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們“七大”不可磨滅的貢獻


中國文博界是弘揚傳統文化的首要陣地,傳統文化要有載體,沒有載體哪來傳統文化,人過百年要故,物可傳承千載萬代不朽,故從某種角度看問題,文化遺產比人還珍貴。歷史上歷代列強為什麼拼命搶奪中華珍寶,他們早己明白這個道理。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估計,中國文物在全世界各國有1700萬件,僅47個國家200多個博物館統計,就有中國文物164萬件。據有關資料透露:英國各大博物館、圖書館共收藏中國曆代文物約130萬件,法國各博物館、圖書館收藏中國曆代文物約260萬件,日本擁有1000餘座大小博物館,共收藏中國曆代文物近200萬件之多。







收藏家們“七大”不可磨滅的貢獻


6、民間徵集精美文物,節約大量國家財力


一個“十一五朝間”全國就花了572.5億文物專項,2014年某省用2000多萬美元(社會集資)購進一個普通的青銅器皿方壘,照此推算, 海外迴流文物用全國全年財政收入10多萬億去買也是杯水車薪。只要給收藏家們應有的社會褒獎和畢生精力財力的補償, 相信會有雙贏的結果, 這不是對國家對民族的又一重大貢獻麼?


7、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凝聚力


鞏固中華民族文脈根基﹑弘揚民族傳統文化﹑找回民族得以長盛不衰的總命脈,也要從民間努力。宣傳群眾,提高人民文保意識, 動員人民共同參與中華傳統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弘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