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老年》:老年真是人生的負擔嗎?西塞羅教人們安度晚年


導言:老年,是人生中的最後階段。人到老年,猶如夕陽西下。雖然夕陽無限美好,可是已經接近黃昏了。人生暮年,的確會讓許多人產生日暮途窮、夕陽黃昏的惆悵與慨嘆之情。那麼,老年是否是一個身心衰弱、意氣消沉、令人悲傷、沒有樂趣並且使人產生苦惱和恐懼的時期呢?西塞羅的名著《論老年》給出了明確的回答:老年並不是人生的負擔,老年可以和人生的其他階段一樣幸福。

《論老年》:老年真是人生的負擔嗎?西塞羅教人們安度晚年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一、老年,真的是人生的負擔嗎?

馬爾庫斯·圖利烏斯·西塞羅(Marcus Tullius Cicero, 公元前106-43年)是古羅馬最有才華的政治家之一,他不僅當過執政官、元老院元老、總督,而且還是當時最偉大的演說家、哲學家和散文家。《論老年》又稱《老加圖》,是一部文筆優美的對話體論著,發表於公元前44年。

西塞羅在《論老年》中假借年事已高的馬爾庫斯·加圖之口來談論老年。他首先考察了人們最常提出的四種對於老年的指責:第一,它使人們不能積極地工作。第二,它使身體衰弱。第三,它使人們幾乎完全喪失肉體上的快樂。第四,它是死亡前的最後一個步聚。然後,他對四種批評意見逐一進行了有理有據的分析、論證與反駁,從而告訴人們如何糾正和克服對老年的不恰當的認識和理解,從容愉快地度過老年。

《論老年》:老年真是人生的負擔嗎?西塞羅教人們安度晚年

西塞羅

開篇,西塞羅就講到,人步入老年,或多或少都會有一種心理上的負擔。絕大多數老年人非常討厭老年,實際上,他們往往也難以安度晚年。其實,對於有些人而言,老年不僅不是一種負擔,反而可能還會和人生的其他階段一樣自然而幸福。那些本身不知道如何過一種愉快而幸福的生活的人,無論在什麼年紀都會覺得活得很累,甚至產生厭世情緒,而不僅僅是在老年階段。但是,那些從內部(也就是心靈內部)尋求一切愉悅的人,決不會認為那些因自然規律而不可避免的事物是邪惡的,這些事物中首當其衝的便是老年。生、老、病、死乃是生命的必然過程,完全受自然規律的決定和支配。如果人們對於必然的事情不能坦然接受,反而懷有不滿、抱怨和逃避的情緒,實在不是明智之舉。愚昧的暮年當然不會幸福。如何正確對待老年並享受老年本身的樂趣?西塞羅的回答是,要有這樣的智慧:追隨"自然"這個嚮導,對之敬若神明,遵從她的命令。

《論老年》:老年真是人生的負擔嗎?西塞羅教人們安度晚年

夕陽西下,晝夜交替,自然規律。

二、老年並不是人生的負擔,老年人依舊可以過得幸福

西塞羅詳細考察了人們指責老年的四個理由,針對每個理由逐一進行了分析,並結合自身的生活經歷和感悟,給出了相應的解決之道。

1. 指責老年的理由之一:老年使我們不能積極地工作。

應對方法和態度:坦然接受,量力而行。從事相對輕鬆的腦力工作,憑藉自己穩重的性格與作風、豐富的閱歷與經驗以及能夠深邃洞察先機的人生智慧,參與公共事務,關鍵時刻力挽狂瀾、拯救國家。

老年雖不能像年輕力壯、精力充沛的年輕人那樣生龍活虎、雷厲風行地積極從事各種各樣的工作,但卻依舊可以從事腦力勞動。而且,說老年不能參與公共事務是沒有道理的,老年人就象舵手,靜靜地坐在船尾掌舵。他雖不象年輕水手那樣爬上爬下、敏捷迅速地做事,但他所扮演的角色、承擔的責任、所起的作用卻更大更重要。

"完成人生偉大的事業靠的不是體力、活動或身體的靈活性、敏捷性,而是深思熟慮、性格、意見的表達。而這些品質與能力,老年人不但沒有喪失,而且益發增強了。"

他說,我們的最高議事機構叫元老院,在斯巴達,擔任最高職務的人就叫做長老,而且他們也確實是些年長的老人。老年人其實是國家棟梁,總是在危機關頭臨危受命、力挽狂瀾,使國家轉危為安。

"因為莽撞當然是青年的特徵。謹慎當然是老年的特徵。"

另外,他還列舉了一些詩人、作家和哲學家的例子,如荷馬、赫西奧德、畢達哥拉斯、柏拉圖、芝諾等在其老年仍舊不斷地進行文學創作或哲學研究,直到他們去世為止。

《論老年》:老年真是人生的負擔嗎?西塞羅教人們安度晚年

2. 指責老年的理由之二:老年使我們的身體衰弱。

應對方法和態度:安然面對,適當鍛鍊。起居有常,食飲有節,保重身體,注意理智和心靈方面的健康,仍然可以教指導青年,發揮餘熱。

西塞羅說,老年的確使我們的身體衰弱,但是,老年人自己其實也並不想望有青年人那樣的體力,而且,社會和家庭也不要求老年人有年輕人那樣的體力。人到老年,應量力而行,當然,也應全力以赴。如果一個老年人被一群熱情的青年人圍繞著,仍有力量教導和訓練青年覆行人生的一切職責,那麼,還有什麼比這更高更令人愉悅的呢?

如果老年人不像青年人那樣爭強好勝、好高騖遠,而是安靜自守,豁達隨和,適當節用體力,量力而行,當然就不會因為自己體力衰弱而感到遺憾了。

我們生命的每一階段都各有特色:童年的稚弱、青年的激情、中年的穩健、老年的睿智——都有某種自然優勢。人們應當合乎時宜地享用這種優勢。

老年人應適當鍛鍊,合理膳食,保證睡眠,應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僅保重身體,而且更應注意理智和心靈方面的健康。因為它們宛如燈火,若不繼續添油,便會油盡燈滅。體育鍛煉可以讓身體結實粗壯,理智方面的鍛鍊卻能使頭腦變得更加精細。輕信、健忘、邋遢、馬虎並不是老年本身所固有的缺點,只有那些懶散迷糊、老年昏聵的人才是如此。能夠保持對人生的熱愛和好奇之心、能夠保持青春活力的人,身體也許會衰老,但心靈卻永不會隨著肉體而衰老或者僵化。一個總是在學習和工作的人,是在不知不覺中逐漸衰老的,其生命不是突然崩潰的,只是慢慢地寂滅。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樂而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論老年》:老年真是人生的負擔嗎?西塞羅教人們安度晚年

幸福取決於我們自己——亞里士多德


3. 指責老年的理由之三:老年使我們缺乏感官上的快樂。

應對方法和態度:不以為憾,反以為樂。可以研究哲學,理性沉思,保持心靈的活力,享受超然的生活,享受理智上的快樂。

西塞羅指出,老年的確使我們缺乏感官上的快樂。但是,追求並沉湎於感官快樂尤其是淫樂常常是年輕時代令人慾罷不能、無法自拔的一個最大的汙點,老年時代幾乎完全喪失了肉體的快樂,實在不是什麼壞事,相反,倒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

接下來,西塞羅引用塔蘭託的阿契塔的一篇談話來描述和分析感官快樂對人的致命吸引力和巨大危害性,指出了過度的感官快樂是和人的理智以及美德水火不容的:

感官上的快樂是自然賦予人類最致命的禍根;為了尋求感官上的快樂,人們往往會萌生各種放蕩不覇的慾念。它是謀反、革命和通敵的一個富有成效的根源。實際上,沒有一種罪惡,沒有一種邪惡的行為不是受這種感官上的快樂欲的驅使而做出的。亂倫、通姦、以及一切諸如此類的醜惡行徑,都是這種淫樂的慾念激起的。理智是自然或上帝賜予人類最好的禮物,而對這一神聖的禮物最有害的莫過於淫樂。因為,受慾念支配時,人就不可能做到自我剋制;在感官上的快樂佔絕對統治地位的領域裡,美德是沒有立足之地的。設想一個人盡情享受著感官上的快樂,興奮到了極點,感官處於此種亢奮狀態,是不可能有效運用理智、理性或思維的。因此,再沒有比淫樂更可惡、更要命的示西了,因為如果一個人長期沉湎於淫樂之中,他的靈魂之光就會泯滅,變成一團漆黑。

《論老年》:老年真是人生的負擔嗎?西塞羅教人們安度晚年

宴飲

作者引用這段長篇大論,是為了證明:如果我們藉助理性和哲學還不能擯棄淫樂的話,我們就應當感謝老年,因為它使我們失去了一切不良的嗜好,當然也使我們擺脫了不良嗜好的粗暴挾持、控制與奴役,使我們回覆正常的理性和思維,恢復了美德與善行,過上了自制而審慎的生活,從而獲得心靈的寧靜與自由。

哲學家柏拉圖也曾說過,快樂是"罪惡的誘餌",人們很易上當。淫樂阻礙思維,矇蔽心靈,是理性的最大敵人,與美德完全不相容。因此,老年對任何快樂都沒強烈慾望這一點絕不會成為指責老年的理由,相反,這是老年人值得讚譽的優點。

老年被剝奪了飲食之樂,失去了飽餐美食、開懷暢飲之樂趣,但也避免了酒醉頭疼、胃脹失調、徹夜難眠的痛苦。老年人沒有了兒女情長、男歡女愛的情愛歡愉,但也避免了放蕩不羈、意亂情迷、以及愛而不得、失戀、為情所困等種種情感痛苦。老年人應避免豪奢的宴飲,但可以適當參加一些有節制的宴會。宴會中人們坐在一起輕鬆愉快地談話的樂趣,對於老年人而言,反而可能遠遠高於對飲食的興趣。

無疑,老年人沒有那種令人興奮的快感了。但他們也並不那麼希望有這種快感。人們不希望有的東西,若沒有,自然是不會難受的。

一個人在經歷了情慾、野心、競爭、仇恨以及一切激情的折騰之後,沉入籌思,享受超然的生活,這是何等幸福啊!

《論老年》:老年真是人生的負擔嗎?西塞羅教人們安度晚年

古代雅典人交流哲學思想

實際上,如果有一些研究能力或哲學功底的話,世界上再沒有比閒逸的老年更快樂的了。

吃喝嫖賭的快樂無法和求知的快樂相提並論,對於有理智的、受過良好教育的人來說,這種快樂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強的。活到老學到老,其他一切快樂當然不可能大於這種"理智上的快樂"。

作者還詳細描述了務農的生活,認為田園之樂特別適宜老年人。另外,作者還認為,威望是老年的最大榮耀。老年的威望,尤其是享受尊榮的老年的威望,其價值相當於青年時代一切快樂的總和。當然,一個人最終享有威望是他早年品行高尚的結果。感官上的快樂怎麼能與威望方面的報酬相比擬呢?

總之,老年雖然缺乏感官上的快樂,但卻是得大於失,避免了過度沉迷於肉體快樂的一切傷身敗德的痛苦,可以安靜地享受哲學的沉思、理智的快樂和超然的生活,還可能享受因為早年高尚品行帶來的尊榮與威望,這樣的晚年自然是快樂的、悠閒的、幸福的。

《論老年》:老年真是人生的負擔嗎?西塞羅教人們安度晚年

枝頭的果實,象成熟的老年

4. 指責老年的理由之四:死亡臨近,我們面臨死亡的威脅和恐懼。

應對方法和態度:勇於面對,順其自然。深入思考死亡這一人生的終極問題,兩種可能:靈魂徹底毀滅,或者靈魂永生。若是前者,死何足懼?若是後者,求之不得。

人到老年,死亡臨近。這一事實似乎比其他任何事情都更令人苦惱和焦慮。但若人話了一輩子還不知死亡並不可怕,那是可憐的老糊塗。西塞羅認為,死亡無非兩種可能:靈魂徹底毀滅,或者靈魂永生。若是前者,則完全無所謂。若是後者,我們甚至求之不得。即使靈魂可朽,老年死亡,也是生命成熟之後的自然現象。而接近死亡的成熟階段其實是非常可愛的。

另外,老年沒有固定的界限,只要能擔負起相應的責任,將生死置之度外,就是非常恰當地利用老年。因此,老年甚至比青年還自信,還勇敢。對自己短暫的餘生,既不應當過分貪戀,也不應當無故放棄。

西塞羅指出,實際上,靈魂來源於天國,是從至高無上的故鄉遣送下來的,因此也可以說是被埋在塵世——即與其神聖和不朽的本性格格不入的地方。

"但是我想,不巧的諸神之所以要把靈魂植入人的軀體,就是為了能有某種東西俯瞰這個世界,同時還注視天體的秩序,以便將這種永恆不變的秩序貫徹於人類生活之中。"

他說,使我產生這種信仰的不僅僅是推理和論證,而且還有那些最傑出的哲學家的聲望和權威。畢達哥拉斯和他的學生們從不懷疑靈魂是從普遍的神聖理智中選拔出來的。蘇格拉底臨終時關於靈魂不朽的談話,他也深信不疑。

既然靈魂活動迅速,多才多藝,學識淵博,發明諸多,能清楚地記得過去預知未來,那麼,如此神通廣大的東西,其本身是不可能死的。

色諾芬也說過,只有完全擺脫了軀體,靈魂才會開始變得純潔無瑕,更有智慧。綜上所述,哲學家是最不會畏懼死亡的人,最聰明的人總是能從容地去死,最愚蠢的人總是最捨不得去死。告別人生,好像離開塵世暫居的旅館,回到天上的家鄉,有什麼可怕的呢?

《論老年》:老年真是人生的負擔嗎?西塞羅教人們安度晚年

向上的路,靈魂的家園。

三、善,就是依照"自然"而生活。與"自然"保持一致,就能安享晚年。

總之,老年雖然不能積極地從事各種工作,雖然使我們身體衰弱,但是,我們完全可以避重就輕,選擇適合自己的腦力工作。老年雖然使我們缺乏感官上的快樂,但是,它使人擺脫了感性慾望的奴役與驅使,恢復了理智和理性,獲得了自由和美德。尤其是那些熱愛學習、有哲學功底的人,在悠閒的晚年可以享受想象的樂趣、理智的沉思,過著超然物外的生活,這是多麼幸福的事情啊。老年之時,雖然死亡臨近,但肉體死亡,靈魂卻不朽而永生;即使靈魂可朽,老年死亡,也是生命成熟後的自然現象,再自然不過了,所以,死有何懼呢?

西塞羅對待老年的這種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其實是源自他的基本哲學思想:遵循"自然"而生活。他認為,世間萬物,週而復始,生生不息,這種自然過程是嚴格地受自然法則所決定的,並且都以自然手段達到某種目的。

這種至高無上的必然性的力量,他稱之為"神"或者"自然",也就是其他一些哲學家稱之為"邏各斯"的最高的理性。這種必然性的力量,無所不在,支配著整個宇宙和人類。它賦予人以理智,並指導人的行動。道德就是人在內心與"自然"保持一致的力量。因此,凡是符合"自然"的生活都是善的,反之,就是惡的。

善,就是依照"自然"而生活。西塞羅將這一普遍原則運用於各種特殊情形,以此來評價人們行為的善惡優劣、當與不當。同樣,面對老年,人們如果能夠順其自然,就是明智的、好的實踐態度和人生選擇。

可以說,西塞羅所說的"自然",最高原則或最高理性,和我們中國古人所講的"道"有些相似之處。按照"自然"生活,也就是"遵道而行"。大道運行,支配著宇宙和人生,無形無聲,卻須臾不可離也。

《論老年》:老年真是人生的負擔嗎?西塞羅教人們安度晚年

碩果累累,季節輪迴,自然而然。

結語:

西塞羅不僅是古羅馬時期成就斐然的政治家(曾被授予"國父"稱號)、學識廣博的思想家,還是才華橫溢的散文家和演說家。他一生熱愛祖國、追求榮譽,享有崇高威望。他對待老年的睿智而清醒、樂觀而豁達的人生態度值得我們學習和讚賞。

面對生命,應順其自然。生命由生到死的自然過程,猶如春夏秋冬的四季輪迴。春耕夏播、秋收冬藏,大自然本身有其固有的節奏。時間的腳步,誰也無法阻擋。與其悲嘆恐懼老年的到來,惶惶不可終日,不如坦然接受事實,坦然接受命運的安排,順天應命,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情,不負韶華,不辱使命,安然地走完生命的旅程。

人到老年,就象枝頭那經歷了季節的變換、沐浴了陽光雨露的熟透的果子要墜落大地一樣,是瓜熟蒂落、自然而然的事情。順應自然,完成生命本身的一個圓滿的輪迴,這不也是另外一種完滿嗎?聰明人會坦然接受這樣的結果,是絕對不會為此而抱怨和恐懼的。

總之,西塞羅關於老年所進行的冷靜而客觀的思考和分析,對於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極大的啟示和指導意義。如何面對生活,如何面對老年,是每個人的人生課題。我們應該順應自然、遵道而行,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無愧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