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哪些書法家生前顛沛流離窮困潦倒,死後被人追捧?

藏真書院


你好,我是青翁文化,很高興與您交流。

常言道:自古文人多寂寞。

史上窮困潦倒而又有“一身藝術細菌”的典型代表人物有很多,例如:徐渭,唐寅,王寵等,皆是怪才。

――閒言碎語不要講,今兒個單說徐渭。

徐渭―幾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南腔北調人。

徐渭(1521年-1593年),紹興府(今浙江紹興)人,字文長,號青藤老人。又是詩人、畫家,書法家、軍事家,戲曲家,文學家 ,美食家,酒徒、道士。

徐文長的人生極為悲慘,一代神童,少年成名,卻八次科舉不中,後自殺九次不死。再因殺繼妻被下獄被囚七年。此後南遊北走,縱觀邊塞,常慷慨悲歌。晚年貧病交加,飯都吃不上,最終“窮死”。

徐渭的書法成就:狂浪是一種態度。

徐渭酷愛書法,採各家之長,卻又有自己風格。他主張學習古人,但堅持書法中一定有自己的筆意,主要以行草為主,或行書中夾雜草書,或草書中夾雜行書,較為純粹的草書或行書不多見,這也反映徐渭瀟灑脫俗的審美追求個獨特的書法個性。《草書杜甫詩卷》、《詠墨祠軸》等作品點畫圓潤遒勁、跌宕善變,運筆超脫、狂放不羈,章法瀟灑縱橫、氣勢雄健,具有很強的視覺衝擊力,令人震撼。

△徐渭行草

徐渭曾自評道:“吾書第一,詩二,文三,畫四。”可以看得出他對自己書法成就的自信。

徐渭的繪畫成就:強勢征服鄭板橋

徐渭的繪畫新穎奇特,打破了花鳥畫、山水畫、人物畫的題材界限,水墨大寫意花鳥筆勢狂逸,墨汁淋漓,是寫意花鳥畫成熟的標誌。他對後來八大山人、揚州八怪都有很大影響。八怪之一鄭板橋甘願放下架子,自稱“青藤門下一走狗”,意思就是甘願做徐渭的學生。又得到近代畫家齊白石、吳昌碩的大力推崇。

徐渭畫作:騎驢圖

△徐渭畫作―葡萄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窮困潦倒也好、達官貴人也罷!有才就是有才,皆於藝術無關。

引用大宋宰相呂蒙正奇文《寒窯賦》句:嗟呼!人生在世,富貴不可盡恃,貧賤不可盡欺。聽由天地循環,週而復始焉。


青翁文化


我是手工藝小匠,歷史上生前窮困潦倒,死後受人追捧的書法家有明朝大書法家青藤道人徐渭,其生前窮困潦倒,死後卻揚名天下。

徐渭,明代著名書法家,浙江山陰人,字文清,後改字為文長,號天池山人、青藤道人,中國古代十大著名畫家之一。徐渭生性聰敏才華,《明史.文苑傳》說他“天才超軼”,十幾歲便能模仿西漢文學家楊雄的《解嘲》而創作《釋毀》。徐渭20歲便考取了山陰秀才,但以後的八次鄉試都名落孫山,始終科舉不第。在經歷一系列磨難之後,終於在不惑之年,被抗倭英雄胡宗憲看中,當了他的幕府軍師。胸中之謀略,用之於東南沿海的抗倭鬥爭,也算是“學好文武藝,貨予帝王家”了,這應該是他一生中最為得意的時候了。

明代黨爭不斷,胡宗憲因嚴嵩奸黨失勢受牽連,徐渭深受刺激,精神失常,多次自殺未遂。後又一度發狂殺死繼妻,經同鄉張元汴力保才得幸免一死,吃了七年牢飯之後,在53歲出獄。此時的徐渭已經一無所有,他便遠離廟堂,遊歷四方,開始寫詩作畫,以賣書畫為生。他的許多重要作品,都出現於這個時期。值得一提的是,視青藤道人為偶像的齊白石在55歲開始北漂,有沒有受徐渭影響,不得而知。

徐渭的晚年生活甚是淒涼,徐渭曾自嘲:“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閒拋閒擲野藤中”,可以說孤獨一人,聊此殘生。據說,徐渭臨終之時,身邊唯有一狗與之相伴,連一張裹屍的草蓆都沒有。同是落魄文人,宋代的柳永卻還有一群煙花女子為其送終呢!徐渭的結局確實令人扼腕長嘆。

徐渭悲劇的一生,少年成名,青年得志,中年失意,晚年孤獨。在世界上,除了梵高恐怕沒有人能與之相媲美。在中國文化的土壤中,有些人生時寂寞,死後揚名,徐渭也是這樣一個傳奇人物。

徐渭死後20年,“公安派”領袖人物袁宏道不遺餘力地蒐羅徐渭的文稿,研究徐渭,大力宣揚徐渭,於是便有了《徐文長傳》問世。清代鄭板橋願做“青藤門下走狗”,近代齊白石“恨不生三百年前,為青藤磨墨理紙”。青藤道人倘若泉下有知,一定深感足矣。

徐渭自稱“吾書第一、詩二、文三、畫四”,對自己書法如此自信的一個人,卻是一個情場失意,官場倒黴,最終窮困潦倒而死之人。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作者瞎子阿炳也是命途多舛,偉大的藝術家為何總是與窮困潦倒相伴?百思不得其解。最近有一個人考上了北京大學,卻宣揚“感謝貧窮”,更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那徐渭成為中國古代十大著名畫家,那不得感謝貧窮的八輩祖宗啊?


手工藝小匠


晚清著名書畫家蒲華,與虛谷、吳昌碩、任伯年合稱海派四傑。一生貧困潦倒,極不得志,吳昌碩題墓誌銘:"富於筆墨窮於命。″

他早年科舉不順,之後潛心研習書畫,書法古樸蒼勁,尤擅畫竹,清新剛勁,挺拔俊秀。

蒲華家境貧寒,1863年,妻子病逝。那年他32歲,無子,孑然一身至老。

蒲華先後在太平縣署,新河糧廳和海門海防同知府當幕僚,因不善官場應酬,遭到辭退,窮途無路,賣畫為生,當時民生艱難,常常升斗不濟。

1911年夏天,喝醉後回到其住處,不慎摔倒,因假牙落進喉管,氣塞而去逝。之後喪事由好友吳昌碩料理。

蒲華書法學"二王″,米芾。點畫跳躍跌宕,線條如屈鐵盤曲,用筆放筆直書,不計工拙,縱橫流暢,粗獷雄健。結構有粗率之美,寬博恣肆,重欹側,佈局合理。章法追求動盪跌宕效果。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以上為蒲華先生書畫作品。)


神韻軒書法


歷史上才華橫溢,作品被後人追捧的大書法家很多。今天說兩位生前顛沛流離窮困潦倒,死後被世人追捧的藝術家①先說說徐渭。徐渭是明朝人,字文長,號青藤山人。生前因上司下獄,憂懼而發顛狂,九次自殺未成,後因殺妻而下獄七年。後遊走四方,慷慨悲歌,晚年貧病交加,藏書千卷變賣殆盡,最後在貧困中死去。在藝術上,號稱詩書畫三絕,其行草豪邁奔放線條流暢,縱橫錯落,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②再來說說金農,金農字壽門號冬心先生。清朝人,此人早年入都應選未被選.中,心情抑鬱,遂周遊四方,終無所遇。後以賣畫來揚州,居住於寺廟,晚年窮困潦倒,妻離子散,四壁皆空,甚至死後無錢入殮。在藝術上,金農在詩書畫印及琴曲鑑賞方面可稱大家。其行書隸書均有高妙審美價值。他首創“漆書"。是一種特殊的用筆用墨方法,其字濃黑似漆,凸於紙上,像刷子刷漆一樣只折不彎,看似粗俗簡單無章法,實乃大處著眼,有著磅礴的氣勢。今天只說這兩個例子,其實還有很多這樣生前窮困潦倒顛沛流離,死後卻為後人追捧的書法藝術家。這個問題就談到這。歡迎朋友們多交流關注支持,謝謝!








休閒畫題


恐怕幾乎沒有,古代和現代一樣,你沒錢,誰會關注你,即便你死後,你的作品再好,也沒幾人賞識,你活著的時候沒錢,都沒點名氣,死後沒人上心收集你那些東西,那些作品過幾年幾十年佈滿塵埃或已四處散落,無完整字幅,更沒人稀罕。

現代不也一樣,有錢有名的人,隨便寫一幅字,畫一幅畫,都拍手叫好稱讚,爭相購買收藏。比如那個注射器大師,當今有人捧他,過上百年,依然有人捧他,還會深入研究他作畫時的背景信息。

一個農村畫家,農閒之時用心作一幅字畫,左鄰右舍認為他是不務正業,瞎搞,沒人欣賞,甚至嗤之以鼻,兒孫也嫌棄他,外村外鎮到外縣沒人知道他的字畫好,只知道他不幹正事。百年之後,兒孫認為這些東西百無一用,還浪費金錢,一把火燒了,或扔了。

所以古代的有名畫家沒有窮人出身,基本都是富二代出身,有條件培養愛好。



2020年不一樣


。徐渭是明朝人,字文長,號青藤山人。生前因上司下獄,憂懼而發顛狂,九次自殺未成,後因殺妻而下獄七年。後遊走四方,慷慨悲歌,晚年貧病交加,藏書千卷變賣殆盡,最後在貧困中死去。在藝術上,號稱詩書畫三絕,其行草豪邁奔放線條流暢,縱橫錯落,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②再來說說金農,金農字壽門號冬心先生。清朝人,此人早年入都應選未被選.中,心情抑鬱,遂周遊四方,終無所遇。後以賣畫來揚州,居住於寺廟,晚年窮困潦倒,妻離子散,四壁皆空,甚至死後無錢入殮。在藝術上,金農在詩書畫印及琴曲鑑賞方面可稱大家。其行書隸書均有高妙審美價值。他首創“漆書"。是一種特殊的用筆用墨方法,其字濃黑似漆,凸於紙上,像刷子刷漆一樣只折不彎,看似粗俗簡單無章法,實乃大處著眼,有著磅礴的氣勢。今天只說這兩個例子,其實還有很多這樣生前窮困潦倒顛沛流離,


周新新搞笑短視頻


1、我只能說歷史上的書法家,真沒有窮困潦倒之輩,要知道古代書法能有所成就的都是富貴家庭出身啊。

2、而說到顛沛流離,倒是有一些書法家,比如蘇軾,被一貶再貶,所以最後留下一句: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3、另外徐渭、唐伯虎也是傳說多過實際,雖然他們沒有取得太大的功名,但當年他們的字畫也是受到社會追崇的,真算不上窮困。

4、要知道書法家和西方的繪畫等藝術家有本質區別,因為書法是讀書人,志在考取功名的士人階層,才能擁有的奢侈品,書法能夠成家,那得費多少筆墨紙,要知道古代有很多人字都認不了幾個。

所以這種生前窮困,死後被人追捧的,多半見於西方的一些藝術家,在中國歷史上極少見,尤其是書法家,我沒覺得那個是生前窮困潦倒,死後被人追捧的,沒有。

更多的是受朝政迫害,像蘇軾這種被貶職的,但他們真沒有窮困潦倒。


設計師清華


我來說說蘇軾,他號東坡居士,即世人也稱其為蘇東坡,唐宋八大家,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北宋著名的書法家,文學家等,一生獲得了無數榮譽,特別是書法造詣極高,即使是幾千年後的今天,也是令人驚歎不已。

蘇軾的一生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那就是顛沛流離,他被嫉妒他的小人所陷害,屢屢把他發配到遠離京城的地方,但他所到之處,皆有鮮花為他盛開、清風為他送來,頗有一番苦中作樂的韻味。

蘇軾的一生可謂是坎坷不斷,但是從未放棄,不斷努力,潛心專研,為後人留下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讓後人學習的同時,也令人讚歎不已。




非常非常越


我來推薦一位,這位書法家,連齊白石都想做他“門下走狗。”可見他有多牛!可他的一生真是一個大寫的“慘”,有多慘?我用一句話概括了他的人生:

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結婚,四處幫閒,學富五車,六親皆散,七年冤獄,八試不中舉,九番自殺,十(實)堪嗟嘆!

他就是徐渭。徐渭小時候的家境很好,天資聰穎讓他少年天才名號聞名於世。但世事難料,徐渭立志科舉入仕,連考8次都沒中。無奈之下想著投身剿寇抗倭,希望藉此完成自己建功立業的遠大志向。

誰能想到,徐渭莫名其妙被捲入殘酷的政黨鬥爭,讓他精神險些崩潰。考試不成,立業也失敗了。據史料記載,感覺活不下去的徐渭連續自殺九次,每一次都十分血腥,偏偏還是死不了,整日瘋瘋癲癲,妻子紅杏出牆,最終還殺死了自己的妻子,被判入獄服刑,後經過朋友相助才重獲自由。

這一折騰,大半的人生就過去了,出獄後的徐渭已經53歲的年紀,處處坎坷的徐渭開始寄情於詩文書畫戲曲之中。在他那幅流傳至今的曠世名作《墨葡萄圖》中,他題款:“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笑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閒拋閒擲野藤中。”抒發了他懷才不遇的鬱悶失意。

只有讀懂徐渭的人生,或許才能讀懂他的書法!徐渭書法無不透漏出一股癲狂之氣,將人生的悲憤全部訴諸筆端。他用書作抒發震盪的心緒,激烈的情感,狂放的才情,洗刷胸中之鬱氣,這與其晚年“樂難頓段,得樂時零碎樂些;苦無盡頭,到苦處休言苦極”之悲憤、壓抑、無奈的心境相合,故見情見性,真摯感人。徐渭的書法和明代早期書壇沉悶的氣氛對比顯得格外突出,他最擅長氣勢磅礴的狂草。他對自己的書法極為喜歡,自己認為“書法第一,詩第二,文第三,畫第四”。

可是,人生的厄運並沒有遠離他,徐渭生活過得極為潦倒貧困,以賣字畫為生卻經常揭不開鍋。晚年鄉居的日子裡,徐渭越發厭惡富貴者與禮法之士,所交遊的大都是過去的朋友和追隨他的門生。他一生不置產業,錢財隨手散盡,此時只得靠賣字畫度日。但手頭稍為寬裕,便不肯再作。倒是一班門生和晚輩的朋友或騙或搶,常常得到他的傑作。徐渭似乎特別嗜蟹,許多題畫詩記載了朋友們用活蟹來換他畫蟹的經過。據記載,他死的時候身邊一個人都沒有,只有一條狗與他相伴,床上甚至沒有一張席子,門外,是那副流傳千古的對聯:

“幾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南腔北調人。”





納新老師


題主所問的這類書法家史上不少,比較典型的,有徐渭,唐伯虎,

徐渭,明武宗正德年間,出生于山陰觀橋大乘庵東(今浙江紹興)一個趨向衰落的大家族。因徐鏓晚年納妾才生下徐渭,且非生母撫養,由嫡母苗夫人撫養。在徐渭出生百日後,其父徐鏓便去世。十歲時,徐渭的生母又被苗氏逐出家門,骨肉分離,對他而言刺激頗深。徐渭十四歲時,苗夫人去世,徐渭隨長兄徐淮生活。二人年齡相差三十多歲,又缺乏手足之情,相處得不甚愉快,常有寄人籬下之感。

自幼以才名著稱鄉里的徐渭,卻在科舉道路上卻屢遭挫折。嘉靖十九年,二十歲的他考中了秀才。此後徐渭直到四十一歲時,經歷了八次考試的他,也始終也未能中舉。

二十五歲時,徐家財產又被豪紳無賴霸佔,所屬的房產、田園,蕩然無存。

二十六歲時,徐渭的愛妻潘氏又得病溘然去世。人亡家破,功名不第,使徐渭不知所措。為了謀生,他離鄉背井來到太倉(今屬江蘇),卻不得要領,只能徒勞而返。

嘉靖三十七年冬,升任浙閩總督的胡宗憲,欽慕徐渭的才識。經過多次相邀,胡宗憲終於將徐渭招入幕府,充當幕僚。因故宗憲傍權嚴嵩,後因嚴嵩的倒臺而被牽連。

嘉靖四十四年胡宗憲再次被逮入獄,並死於獄中,徐渭生性本就有些偏激,因連年應試未中,加上精神上很不愉快,此時他對胡宗憲被構陷而死深感痛心,更擔憂自己受到迫害,於是對人生徹底失望,以至發狂。他寫了一篇文辭憤激的《自為墓誌銘》,而後拔下壁柱上的鐵釘擊入耳竅,流血如迸,醫治數月才痊癒。後又用椎擊腎囊,也未死。如此反覆發作,反覆自殺有九次之多。

嘉靖四十五年,徐渭在又一次狂病發作中,因懷疑繼妻張氏不貞,將其殺死,他因此被關入監牢,服刑七年。

徐渭一生不治產業,錢財隨手散盡,此時只得靠賣字畫度日。但手頭稍為寬裕,便不肯再作。他的一班門生和晚輩的朋友,或騙或搶,從徐渭手中得到了不少他的作品。徐渭晚年貧病交加,所蓄書籍數千卷變賣殆盡,常至斷炊。但他狷傲愈甚,不肯見富家貴室,低首乞食。有時豪飲酒肆,有時自持斧毀面破頭,精神病也日益嚴重。

萬曆二十一年徐渭在窮困潦倒中去世,終年七十三歲,葬於紹興城南木柵山。死前,徐渭寫有《畸譜》,記述自己坎坷的人生經歷。當他去世時,身邊唯有一狗與之相伴,床上連一鋪席子都沒有。

徐渭超越了時代,打破了以“臺閣體”為主導的明代書壇的寂寞,開啟和引領了晚明“尚態”書風,把明代書法引向了新的高峰。陶望齡曾說過其書法“稱為奇絕,謂有明一人”。袁宏道則稱:“予不能書,而謬謂文長書決在王雅宜、文徵仲之上,不論書法而論書神,先生者誠八法之散聖,字林之俠客矣!”

近代齊白石刻有書印一方“青藤門下一芻狗”,由此可見齊老對其的推崇備至。

下附徐渭書作,以供賞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