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勝利後,15000美軍“待在”青島的那段日子

作為盟軍對日受降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受中國委託,於1945年10月9日,派遣海軍陸戰隊15000人在青島登陸。

這是美國在華前無古人的一支軍事力量。鞏固對華影響力,保持軍事介入中國事務的彈性,是它的真正使命。

駐紮期間,這支部隊與當地官民,留下了許多耐人尋味的互動。


二戰勝利後,15000美軍“待在”青島的那段日子

青島市民歡迎美軍入城

美軍助青島免受斷電缺糧之苦

光復初期,青島糧食匱乏,燃料不濟,物價飛漲。番薯幹每斤一百七十元,木柴每斤八十元,小米甚至漲到了每斤五百元,市民生活難以維持。

這種困局的出現,至少有三大原因:(1)青島身處丘陵地帶,良田有限,在糧食生產上本就難以自給自足。(2)戰後,城市人口驟增至百萬以上。(3)中央政府自顧不暇,無力接濟地方。

內給不足,外給不力,面臨嚴重的糧食和能源危機的青島市政府,不得不向駐青島美軍求援。

青島發電所用煤炭,本由國內產銷公司供給。產銷公司經由鐵路,向青島四方發電廠運輸煤炭,發電廠日常所儲,一般僅可供三日使用。若運輸吃緊,產銷公司無法在三日內將煤炭運輸到位,全市就會斷電。但光復初期的鐵路運輸能力與運輸需求不成比例。青島市社會局,不得不呈請市政府,向美軍尋求幫助:“電氣關乎全市之光明至重且巨,極應有緊急措施,以應付目前嚴重之情勢,理合備文呈請與美軍當局交涉,務期准予使用車皮。”


二戰勝利後,15000美軍“待在”青島的那段日子

美軍陸戰隊第六師解除青島機場日軍武裝

戰後初期,全國各地均處於恢復狀態,煤炭分配難以平衡。即使有了美軍的交通援助,青島也常常因國內煤炭的供給不足而被迫斷電。市府不得已,只能以白晝停電的方式,節約煤耗。

此種情形下,美方又提議:以“煤炭換食鹽”的方式,由海路從日本向青島輸入煤炭,並且分派運輸艦由國外向青島運糧,來幫助青島解決糧食和能源緊張問題。②

依賴美軍的幫助,青島市民終於得免斷電斷糧之虞。

時任青島市市長的李先良,曾就此向美軍表達謝忱:“此後本府與貴方之事項繁多,藉合作之精神,增親密之情誼,瞻望前途昌盛。”

同時,還派員向美方工程營送去啤酒二十箱、威士忌兩箱,以示慰勞。


糾結的水費與慷慨的住房

美軍租借中方的碼頭倉庫,做軍事駐紮及訓練使用。由此產生的水電雜費,引起了雙方的一番計較。

美軍派員前往青島市自來水廠,提出減免水費等要求。美港口勤務部喜浦斯上校指出,美軍進駐青島是為執行作戰任務,而戰後留駐中國,是應中國政府的需求,因此,美軍用水須繳納水費一節實為不當。

自來水廠代表答覆道,如果喜浦斯上校能提供美軍駐青是應政府邀請一說的具體證明,那麼水費自然可以一筆勾銷。

在自來水廠碰了釘子,美方索性直接向市府交涉。市府的答覆,明顯柔軟了許多:“查照將貴方正當要求轉知水廠,將美軍水費予以勾銷。而由美軍水站運往美軍服務人員家眷之用水不能視為軍用,仍需繳納水費。該項用水均有記錄,該項用戶請即列單通知自來水廠繳費。”

市府認為,軍用水費雖然可免,而由駐紮產生的其他民用水費,仍須由美方自理。


二戰勝利後,15000美軍“待在”青島的那段日子

1946年,駐青美軍陸戰隊司令官克萊門報紙發文

市府這一柔中帶剛的答覆,不僅未使美方滿意,還引起了市參議會的強烈反彈——前者不滿所謂“軍用水費”“民用水費”的區分,後者不同意免除美軍的“軍用水費”。

在議員們的壓力下,市府只能不認前賬,讓自來水廠重新答覆美方:“之前所談既無記錄,未有雙方當事人簽字,絕不能認為事實…美軍當應核付水費。為重視盟邦友誼,且予以便利,欠費不予停水。對於水錶之記錄檢查由極認真,特指定專人負責”(見《關於美軍所提方案五項可行已遵辦請港口勤務部早清所欠水費的呈文》)“美軍仍需繳納水費”。

市府還重申,美軍在使用碼頭時所產生的其他費用,也由美方自行承擔。

儘管在水費上,青島市府與美方有些錙銖必較,但在解決美軍市內住房問題時,卻手筆相當大方。

戰後,青島市敵產住房考核委員會下令各機關,一律按照比例幢數退出房屋。總共收回七十二幢房舍,分配給了美方二十三幢,且多是市內最寬敞、舒適和壯觀的建築物。

同時,市府還興建了大量美軍海員俱樂部,總量相當於美軍各單位所屬住所、營房、油站、堆棧數量的四分之一。位於海濱的東海飯店及前海的回瀾閣,成了美軍獨享的休閒去處。

美軍購物有“規定價格”

青島是斐名世界的良港名城,紅瓦綠樹,碧海藍天。中日戰爭前,各國艦隊頗有到此訪問休養者。戰端開啟後,除日本外的他國軍艦無法再入青島。及至抗戰勝利,又有英國艦隊來青。

美軍進駐後,青島港再度被壟斷。美軍提出以美鈔為貨幣在當地消費。

當時,國民政府中央銀行尚未完全恢復運作,法幣無法在青島流通。故此,青島市政府與美方共同商議,用美鈔摺合成青島現行的聯鈔來使用。同時,市府通過市商會專門組織每日一市,保障美軍的遊樂採購,青島商戶也樂不迭地“紛紛應市,以賺取外國人玩樂之花費”。

二戰勝利後,15000美軍“待在”青島的那段日子

李先良在青島“山海重光”紀念碑前

既有貿易往來,就得立個規矩。市府一面鼓勵商戶營業,盛情供應盟友消費,“使來者有賓至如歸之感”,另一面,為避免因買賣矛盾而引發糾紛摩擦。又作出規定:“為便利盟軍購物起見,各商店須於法幣標價下,附註摺合美金數目。”


經雙方商討,美軍在酒吧、飯店及商號購物時,商戶還必須按照市府頒佈的“規定價格”收款。

當時,市府並同商會,一起將商品分為九大類近百項,從飲料、食品、皮貨到絲麻織品、銀製品、景泰藍瓷器,從傭工的薪酬到馬車分站、揹包車的計時,應有具有,然後對所有商品設立了“規定價格”。倘若有商傢俬改明碼,將給予二日至五日的停業處分。

與此同時,市府還頒佈了《關於禁止在馬路兩旁販賣美軍菸酒等物的通告》,儘可能地對市場加強管制。

對商戶們而言,這些來自美國的“外地人”,個個都是花錢如海的闊少。對美軍士兵而言,他們本盼望著日本投降後能夠馬放南山,不得不繼續在異鄉漂泊這件事,讓他們患上了嚴重的“懷鄉病”。

一名來自威斯康星州的美軍士兵在接受《大眾報》採訪時說:“我們美國人,對貴國的誰勝誰敗都沒有興趣,我們只是盼著早一日復員,官長對我們說,我們在一九四五年可以回國,所以現在大家都在忙著蒐集中國式的紀念品。”

這名士兵所言,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駐青美兵的普遍心理。

咖啡廳、舞廳、酒吧等帶有美國口味的娛樂場所,很自然地因著這種“懷鄉病”繁榮了起來。青島的咖啡廳一下子增至四百餘家,不少歌廳投其所好,懸掛出“好萊塢”之類的招牌。


美軍憲兵的“禁止美軍入內”

美國人的大洋,其實並不好賺。除了市府的約法三章,美軍也搞起了市場監管。南海路上的若干商戶,被美國憲兵強行懸掛上了“禁止美軍入內”的標牌。駐青美軍憲兵司令部致函青島市警察局,通報了原因:”The below named establishment is hereby warned that unless sanitary conditions are not brought up to standard in accordance with sanitary rules put out by this office, it will placed ‘out of bounds’.”(南海路十九號因違反衛生規則,已由本部予以懸掛禁止入內牌示,公諸美軍人員。此種情形將視今後之成效而定之。)

此類情形頗多。比如,另有幾處酒吧,也因售賣毒品和成人飲料,而被掛上了類似標牌。

這種掛牌下市的辦法非常有效,但手段過於粗蠻。市府因有求於美方,採取了默許的態度。這種默許,或多或少鼓勵了美軍的傲慢。

一日,海雲街德成號向警局報案,稱商鋪清晨尚未開門時,一輛美國吉普軍車載四名美國士兵,強行闖入店內,拿去波蘭地酒二十五瓶,西瓜罐頭兩桶,梨膏兩瓶,花絨毯子三床。德成號經理派人跟隨著出來索錢,不料美國士兵手持大槍,向該人擊了數發,嚇得經理“奔馳返櫃”。警察局雖下令代為查找,但沒了下文。

二戰勝利後,15000美軍“待在”青島的那段日子

《青島公報》載,自1945年10月至1946年6月,駐青美軍傷害事件

美國士兵搶劫中國商鋪,中方不了了之。中國人偷竊美軍物資,美方就沒那麼客氣了。

1946年10月19日,港警在三號碼頭十七區陰溝內,發現小孩屍體一具。中方士兵作證稱:“昨晚十一時,許多小孩至盟軍軍艦上盜竊物品被美兵發覺,美兵持槍將其趕至陰溝內連發數槍擊斃一名。”


或是由於盜竊在先的緣故,警局並未聲張,只通知家屬領走屍體。然而,紙終究包不住火,案件還是被媒體曝光。在報道中,盜竊一節被隱去,只稱:“一九四六年十月十八日夜十一點,美軍將在港內玩耍的小孩,趕到三號碼頭十七區陰溝內,一連打了數槍無辜死去。”


新聞一出,輿論大譁。此後,又發生了若干命案糾紛,如美軍刺殺人力車伕案、美軍士兵毆傷港務局員工案。這些事件點燃了當地民眾的反美情緒。

儘管美軍司令柯克上將多次親往道歉,美軍司令部也採取了一系列嚴厲措施,但很難阻止民眾排外情緒的激化,甚至還出現了中國軍警市民槍擊毆打美國士兵的情形。

在美方的壓力下,青島市警察局不得不下達訓令:“略以我軍當值衛兵常有對美軍兵不友誼行動並有阻擾美軍士兵執行職務情事,請轉商我有關機關以制止等由……注意,以重盟誼為要!”


曾經簞食壺漿(食:食物;漿:湯。百姓用簞盛飯,用壺盛湯來歡迎他們愛戴的軍隊。形容軍隊受到群眾熱烈擁護和歡迎的情況。)

與美國駐軍的近距離接觸,使當地民眾的“美國觀”變得具體而鮮活。

在1946年7月完成受降任務後,美軍在青島的數量不降反增。此時,美軍駐紮的名目為訓練中國海軍,而這一任務並無具體的時間表。柯克在接受採訪時,也宣稱不能預定任務的時間。

在民眾看來,駐青美軍頗有無限期存在的意味。在糾紛不斷的情形下,美軍失去了當地民眾的好感。

作為外來勢力,如能放下身段,當有助於同當地民眾和睦相處。若擺出高姿態,強勢介入當地事務,則難免會引起當地居民的抵制,任何糾紛,無論曲直何在,在錯綜複雜的政治鬥爭中,都可能變形,成為引發外交摩擦的導火索,鬧到不歡而散。

曾經,美軍在青島登陸時,市民們簞食壺漿,夾道歡迎盟友。一年後,美軍在當地民眾的心中,卻儼然已成了居高臨下的“侵略者”。

時任青島市長的李先良,後來在回憶錄中寫道:“陸戰隊均是受過嚴格良好訓練的優秀士兵,他們很守紀律和有禮貌,因此他們駐青這幾年期間,始終有賓主如歸的融洽與合作。”

戰後初期,美軍確實幫助這座城市度過了難關。

但以“融洽“二字全然涵蓋美軍與當地民眾的關係,實有誇大之嫌。

二戰勝利後,15000美軍“待在”青島的那段日子

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在匯泉廣場上的老照片


以言必有物的精神,說原汁原味的美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