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孩子,孩子爺爺與父母教育方式不同時,怎麼調和不傷老人心?

老秦伢在哪


我是林媽悠媽,很高興回答問題。

家是爺爺、我家是奶奶、我家大寶是奶奶一手帶大、後來上幼兒園後跟我、好多習慣板了好幾年~~

但老人給我們帶孩子、畢竟是幫助我們、愛寶寶更愛我們、要心存感激。和老人教育習慣不一樣的話、切忌不能和老人當面爭吵、尤其是當著寶寶的面。當教育方式衝突事情發生時試著共情、然後再和老人換種方式聊天式的談。

老人帶孩子、一定要給老人成就感、誇老人的話、一定不要吝嗇、尤其是有朋友、鄰居在場的情況下、千萬別寒老人心。

同一件事情換個角度說、比如別總是抱孩子、換成您腰不好、別累壞了、讓娃自己爬一會。

找到痛點、巧妙引導、比如孩子專心致志的玩積木、老人過去遞吃送喝、影響孩子專注力、以專注力好孩子將來學習就好為痛點說、老人接受度要高很多。



林媽悠媽


為了孩子,孩子的爺爺與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同時,怎麼調和不傷父母心?

現在我來說說我的鄰居,看看能否對你有所幫助

爺爺是名校高中的生物老師,奶奶說小學的語文老師,爸爸是大學畢業生,現在做印刷的老闆,媽媽是初中沒畢業,生了一個男孩,文化水平不同,教育方式肯定大有差異,那時候我們剛剛開始建房子,一個開發區才建了幾座5層高的房子,孩子才五六歲,平時會和小夥伴們一起玩泥沙,我的孩子也在那一起,小孩的媽媽是上班族,週一到週五上班,早上8點到12點,下午2.30到5.30上班,孩子玩泥沙的時候爺爺奶奶爸爸都要媽媽去上班的時候才能去玩,如果媽媽看見了就會一直嘮叨,只有傻瓜的孩子才會和他們去玩泥沙,聰明的孩子都會去讀書,可其他的三個大人帶孩子去玩的時候,會告訴孩子要注意事項,小孩就應該是這樣,給孩子快樂的童年,還有奶奶是小學的語文老師,奶奶教孩子念拼音,讀書,媽媽都說奶奶不會教,音不標準,媽媽又什麼都不會,跟媽媽講不僅聽不進去,反而還會不高興,後來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儘量避開媽媽的視線,本來孩子的教育就是問題,再遇上這樣的媽。

平時的時候孩子吃飯不是問題,如果感冒生病了,就是吃不下,然後爺爺奶奶就建議到我家吃飯,不過你要吃一碗飯,孩子答應了,奶奶就帶著孩子從前門來我家,爺爺就拿著飯從後門過來,其實我煮的菜並不好吃,可孩子卻吃點津津有味,兩下子就把飯吃好,媽媽就說這樣習慣不好,不能這樣做,要開始嘮叨了,後來還是我跟媽媽講,我們的關係那麼好,這事沒關係,還是吃你自己的飯,至於菜孩子也吃不了多少,最關鍵的是孩子能把飯吃了,有利於早日康復,後來媽媽才沒說什麼

生活需要智慧,需要我們一起努力去面對,每個人都是為了孩子,方法不同而已,多溝通,理解,換位思考,多抽點時間探討,開開心心的

一家人


黃梅嬌


人要獨立離開父母兩個人完成一個獨立的家庭、離開不是不孝順,而是要思想上獨立去教育好你的孩子,如果小的時候不養成習慣大起來到了青春期你就沒有辦法教育了,我就是過來人,我發了四年時間學習才把我兒子慢慢的改好!


榮美國際健康管理中心徐斯帖


這個問題家家都有,家家情況各不同。我是個三年級孩子的媽媽,在我身邊,因為父母和爺爺奶奶在教育方式、教育理念上的不同而產生各種矛盾的比比皆是。

孩子沒能成為家庭的“粘合劑”,卻成為了家裡的“定時炸”。只要是為了孩子,一旦父母、老人、孩子共處一室,一旦共處多日,有火力全開的;有各方傷勢慘重,痛哭流涕的;有奪門而去的;有老夫妻、小夫妻各自回屋半夜揹著聲討,算小賬的......

其實主要都是“隔代教育”的問題。如何發揮隔代教育好的一面,我建議一起和長輩多思考3個問題和下面5個方面:

第一,誰是教育孩子的主角?

第二,混合教育中,孩子被過度關注,過度干預了嗎?

第三,教育效果好嗎?效果最大化了?


年輕的父母要麼選擇純“獨立”,要麼就多和爺爺奶奶們說說心裡話:

1.請對孩子該放手時就放手,為了孩子能適應不同的環境

2.請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都是愛他的

3.請不要無條件的滿足孩子,更不要用買東西、吃零食或者錢來討好孩子

4.您不僅僅是爺爺,還是我們和孩子的一個偶像

5.讓我們統一戰線,我們做父母沒幾歲,大家一起多多溝通育兒經驗


不要讓祖父的“愛”成為孩子成長中的“阻礙”

不要讓“隔輩親”,損壞了父母的“權威感”

也別讓爺爺的保護傘,破壞了本該有的“規矩”與“規則”。


一個小P孩兒的成長


隔代教育最令人苦惱的就是教育理念不統一了。

我家也是這樣。比如會為了給孩子餵母乳還是配方奶,孩子吃的食物要不要加鹽、開襠褲能不能穿。摔倒了要不要抱,孩子哭了要不要妥協,早教到底有沒有用,而引發衝突。我們覺得父母的教育理念老舊,而父母則覺得"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的觀點堅持自己的做法。

但不管因為什麼原因而產生衝突,都可以這樣做。

  • 心存感激。父母幫我們帶娃,是出於愛,愛寶寶更是愛我們。所以心存感激是前提。有些做的好的地方,可以及時讚揚。因為最怕的是父母受了累還寒了心。
  • 同一件事換個角度說。把"
    別總抱著,對孩子不好" 換成"您腰不太好,能少抱就少抱,千萬別累壞了。"
  • 事先說明各自的底線。讓老人明白,在育兒問題上,事關孩子教育、健康、安全的問題,若不達成共識,堅決不能擅自做主。其他的都無所謂。比如孩子穿尿不溼還是尿布,其實沒那麼重要。畢竟我們也穿著尿布長大的。只要帶的人不嫌洗尿布麻煩就好了
  • 多溝通。平時孩子教育上,處理方式不對的地方,要及時溝通。比如我家奶奶帶孩子,若不聽話就喜歡說"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之類的話。這時我會明確的跟奶奶說,"這樣完全要不得的行為,會給讓孩子擔心、沒有安全感。" 或者孩子一點什麼小事情就使勁誇"你真棒"。我會先肯定老人"鼓勵孩子的行為特別好,但是需要稍微克制一點,比如喝水吃飯這種必須要做的事情就要誇了。"孩子摔了奶奶喜歡怪地板,我會說“您彆著急,我知道寶寶一哭您就心急,我也是。但其實他磕的也沒太嚴重,一下下也就好了。”

隔代之爭很普遍,出現的時候需要兩代人共同解決。也願每個幫忙帶娃的老人都能被感激,能被善待,願每個三代同堂的家庭都和諧幸福。

我是湯圓寶媽咪,和你一起分享育兒經驗,歡迎加關注!


湯圓寶媽咪


為了孩子,孩子爺爺與父母教育方式不同時,怎麼調和不傷老人心?

隨著生存壓力越來越大,很多年輕的父母都會選擇在生產後迴歸職場。對於雙職工家庭大部分父母都會選擇讓爺爺奶奶來帶孩子。不管是教育方式還是生活方式,都會加劇兩代人的矛盾。所以很多人為了避免隔代矛盾就會選擇其他托育機構或者個人來承擔帶孩子的任務。其實綜合來看,如果客觀條件允許,爺爺奶奶是除了父母以外,最適合帶孩子的人選。當然作為新一代父母的我們在處理家庭矛盾時也要權衡利弊,因為和諧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也有好處。

如何調和家庭矛盾?

說到底我們的矛盾綜合點都是“為了孩子好”。當然大家對孩子的愛都不可否認,如何在不影響教育原則的同時讓老人也能感受到天倫之樂,就成了我們這些年輕父母的困擾。

一、進行家庭分工

本來分開生活的家人現在因為孩子住在一起,為了避免矛盾的激化,可以在一個合適的機會提前進行一次家庭會議“合理化分工”。成員之間儘量少干預對方。讓大家明白只有家長們建立統一的教養原則才是對孩子最有利的,也有利於家庭關係得建設。

二、勤溝通

溝通永遠是解決問題最搞笑的途徑,不管是親人之間、朋友之間還是同事之間、夫妻之間。這裡為什麼要說勤溝通呢?因為只有做到勤溝通才能避免相互積壓怨恨,能發生在家人之間的矛盾基本上都是平時雞毛蒜皮經過日積月累產生的。我們知道溝通的重要性,卻忽視了溝通對家庭建設的重要性,總想著親情是不需要維護的,其實任何感情都需要花心思去維護,只是付出心血的程度不一樣罷了。

三、弱化孩子的重要性

現在的孩子幾乎是每個家庭的中心人物,所以新一代父母難免對孩子的成長事無鉅細,在孩子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做到仔仔細細。往往就是這些小細節容易引起兩代人的育兒矛盾,其實孩子的成長真的不是越仔細越好,適當的做出一些原則外的讓步,讓爺爺奶奶也能體會到自己的價值。更要讓孩子明白,家裡的長幼尊卑。爺爺奶奶有錯時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直接指出來。

雖然我們明白老人帶孩子是利大於弊的,但是也有些情況是不能被調和的,如果真的到了不能調和的地步,為了家庭關係得長久,那可能就要考慮換一種托育方式了。比如:1、比較偏激固執的老人,如果老人無法接受新的教養理念; 2、爺爺奶奶和父母之間各有一個比較強勢的人,這樣其實也不太適合住在一起,這樣脾性的兩個人住在一起很難在重要問題上做出讓步行為;

總結: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正確的養育方式,更離不開家人的關愛。一個和諧有愛的家庭不管是對於大人還是孩子都是很重要的。我們靠著緣分成為一家人,想要有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就離不開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諒解。

我是心若繁花,致力於跟孩子一起成長的80後寶媽,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感謝關注。


欣若繁花


隔代教育問題也是我們目前兒童教育界研究的熱點;

咱們對於這個問題首先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先看到爺爺幫忙帶孩子的利處:一、爺爺幫忙帶孩子,可以讓父母安心工作;二、爺爺幫忙帶孩子,可以讓父母有屬於自己的空間和時間;三、有時候爺爺估計還能給予一些經濟上的幫助!

其次,對於這個隔代教育問題我們可以這樣來調整:1、當父母的自己內心分清楚,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誰主誰輔”肯定是我們自己為主;2、尊重爺爺,畢竟老人家這麼大年紀了,幫我們帶孩子也辛苦!3、遇上分歧的時候,一定謹記尊重為先,給足爺爺面子,然後可以拿別人家孩子的事實來側面聊孩子的教育問題;4、與爺爺的問題,請爸爸單獨與爺爺私下交流;要知道老人家也是希望自己的後代越來越優秀;5、自己休息的時間,給爺爺休息的時間;讓爺爺可以多出去走走,可以讓旁人幫忙把你的想法從他的嘴告訴爺爺現代人對孩子的教育問題;6、平時多誇誇爺爺把孩子照顧的好,辛苦了!多說說好話,要知道人在心情好的時候,會更自然的願意接受建議!

希望以上的幾個小方法也能幫助到您!


Angel家庭育兒達人


你好,我是妞妞麻麻,很高興能有機會回答這個問題。

每個問題的產生都有一定的原因,我們首先要知道祖輩家長和年輕父母之間產生分歧的主要原因。

首先,祖輩家長帶孩子,容易溺愛,導致“隔代慣”的現象,祖輩家長對孫輩疼愛過度,處處遷就孩子,容易造成孩子任性、依賴性強和生活自理能力差。而年輕父母往往對孩子的行為嚴格要求。

其次,有些祖輩家長愛用老觀念要求孩子,教給孩子過多的老經驗,缺乏開創性精神和發散性思維的培養,還有一些祖輩家長的文化低,思想舊,無意識給孩子傳授不少封建迷信的東西。而年輕的父母都比較重視孩子的智力培養和個性發展。因此,這就導致了,祖輩和年輕父母的處理問題方式不一樣,產生分歧。例如,經常會見到老一輩的人在孩子犯錯時,都會大聲的吼孩子,這也會讓孩子慢慢的膽怯,不敢嘗試新事物和新東西。而年輕的父母就會耐心的傾聽孩子的內心,然後告訴孩子這樣做是對的還是錯的,而不是一味地橫加指責等等。

因為時代不同,觀念不同,接受的思想不同導致的很大分歧。但是祖輩和家長都是發自內心的愛孩子。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得到最好的成長,都能理解,畢竟孩子的成長也只有一次,但是有時候父母忙於工作,不得不讓祖輩們幫忙照顧孩子。對於這個問題,最主要的是多溝通,交流和學習,例如可以帶著祖輩家長一塊學習一些育兒知識,讓祖輩們有了新思想,科學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畢竟祖輩家長帶孩子也有一定的好處,例如吃苦耐勞,艱苦樸素等等。

找到問題的原因,知道矛盾的所在,一家人坐在一起,遇到問題一起商量,教育方式要一致,這樣孩子才能開心快樂的成長。

這是我的經驗,希望對你有點幫助哦。



媽咪成長時間


隔代教育確實會存在問題。中國老人隔代親現象特別嚴重,孩子在祖輩在場時會更加有恃無恐。

1、要感恩老人的付出。現在競爭那麼激烈,許多年輕人忙於工作,無暇顧及家庭。有了孩子後不得不把孩子交給祖輩帶。祖輩因為觀念不同,認知不同,習慣不同,又特別寵溺孫輩,往往帶出來的孩子會驕橫,自我一點。這個時候不能說,都是你們的錯,把孩子養成這個樣子。無論如何,他們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給你們解決了後顧之憂,應該心存感激。



2、可以事先約法三章。孩子到了一定年齡,父母可以與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約法三章。在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能插進來幫孩子說話,即使覺得父母不對,也應該在孩子不在場的時候提出來溝通。和祖輩好好講,對孩子嚴格是為了他以後好。


3、多溝通交流孩子的教育。可以把孩子表現不好的地方講出來和祖輩進行交流,達成一致的教育方式。家裡教育方式不一致會給孩子造成困惑,反而不利於孩子成長。

我想大家都是愛孩子,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耐心溝通總能達成一致意見。


寒塘鶴影bean


小橙媽媽話育兒的觀點是:不要當面指責,迂迴解釋。

很多家庭都是雙職工,那麼孩子的養育問題就不得不請孩子的爺爺奶奶參與進來。當然在這個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也會出現一些教育方式不同,產生意見的時候。其實老人帶娃也會有一些好處。接下來就分析老人帶娃的好處以及教育方式不同時該如何與老人溝通。

一、老人帶娃的好處

1.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我女兒三歲了,以前我們自己帶的時候她每天早上的刷牙工作都是我或者孩子爸爸完成的。幫她接好溫水,擠好牙膏她就站在洗手間裡,大人不幫忙她就不刷牙。有時候拿她沒辦法,覺得自己動手比較快。在今年的復工階段我和孩子爸爸提出返工,孩子們留在老家由爺爺奶奶照看。孩子爺爺告訴我們,我們不在家的這段時間裡,每天早上女兒都是自己接水,擠牙膏刷牙的。而且吃飯的時候也不要別人餵了,自己用小勺子吃飯。

這也說明父母在教育孩子更多的是我們在溺愛孩子,而老人則是讓孩子自己動手,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2.老人退休帶娃時間充裕,會經常帶孩子戶外活動

目前幫忙帶娃的老人大部分是退休人員,每天的時間充裕,經常帶孩子在戶外活動,這樣也能增加孩子的戶外時間,讓孩子呼吸新鮮空氣,拓寬視野,讓孩子能夠親近自然。

3.老人帶娃經驗比較豐富

很多的新手父母在帶娃知識要麼就是老一輩傳授的,要麼就是自己學習育兒書籍,在要麼就是從一些朋友、寶媽哪裡獲取得來。老一輩帶娃,有他們自己的帶娃方式,畢竟在他們那個經濟不發達,糧食短缺的年代都把我們帶大成人,那現在他們更有能力應對帶娃過程中遇到的突發事情。

我去年國慶節期間帶孩子回孃家,有一次二寶晚上哭的很厲害,哭著哭著就沒聲,整個人的暈過去了,當時我都要被嚇死了,結果我爸爸就給寶寶掐人中,寶寶很快就緩過來了,又接著大哭,後來我爸爸包二寶去外面走走。我當時心慌意亂的,就打了120的電話,但那畢竟是在農村呀,車子來的比較晚,我還是帶著寶寶去醫院裡檢查了

總的來說,老人帶娃也是有好處的。

二、教育方式不同時該如何與老人溝通

1.對事不對人

舉個例子,新手父母在帶娃得過程中很喜歡給孩子穿上尿不溼,孩子拉我們就能很方便快速的清洗好孩子。但是呢,老人帶娃就會覺得穿尿不溼是一件很費錢的事情,就想給孩子穿尿布。這個時候產生了分歧的時候我們應該心平氣和的與老人溝通,我們可以這麼說:我知道咱們家以前過的不是很富裕,您不想給孩子穿尿不溼是想省錢,但是,孩子穿尿布的,拉一泡尿尿布和孩子的褲子就是一起溼掉了,如果不及時換,孩子會感冒的,孩子感冒了可就不是花一包尿不溼的錢。

2.控制好各自的情緒

有時候會因為教育方式的不同,爭得的面紅耳赤,甚至是情緒暴躁,都需要先穩定情緒在來進一步的溝通。

3.分工合作

如果和老人溝通不暢,父母就更要擔當起教育孩子的主要任務,可以和老人分工合作,老人只負責孩子的起居生活,接送孩子上學,教育孩子的任務由父母負責任。孩子成長的黃金時間,就那麼短短的幾年錯過了這個村就沒那個的店,後悔就來不及了。

橙媽有話說: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同時,我們都應該以長輩為主。畢竟老人幫忙帶孩子教育孩子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也沒有這個義務幫忙。我們都應該良性溝通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