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海上钢琴师》:另一个维度看世界

重温《海上钢琴师》:另一个维度看世界
重温《海上钢琴师》:另一个维度看世界

有些电影,故事简单,逻辑甚至经不起推敲,却没来由地会让人泪流满面。《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

每个人的一生,皆是从神处来,在漫长的羁旅中,离神愈来愈远,与世俗水乳交融,最终走向谁也逃不过的归途。

那么,有没有另外一种活法呢?《海上钢琴师》的故事,便在一种看似不可能存在的语境下展开了。一个被遗弃在轮船“弗吉尼亚”号上的弃婴,被船上的锅炉工收养,没有国籍,没有身份,没有社会标识;在看似最艰苦的环境下,却接触到人世间最单纯的美好,孕育出最纯净透明的赤子之心和最浩瀚壮阔的强大内心。

这艘“弗吉尼亚”号已成为“1900”赖以栖息的精神摇篮,纵有狂风呼啸过耳,于他不过摇篮曲一般。“1900”无师自通地掌握了高超的钢琴技能,指尖88个琴键纵横捭阖,一曲技惊四座。在“弗吉尼亚”号上,“1900”永远衣饰整洁,永远潇洒自如,甚至能一眼洞察每位乘客的内心世界,并为之信手拈来谱写相应的曲调。

在海上漂泊,终身不履陆地的“1900”,却拥有最安稳的精神原乡。他拒绝离开这艘轮船,最终轮船在海上随着一声巨响化为乌有,却隐约有了涅槃的喜悦之意。

正如庄子说:“予恶乎知悦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

和漂泊海上“1900”相比,焉知陆地上耽于爱欲的人不是迷误?,焉知陆地上挣扎在名利场中的人,不是常年流落在外不知回归故乡呢?

你笑他不愿下船,不愿接受现实,他却笑你,在上帝创造的纷繁琴键上,枉然梦一场。

大风,起于青“评”之末。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