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哪些书法家生前颠沛流离穷困潦倒,死后被人追捧?

藏真书院


你好,我是青翁文化,很高兴与您交流。

常言道:自古文人多寂寞。

史上穷困潦倒而又有“一身艺术细菌”的典型代表人物有很多,例如:徐渭,唐寅,王宠等,皆是怪才。

――闲言碎语不要讲,今儿个单说徐渭。

徐渭―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徐渭(1521年-1593年),绍兴府(今浙江绍兴)人,字文长,号青藤老人。又是诗人、画家,书法家、军事家,戏曲家,文学家 ,美食家,酒徒、道士。

徐文长的人生极为悲惨,一代神童,少年成名,却八次科举不中,后自杀九次不死。再因杀继妻被下狱被囚七年。此后南游北走,纵观边塞,常慷慨悲歌。晚年贫病交加,饭都吃不上,最终“穷死”。

徐渭的书法成就:狂浪是一种态度。

徐渭酷爱书法,采各家之长,却又有自己风格。他主张学习古人,但坚持书法中一定有自己的笔意,主要以行草为主,或行书中夹杂草书,或草书中夹杂行书,较为纯粹的草书或行书不多见,这也反映徐渭潇洒脱俗的审美追求个独特的书法个性。《草书杜甫诗卷》、《咏墨祠轴》等作品点画圆润遒劲、跌宕善变,运笔超脱、狂放不羁,章法潇洒纵横、气势雄健,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令人震撼。

△徐渭行草

徐渭曾自评道:“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可以看得出他对自己书法成就的自信。

徐渭的绘画成就:强势征服郑板桥

徐渭的绘画新颖奇特,打破了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的题材界限,水墨大写意花鸟笔势狂逸,墨汁淋漓,是写意花鸟画成熟的标志。他对后来八大山人、扬州八怪都有很大影响。八怪之一郑板桥甘愿放下架子,自称“青藤门下一走狗”,意思就是甘愿做徐渭的学生。又得到近代画家齐白石、吴昌硕的大力推崇。

徐渭画作:骑驴图

△徐渭画作―葡萄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穷困潦倒也好、达官贵人也罢!有才就是有才,皆于艺术无关。

引用大宋宰相吕蒙正奇文《寒窑赋》句:嗟呼!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恃,贫贱不可尽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青翁文化


我是手工艺小匠,历史上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受人追捧的书法家有明朝大书法家青藤道人徐渭,其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扬名天下。

徐渭,明代著名书法家,浙江山阴人,字文清,后改字为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人,中国古代十大著名画家之一。徐渭生性聪敏才华,《明史.文苑传》说他“天才超轶”,十几岁便能模仿西汉文学家杨雄的《解嘲》而创作《释毁》。徐渭20岁便考取了山阴秀才,但以后的八次乡试都名落孙山,始终科举不第。在经历一系列磨难之后,终于在不惑之年,被抗倭英雄胡宗宪看中,当了他的幕府军师。胸中之谋略,用之于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也算是“学好文武艺,货予帝王家”了,这应该是他一生中最为得意的时候了。

明代党争不断,胡宗宪因严嵩奸党失势受牵连,徐渭深受刺激,精神失常,多次自杀未遂。后又一度发狂杀死继妻,经同乡张元汴力保才得幸免一死,吃了七年牢饭之后,在53岁出狱。此时的徐渭已经一无所有,他便远离庙堂,游历四方,开始写诗作画,以卖书画为生。他的许多重要作品,都出现于这个时期。值得一提的是,视青藤道人为偶像的齐白石在55岁开始北漂,有没有受徐渭影响,不得而知。

徐渭的晚年生活甚是凄凉,徐渭曾自嘲:“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可以说孤独一人,聊此残生。据说,徐渭临终之时,身边唯有一狗与之相伴,连一张裹尸的草席都没有。同是落魄文人,宋代的柳永却还有一群烟花女子为其送终呢!徐渭的结局确实令人扼腕长叹。

徐渭悲剧的一生,少年成名,青年得志,中年失意,晚年孤独。在世界上,除了梵高恐怕没有人能与之相媲美。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中,有些人生时寂寞,死后扬名,徐渭也是这样一个传奇人物。

徐渭死后20年,“公安派”领袖人物袁宏道不遗余力地搜罗徐渭的文稿,研究徐渭,大力宣扬徐渭,于是便有了《徐文长传》问世。清代郑板桥愿做“青藤门下走狗”,近代齐白石“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青藤道人倘若泉下有知,一定深感足矣。

徐渭自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对自己书法如此自信的一个人,却是一个情场失意,官场倒霉,最终穷困潦倒而死之人。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作者瞎子阿炳也是命途多舛,伟大的艺术家为何总是与穷困潦倒相伴?百思不得其解。最近有一个人考上了北京大学,却宣扬“感谢贫穷”,更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那徐渭成为中国古代十大著名画家,那不得感谢贫穷的八辈祖宗啊?


手工艺小匠


晚清著名书画家蒲华,与虚谷、吴昌硕、任伯年合称海派四杰。一生贫困潦倒,极不得志,吴昌硕题墓志铭:"富于笔墨穷于命。″

他早年科举不顺,之后潜心研习书画,书法古朴苍劲,尤擅画竹,清新刚劲,挺拔俊秀。

蒲华家境贫寒,1863年,妻子病逝。那年他32岁,无子,孑然一身至老。

蒲华先后在太平县署,新河粮厅和海门海防同知府当幕僚,因不善官场应酬,遭到辞退,穷途无路,卖画为生,当时民生艰难,常常升斗不济。

1911年夏天,喝醉后回到其住处,不慎摔倒,因假牙落进喉管,气塞而去逝。之后丧事由好友吴昌硕料理。

蒲华书法学"二王″,米芾。点画跳跃跌宕,线条如屈铁盘曲,用笔放笔直书,不计工拙,纵横流畅,粗犷雄健。结构有粗率之美,宽博恣肆,重欹侧,布局合理。章法追求动荡跌宕效果。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以上为蒲华先生书画作品。)


神韵轩书法


历史上才华横溢,作品被后人追捧的大书法家很多。今天说两位生前颠沛流离穷困潦倒,死后被世人追捧的艺术家①先说说徐渭。徐渭是明朝人,字文长,号青藤山人。生前因上司下狱,忧惧而发颠狂,九次自杀未成,后因杀妻而下狱七年。后游走四方,慷慨悲歌,晚年贫病交加,藏书千卷变卖殆尽,最后在贫困中死去。在艺术上,号称诗书画三绝,其行草豪迈奔放线条流畅,纵横错落,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②再来说说金农,金农字寿门号冬心先生。清朝人,此人早年入都应选未被选.中,心情抑郁,遂周游四方,终无所遇。后以卖画来扬州,居住于寺庙,晚年穷困潦倒,妻离子散,四壁皆空,甚至死后无钱入殓。在艺术上,金农在诗书画印及琴曲鉴赏方面可称大家。其行书隶书均有高妙审美价值。他首创“漆书"。是一种特殊的用笔用墨方法,其字浓黑似漆,凸于纸上,像刷子刷漆一样只折不弯,看似粗俗简单无章法,实乃大处着眼,有着磅礴的气势。今天只说这两个例子,其实还有很多这样生前穷困潦倒颠沛流离,死后却为后人追捧的书法艺术家。这个问题就谈到这。欢迎朋友们多交流关注支持,谢谢!








休闲画题


恐怕几乎没有,古代和现代一样,你没钱,谁会关注你,即便你死后,你的作品再好,也没几人赏识,你活着的时候没钱,都没点名气,死后没人上心收集你那些东西,那些作品过几年几十年布满尘埃或已四处散落,无完整字幅,更没人稀罕。

现代不也一样,有钱有名的人,随便写一幅字,画一幅画,都拍手叫好称赞,争相购买收藏。比如那个注射器大师,当今有人捧他,过上百年,依然有人捧他,还会深入研究他作画时的背景信息。

一个农村画家,农闲之时用心作一幅字画,左邻右舍认为他是不务正业,瞎搞,没人欣赏,甚至嗤之以鼻,儿孙也嫌弃他,外村外镇到外县没人知道他的字画好,只知道他不干正事。百年之后,儿孙认为这些东西百无一用,还浪费金钱,一把火烧了,或扔了。

所以古代的有名画家没有穷人出身,基本都是富二代出身,有条件培养爱好。



2020年不一样


。徐渭是明朝人,字文长,号青藤山人。生前因上司下狱,忧惧而发颠狂,九次自杀未成,后因杀妻而下狱七年。后游走四方,慷慨悲歌,晚年贫病交加,藏书千卷变卖殆尽,最后在贫困中死去。在艺术上,号称诗书画三绝,其行草豪迈奔放线条流畅,纵横错落,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②再来说说金农,金农字寿门号冬心先生。清朝人,此人早年入都应选未被选.中,心情抑郁,遂周游四方,终无所遇。后以卖画来扬州,居住于寺庙,晚年穷困潦倒,妻离子散,四壁皆空,甚至死后无钱入殓。在艺术上,金农在诗书画印及琴曲鉴赏方面可称大家。其行书隶书均有高妙审美价值。他首创“漆书"。是一种特殊的用笔用墨方法,其字浓黑似漆,凸于纸上,像刷子刷漆一样只折不弯,看似粗俗简单无章法,实乃大处着眼,有着磅礴的气势。今天只说这两个例子,其实还有很多这样生前穷困潦倒颠沛流离,


周新新搞笑短视频


1、我只能说历史上的书法家,真没有穷困潦倒之辈,要知道古代书法能有所成就的都是富贵家庭出身啊。

2、而说到颠沛流离,倒是有一些书法家,比如苏轼,被一贬再贬,所以最后留下一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3、另外徐渭、唐伯虎也是传说多过实际,虽然他们没有取得太大的功名,但当年他们的字画也是受到社会追崇的,真算不上穷困。

4、要知道书法家和西方的绘画等艺术家有本质区别,因为书法是读书人,志在考取功名的士人阶层,才能拥有的奢侈品,书法能够成家,那得费多少笔墨纸,要知道古代有很多人字都认不了几个。

所以这种生前穷困,死后被人追捧的,多半见于西方的一些艺术家,在中国历史上极少见,尤其是书法家,我没觉得那个是生前穷困潦倒,死后被人追捧的,没有。

更多的是受朝政迫害,像苏轼这种被贬职的,但他们真没有穷困潦倒。


设计师清华


我来说说苏轼,他号东坡居士,即世人也称其为苏东坡,唐宋八大家,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北宋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等,一生获得了无数荣誉,特别是书法造诣极高,即使是几千年后的今天,也是令人惊叹不已。

苏轼的一生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颠沛流离,他被嫉妒他的小人所陷害,屡屡把他发配到远离京城的地方,但他所到之处,皆有鲜花为他盛开、清风为他送来,颇有一番苦中作乐的韵味。

苏轼的一生可谓是坎坷不断,但是从未放弃,不断努力,潜心专研,为后人留下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让后人学习的同时,也令人赞叹不已。




非常非常越


我来推荐一位,这位书法家,连齐白石都想做他“门下走狗。”可见他有多牛!可他的一生真是一个大写的“惨”,有多惨?我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人生:

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结婚,四处帮闲,学富五车,六亲皆散,七年冤狱,八试不中举,九番自杀,十(实)堪嗟叹!

他就是徐渭。徐渭小时候的家境很好,天资聪颖让他少年天才名号闻名于世。但世事难料,徐渭立志科举入仕,连考8次都没中。无奈之下想着投身剿寇抗倭,希望借此完成自己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谁能想到,徐渭莫名其妙被卷入残酷的政党斗争,让他精神险些崩溃。考试不成,立业也失败了。据史料记载,感觉活不下去的徐渭连续自杀九次,每一次都十分血腥,偏偏还是死不了,整日疯疯癫癫,妻子红杏出墙,最终还杀死了自己的妻子,被判入狱服刑,后经过朋友相助才重获自由。

这一折腾,大半的人生就过去了,出狱后的徐渭已经53岁的年纪,处处坎坷的徐渭开始寄情于诗文书画戏曲之中。在他那幅流传至今的旷世名作《墨葡萄图》中,他题款:“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笑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郁闷失意。

只有读懂徐渭的人生,或许才能读懂他的书法!徐渭书法无不透漏出一股癫狂之气,将人生的悲愤全部诉诸笔端。他用书作抒发震荡的心绪,激烈的情感,狂放的才情,洗刷胸中之郁气,这与其晚年“乐难顿段,得乐时零碎乐些;苦无尽头,到苦处休言苦极”之悲愤、压抑、无奈的心境相合,故见情见性,真挚感人。徐渭的书法和明代早期书坛沉闷的气氛对比显得格外突出,他最擅长气势磅礴的狂草。他对自己的书法极为喜欢,自己认为“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

可是,人生的厄运并没有远离他,徐渭生活过得极为潦倒贫困,以卖字画为生却经常揭不开锅。晚年乡居的日子里,徐渭越发厌恶富贵者与礼法之士,所交游的大都是过去的朋友和追随他的门生。他一生不置产业,钱财随手散尽,此时只得靠卖字画度日。但手头稍为宽裕,便不肯再作。倒是一班门生和晚辈的朋友或骗或抢,常常得到他的杰作。徐渭似乎特别嗜蟹,许多题画诗记载了朋友们用活蟹来换他画蟹的经过。据记载,他死的时候身边一个人都没有,只有一条狗与他相伴,床上甚至没有一张席子,门外,是那副流传千古的对联:

“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纳新老师


题主所问的这类书法家史上不少,比较典型的,有徐渭,唐伯虎,

徐渭,明武宗正德年间,出生于山阴观桥大乘庵东(今浙江绍兴)一个趋向衰落的大家族。因徐鏓晚年纳妾才生下徐渭,且非生母抚养,由嫡母苗夫人抚养。在徐渭出生百日后,其父徐鏓便去世。十岁时,徐渭的生母又被苗氏逐出家门,骨肉分离,对他而言刺激颇深。徐渭十四岁时,苗夫人去世,徐渭随长兄徐淮生活。二人年龄相差三十多岁,又缺乏手足之情,相处得不甚愉快,常有寄人篱下之感。

自幼以才名著称乡里的徐渭,却在科举道路上却屡遭挫折。嘉靖十九年,二十岁的他考中了秀才。此后徐渭直到四十一岁时,经历了八次考试的他,也始终也未能中举。

二十五岁时,徐家财产又被豪绅无赖霸占,所属的房产、田园,荡然无存。

二十六岁时,徐渭的爱妻潘氏又得病溘然去世。人亡家破,功名不第,使徐渭不知所措。为了谋生,他离乡背井来到太仓(今属江苏),却不得要领,只能徒劳而返。

嘉靖三十七年冬,升任浙闽总督的胡宗宪,钦慕徐渭的才识。经过多次相邀,胡宗宪终于将徐渭招入幕府,充当幕僚。因故宗宪傍权严嵩,后因严嵩的倒台而被牵连。

嘉靖四十四年胡宗宪再次被逮入狱,并死于狱中,徐渭生性本就有些偏激,因连年应试未中,加上精神上很不愉快,此时他对胡宗宪被构陷而死深感痛心,更担忧自己受到迫害,于是对人生彻底失望,以至发狂。他写了一篇文辞愤激的《自为墓志铭》,而后拔下壁柱上的铁钉击入耳窍,流血如迸,医治数月才痊愈。后又用椎击肾囊,也未死。如此反复发作,反复自杀有九次之多。

嘉靖四十五年,徐渭在又一次狂病发作中,因怀疑继妻张氏不贞,将其杀死,他因此被关入监牢,服刑七年。

徐渭一生不治产业,钱财随手散尽,此时只得靠卖字画度日。但手头稍为宽裕,便不肯再作。他的一班门生和晚辈的朋友,或骗或抢,从徐渭手中得到了不少他的作品。徐渭晚年贫病交加,所蓄书籍数千卷变卖殆尽,常至断炊。但他狷傲愈甚,不肯见富家贵室,低首乞食。有时豪饮酒肆,有时自持斧毁面破头,精神病也日益严重。

万历二十一年徐渭在穷困潦倒中去世,终年七十三岁,葬于绍兴城南木栅山。死前,徐渭写有《畸谱》,记述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当他去世时,身边唯有一狗与之相伴,床上连一铺席子都没有。

徐渭超越了时代,打破了以“台阁体”为主导的明代书坛的寂寞,开启和引领了晚明“尚态”书风,把明代书法引向了新的高峰。陶望龄曾说过其书法“称为奇绝,谓有明一人”。袁宏道则称:“予不能书,而谬谓文长书决在王雅宜、文征仲之上,不论书法而论书神,先生者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矣!”

近代齐白石刻有书印一方“青藤门下一刍狗”,由此可见齐老对其的推崇备至。

下附徐渭书作,以供赏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