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六安人!30年前的生活,您還記得嗎?

嘿,六安人!

30年前的生活,您還記得嗎?

六安老城人的日常

九拐十八巷的閒逛

街頭老茶館的品茗

挑水

下河

倒痰盂

起煤爐子

打毛線

......


這些城市碎片通過鐫刻在光影的底板上,清晰生動。隨著時代發展的步伐,我們循著城市歷史、記憶、感覺的碎片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成長軌跡,為今天的美好生活感到不易和愈發幸福!

嘿,六安人!30年前的生活,您還記得嗎?

以前,六安沒有自來水。吃水全靠挑,全部是井水或喝水,並且有人為此為職業,專門給人送水。

嘿,六安人!30年前的生活,您還記得嗎?

以前,六安的廁所是破的亂的,而且還有一個戲稱“全缸”的,因為所有的廁所都是用泥土燒製的“瓦缸”埋下去的,當街,臨路,所以循味而去,很好找的。

嘿,六安人!30年前的生活,您還記得嗎?

以前,老房子、破院子、水井、磚堆、坐在門口的老人似乎已習慣了這一切,然而,他們怎麼也沒有想到,這裡要拆掉蓋大樓啦!(圖為五福塘巷)

嘿,六安人!30年前的生活,您還記得嗎?

以前,天井院,格子門,紅燈籠,顯示著主人昔日的輝煌(圖為鹽店巷的一戶人家)

嘿,六安人!30年前的生活,您還記得嗎?

以前,下河是老城人生活的重要活動,衣服蔬菜器皿等只要搬得動的,要洗的,都搬到河邊去。

嘿,六安人!30年前的生活,您還記得嗎?

以前,老城人一邊打毛衣一邊帶孩子,孩子們那個時候有很多自由支配的時間,叫上小夥伴一起在街頭巷尾嬉鬧,不知不覺中就長大啦!

嘿,六安人!30年前的生活,您還記得嗎?

以前,一條水管從家裡牽了出來,洗衣,淘米洗菜就在家門口,倒也方便。

嘿,六安人!30年前的生活,您還記得嗎?

以前,倒馬桶是老城居民早上起來必做的事,因為家中沒有衛生間,沒有下水道,一道巷,半條街共用一座廁所。

嘿,六安人!30年前的生活,您還記得嗎?

以前,優哉遊哉地站在街頭,有賣菜的來了,一邊打毛線,一邊把菜買了,不需要到市場去。

嘿,六安人!30年前的生活,您還記得嗎?

以前,一隻破舊的渡船,牽引著淠河兩岸人來來往往,這種狀況在為建橋前維繫了千百年。(由河西馬巷到月亮島渡口)

嘿,六安人!30年前的生活,您還記得嗎?

以前,起煤爐子,在沒有煤氣罐,管道燃氣前,這就是很好的啦!

嘿,六安人!30年前的生活,您還記得嗎?

以前,家門口有個獨立的水龍頭,已經是十分不錯的了。

嘿,六安人!30年前的生活,您還記得嗎?

以前,一個大雜院住著三五家或八九戶,共用一個院子,自來水池和通道,這是老城區居住的基本形式。

科技創新和社會進步為我們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越來越方便快捷,但是老照片仍然能勾起我們對以前生活的美好回憶和強烈共鳴。的確,現在看來那是一段較為艱苦的日子,但是六安人敢於拼搏的奮鬥精神和昂揚向上的幹事激情綿延不斷,30年從生活貧困到如今生活富裕衣食無憂的巨大跨越!

這一組組六安老照片真實地記錄著歲月不居時節如流的瞬間,它是一段記憶的切片,一面社會的鏡子,映照著六安人奮鬥的縮影畫卷。


悠悠歲月,

卷香戀戀,

懷舊中忘懷傷感,

回味中摒棄失落。

珍惜當下,

擁懷自信,

攜著美好,

憧憬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