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最強開放債基是如何煉成的?

地表最強開放債基是如何煉成的?

過去一週的股市可能又會讓人生出諸多感慨,月末的大跌呼應月初的大跌雖然顯得跌始跌終,但是這種失而復得,得而復失的循環大抵會讓不少人陷入茫然不知所措的準奔潰狀態。

正因為如此,我覺得我很有必要八百里加急提前推出一個新的講固收類債基的系列,以慰藉小夥伴們老是被股市所傷的脆弱心靈。因為我所選的債基往往都能憑藉中長期穩健優秀的投資業績獲評全市場評級機構(銀河證券、晨星、上海證券)的多維度(三年期,五年期等)的“五星之選”,所以我把這個系列命名為五星債基明星經理系列

今天是第一期,要講的這位明星基金經理是鵬華基金的祝松

照例先來看些綜合自網絡的基金經理公開信息。

從賬面實力來看,祝松經濟學碩士畢業之後,曾先後在中國工商銀行深圳分行、招商銀行總行從事債券投資和理財產品組合的投資管理。2014年1月加盟鵬華基金,同年2月開始擔任基金經理,累計有14年以上的固收從業經驗和6年以上的債券基金投資和管理經驗。現任鵬華基金公募債券投資部副總經理,以及鵬華產業債、鵬華豐澤債、鵬華永泰定開債等基金的基金經理。

從投資風格來看,祝松以基本面和政策面分析為基礎的價值投資風格,在投資過程中,會把債券價值作為投資決策首要的考量因素。比如利率、利差水平與基本面和政策面的匹配度等。祝松的投資根植於鵬華固收“理性投資、控制風險、主動操作、穩健增值”的投資理念體系,在實際投資過程中,不激進,不過度追求短期業績,但長期下來能在戶在可承擔有限風險的情況下實現長期穩定回報

。對這個基金經理有了些許概念之後,我們再來看下他管理的基金的情況。

與股票型或者偏股混合型基金不同,偏債型基金特別是純債型基金的基金經理一般都會同時管理多隻產品,限於篇幅,今天的文章就以他管理的基金中最具代表性的鵬華產業債(206018)為例來說明。

先上一個鵬華產業債的收益回撤圖:

地表最強開放債基是如何煉成的?

從上圖中大家應該能感受到債基的魅力,那就是走勢異常平穩,並且回撤真的很小,就是圖中綠色所示的部分。

事實上為了讓大家能看得清楚一些,我特意把回撤部分放大了,如果按照我以往給權益類基金畫的收益回撤圖的標準的話,應該長成這樣:

地表最強開放債基是如何煉成的?

綜合來看,這個基金在祝松管理期間(從2014年3月14日至今的2020年2月25日,下同),總收益率為64.13%(摺合年化收益率為8.67%),歷史最大回撤為-4.75%。

更具體一點來看,這個基金的歷史最大回撤-4.75%發生在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中的那段時間(這段時間債市也去槓桿);2017年下半年至今(2020年2月25日,下同)的最大回撤則僅為-1.45%,特別是在大多數人印象比較深刻的股市幾乎全年下跌的2018年其全年當中的最大回撤僅為-0.89%。

為了更進一步的體現出債基與股基的區別,我們繼續來看個圖:

地表最強開放債基是如何煉成的?

這個圖是鵬華產業債和滬深300指數的同時段對比圖,時間跨度為祝鬆開始管理這個基金的2014年3月14日至今,起點選擇為2014年3月13日。

從圖中大致可以看出滬深300指數在這段時期內經歷了五個階段,分別是:2014年3月到2015年中的大漲行情,2015年中到2016年初的大跌行情,2016年初到2018年初的震盪上行行情,2018年初到2019年初的震盪下跌行情,2019年初至今的震盪上行行情。

對照來看,鵬華產業債在指數上漲行情中都是跑輸指數的,不過也都取得了一些不錯的漲幅;而在指數下跌行情中則是其大顯身手的時候:第二階段滬深300在半年多的時間內大跌45.81%的時候,鵬華產業債漲了4.57%;第四階段滬深300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大跌32.46%的時候,鵬華產業債漲了7.37%。

總而言之就是你大漲來我小漲,你震盪來我小漲,你大跌來我還是小漲。

如果一定要概括一下股基和債基的關係的話,那就是沒關係。這種“沒關係”也叫相關性比較弱,在資產配置的時候會非常有用。

既然沒關係,那麼拿滬深300和鵬華產業債作比較就不是那麼合適了,所以我們再來看個圖:


地表最強開放債基是如何煉成的?

上圖在滬深300指數的基礎上引入了中證全債指數,在圖中歸一化淨值的比較中,鵬華產業債最終並沒有能跑贏此起彼伏的滬深300指數,但是顯然很輕鬆地跑贏了真正應該要去比較的中證全債指數。

當然更確切一點來講,鵬華產業債的業績比較基準是中債總指數,所以我們再來看個比較圖:


地表最強開放債基是如何煉成的?

這個圖想要表達的意思是鵬華產業債不僅長期能跑贏基準,更是一隻連續六年取得正收益的基金。這其中最難能可貴的是在債市大幅調整的2017年,在業績基準中債總指數收益率全年下跌1.19%情況下,鵬華產業債依然頑強地獲得2.98%的年度收益。

事實上,既然我都專門撰文了顯然鵬華產業債不會是一隻普通的債基,請看:


地表最強開放債基是如何煉成的?

來自Wind的數據,鵬華產業債在所有的中長期純債型基金中,近3年的回報排名第二,但是因為排名第一的鵬華豐融是一隻定開債基,所以從這個維度來看鵬華產業債是名副其實的開放債基No.1了。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投資鵬華產業債的盈利概率情況。


地表最強開放債基是如何煉成的?

上圖的紅色曲線展示了投資鵬華產業債一年之後的收益率情況:其收益率平均值為7.66%,收益率中位數為7.40%,收益率最大值為23.18%,收益率最小值為-1.69%;其正收益的概率為87.07%。

上圖的淺藍色曲線展示了投資鵬華產業債半年之後的收益率情況,其收益率平均值為4.21%,收益率中位數為3.91%,收益率最大值為15.14%,收益率最小值為-4.49%;其正收益的概率為90.35%。

再來看下更苛刻條件下的一個圖:


地表最強開放債基是如何煉成的?

上圖的橙色曲線展示了投資鵬華產業債三個月之後的收益率情況:其收益率平均值為2.07%,收益率中位數為1.84%,收益率最大值為9.94%,收益率最小值為-3.63%;其正收益的概率為88.20%。

上圖的淺綠色曲線展示了投資鵬華產業債一個月之後的收益率情況,其收益率平均值為0.71%,收益率中位數為0.54%,收益率最大值為6.05%,收益率最小值為-3.97%;其正收益的概率為80.45%。

這裡有個重要的結論,那就是:不管在何種細分的時間段下(一年,半年到一季甚至一月),投資這個債基獲得正收益率的概率都非常的高,不是八成就是九成,簡稱八九不離十。

不僅如此,即便在小概率事件發生的極端情況下,其最大回撤也都是可防可控的,這就為這類自帶“絕對收益”光環的品種去代替或者部分代替銀行理財產品提供了可能。

講到這裡可能還需要解決一個本質的問題,那就是我們為什麼要投資債基?

這個問題我在以前的諸多涉及債基的文章中也多多少少提到過,這裡我就用一些簡單的例子再來說明下。

第一個例子,假設有兩個選擇讓你選,第一個是有50%的可能性得到100萬,第二個是有100%的可能性得到10萬,請問你選哪一個?

我相信很多人會選第二個,但是實際上我們應該選第一個,因為第一個選擇的期望是100*50%=50萬,遠遠大於第二個選擇的期望10*100%=10萬。這個結果和人性有關,一個正常人天生有安全的需求,本能的厭惡風險,確定的10萬在很多人眼裡就是好過不確定的100萬。

我再舉個例子,假設又有兩個選擇,第一個是先給你10萬,然後讓你還5萬,再然後又給你2萬,最後再讓你還3萬;第二個是每次都給你5千,連續給四次,請問你選哪一個?

同樣的,我相信很多人又會選第二個,儘管第二個最終只能拿到2萬,而第一個最終能拿到5萬。這個結果還是和人性有關,一個正常人就天生不喜歡波動,而且到了手之後的錢再還回去的感覺是非常難受的。

以上兩個例子其實就在類比股基和債基的投資。

比如我們都知道長期而言,投資權益類(的股基)的收益率是最高的,但是為什麼會有很多人依然會選擇確定性最高但是收益率極低的銀行存款?無非就是投資權益類的確定性讓一個正常(感性)人不一定接受的了,而同屬於固收類的債基在犧牲一小部分確定性的情況下是可以獲得一個比銀行存款高好幾倍的收益率的。

這就是第一個例子要說明的我們投資債基的第一個理由——追求確定性收益。

再比如從波動性的角度,我想大家在過去這一個月一定被A股的大漲大跌折騰地死去活來,月初一個超級大跌挖了個大坑,之後連續上漲不僅填完了坑還讓人獲利不菲,結果月末又是一個大跌。而債基很多就是那麼穩穩地漲著,可能每天漲得也不多也就漲0.07%或者0.09%這樣,一個月漲他個1%+(鵬華產業債2月份漲1.4%),不亦樂乎?

而這就是第二個例子要說明的我們投資債基的第二個理由——追求小波動的收益(或者也叫穩定的收益)。

債基的作用顯然不止與此。比如我們在基於債基固收的基礎上,還可以通過提升一部分的波動性來換取更高的收益率。

簡單看個圖:

地表最強開放債基是如何煉成的?

上圖中的金色線就是用8成鵬華產業債和2成滬深300指數做成的組合曲線,通過提升個人所能承受的一部分波動性,我們最終可以獲得一個更高的投資收益率,這就是一種最簡版的

資產配置

而債基這種和權益類相關性很弱的品種,正是資產配置中極其重要的一大類投資標的。

寫到這裡,今天的文章就差不多了。

最後我用一段祝松講過的話作為結尾:“作為固收領域投資人員,穩健投資非常重要。‘極致’的投資選擇可能帶來突出的投資業績,但也可能給組合帶來較大的損失。固定收益產品更應該追求長期、穩定的投資回報,在實際投資中注意節制,在久期、轉債倉位、信用資質等方面不過於激進,不過度追求短期業績。”

人生如投資,投資如人生,生活的常態就是平平淡淡,無波無折,不會大起大落(可能也不想大起大落)。面對如此人生,那些穩穩的小確幸反而顯得彌足珍貴,不是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