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歌唱祖國》久唱不衰 毛主席當年評價說了四個字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嘹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越過高山 越過平原,跨過奔騰的黃河長江···”,

這首人們熟悉歌詞、熟悉旋律的歌曲,幾乎每天都響徹祖國大地。

一曲《歌唱祖國》久唱不衰 毛主席當年評價說了四個字

韻律明快雄壯的《歌唱祖國》。傳唱了六十多年,仍被人們喜愛如初,足見這首歌曲的獨特魅力。

它的創作者是誰,他有什麼故事?我們不妨分享一下。

查閱史料介紹得知,《歌唱祖國》詞曲作者王莘,江蘇無錫盪口鎮人。天津市音協名譽主席、中國音協“金鐘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

王莘1936年參加革命,1943年入黨。建國後歷任天津音樂團團長、天津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天津歌舞劇院院長、中國音協常務理事、 天津市音協主席、天津市文聯副主席等職務。

他的代表作品《歌唱祖國》,1954年榮獲全國群眾歌曲評選一等獎,1989年再獲中國唱片總公司金唱片獎。今年又被中宣部確定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優秀歌曲100首”之一。

令王莘終身難忘的經歷是:1951年10月29日,在全國政協會議上,毛主席得知列席會議的王莘就是《歌唱祖國》的作者時,高興地說:這首歌好!還特地將剛剛出版的《毛澤東選集》送給王莘,併為他親筆簽名。

一曲《歌唱祖國》久唱不衰 毛主席當年評價說了四個字

王莘,原名叫王莘耕,1918年出生於江蘇無錫盪口鎮。自幼受民間音樂薰陶,酷愛音樂,並學會了吹笛子、拉二胡。但因家境貧寒,父母無力把他送進學校學習深造。

1932年,14歲的王莘來到上海謀生,在先施百貨公司當見習店員。

三年後,逐漸長大的王莘受到上海民眾掀起的抗日救亡愛國運動影響,萌發了強烈的愛國意識。他結識了左翼進步音樂家冼星海、呂驥、孫慎等人,參加了冼星海、呂驥領導的抗日救亡歌詠運動,還到浙江寧波等地積極宣傳抗日。

1938年,王莘奔赴革命聖地延安,在魯迅文藝學院師從冼星海、呂驥、向隅名家等學習音樂。冼星海寫出在“魯藝”排練演出時,王莘曾擔任過《河邊對口曲》中王老七的領唱。

在延安魯藝學習畢業,王莘先在晉察冀根據地參與工作,後擔任華北聯大音樂系教師,從此開始了革命歌曲的創作生涯。

抗日戰爭時期,王莘創作了歌曲《晉察冀》、《日頭上山崗》、《戰鬥生產》、《選村長》、《邊區兒童團》、《打擊頑固分子》、《永遠跟著共產黨》等數百首,受到各地抗日軍民的喜愛。

1942年,王莘開始擔任群眾劇社領導工作。解放戰爭時期,他創作了小歌劇《寶山參軍》和一批歌曲。

平津戰役結束後,王莘率群眾劇社進入剛解放的天津市,不久他進入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進修。此間仍未間斷創作,有《愉快的勞動》、《只因為立功喜報到了家》、《飼養員之歌》、大合唱《團結反帝》等作品問世。

而著名的歌曲《歌唱祖國》,就創作於這期間。

1950年9月15日,王莘從天津到北京去購買樂器。當時正值國慶節前夕,整修一新的天安門廣場格外壯麗。他路過天安門時,被眼前金色晚霞籠罩的廣場所吸引。抬頭觀看,一面鮮紅的國旗在霞光中高高飄揚,不禁令人心潮澎湃,激情盪漾。

一曲《歌唱祖國》久唱不衰 毛主席當年評價說了四個字

(中年王莘)

時年32歲的王莘,頓時靈感難以抑制,歌曲的前四句歌詞脫口而出:“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

王莘登上返回天津的火車,思緒如潮,自己邊哼唱邊寫邊打拍子,歌詞與曲譜幾乎同時奔湧而出。回家到時,王莘與善於歌唱的妻子王慧芬同聲哼唱,並連夜一氣呵成地寫出了第二和第三段歌詞。

就這樣,一曲氣勢雄壯、熱情豪放的新歌《歌唱祖國》誕生了。

1951年9月,《人民文學》、《人民日報》先後發表了王莘的作品《歌唱祖國》,繼而中央樂團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放了《歌唱祖國》大合唱,通過無線電波把這首歌傳播給國內外聽眾。

1952年國慶節前夕,中央人民政府、國家文化部向全國人民推薦兩首歌曲,其中之一就是《歌唱祖國》。

這首凝聚著愛國之情、愛黨之心和民族心聲的時代金曲,很快傳遍神州大地,成為億萬人民久唱不衰的音樂經典。併成為中國各種重大活動的禮儀曲、開幕曲或結束曲。

此後,王莘還創作了《歌頌祖國之歌》、《奔向幸福前景》等作品。他創作的歌劇《王傑讚歌》曾為周總理演出並受到總理鼓勵。他還為毛主席詩詞譜曲,為話劇《紅巖》、《釵頭鳳》寫過插曲。幾十年間,王莘創作革命歌曲近千首,為人民音樂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一曲《歌唱祖國》久唱不衰 毛主席當年評價說了四個字

1982年,王莘因患腦血栓疾病右半身偏癱,他頑強地堅持與病魔做鬥爭。在革命戰友、老伴兒王惠芬照料下,他用一隻手在寫字板上寫音符、節奏、小節,然後讓老伴“翻譯”到紙上,再反覆推敲修改,堅持創作了《真理的旗幟》、《黨啊,我們離不開你》、《信仰》、《摘星星》、《每人伸出一隻手,推著地球朝前走》等歌曲,其中有的作品還在全國評選中多次獲獎。

1994年,王莘和老伴拿出多年的積蓄10萬元錢,成立了王莘音樂創作基金會,獎勵主旋律歌曲創作。

晉察冀革命老區是王莘青年時期生活和戰鬥過的地方。2002年,當他得知曲陽、阜平等縣有一些山裡娃因交不起學費不得不放棄大學夢時,他決定幫助這些貧困孩子上大學。

老伴王惠芬曾用輪椅推著王莘四處奔走籌措資金,最終幫助幾百名貧困山裡娃圓了大學夢。此後,幫助山裡娃上大學成了王莘音樂創作基金會的工作內容之一。

2003年“非典”肆虐時期,王莘在家裡創作出天津市第一首抗“非典”歌曲《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他還自費將19首歌曲製成3000張CD光碟,全部贈送北京小湯山醫院和天津海河醫院等一線醫療單位。

2000年,在歌曲《歌唱祖國》創作五十週年暨王莘從事音樂創作六十週年紀念活動上,王莘受到了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政府的表彰。

2007年10月,王莘不幸病逝,享年89歲。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