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女人主义的民国最潮女词人,经济独立和女权一个都不能少

我的肉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那就让我纵身火海化为灰烬,但我不想随风飘散,也不想骨灰分离,所以,请将我的骨灰和面为丸,投入海中,让我在水中觅得一方自由。——吕碧城遗嘱

吕碧城曾经被西方上流社会称为“东方公主”,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她遗嘱中的只字片语,可以察觉到她洒脱不羁的性格。

吕碧城一生中有很多的头衔,“300年最后一位女词人”、“民国第一剩女”、“中国第一位女编辑”、“女权运动倡议者”、“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甚至还有“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者”这个看上去只有我们这个时代才会有的标签。

这些标签不仅是在民国,哪怕是到了现在,同样会掀起一场不小的波澜。作为民国四大才女之首的吕碧城,她的才情不亚于林徽因和张爱玲,烈士秋瑾是她的至交闺蜜,她自己还曾经是袁世凯的第一任女秘书。

吕碧城不光有才情,还是长相出众的万人迷,她很有经商的头脑,靠自己的远见赚了几辈子花不完的钱。吕碧城还是一个坚定的女权主义者,她建立女子学校,公开宣扬女权思想。然而最让人惊讶的是,她最后选择了脱离红尘皈依佛门,并且到死还是单身一人。究竟在她的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思想如此前卫的传奇女性是怎样炼成的。


大女人主义的民国最潮女词人,经济独立和女权一个都不能少

堪比女星的吕碧城

不谙世事的富家千金,家道中落,尝尽人间冷暖

吕碧城从小生活在一个富裕并且充满爱的家庭。父亲吕凤岐是清朝的进士,在翰林院当差。母亲出身书香门第,温柔大气。她上面有两个哥哥和姐姐,下面有个刚出世的妹妹,一大家子倒也过得其乐融融。

吕凤岐对于家里面几个孩子的培养都是一视同仁的,即便是女孩子,他也要求她们多读书,每天都要完成布置的功课。正因为如此,吕碧城自小就能填词,作画、音律都很在行。

原本出生在这样家庭中的女孩子,将来的日子本该一路顺遂。她的人生轨迹应该是父母安排了一门好亲事,然后结婚生子,最后颐养天年。然而,吕碧城的人生轨迹,从5岁开始,就产生了偏差。

先是大哥自杀,接着是二哥夭折。两个儿子接连离开人世,给吕家造成了极大地打击,这也为日后发生的事情埋下了一个地雷。

虽然没了两个儿子,但好在吕碧城姐妹几个都非常出色。这让吕凤岐心里稍稍得到些安慰。

吕碧城和大姐二姐被称为“淮南三吕,天下知名”。大姐吕惠如9岁能诗,工书善画,二姐吕美荪5岁读完《三字经》、《千字文》,11岁时能写《四书》这样的命题作文,12岁能写格律诗。

但四个女儿中,吕凤岐尤其喜欢吕碧城。12岁的时候,她写了一首词,在吕凤岐的朋友间传阅,吕碧城小才女的名气也就此传开。

绿蚁浮春,玉龙回雪,谁识隐娘微旨?夜雨谈兵,春风说剑,冲天美人虹起。

当年的才子樊增祥在读到这首词的时候,始终不敢相信,这居然是出自一个12岁的女娃娃的手笔。

12岁,是吕碧城曾经最美好的年华,却也是她这辈子抹不去的至暗时刻。

先是父亲因为操持大姐的婚事,劳累过度,让好好的一桩红事变成了白事。紧接着,一群不要脸的亲戚找上了门。

由于吕家没了男丁,剩下的都是女流,亲戚们以此为借口,说女人都是要嫁人跟别人姓的。他们老吕家的钱,怎么能落入别人的口袋呢?

一开始吕碧城的母亲还想和这些烂人斗一斗。但没想到,那些亲戚居然想出绑架了绑架和囚禁这样的阴招,借着破坏吕家母女的名声来逼迫她们投降。站在所谓的“道德制高点”的吕家亲戚们,就这样硬逼着吕碧城一家离开了吕家大宅。

离开吕家后,母亲原本想带着几个女儿投奔吕碧城的娃娃亲对象汪家。然而汪家见吕家倒了,也就不想再和吕碧城她们有所瓜葛,赏了母女几个一顿饭后,就让下人告诉她们婚约解除,大家从此井水不犯河水。

母女四人彻底陷入了走投无路的囧地。

从人人称赞的富家千金,到落难后的人人避而远之,那些翻脸比翻书还快的人情世故,让吕碧城一夕长大。

原本以为是血溶于水的亲戚,结果在父亲去世后瞬间露出奸佞的嘴脸。明明是最有权力继承父亲财产的母女四人,结果却成了亲戚口中“名不正言不顺”的人,这给接受传统教育的吕碧城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

这种哑巴吃黄连的苦,让她开始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话语权。

只身来到天津,打开通往女权主义的大门

四处求助无门的吕母,最后决定投奔娘家的哥哥,同时也是大女儿的婆家。

好在,娘家人没有将她们拒之门外,舅舅接纳了吕碧城一行人,吕碧城也在这里,重新找回了自己。

舅舅家居住在离天津不远的塘沽。在清朝的时候,天津是为数不多的对外开放的国际商埠之一。稀奇的西洋玩意,加上来往于塘沽和天津卫形形色色的人,让吕碧城被吕家亲戚压榨到千疮百孔的心,在这里得慢慢到了修复。她开始慢慢变得活泼开朗起来,也很想出去走走。

然而,舅舅不同于父亲吕凤岐,他的思想相地来说还是比较的保守。因此,对于吕碧城还没结婚就老是想往外跑,舅舅经常表示不满,甚至想到了给吕碧城说一门亲事来管住她的腿。

吕碧城想和舅舅朋友去天津开开眼的想法,被舅舅驳了回去。她一面是和舅舅赌气,另一面也是真的按捺不住走出去的好奇心。吕碧城什么家当都没带,来了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买了票直接去了天津。

这也是她人生中第一次,尝到了身为一个女人,给自己做主的快感。

也许是命中注定吕碧城是一个要成大事的人,到了天津之后,她就接连遇到贵人相助。先是遇上佛照楼的老板娘,慷慨让她在酒楼免费吃喝。接着遇上了她人生中第一个真正的知音,《大公报》的创办人,英敛之。

英敛之见识过吕碧城的文采后,对她大为赞扬。而在见面之后,他更是惊讶于她不仅文采出众,而且长得玲珑剔透、倾国倾城。吕碧城加入《大公报》后不久,就凭借着《兴女权贵有坚忍之志》等女权主义的文章一炮而红。

原本以为会因此遭到非议,但没想到却借此打开了她在天津的“名利场”。许多人慕名而来,排队在《大公报》门口,想要一睹她的真容。吕碧城的名声,在天津越来越响,甚至还传到了袁世凯的耳朵里。

1904年,吕碧城和英敛之合计想开一间女子学校,袁世凯、唐绍仪都在背后推了一把力。就这样,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女子学校正式创办。吕碧城担任学校的总教习,相当于校长一职。不仅抛头露面,更重要的是她做着此前只有男人能做的事情。

吕碧城的学堂从创办那日起,就从来没为钱担心过。袁世凯等清末民初那些有影响力的人,都给吕碧城的学堂投了钱。她的学堂,不仅招收社会名流的富家千金,还收那些家庭背景一般甚至贫穷的普通人家的女儿。就连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也毕业于这所学堂。

吕碧城也曾经认真思考,想要打破男尊女卑的陋习,高唱女权、妇女地位等问题,是否会遭到男性的一致抵抗。毕竟想要打破旧的规则或事物,最大的阻力往往是对面的利益群体。

但在吕碧城来到天津之后,在男性当道的时代洪流中,她的这一叶小舟尽管磕磕绊绊,倒也算顺风顺水。也许是见惯了那些唯唯诺诺,安分守在家里的小女人,突然看到这样一位敢说敢做的“大女人”,让这个社会上的男性们都感到眼前一亮。

这也许就是吕碧城的文章没有想象中的阻碍,反倒收获了一批男性粉丝的原因。不管怎么说,这种成就感让吕碧城更加坚定了自己为女性发声的信念。

大女人主义的民国最潮女词人,经济独立和女权一个都不能少

大女人光环的背后,是对于自由和公平的追求

我们都知道,在晚清的时候,慈禧把控朝政。按道理来说,这也相当于女人地位的提高。然而,事实上,吕碧城对于慈禧的做法非常不屑。她曾经写了一首《百字令》,把慈禧给痛骂了一顿,词如下:

排云深处,写婵娟一幅,翠衣轻羽,禁得兴亡千古恨剑样英英眉。

屏蔽边疆,京垓金弊,纤手轻输去,游魂地下,羞逢汉雉唐鹅。

这首词的意思是说慈禧在主宰朝政的近半个世纪中,把大清皇朝的江山搞得一踢糊涂。一个没什么见识的女人,把中国边疆的大量领土,国库中的大把银钱送给帝国主义国家,她到阴曹地府,一定怕和汉高祖的吕后、唐朝的武则天见面。

拥有超然地位但愚蠢至极的慈禧,在吕碧城看来,并不能成为女权的代表人物。吕碧城所追求的是女性独立与自由,对于当时来说,简直是“前无古人”的超前想法。在这一方面,好友秋瑾也同样比不上她。

秋瑾在清末民初的时候,将自己打扮的非常中性,她曾对吕碧城说:“我希望树立男子般的强心,打算先把外形变成男的,直到心也变成男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秋瑾只是把自己向男性同化,她的内心其实也不太看得起自己的女性身份。

吕碧城的行事作风恰恰和秋瑾相反。她喜欢穿漂亮的衣服,喜欢把自己打扮得光鲜亮丽。每次出门赴宴,都会穿上不同的华衣,活色生香。


大女人主义的民国最潮女词人,经济独立和女权一个都不能少

左:吕碧城 右:秋瑾

然而她的穿着,让拥有封建思想的英敛之有点看不过去了。英敛之忍不住在《大公报》上发文:“招摇过市,不东不西,不中不外,那一种娇艳的样子,叫人看着不耐看。”意思是说吕碧城穿着太过招摇,穿的衣服不像中国人也不像外国人,有点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感觉。

这样的话语,显然触动了吕碧城的逆鳞。女性应该获得公平和自由,那穿衣自由自然也是其中之一。因此,她第二天就在《津报》上写了几千字的文章,将英敛之说的话全部怼了回去。内容概括下来就是:我走自己的路,别人没资格评头论足!当然,所有的评头论足者,我都当作是羡慕加上嫉妒!

敢做、敢说,吕碧城就是活得这么潇洒。她追求的是女性的独立与公平。从政治、职业、教育等方方面面,追求平等。这一点倒是和她的偶像“罗兰夫人”英雄所见略同。

罗兰夫人是法国的女革命家。她既不是议员,也从未担任过任何公职,但巴黎政界送给她的头衔是“吉伦特的无冕女王”。她一生到底都在追求自由和平等,虽然最后革命失败,她被送上了断头台,但她的那句死前遗言,“自由啊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被无数人传颂。

相比较罗兰夫人,吕碧城是非常幸运的。她没有生活在一个封建王朝统治的时代,在新旧统治交替的时候,她可以大胆发声,说出自己的想法。她觉得,女人就是女人,不需要依附于男人,而需要独立的思想。

在吕碧城创办学堂的时候,所有的课程都是围绕“德智体”这三方面来设置的,没错,就是我们常说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那个“德智体”。她专门给学生设立了体育课,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同时还培养她们健康的身体。

后来,吕碧城的学堂在末代皇帝赙仪逊位后就停办了,但这不影响吕碧城的人生轨迹。她是追求独立、自由的“大女人”,而她的人生轨迹,也同样是沿着这条路延续下去的。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话可说

从踏上天津的土地那一刻起,吕碧城就成了自己人生的主宰。

随着袁世凯的上台,她成了第一个加入袁世凯幕僚团的女秘书,但因为三观不合,她就直接选择了退出。

对于从文还是从商,她从来没有什么黑白分明的界限,什么让她过得开心就选择什么。所以,她果断从天津搬到上海,抓住贸易的浪潮让自己成了上海滩多金的名媛。

随后,因为时局的混乱加上自己想去更远的地方看看,吕碧城就独身一人出国长见识了。在出国的那段日子里,她又醉心于动物保护和佛教研究,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参加奥地利国际动物保护会议的女性。

在事业上过得随性,在感情上,吕碧城同样选择随心而为。

眼红她成就的人,曾经嘲笑她,说她过了那么精彩的一生,到头来还不是孤家寡人一个? 吕碧城自己对于感情却不那么强求,她曾说:

“生平可称许之男子不多,梁任公(梁启超)早有妻室,汪季新(汪精卫)年岁较轻,汪荣宝尚不错,亦已有偶。张啬公(张謇)曾为诸贞壮(诸宗元)作伐,贞壮诗固佳,奈年届不惑,须发皆白!”

吕碧城这么骄傲的一个人,对于自己的另一半要求也是相当之高。她觉得可以托付终身的人,都已经结婚了,而那些苦苦追求她的人,她总觉得还不够好。

她的身边其实不乏追求者,袁世凯的二公子袁克文也曾经是她的追求者之一。但宁缺毋滥的吕碧城,作为一名独立女性,她不缺物质需求也不缺精神需求。如果没有合适的,她宁可选择一人纵情于江湖。

回头来看吕碧城的一生,她做的很多选择,即便是21世纪的我们也很难做到。当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我们放不下眼前拥有的名和利,不愿走出自己的舒适区选择在一个新的地方打拼。

当面对来自亲人和外界言语压力的时候,很多人选择了为结婚而结婚,放弃了爱情,只为了让自己成为别人眼中的“正常人”。

也许我们无法成为像吕碧城那样拥有五光十色的人生,但至少我们可以学一学她的勇气和豁达——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话可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