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計算企業費用率時,不能簡單地認為費用率=(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收入......

收聽文章音頻

(一)

費用一般稱為“三費”,包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我們在計算企業費用率時,不能簡單地認為費用率=(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收入,而是要單獨考慮財務費用的正負情形。如果財務費用是正數(利息收支相抵後,是淨支出),就把它和銷售、管理費用加總一起除以營業收入計算費用率;如果財務費用是負數(利息收入相抵後,是淨收入),就只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除以營業收入計算費用率。

啟舟之路:財務費用是負數,已經是收入不是支出,一般我們眼裡,費用就是支出,財務費用例外。

江蘇的石頭:財務報表分析,絕對不是簡單的照書畫瓢。

杪商不語:跟著馬老師總會進步。

(二)

一般來講,如果一家企業的三項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及正的財務費用之和)能夠控制在毛利潤的30%以內,說明產品競爭力很強,屬於優秀的企業;在30%~70%區域,仍然是具有一定競爭優勢的企業;如果費用超過毛利潤的70%,通常而言,產品處於紅海之中,競爭力弱,屬於經營比較困難的企業。

啟舟之路:淺顯易懂,其實多看看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也會得出與馬老師類似的結論。

是摩步不是機步啦:想跟你學。

最終守夜人五:實為真知灼見。

(三)

管理費用,通常應該保持增長比例等於或小於營業收入增長。如果某家上市公司出現大於營業收入增幅的變化,這就要高度注意了,是不是該公司“洗大澡”了。上市企業的常見操作是,如果實際經營是微虧,一般會盡可能調整為微利。

累積幾年後,實在不能微利了,就索性“洗大澡”,搞一次大虧,一次填完以前的坑,同時做低後面的基數,利於來年成功“扭虧為盈”。手段上,企業多喜歡用折舊、攤銷、計提準備之類。

能不說謊:有的上市公司經常幹。

huang車幹:註冊制時代應該就沒有這些了吧。

(四)

銷售費用率是指公司的銷售費用與營業收入的比率,銷售費用率越高說明企業產品銷售花費的成本越大、銷售難度也越高,這也預示著企業產品缺乏競爭力,通常毛利率較低。如果一家企業銷售費用率大幅高於同行業平均水平,但是其毛利率非但沒有比同行低甚至高出同行業平均水平,那麼該公司很可能就做了假賬。

Daaaaaancie:並不是絕對情況。醫藥企業的銷售費用和毛利率就是雙高的情況。

馬靖昊: 醫藥企業確實會出現銷售費用和毛利率雙高的情況,這就是老百姓看不起病的原因。

(五)

從盈餘和現金流的角度分析,以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計量的利潤從長期來看應是相同的,利潤質量實際上就是利潤與經營現金流的匹配程度。利潤與現金流匹配程度越高,利潤質量就越高;利潤與現金流匹配程度越低,利潤質量就越差。所謂利潤的"含金量"可簡單地以"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利潤"來表示,這個比值越大越好,持續大於1是優秀企業的重要特徵。它代表企業淨利潤全部或大部分變成了真實的現金,回到了公司賬上。

(六)

【業務招待費的臨界點為銷售收入的8.3‰】按照《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43條,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Y)支出,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收入(X)的5‰。其臨界點為Y×60%=X×5‰,通過推算得出Y=8.3‰X,達到這個臨界點,企業就用足了業務招待費的扣除限額。

當企業的實際業務招待費大於銷售收入的8.3‰時,超過部分60%的限額不能夠充分利用,需要全部計稅處理,超過部分每支付1000元,就會導致250元稅金流出,也等於吃了1000元要掏1250元的腰包。當企業的實際業務招待費小於銷售收入的8.3‰時,60%的限額可以充分利用,只需要就40%部分計稅處理,等於吃1000元掏1100元的腰包。

或直接轉發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