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林徽因丈夫 他也是著名建築學家 可惜卻保不住北京400年古蹟

“古建築絕對是寶,而且越往後越能體現出它的寶貴!”

“拆掉一座城樓,像挖去我一塊肉;剝去了外城的城磚,像剝去我一層皮!”

“50年後,歷史將證明你是錯誤的,我是對的。”

“世界上很多城市都長大了,我們不應該走別人走錯的路,早晚有一天你們會看到北京的交通、工業汙染、人口等等,會有很大的問題。”

一語成讖。歷史證明梁思成是對的。

世人說起梁思成,大多先給出兩個前綴:林徽因的丈夫和梁啟超的兒子,第三個,恐怕才會稱呼他為建築學家梁思成。今天這篇文章,小築不談梁林二人的風花雪月,主要說說梁思成先生對於我國古建築保護的卓越貢獻。梁思成先生一生所著頗豐,小築整理了梁先生比較有名的四本書送給大家。關注微信公眾號“建築工人築夢堂”後臺回覆“梁思成”即可拿到。

除了林徽因丈夫 他也是著名建築學家 可惜卻保不住北京400年古蹟

△年輕時的梁思成

“中國人一定要研究自己的建築,中國人一定要寫出自己的建築史。”

為躲避清政府迫害,革命家梁啟超前往日本躲避,在此期間,梁思成出生了,一直到他11歲,辛亥革命後,他才隨父母從日本回到北京。1923年,梁思成從清華學校高等科畢業後,選擇和林徽因一起前往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學學習。1927年,他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再次前往哈弗學習建築史,研究中國古代建築。


除了林徽因丈夫 他也是著名建築學家 可惜卻保不住北京400年古蹟

△梁思成和林徽因

1928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加拿大舉辦婚禮以後,前往歐洲參觀古建築。這次旅行中,他發現歐洲的古建築都被保護得很好。但是反觀中國,雖有幾千年的文明,但是古建築卻無人保護,幾乎滿目瘡痍。

也許在中國人眼裡,建築不過為遮風避雨之用,自古只是工匠之事。然而梁思成卻認為,“中國人一定要研究自己的建築,中國人一定要寫出自己的建築史。” 回國後,他也的確如自己所說,幾經考察,最終寫出《中國建築史》。

除了林徽因丈夫 他也是著名建築學家 可惜卻保不住北京400年古蹟

△梁思成手繪中國建築之“柱式”

除了林徽因丈夫 他也是著名建築學家 可惜卻保不住北京400年古蹟

△梁思成手繪宋代營造法式大木作制度圖樣要略

1928年8月18日,梁林夫婦回國,在東北大學任教,創立了我國現代教育史上第一個建築學系。1931年,梁思成夫婦辭去了東北大學的職務,應聘到北京一個專門研究中國古代建築的私立學術機構“營造學社”,梁思成任研究部主任,林徽因做校理。營造學社主要從事古建築實例調查、研究和測繪,還包括文獻資料蒐集、整理和研究,對中國古建築研究史意義重大。

“假如我們必須死在刺刀或炸彈下,我們要死在祖國的土地上。”

1932年到1940年戰爭正酣,兩個手無寸鐵的知識分子,卻長途跋涉、沐風櫛雨得走遍我國200多個縣,調查了2700多處中國古建築。一邊要躲避為害一方的軍閥,一邊還要提防四處流竄的土匪,更毋庸說兩個人的健康情況都並不理想。梁思成早年遭遇車禍,脊柱彎曲,需要常年穿一個鐵馬甲來支撐;而林徽因身體瘦弱,飽受肺病折磨。除此之外,惡劣的環境對他們也是一大考驗。


除了林徽因丈夫 他也是著名建築學家 可惜卻保不住北京400年古蹟

△1936年5月林徽因和梁思成在考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途中

除了林徽因丈夫 他也是著名建築學家 可惜卻保不住北京400年古蹟

△梁思成和林徽因考察龍門石窟

梁思成考察龍門石窟時,就曾寫道:“我們回到旅店鋪上自備的床單,但不一會兒就落上一層沙土,撣去不久又落一層,如是者三四次,最後才發現原來是成千上萬的跳蚤。”

除了林徽因丈夫 他也是著名建築學家 可惜卻保不住北京400年古蹟

△梁思成夫婦考察、測量佛光寺

現在,留給我們的是一張張發黃的照片, 荒寂的郊野、偏僻的村落;深山古剎,縱橫阡陌,都曾留下過他們風塵僕僕的身影。

除了林徽因丈夫 他也是著名建築學家 可惜卻保不住北京400年古蹟

△營造學社舊址

1940年初冬,梁思成、林徽因所在的中國營造學社為了就近利用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的圖書資料,離開昆明入川,來到離宜賓60華里的南溪縣李莊鎮上壩村安營紮寨。在這裡,他們一家開始了貧困的李莊歲月,也是在這裡,梁思成完成了《中國建築史》。

除了林徽因丈夫 他也是著名建築學家 可惜卻保不住北京400年古蹟

△《中國建築史》手稿

物資匱乏,日子過得很清苦。林徽因的肺病更加嚴重,數月高燒不退,臥床不起。梁思成自己也得了脊椎軟組織硬化症,步履蹣跚,行動不便;孩子們只能穿著草鞋,靠典當衣服手錶度日,全家陷入了貧病交加的境地。

當年北平那對熠熠生輝的金童玉女變成了鄉村裡困病交加的瘦弱夫妻。

實際上,那個時候美國有好幾個學校和機構邀請梁思成全家去美國治病和工作,也有許多好友,希望他們可以出國,但是都被他拒絕了。

他們給好友費正清夫婦回信說:“我們的祖國正在災難中,我們不能離開她,假如我們必須死在刺刀或炸彈下,我們要死在祖國的土地上。”

費正清在後來的回憶錄裡感懷:“二戰中,我們在中國的西部再度重逢,他們卻都已成了半殘的病人,但仍在不顧一切地、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致力於學術。”

除了林徽因丈夫 他也是著名建築學家 可惜卻保不住北京400年古蹟

△李莊時期病中的林徽因和兩個孩子(粱再冰和梁從誡)

戰爭的災難也時刻懸在頭頂。

孩子問林徽因:“日本人來了怎麼辦?”

林先生回答:“中國唸書人總還有一條後路嘛,我們家門口不就是揚子江嗎?”

這是知識分子的風骨。

“拆掉一座城樓,像挖去我一塊肉;剝去了外城的城磚,像剝去我一層皮!”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1945年8月,日本投降了。

除了林徽因丈夫 他也是著名建築學家 可惜卻保不住北京400年古蹟

△1947年,梁思成在美國擔任聯合國大廈設計委員會中國顧問

第二年10月,梁思成受聘前往美國耶魯大學講學,他帶去了《中國建築史》和《中國雕塑史》的書稿和圖片,將自己和妻子踏遍祖國大江南北,窮極十幾年光陰結成的研究成果,將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瑰寶,展示在國際學術界面前。

除了林徽因丈夫 他也是著名建築學家 可惜卻保不住北京400年古蹟

△1947年,梁思成在美國擔任聯合國大廈設計委員會中國顧問

他的演講,獲得了國際學者們的高度讚揚。

當時許多朋友勸他滿留在美國,但是他們還是回去了。作為建築學的專家,他們面對那麼多城池毀於炮火,無法做到置之不理、一走了之。

1948年,在平津戰役前,受共產黨委託,梁思成繪製了《全國文物古建築目錄》,使北平古城免遭炮擊。

解放後的梁思成,擔任清華大學建築系主任一職,負責中南海改建,並組織和參與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及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

除了林徽因丈夫 他也是著名建築學家 可惜卻保不住北京400年古蹟

△梁思成臥病在床與林徽因商量設計國徽

他被尊為中國建築學界第一人。

然而他的宏偉藍圖還未充分鋪展開,一場方興未艾的運動便開始了。

1948年底,在平津戰役前夕,梁思成將他親手繪製的《全國文物古建築目錄》交給中國人民解放軍,並在地圖上標出北平城重要古建築的位置,他特別強調:北平為世界現存最完整最偉大之中古都市,全部為一整個設計,對稱均齊,氣魄之大舉世無雙。

1953年5月,北京市醞釀拆除牌樓,對古建築的大規模拆除亦呈“星火燎原”之勢。

梁思成為此痛心疾首,發出錐心泣血的呼籲:

“古建築絕對是寶,而且越往後越能體現出它的寶貴!”

“拆掉一座城樓,像挖去我一塊肉;剝去了外城的城磚,像剝去我一層皮!”

然而他的呼籲被置若罔聞。

除了林徽因丈夫 他也是著名建築學家 可惜卻保不住北京400年古蹟

△正在拆除中的東四牌樓

中華門,1417年建,1959年拆。地安門,1420年建,1954年拆。崇文門,1436年建,1965年拆。東直門,1439年建,1969年拆。還有氣魄宏大舉世無雙的北京古城牆,也被毀滅殆盡。

推土機和剷車在他和林徽因眼前開過,推到的除了那些巍峨的城牆和牌樓,還有建築的文明。

林徽因未曾痊癒的肺病,由於義憤填膺而雪上加霜,終告不治,於1955年飲恨長逝。

再後面,就是更大的劫難。

十年浩劫開始,梁思成被打成反動學術權威,遭到批鬥、遊街,最後被趕出清華,下放到江西農場。

除了林徽因丈夫 他也是著名建築學家 可惜卻保不住北京400年古蹟

△梁思成

1972年1月9日,一代建築學宗師離開了人世。生命彌留之際,他還重複著這樣的話:“世界上很多城市都長大了,我們不應該走別人走錯的路,早晚有一天你們會看到北京的交通、工業汙染、人口等等,會有很大的問題。”

時光,正在一步步驗證他說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