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素狂草《王羲之傳》,疑為明人解縉偽本


懷素狂草《王羲之傳》,疑為明人解縉偽本

2016年,楊璐楊敔主編的《懷素全集》上、下冊,由中國書店出版。全集收錄懷素大師四十帖,有十五帖是首次面世,有的為海內孤本,是編者歷時四十年蒐集來的,為學習研究懷素提供了很好的教材,善莫大焉! 其中的懷素狂草《王羲之傳》(論書帖)為首次發表,四百餘字,主要論及書法經歷,內容不同於《晉書.王羲之傳》(千字左右)。收入秘古閣叢帖,四卷本,由清孫椿年輯。第二卷是唐懷素、楊凝式的書法。

懷素狂草《王羲之傳》,疑為明人解縉偽本

懷素寫的大草《王羲之傳》,卷後有三則重要題識。第一則是楊凝式的鑑定文字: “十年揮毫學臨池,始識王公學衛非,草聖未須因酒發,筆端應解化龍飛。”此詩等於認定了此稿是懷素真跡無疑。晚唐楊凝式,書史上赫赫大名,“誰知洛陽楊風子,下筆便到烏絲欄”(黃庭堅詩),一代草書大家,受人尊崇,他說此卷為真跡,一下子讓我思忖再三,怎敢輕易評說。

懷素狂草《王羲之傳》,疑為明人解縉偽本

第二則是北宋李建中(字西臺)的跋語,“今觀此卷珣造其極,宜楊少師其稱賞,如此珍重珍重!” 李建中李西臺,大學者大書家也! 黃山谷跋蘇東坡詩卷,稱其有李西臺之意。他雖未列入宋四家,而宋四家之首的蘇大學士書法裡含西臺意,可見李建中在當朝影響何其了得! 他認可楊少師的鑑識,也認為懷素此卷為真,我豈奈何!

懷素狂草《王羲之傳》,疑為明人解縉偽本

第三則為明代東海居士、草書大家張弼,更是對懷素此卷讚賞有加:“此唐釋懷素草書真跡,數百年來絹素墨色如新,歷朝諸賢鑑定,固不得謂為贗本也”,“今日得觀於其文孫禮遠家,豈非武陵漁人得入花源耶,不勝欣幸之至 ”!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能再說懷素《王羲之傳》為贗本嗎?

懷素狂草《王羲之傳》,疑為明人解縉偽本

三位宗師下了如此“定論”,為此件懷素墨寶增光添彩。我又比對了題跋書跡,與他三人書作代表性墨跡也大略相似。除此外尚未見其他名家的賞鑑之辭。倒是在有關秘古閣帖史料中,北宋大家米芾不認同此帖,說“懷素與楊凝式也一例偽書”。此說出自大名鼎鼎的米襄陽之口,多少給我壯了些膽。

懷素狂草《王羲之傳》,疑為明人解縉偽本

我之所以說懷素《王羲之傳》為偽本,是經過一番分析比對得出的。假若說在兩可之間,我寧願相信是真。因為此件“偽”的成分太多,不得已才說說是“偽”品的理由。

懷素狂草《王羲之傳》,疑為明人解縉偽本

書史上未曾見記載。幾千載書法的歷史,歷代評論、鑑賞文字汗牛充棟,對懷素的關注度極高,各類探幽、覓蹤、賞析、求索等不絕如縷,少見對此帖的記敘文字。列入真跡的墨本、摹本、刻本、碑拓等,認可的早已公諸於世; 那些尚存疑的,也赫然在冊可尋。而清代秘古閣帖(未見全貌),跨越時代,把懷素唐貞元三年書《王羲之書論》公諸於世,多少年來未引起大的反響,當代也少有人研究此帖。直到今天出版《懷素全集》,將其收錄其中,而且又是大部頭、極具份量的書法鉅製,聞所未聞,著實讓人生疑。

懷素狂草《王羲之傳》,疑為明人解縉偽本

和存世數載的懷素名下之主要碑帖風格迥異,出入較大。如懷素不同時期的佳作,《自敘帖》、《四十二章經》、《聖母帖》、《藏真帖》、《律公帖》、大小草《千字文帖》等等相比,其筆法、結體、章法乃至書寫風格、氣韻氣象等等,差異甚大。這些帖之間的內在聯繫十分緊密,有不少的契合點,有一定的相似度,獨獨這件大草《王羲之傳》,他四十九歲(貞元三年、公元787年)時所寫,應是精力彌滿,壯歲鼎盛之際,最能體現懷素書法風格之作的。然卻大相徑庭,似天外飛來,風格突兀,令人不解。

懷素狂草《王羲之傳》,疑為明人解縉偽本

不符合懷素的技法特點。任何書家,都有自己的獨門“秘笈”,在結體的習慣,揮運的節奏,著力的輕重,體勢的開合,運行的軌跡,長期沿襲下來,融古出新,有其鮮明獨具的書風。譬如我們說某件作品為某人所書,肯定各個特點都是對應的、相符的,不能夠一下這個風格,一下另外一個風格,特別是草書,那種大起大落、大開大合、大伸大展,必有一定規律可尋。多少歲月積澱而成的技術技法技巧,變化多端會有的,但完全變成另類書寫,肯定辦不到的。象懷素線條的纏繞,映帶過渡,圓中有方,力如鋼筋鐵骨,凝含神采逸姿,一看必是素師無疑。而《王羲之論》,纏繞過密,連綴太多,全為圓轉,骨力缺失,更乏神采,特別是草書中的起、承、轉、合技術不過關,缺乏應有的頓挫、澀行,既使圓轉也不甚到位,整個氣象沒精打彩,實不像大師的格局與境界。

懷素狂草《王羲之傳》,疑為明人解縉偽本

當然,此作也有過人之處,應為一件能品。整體來看,全帖草法嫻熟,字態圓潤,變化生姿,跳盪開合,具備了較好的草書基礎。特別是心態自由,信手揮毫,膽魄極大,氣勢恢宏,讓人感到一種草書豪放之美。加之書寫的是“書聖”王羲之的傳略,大師的學書經歷,在揮灑自如之中展現,容易讓人產生一種敬仰之情,這也增加了此帖的份量。

懷素狂草《王羲之傳》,疑為明人解縉偽本

但如果和懷素諸名帖比較,我以為此帖差距較為明顯。懷素草書獨步古今,享譽千古,達到巔峰之狀,諸帖各有妙處,凜凜風神,滋味千般,品賞再三,拍案叫絕。而此帖初看上去似無不可,但字裡行間,技法顯現,缺乏神采,少了風韻。筆墨操控失準,章法未能天成。雖繚繞盤旋,但筆勢柔弱,骨力不顯,反有鼓努為力之嫌。筆法生硬,有些轉折勉強,達不到天然豁達、筆墨通神之高度。不少字法,完全不是素師結字的規律,從未見過大師如此去寫,如開卷王羲之的“羲”字,文中多次出現,素師從無這種寫法。再比如“談”、“行”、“觀”、“官”等字,草法不準,組字亦不符合規範,體勢亦不美,令人詫異!

懷素狂草《王羲之傳》,疑為明人解縉偽本

尤為不明白的事,似這般造偽手法不夠檔次,不成大美之作,何以讓大師走眼,如楊少師、李西臺、張弼能夠題識謬讚,以對他們筆墨的瞭解,斷不會看不出來其偽的。只有大膽推斷,連這三則跋識都是“偽作”,不然解釋不通。而歷代許多過眼碑帖多、極擅題跋、學富五車、筆精墨妙的大學者大手法家,如宋代蘇軾黃庭堅,元代趙孟頫,明代文徵明、董其昌王鐸等等,都未見題字,難道他們全與此帖擦肩而過了嗎!那些大收藏家,如古代項元汴、現代張伯駒等,都沒經手過此帖嗎! 也未曾見任何皇家內府的收藏之璽,帖本前只有“孫椿年家珍藏”、“樹千孫氏審定真跡”及“秘古閣精鑑印”三枚印。我想名帖似不應該只藏一家吧!幸好在帖後明張弼題識中見有這麼一句話,“至國朝為解學士所藏,學士一代能書,世為珍秘,今日得觀於其文孫禮遠家”。孫禮運查詢不到,明代解學士應該是翰林大學士,主持纂修《永樂大典》的解縉(字縉紳》吧!

懷素狂草《王羲之傳》,疑為明人解縉偽本

解縉大學士學問極高,其文雅勁奇古,詩豪放豐贍,小楷精絕,行草皆佳,狂草盛名,書史講他“師法懷素”,“縱蕩無法”、“傲讓相綴,神氣自倍”。看了他的大草,心中大驚! 其縱橫馳騁,揮灑無羈,左盤右旋,風煙四起,竟酷似懷素《王羲之傳》的筆勢筆法,奇哉乎!此帖藏於解家,不太像懷素之書,倒像大學士之為。是臨寫、意寫還是仿古創作呢? 我看,懷素大草《王羲之傳》,與擅寫大草狂草的解縉大學士有了某種不解之緣,留給後世的,又是書史上的一件迷蹤懸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