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醫療隊在黃岡重症病房裡挑戰“生死時速”

3月8日,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南樓七層感染隔離病房,現有住院病人25人。在與病毒殊死搏鬥的一個多月中,山東醫療隊重症救治組的醫務人員與時間賽跑,與死神對抗,經歷著一次又一次的驚心動魄。

團隊第一例氣管插管的經歷,讓山東醫療隊隊員、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嶽茂奎現在想來都覺得後怕。

在1月28日晚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收治的第一批重症患者中,一名47歲的男性患者病情最重,無創正壓通氣已經不能滿足需求,經專家組討論決定,氣管插管。然而,當時防護面屏用完了!

氣管插管的瞬間,患者會噴射出大量病毒氣溶膠。若不佩戴防護面屏,此時近距離直面患者呼吸道的醫護人員極易感染。

時間就是生命,沒有面屏也得上!嶽茂奎當機立斷,迅速準確地將軟管插入患者聲門。在插管過程中,病人一度心律下降,所幸有驚無險,之後連接有創通氣,病情終於穩定下來。

“事後想想還很害怕,但當時顧不了那麼多。”嶽茂奎說,病情就是命令,只要病人需要,醫療隊裡的每個人都會這樣做。

在與病毒爭分奪秒的過程中,準確判斷病情、快速處理搶救考驗著每一位醫護人員。山東醫療隊隊員、聊城市第二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劉清嶽,對一次搶救記憶猶新。

當時患者有創通氣,已經氣胸,限於條件,只放置了相對較細的單腔中心靜脈導管引流,情況一度較穩定。劉清嶽值班時,發現患者血氧突然下降,呼吸超過40次/分鐘,呼吸潮氣量只有200多毫升,危在旦夕。沒有床旁胸片,沒有床旁超聲,只有血氣分析結果顯示二氧化碳瀦留加重。劉清嶽又經過叩診,分析認為是目前引流管太細,使得患者原有氣胸加重。劉清嶽立即切口,更換粗號胸腔閉式引流管,不到兩分鐘,病人症狀緩解,轉危為安。

最讓重症團隊振奮的消息,是在病房運行一週後,他們迎來了第一例病情好轉拔除氣管插管的病人,從重症監護病房轉入普通病房接受進一步治療。一個多月來,山東醫療隊重症救治組在艱苦的治療條件下連續工作,收治黃岡市區重症患者54例,危重症患者38例,一次次把病人從死亡線上拉回來;而每一次病人的轉危為安,每一位病人的成功救治,都凝聚著他們巨大的心血。

疫情面前,他們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只為讓那些瀕於枯萎的生命之花重新綻放。(王凱)(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