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

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

第四、阿彌陀佛是一尊臨終來迎的佛

我是出家的身份,我就以出家的身份專一念這一句彌陀名號;大家都是在家的身份,就以在家的身份專一念這一句彌陀名號。我雖然出家,但還是貪、瞋、痴煩惱強盛,業障深重、妄想雜念紛飛的凡夫,那我就以這樣的身心去專念這一句彌陀名號;在家的居士,如果煩惱很淡的,業障也不深,一念起佛號就很清淨,大家也以這樣的身心根機專一念這一句彌陀名號。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根機專一地來唸這一句彌陀名號,這樣大家都平等往生。為什麼?你是善人,你也一樣坐在阿彌陀佛的願船上;你是惡人,也是坐在願船上;不管你是聖人還是凡夫,是出家還是在家,同樣都是坐在願船上。我們往生是靠這一句萬德洪名,不是靠我們的身份。我們到了極樂世界之後,就通通舍掉身份,通通依靠這句阿彌陀佛來登彼岸,來進入無為涅槃的境界,同樣成佛。

儘管在這娑婆世界有男眾、女眾的差別,有智慧學問高低的差別,有善惡業障多寡的差別,可是到極樂世界不靠這一些來往生的,完全是靠這一句彌陀名號。有這一句彌陀名號,即使是在家眾也好,是不會修行也好,心不清淨也好,有思惑也好,有見惑也好,或者連一品無明都沒有破除,都一樣平等的往生極樂世界,到那裡通通平等成佛。所以善導大師說:

人天善惡,皆得往生,

到彼無殊,齊同不退。

《阿彌陀經》說:

極樂國土,眾生生者,

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

所以我們到極樂世界之後,每一個人同樣都是不退轉的階位,而且同樣都是進入一生補處的身份。這一個法門最可貴就在這裡。這也因為是阿彌陀佛的本願,如果不是本願成就的佛就沒有這些可貴之處了。

本願有“因本之願”,有“根本之願”。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只有第十八願是根本之願,其他的都是“因本之願”。阿彌陀佛的第十一願說:凡是到極樂世界的人都是不退轉,而且必至滅度。所以我們只要到極樂世界就不會退轉,而且必至滅度。第二十一願說: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完全具足。第二十二願說:讓你一生補處,而且到其他世界廣度眾生。

所以,我們的往生跟我們的成佛都在阿彌陀佛的本願中,四十八願也好,第十八願也好,通通具足。因此我們才強調,阿彌陀佛成佛是因為有本願才能成佛的,也由於是本願的佛,才是可貴的。

問:第二個問題:目前國內道場大都在弘揚淨土法門,其他法門相繼衰落,如果不大力弘揚其他宗派如唯識、天台等,佛教是否越來越衰微?通教、通宗的道場越來越少?另外,修習佛法是否需要閱讀其他經典?而不只是單讀一本《無量壽經》或《阿彌陀經》呢?

答:釋迦牟尼佛出現在這個世間的目的就是為了要廣度眾生,只要能夠廣度眾生,佛陀出現在世間的目的就達到了。那如果我們眾生學佛不能往生極樂世界,死後還是繼續輪迴,即使通宗通教、深入經藏,通達八萬四千法門也不是釋迦牟尼佛的目的,也不是我們學佛的目的。因為一旦輪迴的話,這一輩子所學的下一輩子未必仍能記得,何況我們隨業力流轉,假如墮落地獄的話,只有受苦,整個身心只有苦,不可能再有心力去回想起以前所學過的法門,比如如果墮入豬胎的話,就是豬的習氣、性情、愚痴。

摘自慧淨法師演講:《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

阿彌陀佛聖像繪製:佛明居士

(未完待續)

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