚者,說老子是修煉成仙去了,完全瞎扯。我認為,老子此次出關,其目的不是去往世外桃源躲避戰亂,潛心修行,而是自殺。由老子出關之時留下的《道德經》來看,老子此時的思想已是完全透徹、孤寂、絕望了。“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此句,老子已看破宇宙與生命的神秘,再無可留念了。

最後概括而言,孔子,是一位傑出的倫理學家,是人們口中的聖人,但不能稱之為哲學家,你無法把孔子拿到世界上與尼采、釋迦牟尼這樣的人物放在一起的。他所研究表達的,是人際關係,是倫理,這些東西也重要,但與宇宙、生命相比,這是很侷限的,很狹窄範圍的東西。

但老子不一樣,他是追求道、追求真理真相、思考宇宙、生命的智者,是我心中的英雄;是可以拿到世界上與尼采、釋迦牟尼這樣的人物放在一起的,並且毫不遜色。

孔子,講了兩千年,如今再講其實沒有太大的必要了;而老子和他的思想,則是需要我們重新認識,並且一直認識下去的。因為他所面對、思考、探討的,是人類永恆、本質的問題,這樣的問題,需要人類一直思考下去……

孔子與老子:倫理與哲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