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話:倒惡水

惡水:在洛陽老城就是“泔水”,剩菜、剩飯刷鍋水的混合物。當今,在洛陽市區依然還有人在收集“惡水”餵豬,人家的工具早已經由挑擔子變成了架子車、農用三輪車。目前,市民不攢惡水,但飯店都有剩湯、剩飯,這些剩的東西與養殖戶多少有點交易。一位養豬的農民告訴我,如果與飯店的大廚搞好關係,養豬基本可以不花錢。

上世紀的六七十年代,我在文峰塔西側的衚衕裡還見過惡水的“二道生意”。巷子中間有個老張家,家業殷實,兩套大院“入伸”很深,按照“進式”不好敘述,反正是很長,很大,他家的院子五十年代初期當了肥皂廠的廠房。這套大院因主家掌櫃“吸大煙”敗落,搞的兒子沒地方住,落難到了西邊的小廟裡、收留了一個“要飯吃”的女人一起過日子。老張家的兒子瞬間由“少爺”變成了乞丐。倆人撿垃圾、收惡水,然後再賣給“收破爛”和鄉下的養豬人。巷子裡的奶奶們可憐“要飯來的媳婦兒”,也同情這個少爺,不要的東西乾脆送給他倆算了。這是我在巷子裡見過的最可憐的人:收惡水。

倆人有後代,兩男一女,後期讓人看不起的是:他倆把次子賣了,姑娘嫁到了邙山嶺上。這個“大少爺”我還有印象,他死後,那個要飯來了媳婦兒日子更加艱難,雖然她給長子娶了媳婦兒,但等於是“引狼入室”,不僅天天辱罵她,不管吃喝,還似潑婦把整個巷子的人罵了一遍。賣出去的老二娃子回來過一次,但擱不住大嫂子的天天辱罵,最後再次離家無回,嫁到嶺上的姑娘春節回來住兩天,但吵鬧似“鱉翻潭”,奶奶們說:這是必然。

“倒惡水老婆兒”是她在老城區唯一的稱呼,獨門生意,老城人沒有人幹這個髒兮兮的工作的。老婆死後,本是公產的這座破廟留給了後代,巷子裡也無人計較,一是可憐,二是惹不起:那個大兒媳婦兒太厲害了。後期聽說學好了,不罵人啦,也不知何方神聖能讓她不罵人啦。

“倒惡水老婆兒”已經死了很多年啦,但每次在老城大街上看到“收惡水”的三輪車,我就會想到哪位老太太,一個我得叫“張娘”的可憐老婆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