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女人主義的民國最潮女詞人,經濟獨立和女權一個都不能少

我的肉體,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那就讓我縱身火海化為灰燼,但我不想隨風飄散,也不想骨灰分離,所以,請將我的骨灰和麵為丸,投入海中,讓我在水中覓得一方自由。——呂碧城遺囑

呂碧城曾經被西方上流社會稱為“東方公主”,她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從她遺囑中的隻字片語,可以察覺到她灑脫不羈的性格。

呂碧城一生中有很多的頭銜,“300年最後一位女詞人”、“民國第一剩女”、“中國第一位女編輯”、“女權運動倡議者”、“中國女子教育的先驅”,甚至還有“中國第一位動物保護者”這個看上去只有我們這個時代才會有的標籤。

這些標籤不僅是在民國,哪怕是到了現在,同樣會掀起一場不小的波瀾。作為民國四大才女之首的呂碧城,她的才情不亞於林徽因和張愛玲,烈士秋瑾是她的至交閨蜜,她自己還曾經是袁世凱的第一任女秘書。

呂碧城不光有才情,還是長相出眾的萬人迷,她很有經商的頭腦,靠自己的遠見賺了幾輩子花不完的錢。呂碧城還是一個堅定的女權主義者,她建立女子學校,公開宣揚女權思想。然而最讓人驚訝的是,她最後選擇了脫離紅塵皈依佛門,並且到死還是單身一人。究竟在她的身上發生了怎樣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思想如此前衛的傳奇女性是怎樣煉成的。


大女人主義的民國最潮女詞人,經濟獨立和女權一個都不能少

堪比女星的呂碧城

不諳世事的富家千金,家道中落,嚐盡人間冷暖

呂碧城從小生活在一個富裕並且充滿愛的家庭。父親呂鳳岐是清朝的進士,在翰林院當差。母親出身書香門第,溫柔大氣。她上面有兩個哥哥和姐姐,下面有個剛出世的妹妹,一大家子倒也過得其樂融融。

呂鳳岐對於家裡面幾個孩子的培養都是一視同仁的,即便是女孩子,他也要求她們多讀書,每天都要完成佈置的功課。正因為如此,呂碧城自小就能填詞,作畫、音律都很在行。

原本出生在這樣家庭中的女孩子,將來的日子本該一路順遂。她的人生軌跡應該是父母安排了一門好親事,然後結婚生子,最後頤養天年。然而,呂碧城的人生軌跡,從5歲開始,就產生了偏差。

先是大哥自殺,接著是二哥夭折。兩個兒子接連離開人世,給呂家造成了極大地打擊,這也為日後發生的事情埋下了一個地雷。

雖然沒了兩個兒子,但好在呂碧城姐妹幾個都非常出色。這讓呂鳳岐心裡稍稍得到些安慰。

呂碧城和大姐二姐被稱為“淮南三呂,天下知名”。大姐呂惠如9歲能詩,工書善畫,二姐呂美蓀5歲讀完《三字經》、《千字文》,11歲時能寫《四書》這樣的命題作文,12歲能寫格律詩。

但四個女兒中,呂鳳岐尤其喜歡呂碧城。12歲的時候,她寫了一首詞,在呂鳳岐的朋友間傳閱,呂碧城小才女的名氣也就此傳開。

綠蟻浮春,玉龍迴雪,誰識隱娘微旨?夜雨談兵,春風說劍,沖天美人虹起。

當年的才子樊增祥在讀到這首詞的時候,始終不敢相信,這居然是出自一個12歲的女娃娃的手筆。

12歲,是呂碧城曾經最美好的年華,卻也是她這輩子抹不去的至暗時刻。

先是父親因為操持大姐的婚事,勞累過度,讓好好的一樁紅事變成了白事。緊接著,一群不要臉的親戚找上了門。

由於呂家沒了男丁,剩下的都是女流,親戚們以此為藉口,說女人都是要嫁人跟別人姓的。他們老呂家的錢,怎麼能落入別人的口袋呢?

一開始呂碧城的母親還想和這些爛人鬥一鬥。但沒想到,那些親戚居然想出綁架了綁架和囚禁這樣的陰招,藉著破壞呂家母女的名聲來逼迫她們投降。站在所謂的“道德制高點”的呂家親戚們,就這樣硬逼著呂碧城一家離開了呂家大宅。

離開呂家後,母親原本想帶著幾個女兒投奔呂碧城的娃娃親對象汪家。然而汪家見呂家倒了,也就不想再和呂碧城她們有所瓜葛,賞了母女幾個一頓飯後,就讓下人告訴她們婚約解除,大家從此井水不犯河水。

母女四人徹底陷入了走投無路的囧地。

從人人稱讚的富家千金,到落難後的人人避而遠之,那些翻臉比翻書還快的人情世故,讓呂碧城一夕長大。

原本以為是血溶於水的親戚,結果在父親去世後瞬間露出奸佞的嘴臉。明明是最有權力繼承父親財產的母女四人,結果卻成了親戚口中“名不正言不順”的人,這給接受傳統教育的呂碧城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

這種啞巴吃黃連的苦,讓她開始渴望擁有屬於自己的話語權。

隻身來到天津,打開通往女權主義的大門

四處求助無門的呂母,最後決定投奔孃家的哥哥,同時也是大女兒的婆家。

好在,孃家人沒有將她們拒之門外,舅舅接納了呂碧城一行人,呂碧城也在這裡,重新找回了自己。

舅舅家居住在離天津不遠的塘沽。在清朝的時候,天津是為數不多的對外開放的國際商埠之一。稀奇的西洋玩意,加上來往於塘沽和天津衛形形色色的人,讓呂碧城被呂家親戚壓榨到千瘡百孔的心,在這裡得慢慢到了修復。她開始慢慢變得活潑開朗起來,也很想出去走走。

然而,舅舅不同於父親呂鳳岐,他的思想相地來說還是比較的保守。因此,對於呂碧城還沒結婚就老是想往外跑,舅舅經常表示不滿,甚至想到了給呂碧城說一門親事來管住她的腿。

呂碧城想和舅舅朋友去天津開開眼的想法,被舅舅駁了回去。她一面是和舅舅賭氣,另一面也是真的按捺不住走出去的好奇心。呂碧城什麼家當都沒帶,來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買了票直接去了天津。

這也是她人生中第一次,嚐到了身為一個女人,給自己做主的快感。

也許是命中註定呂碧城是一個要成大事的人,到了天津之後,她就接連遇到貴人相助。先是遇上佛照樓的老闆娘,慷慨讓她在酒樓免費吃喝。接著遇上了她人生中第一個真正的知音,《大公報》的創辦人,英斂之。

英斂之見識過呂碧城的文采後,對她大為讚揚。而在見面之後,他更是驚訝於她不僅文采出眾,而且長得玲瓏剔透、傾國傾城。呂碧城加入《大公報》後不久,就憑藉著《興女權貴有堅忍之志》等女權主義的文章一炮而紅。

原本以為會因此遭到非議,但沒想到卻藉此打開了她在天津的“名利場”。許多人慕名而來,排隊在《大公報》門口,想要一睹她的真容。呂碧城的名聲,在天津越來越響,甚至還傳到了袁世凱的耳朵裡。

1904年,呂碧城和英斂之合計想開一間女子學校,袁世凱、唐紹儀都在背後推了一把力。就這樣,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女子學校正式創辦。呂碧城擔任學校的總教習,相當於校長一職。不僅拋頭露面,更重要的是她做著此前只有男人能做的事情。

呂碧城的學堂從創辦那日起,就從來沒為錢擔心過。袁世凱等清末民初那些有影響力的人,都給呂碧城的學堂投了錢。她的學堂,不僅招收社會名流的富家千金,還收那些家庭背景一般甚至貧窮的普通人家的女兒。就連周恩來的夫人鄧穎超也畢業於這所學堂。

呂碧城也曾經認真思考,想要打破男尊女卑的陋習,高唱女權、婦女地位等問題,是否會遭到男性的一致抵抗。畢竟想要打破舊的規則或事物,最大的阻力往往是對面的利益群體。

但在呂碧城來到天津之後,在男性當道的時代洪流中,她的這一葉小舟儘管磕磕絆絆,倒也算順風順水。也許是見慣了那些唯唯諾諾,安分守在家裡的小女人,突然看到這樣一位敢說敢做的“大女人”,讓這個社會上的男性們都感到眼前一亮。

這也許就是呂碧城的文章沒有想象中的阻礙,反倒收穫了一批男性粉絲的原因。不管怎麼說,這種成就感讓呂碧城更加堅定了自己為女性發聲的信念。

大女人主義的民國最潮女詞人,經濟獨立和女權一個都不能少

大女人光環的背後,是對於自由和公平的追求

我們都知道,在晚清的時候,慈禧把控朝政。按道理來說,這也相當於女人地位的提高。然而,事實上,呂碧城對於慈禧的做法非常不屑。她曾經寫了一首《百字令》,把慈禧給痛罵了一頓,詞如下:

排雲深處,寫嬋娟一幅,翠衣輕羽,禁得興亡千古恨劍樣英英眉。

屏蔽邊疆,京垓金弊,纖手輕輸去,遊魂地下,羞逢漢雉唐鵝。

這首詞的意思是說慈禧在主宰朝政的近半個世紀中,把大清皇朝的江山搞得一踢糊塗。一個沒什麼見識的女人,把中國邊疆的大量領土,國庫中的大把銀錢送給帝國主義國家,她到陰曹地府,一定怕和漢高祖的呂后、唐朝的武則天見面。

擁有超然地位但愚蠢至極的慈禧,在呂碧城看來,並不能成為女權的代表人物。呂碧城所追求的是女性獨立與自由,對於當時來說,簡直是“前無古人”的超前想法。在這一方面,好友秋瑾也同樣比不上她。

秋瑾在清末民初的時候,將自己打扮的非常中性,她曾對呂碧城說:“我希望樹立男子般的強心,打算先把外形變成男的,直到心也變成男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秋瑾只是把自己向男性同化,她的內心其實也不太看得起自己的女性身份。

呂碧城的行事作風恰恰和秋瑾相反。她喜歡穿漂亮的衣服,喜歡把自己打扮得光鮮亮麗。每次出門赴宴,都會穿上不同的華衣,活色生香。


大女人主義的民國最潮女詞人,經濟獨立和女權一個都不能少

左:呂碧城 右:秋瑾

然而她的穿著,讓擁有封建思想的英斂之有點看不過去了。英斂之忍不住在《大公報》上發文:“招搖過市,不東不西,不中不外,那一種嬌豔的樣子,叫人看著不耐看。”意思是說呂碧城穿著太過招搖,穿的衣服不像中國人也不像外國人,有點畫虎不成反類犬的感覺。

這樣的話語,顯然觸動了呂碧城的逆鱗。女性應該獲得公平和自由,那穿衣自由自然也是其中之一。因此,她第二天就在《津報》上寫了幾千字的文章,將英斂之說的話全部懟了回去。內容概括下來就是:我走自己的路,別人沒資格評頭論足!當然,所有的評頭論足者,我都當作是羨慕加上嫉妒!

敢做、敢說,呂碧城就是活得這麼瀟灑。她追求的是女性的獨立與公平。從政治、職業、教育等方方面面,追求平等。這一點倒是和她的偶像“羅蘭夫人”英雄所見略同。

羅蘭夫人是法國的女革命家。她既不是議員,也從未擔任過任何公職,但巴黎政界送給她的頭銜是“吉倫特的無冕女王”。她一生到底都在追求自由和平等,雖然最後革命失敗,她被送上了斷頭臺,但她的那句死前遺言,“自由啊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被無數人傳頌。

相比較羅蘭夫人,呂碧城是非常幸運的。她沒有生活在一個封建王朝統治的時代,在新舊統治交替的時候,她可以大膽發聲,說出自己的想法。她覺得,女人就是女人,不需要依附於男人,而需要獨立的思想。

在呂碧城創辦學堂的時候,所有的課程都是圍繞“德智體”這三方面來設置的,沒錯,就是我們常說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那個“德智體”。她專門給學生設立了體育課,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同時還培養她們健康的身體。

後來,呂碧城的學堂在末代皇帝賻儀遜位後就停辦了,但這不影響呂碧城的人生軌跡。她是追求獨立、自由的“大女人”,而她的人生軌跡,也同樣是沿著這條路延續下去的。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話可說

從踏上天津的土地那一刻起,呂碧城就成了自己人生的主宰。

隨著袁世凱的上臺,她成了第一個加入袁世凱幕僚團的女秘書,但因為三觀不合,她就直接選擇了退出。

對於從文還是從商,她從來沒有什麼黑白分明的界限,什麼讓她過得開心就選擇什麼。所以,她果斷從天津搬到上海,抓住貿易的浪潮讓自己成了上海灘多金的名媛。

隨後,因為時局的混亂加上自己想去更遠的地方看看,呂碧城就獨身一人出國長見識了。在出國的那段日子裡,她又醉心於動物保護和佛教研究,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參加奧地利國際動物保護會議的女性。

在事業上過得隨性,在感情上,呂碧城同樣選擇隨心而為。

眼紅她成就的人,曾經嘲笑她,說她過了那麼精彩的一生,到頭來還不是孤家寡人一個? 呂碧城自己對於感情卻不那麼強求,她曾說:

“生平可稱許之男子不多,梁任公(梁啟超)早有妻室,汪季新(汪精衛)年歲較輕,汪榮寶尚不錯,亦已有偶。張嗇公(張謇)曾為諸貞壯(諸宗元)作伐,貞壯詩固佳,奈年屆不惑,鬚髮皆白!”

呂碧城這麼驕傲的一個人,對於自己的另一半要求也是相當之高。她覺得可以託付終身的人,都已經結婚了,而那些苦苦追求她的人,她總覺得還不夠好。

她的身邊其實不乏追求者,袁世凱的二公子袁克文也曾經是她的追求者之一。但寧缺毋濫的呂碧城,作為一名獨立女性,她不缺物質需求也不缺精神需求。如果沒有合適的,她寧可選擇一人縱情於江湖。

回頭來看呂碧城的一生,她做的很多選擇,即便是21世紀的我們也很難做到。當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我們放不下眼前擁有的名和利,不願走出自己的舒適區選擇在一個新的地方打拼。

當面對來自親人和外界言語壓力的時候,很多人選擇了為結婚而結婚,放棄了愛情,只為了讓自己成為別人眼中的“正常人”。

也許我們無法成為像呂碧城那樣擁有五光十色的人生,但至少我們可以學一學她的勇氣和豁達——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話可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